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许昌市第十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

更新时间:2023-10-31 浏览次数:14 类型:月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 1. (2023八下·许昌月考) 下列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  碑 请 俯首 B . 蔼 煦 解 衷共济 C . 烂 耀 染 顾弄 D .  转 桥 露头角 
  • 2. (2023八下·许昌月考)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伫立     崛起     一丝不苟     惊慌失措 B . 追溯     烦躁     顾名思义     妇孺皆知 C . 沧桑     睿智     无与伦比     抑扬顿挫 D . 寒喧     筹划     山青水秀     闲情逸致
  • 3. (2023八下·许昌月考) 下列各项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左传》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B . 李白是盛唐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他的诗大多具有沉郁顿挫的风格。 C . 宋词代表了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分婉约和豪放两大派别。其中豪放派代表人物是苏轼和辛弃疾。 D . “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跟现代杂文相似。
  • 4. (2023八下·许昌月考) 古诗文默写。 
    1. (1)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2. (2) 潭中鱼可百许头,,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柳宗元《小石潭记》) 
    3. (3) 纪昀在《 河中石兽》中告诉人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依靠主观想象而妄下定论的句子是? 
  • 5. (2023八下·许昌月考) 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 

     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现,莫过于对环境危机的发现,。当“拯救地球”成为全世界的共同呼声,环境问题便超越了国家、种族、文化和贫富,成为人类迫在眉睫的“天”大问题。 

      ①从畏惧自然到征服自然,我们的祖先一路披荆斩棘、高歌猛进 

      ②只有在付出沉重代价后,才终于懂得了必须善待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③这是人类几千年文明史的根本性转折 

  • 6. (2023八下·许昌月考) 《水浒》塑造了一大批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梁山英雄形象。下面的两个人物在被逼上梁山的过程中,都发生过哪些惊心动魄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按情节的先后顺序依次填写在括号里。 

     林 冲:误入白虎堂→→怒杀王伦 

     鲁 达:拳打镇关西→→大闹野猪林 

  • 7. (2023八下·许昌月考) 阅读下面材料,接要求答题。 

     材料一 殷墟是商代后期的都城遗址,位于今河南安阳小屯村一带。殷墟博物馆是国内唯一一家较专业、系统展示商代文物的地下博物馆,有青铜、甲骨文等五个展厅。从平面上看,殷墟博物馆酷似甲骨文的“洹”宇,取殷墟依附洹河之意,象征洹水在孕育商代文明中的重要作用。 

     材料二 住于河南安阳的中国文字博物馆造型取材于象形文字的“墉”(即城墙)字。建筑内容包括主体馆、广场、字坊。字坊高18.8米,宽10米,取甲骨文“字”之形,是中国文字博物馆的象征性建筑之一。作为我国首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目前共有馆藏文物及辅助展品11300余件,涉及甲骨文、金文、简牍和帛书、汉字发展史、汉字书法史、少数民族文字等多个方面。 

    1. (1) 根拟以上材料,概括殷墟博物馆和中国文字博物馆造型上的共同特点,并说说这种设计的好处。 

       共同特点: 

       好处: 

    2. (2) 假如你是一名导游,带领游客们参观完殷墟博物馆后,要继续参观中国文字博物馆。请你根据以上材料写一段串联词,注意两个博物馆之间的联系,过渡自然。 
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 
  • 8. (2023八下·许昌月考)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 

     ①作文课。老师教完了应用文写作后,当场给学生们布置了一个题目:假设自己的妈妈丢了,请每一个人写一则寻人启事。老师还给每个同学发了一份寻人启事样本,大家可以照葫芦画瓢,但是,里面的内容必须根据自己母亲的真实情况撰写。 

     ②同学们似乎还没有反应过来,自己的妈妈丢了,写一则寻人启事?面对着寻人启事样本,同学们一时都不知道该如何下笔。 

     ③见同学们都没什么动静,老师说,这样吧,我再讲一遍寻人启事的要点,大家一边听,一边写。首先,写下丢失人的姓名。 

     ④大家埋头在纸上写了自己妈妈的名字。 

     ⑤老师说,性别。 

     ⑥女。大家刷刷写下。 

     ⑦丢失人年龄。老师的话音刚落,班级里就炸开了锅。有人说,我妈好象42岁了吧。有人说,我妈妈从来没告诉过我她多大啊。有人说,我今年14岁,我妈妈该有三十八九岁了吧?几十个同学,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够准确地说出自己妈妈的年龄。 

