材料一:
我们都深切地感受着文艺的重要作用,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新时代新征程上的每一个作家艺术家,都是向着天空的梦想者,为了梦想在漫长艰辛的艺术道路上跋涉。在这条道路上,那些根本的信念像星辰一样指引着我们,我把它提炼为三个至关重要的词,那就是时代、人民和创新。
体现着时代高度、描绘着时代气象的文艺作品,必定构成一个时代的精神地图。而要绘就这样的地图,作家艺术家们必须深刻认识我们所处的历史方位。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谈到,“柳青熟知乡亲们的喜怒哀乐,中央出台一项涉及农村农民的政策,他脑子里立即就能想象出农民群众是高兴还是不高兴”。总书记的话深刻地揭示了柳青的力量所在,也是周立波和那一代的许多前辈作家的力量所在,那是一种将对时代的总体把握与广大的生活世界水乳交融地结合起来的非凡能力。这来自他们对人民生活的熟悉和了解,同时也是因为柳青、周立波全身心地投入到党领导广大中国人民建设新社会、开辟新生活的实践探索,他们和人民心连着心,共同生活、共同前进。
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中心和方向。对人民的理解,也许再多的概括和论述,都不如来到天安门广场、站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那一刻的领悟和感动。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上,铭刻着1840年以来中国人民为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的伟大斗争和光辉历史。人民就是在这伟大斗争中凝聚起来创造历史的主体,共同的命运和共同的奋斗使我们深刻地、牢不可破地团结在一起,正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创造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民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爱恨,有梦想,也有内心的冲突和挣扎”。这是对社会主义文艺的人民性的重大理论创新,这表明,为了人民、走向人民,是一个从具体到总体、从总体回到具体的辩证动态过程,在人民创造历史的总体性视野中蕴含着生活的丰富性、生动性和差异性。
人民既是文艺的源泉和目的,也是文艺的根本方法,新时代的文艺铸就高峰,就是要让文艺的声音在一个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的心灵中回响,让文艺讲述的故事既是“我们”的故事,也是“我”的故事,同时也是面向世界面向人类的中国故事。
大家可能都看过《只此青绿》,看过《唐宫夜安》,还有令人惊艳的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开幕式和闭幕式,全中国和全世界的观众怀着惊喜和感动沉浸于动人心弦的表演,我有时甚至会屏住呼吸,就像看着从心里长出的蓓蕾在眼前缓缓地开花。这样的艺术既熟悉又陌生,它是有根的,又是向着天空、向着现实生活绽放的,我们从中能够与悠久、深厚的传统亲切相认,但同时它又是新锐的、现代的,涌动着属于这个时代的活力和梦想,拓展着人们想象和感受的边界。这些被广大观众称为“国潮”的作品,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有力地诠释了作为艺术实践的创新的丰富含义。
(摘编自《让中国精神的灯火在新时代的文艺高峰上闪亮》)
材料二:
习总书记在座谈会上强调,“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对此,著名词作家阎肃有着很深的体会,他认为,文艺创作要“接地气”,就是要说百姓听得懂、喜欢听的“大实话”。为了倾听普通百姓的“心声”,阎肃无论走到哪里,都跟各行各业的人迅速打成一片,站岗的、扫地的、修脚的……都成为了他生活中的朋友。
战士们爱听阎肃的歌,曾询问他“为什么你的歌里面总有那么多我们没听过的新词?”阎肃乐了,他透露,自己的创作能够不断出“新”,除了靠知识的积累,还得熟悉生活,接地气,和老百姓心相通。“我看我们的前辈都是这样做的。没有人民群众,没有火热蓬勃的生活,自己坐在屋子里瞎编是没有用的,是编不出来的。”阎肃认为。
为了写出“接地气”的作品,阎肃也有过担忧,“我老想和时代同步。我今年85了,老觉得自己跟不上飞速发展的‘时代列车’,很怕突然有一天它把我给扔出去。”阎肃谈到,例如“点赞”“吐槽”之类的网络语言,虽然一开始他不懂,但他会想去尽力“捕捉”这样新鲜的词语。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阎肃常常跟年轻人交朋友“我喜欢和年轻人交朋友,大家有彼此心的交流,心与心的共鸣,—交流,我就从他们那得到好多好多语言、思维。”阎肃高兴地说。
潘七爷
胡金洲
清末,巫山有一旺户,兄弟六人,人称潘家六大爷。六兄弟个个膀粗腰圆,全是川江上戏水捉船①的高手。特别是潘大爷,更是捉船之魁。捉船之关键在于把舵,凭眼手腿三种功夫。眼看,看江上急湍缓湍还是左湍右湍,把舵的手便视此而着劲,一双腿始终如船桩一般稳立不动。潘大爷将这三种功夫拿捏得忒转,三峡之上的船家一提起潘大爷,没有不竖大拇指的。
那年,潘大爷在龙头滩捡了一个小兄弟,十六岁出头。据说他跟爹从京城逃难进川,船撞龙头滩,爹没了,他卧在江滩上。潘大爷收留了他,认作兄弟,排序老七,人称潘七爷。七爷个小,白净,细眉大眼,像个女娃,但眉眼之间露出强悍男人那股杀气。当时,潘大爷在心里暗暗吃惊,一下子给镇住了。
七爷与大爷如影随形。一晃三年,潘七爷的眼手腿功夫不输潘大爷。
六爷不服,跟老七比试。五爷立船头,六爷捉舵,占一条船。大爷和七爷占一条船,七爷捉舵。二船夜走瞿塘峡。月黑风高,水流马奔。二船驾轻就熟,一袋烟工夫,抢过瞿塘峡。上得岸来, 六爷暗中使绊儿,欲使七爷当众出丑,变平手为胜手。谁知七爷一个铁担回身,桩插一般,六爷随即一骨碌倒地。
从此,潘家六兄弟都知七爷身上功夫了得,再也不敢轻易招惹他。不过,奇怪的是,七爷自被收留的那日起,一直独处一室,从不与六位哥哥同居。潘大爷也不吱声,任由他去。六爷几次想破解,均被潘大爷喝止。特别是被七爷武戏之后,他更是不敢究根究底了。
作为巫山的船家,免不了拉纤。不拉纤的是船家婆娘和细娃儿。潘七爷来潘家三年却从没赤着脚板蹬过一次刀一般的石滩,肩膀依然白皮细肉。潘大爷说他年纪小,还说潘家六条木船,有六位爷就够了,七爷肩膀上落不落纤绳不是什么大事。
可这次不同,潘七爷不仅要上船而且非要上滩拉纤不可。潘大爷拗不过七爷,长长叹了一口气,说:这次行动非同往常,船上载的都是军用辎重,晚一步关系那边千万弟兄的性命。大家需改往日赤身习惯,穿鞋抿裤披坎肩,抓紧时间一同赶路!
军用辎重从宜昌装船,运至万县,然后上岸由车马运到重庆和成都,装备响应武昌起义的川军。行前,潘大爷安排七爷坐六爷的船殿后,他捉第一条船打头阵。当天夜深人静,潘七爷一个人偷偷来到龙头滩探查水情。龙头滩离七兄弟住宿的地方有十里多路,虽说不是大滩,但极为凶险。当地有一民谚“早三坨晚三坨,龙头扬起有得活”,说的就是龙头滩“三坨石”早晚水情变化无常。鲁莽行船,十之八九要撞滩的。潘七爷的爹就是在这儿撞没的。
返回,潘七爷闯进六兄弟同住的大屋,高声嚷道:哥哥们!起来!快起来!潘大爷睡眼惺忪:出啥子事嘛,火烧屁股这么急!个个赤身而起。潘七爷侧过脸说:我刚才去过龙头滩,水情有变,明天一定要改道走!潘大爷打了一个哈欠,说:咋走听我的!不行!潘七爷怒目圆睁,一定得走左江道!潘大爷一拍大腿:你知道个屁!潘七爷转身冲出屋外,嚷道:明天有你们好哭的!