     ⑧老师摇摇头,年龄先空着吧。下面是最重要的部分,请写出丢失人的体貌特征。 

     ⑨____大家七嘴八舌,似乎对自己的母亲很了解。老师打断了大家的话,同学们说的,也许是你母亲的特点,但是,现在请大家写的是母亲的体貌特征,比如脸上有颗痣,手背上面有道伤疤,腰杆有点弯曲什么的。 

     ⑩同学们停止了议论,歪着脑袋,努力回想着妈妈的形象。每天都见到的妈妈,到底有些什么体貌特征呢?脸上有没有长痣?好象是有的,但想不起来在哪了。妈妈干活时,经常会受伤,可是,哪儿留下过伤疤?倒真的没注意过啊。妈妈的腰杆这几年确实有点弯曲了,总是直不起来,可能是太累了的缘故吧?可是,好象每个人的母亲都是这样的啊,这也算是体貌特征吗? 

     ⑪同学们勉强写下了几个特征,既像是自己母亲的,又好象不太像。 

     ⑫老师说,请同学们再写下,今天,妈妈穿的是什么衣服和鞋子。如果妈妈真的丢了,那么,最后离开家时穿的衣服,将是很重要的鉴别辨认依据。 

    ⑬ 班级里再次炸开了锅。穿着干净漂亮衣服的同学们,唧唧喳喳地议论开了:哪个同学早上新穿了一双运动鞋,大家立即注意到了;最喜欢的那个电影明星,喜欢穿什么样式什么牌子的衣服,大家总是一清二楚……可是,早上和自己一起出门,甚至骑着车子将自己送到学校门口的妈妈,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什么样式的,却真的没有留意,从来也没有留意。 

     ⑭作文课彻底失败了,一个简单的寻人启事,竟然没有一个同学写完整、准确。最后,老师面色凝重地对大家说,不是寻人启事难写,是大家对自己的妈妈,根本就不关注不了解啊。 

     ⑮天底下的爸爸和妈妈,都是用心去看自己的孩子的,所以,孩子的每一个细小动作,都逃不过父母的眼睛。记住爸爸妈妈其实一点也不难,只要用心,就足够了。 

     ⑯每个人的成长都不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可是,我们偏偏对精心呵护我们的父母视而不见:只看见了可口的饭菜,却不见忙碌在厨房的背影;只欣喜于获得的优异成绩,却忘记了深夜伴读的眼眸;只盼望着自己的成长,却忽略了因操劳而佝偻的背影……要到何时,我们才能有一颗心,用它看清父母的面容,记住父母的深情?让我们学会关爱他人,先从关爱自己的父母开始。 

     (作者:孙道荣 有删改) 

    1.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2. (2) 第⑨段开头的处省略了“”同学们七嘴八舌讨沦的内容。请联系上下文,补写在下面。 
    3. (3) 第⑬段加点词语在表达上的好处。 
    4. (4) 第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5. (5) 第⑯段中画波浪线句子的含义。 
  • 9. (2023八下·许昌月考)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____》 

     王泽斌 

     ①速冻食品是现代工业文明的产物,它的出现解决了食物的保鲜问题,它以与新鲜食物相差无几的营养和口感走进千家万户。 

     ②通常人们把没有经过加工和未做过储存处理的食物都叫做新鲜食物,但是收割或者宰杀时间比较长的“新鲜食物”,在营养和安全方面都会变差。因为在后续的保存过程中,植物体内的生化反应还会继续进行,缺少了水和养分的供给,这些生化反应的结果往往会使食物腐烂;对于肉类来说,它们特有的香味物质不很稳定,容易挥发或者氧化。更严重的是,在这一过程中,食物很容易成为致病细菌生长的“乐园”。 

     ③怎样才能控制这些生化反应和细菌生长呢?人们想到了低温保存。 

     ④把食物保存在低温下,上述的反应就会减慢,细菌的生长也会变缓。但是在一般的低温(比如冰箱的“保鲜”温度4℃)下,这些反应和细菌的生长并不能停止。在冰冻的温度(比如冰箱的“冰冻”温度-18℃至-20℃)下,这些反应就基本停止了,细菌也不会生长。从理论上说,食物在这样的温度下可以长期保存,这样我们就得到了冰冻食品。 