第二天一大早,大家拗不过潘七爷,七爷和六爷捉第二条船。万一有变,第二条船便为旗船。六条船间距百米,依次逆流而上。潘大爷站立船头,打旗看水。雇来的众船夫奋力划桨,桨花飞扬,煞是壮观。
接近龙头滩,七弟兄上岸拉纤。潘大爷大声吆喝:龙王爷!保佑!潘家兄弟闯滩!众人扯开喉咙,吼起川江号子:举义旗,应武昌,剪长辫,得解放……嗨哟,嗨哟!高亢之音在江面上回荡。一群银色江鸥前后相随,上下翻飞,久久不去。
过了龙头滩,潘大爷重新上船复行右江道,右江道水面宽阔。潘大爷高举手旗,发出旗语:继续前行。突然间,江上一个回流窝出,接着水柱趵突,似巨擘出水,托起船头猛地将船回抛到龙头滩上……随之,连人带物吞噬腹中,如龙激流翻滚着席卷而去……
潘七爷呼天抢地大喊:大哥!我的大哥啊!同时,六爷丢开舵把就要跳江救兄,七爷大声喝止。旋即,高举起一面黄旗,向身后四船发出旗语:不许掉队!随我前行!
五条船鱼贯进入左江道,上溯而去。
数日后,船队到达万县码头。当天,四川宣告脱离清政府。
卸罢辎重,五弟兄就要返程寻找潘大爷,却死活不见七爷的人影。正在此时,岸上旅店的店家急急忙忙送来一封书信交给六爷,上写:各位哥哥:小弟本是镶黄旗世袭王爷之女,名婉云。因父亲同情变法被朝廷追杀,流落至此。感谢各位兄长多年抚养与厚爱。我自被大哥救起,便依恋大哥。今大哥已去,我亦随之去矣!小弟老七绝笔。
潘家五弟兄顺流而下,沿途寻觅潘七爷,最后在龙头滩头找到尸体。但终不见潘大爷。五弟兄将七弟与大哥衣冠葬于龙头滩左岸之上。
(有删改)
[注]①当地称驾船为捉船。
文本一:
博望侯既以通西域尊贵,其吏士争上书求使。其使皆贫人子,私县官赍物,欲贱市以私其利。外国亦厌汉使,度汉兵远不能至,而禁其食物以苦汉使。匈奴闻贰师征大宛欲遮之贰师兵盛不敢当即遣骑因楼兰候汉使后过者,欲绝勿通。时汉军正任文将兵屯玉门关,捕得生口 , 知状,以闻。上诏文便道引兵捕楼兰王,将诣阙簿责。王对曰:“小国在大国间, 不两层无以自安。愿徙国入居汉地。”上直其言,遣归国。自大宛破后,西域震惧。楼兰王死,匈奴先闻之,遣其质子安归归,得立为王。汉遣使诏新王令入朝,王辞不至。楼兰最在东垂,近汉,当白龙堆, 乏水草,常主发导,负水担粮,送迎汉使。又数为官吏卒所寇,惩艾,不便与汉通。后复为匈奴反间,数遮杀汉使。骏马监傅介子使大宛,诏因令责楼兰、龟兹。介子谓大将军霍光曰:“楼兰、 龟兹数反复而不诛,无所惩艾。介子过龟兹时,其王近就人,易得也。愿往刺之,以威示诸国。”大将军曰:“龟兹道远, 且验之于楼兰。”于是白遣之。介子与士卒俱贵金币,扬言以赐外国为名。至楼兰,王意不亲介子。介子阳引去,至其西界,即出金币以示译。译还报王,王贪汉物,来见使者。介子与坐饮,饮酒皆醉。介于谓王曰:“天子使我私报王。 ”王起,随介子入帐中屏语,壮士二人从后刺之,刃交胸,立死。介子告谕以:“王负汉,罪,天子遣我诛王,当更立弟尉屠耆在汉者。汉兵方至,毋敢动,自令灭国矣!”介子遂斩王安归首,驰传诣阙,县首北阙下。乃立尉屠耆为王,更名其国为鄯善,为刻印章,备车骑辎重。丞相率百官送至横门外,祖而遣之。
臣光曰:王者之于戎狄,叛则讨之,服则舍之。今楼兰王既服其罪,又从而诛之,后有叛者不可得而怀矣。必以为有罪而讨之,则宜陈师鞠旅 , 明致其罚。今乃遣使者诱以金币而杀之,后有奉使诸国者复可信乎!论者或美介子以为奇功,过矣。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汉通西域》)
文本二:
人与人相与,信义而已矣;信义之施,人与人之相与而已矣;未闻以信义施之虎狼与蜂虿也。楼兰王阳事汉而阴为匈奴间,傅介子奉诏以责而服罪。夷狄不知有耻,何惜于一服,未几而匈奴之使在其国矣。傅介子诱其主而斩之,以夺其魄,而寒匈奴之胆,讵不伟哉!
(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
匈奴闻A贰师征B大宛C欲遮D之E贰师兵F盛G不敢当
①介子阳引去,至其西界,即出金币以示译。
②介子遂斩王安归首,驰传诣阙,县首北阙下。
蟾宫曲·京口怀古镇江
卢挚①
道南宅岂识楼桑②。何许英雄,惊倒孙郎。汉鼎才分,流延晋宋,弹指萧梁。
昭代③车书四方,北溟鱼浮海吞江。临眺苍茫,醉倚歌鬟,吟断寒窗。
【注】①卢挚,元朝人,字处道,一字莘老,号疏斋。他是元代初年仕途亨通、身居高位的文人,但他目睹元朝社会黑暗,暴虐统治,写下许多散曲。②道南宅,代指周瑜;楼桑,代指刘备。③昭代:清明年代。
最近,一则北京冬奥会宣传片赢得观众叫好。片中,孙悟空、雪孩子、葫芦娃等中国观众__①__的国产动画“全明星阵容”出现在冰雪运动的赛场,不但引发了“70后”“80后”观众的回忆,也收获了更年轻一代的好评。人们发现,经过时间的淘洗,这些经典动画形象的魅力并未减弱,直至今天依然能够引发共鸣,唤起人们心中的美好情感。除了这些动画形象,当代文艺还诞生过其他很多____②____的经典艺术形象。比如,电视剧《射雕英雄传》中行侠仗义的郭靖、黄蓉,小说《平凡的世界》中为改变命运而不屈奋斗的青年孙少安、孙少平,等等。 ( )。
今天,这些经典形象还能受到观众的喜爱,固然少不了文化沉淀、共同回忆等“情怀分”,但更重要的是,诞生这些经典艺术形象的作品无一例外都是那个时代的“爆款”,代表了当时的高精艺术水准。经典艺术形象能产生超越代际之间鸿沟的影响力,其原因从根本上说源于作品足够强大的艺术魄力。只有作品征服人心,经得起反复品味和时间考验,其塑造的艺术形象才能深入人心,流传久远。
现如今,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手机几乎是如影随形。手机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相伴而来的, ① 。
“手机病”的门诊病例中,问诊最多的是骨科。手机拿久了,手臂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手臂韧带、肌腱等软组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这在问诊中是最多的。相对于骨科, ② , 且是“重灾区”。手机屏幕发出的是蓝光,经过长期大量的蓝光照射,会发生眼底黄斑病,严重的会使患者造成眼底视网膜黄斑区的视觉细胞损伤。眼底黄斑病又称“眼睛癌症”,一旦发生就不可逆转。
“手机病”中,心理层面的问题也不能忽视。用手机上网,大脑对网络世界产生的大量即时愉悦反馈会不断把使用者带回网络世界,久而久之,使用者对网络产生严重依赖并最终成瘾。而一些手机应用软件利用大数据算法等技术手段让一部分人深陷“信息茧房”,无法自拔。如今,“放不下”手机的人越来越多。
③,简单来说,这把“剑”一面是便利,另一面是各种“病”。对于我们来说,学会了上网,也要学会“下”网,不能做“低头族”,要有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
请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全红婵因入水水花“比下饺子还小”被赞誉为拥有“水花消失术”。2023年3月21日,广东队选手全红婵在2023年全国跳水冠军赛女子十米跳台决赛中,因为失误输给了队友陈芋汐,只拿到银牌。赛后全红婵表示“回去把心态调整好,好好训练,去改进动作”。陈芋汐也表示“大家都有失误的时候,有些时候也许失误并不是坏事,希望她能在以后的比赛中发挥出更好的自己。我们俩是良性竞争,互相督促、互相进步,才能使自己的水平提高。”
其实每个优秀的运动员都是千锤百炼而来的。陈芋汐11岁时,第一次学新动作,脸冲着水径直摔了进去,出水后她鼻头通红,身体直哆嗦。这世上,没有凭空而来的“水花消失术”,不过是运动员的眼泪与汗水,化作跳水池里的那一点点咸。
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