     ⑤后来人们发现冰冻食品的口感不太好。实验表明,在一般的冰冻过程中,温度是慢慢降到0℃的,食物中会出现一部分水的“晶核”,随着温度继续降低,“晶核”逐渐增大,形成“冰晶”。因为冰的密度和水不一样,所以这样的“冰晶”可能会破坏食物的细胞结构,从而导致食物的口感变差。 

     ⑥于是速冻食品应运而生。速冻的过程比较独特,在这一过程中,事物的温度被快速降低,远远低于水的凝固点,由于降温速度非常快,水在0℃的时候并没有结冰,从而达到了一种被称为“过冷”的状态。等到温度远远低于0℃的时候,大量的水同时结冰,这样形成的冰没有“冰晶”,对细胞的破坏比较小,从而可以把食物“固定”在速冻之前的状态,真正达到保鲜的目的。 

     ⑦不过,速冻保存只是基本停止食物中的生化反应和细菌的生长,并不能杀死其中的细菌。食物一解冻,细菌就会恢复生长,如果把食物反复解冻,就会积累越来越多的细菌。另外,解冻之后再将其冻回去,就不再是速冻食品了,口感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 

     ⑧速冻食品是“冻透”的,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从外到内完全解冻。应该如何解冻呢?常用的方法有三种。一是用凉水。如果用很热的水,会过度加热事物的外层;温水则会使食物成为细菌生长的温床。二是用冰箱,把食物放在冰箱的保鲜层中,在保鲜的温度下,既能慢慢解冻,又能大大减缓细菌的生长速度。还可以使用微波炉,因为微波炉的加热方式跟传统的加热方式不同,能快速有效的解冻。 

     ⑨总的来说,新鲜食物是我们最好的选择。如果食物不得不经过一段时间的周转才能到我们手里,那么相对于存放了好多天的“未冰冻”和“一般冰冻”的食物,速冻食品是更好的选择,他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新鲜食物的营养和口感,而且更加安全。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 (1) 给本文拟写一个能显示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标题。 

       标题: 

    2. (2) 第⑧段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说明方法?请结合文意分析其作用。 
    3. (3)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这样的“冰晶”可能会破坏食物的细胞结构 

    4. (4) 根据第⑦段内容,写出下面说法的依据。 

       买来的速冻食品最好是吃多少解冻多少,一旦解冻就最好不要再冻回去了。 

三、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问题。 
  • 10. (2023八下·许昌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只、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二)《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非虚言也。陛下秉①四海之众,曾亡柱干②之固守于四境?殆③开之不广,取之不明,劝之不笃。《传》曰:“土之美者善养禾,君之明者善养士。”中人④皆可使为君子。诏书进贤良,赦小过,无求备,以博聚英俊⑤。 

     (节选自《汉书》) 

     【注释】①秉:执掌。②柱干:比喻担当重任的人。③殆:大概。④中人:中等资质的人。⑤英俊:杰出人物。 

    1.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故虽有马 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B . 食不饱,力不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 C . 策之不以其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 D . 鸣之而不能其意 中外直,不蔓不枝
    2. (2) 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 (3) “也”常表示某种语气,同时暗含情感。结合语段(一)第一段的内容,说说其结尾的“也”字暗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4. (4) 根据语段(一)和语段(二)的内容,用 自己的话填空。 

       两个语段都在谈人才问题,都认为社会上有人才。人才怎样才能不被埋没?语段(一)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强调①  ;语段(二)用②论证方法,强调③。 

  • 11. (2023八下·许昌月考)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问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1. (1) 本诗以“春”为着眼点,抒发了的感情。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这种感情的一个词语是。 
    2. (2) 诗歌第二联中“几处”“谁家”用得极其精妙,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 
四、作文。(50分) 
  • 12. (2023八下·许昌月考) 写作 

     走进报刊、影视,你会了解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让你感触良多;走进社会,你会惊讶生活的多姿多彩,获得人生的启迪;走进大自然,你会感叹大自然景致美不胜收,让你情感荡漾;走进书籍,你会感到视野开阔,陶醉不已;走进校园,你会感到泛舟学海的酸甜苦辣;走进集体,你会感到温暖无比……  

     请以“走进”为题,写一篇以自己的观察、经历、体验、见闻、感受、认识为内容的作文。(要求:先将题目补写完整,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