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中天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

更新时间:2023-09-25 浏览次数:14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 1. (2023高三上·东阳月考) 依据下面示意图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 原始人群时期使用天然火和打制石器的代表 B . 指黄河中游地区重要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 C . 以精美的磨光黑陶作为显著特征的文化遗存 D . 目前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的稻作文化遗址
  • 2. (2023高一上·南充月考) 出身于春秋后期鲁国没落贵族家庭的孔子针对礼乐崩坏、社会动荡的形势,就伦理和政治重建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他主张( )
    A . 尊崇儒术,表章六经 B . 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C . 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D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3. (2023高三上·东阳月考) 下表是中国古代某一赋役制度的主要内容。该制度的实施( )

    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徭、杂税,但丁额不废;不论主户、客户,一律编入现居州县的户籍,按丁壮和财产多少定出户等;元额以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垦田数为准,分别按垦田面积和户等高下分摊;一年分夏、秋两次征收

    A . 抑制了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 B . 征税的主要标准由人丁转为财产 C . 加强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D . 彻底解决了唐王朝的财政困难
  • 4. (2023高三上·东阳月考) 鸦片战争后,出现了一批探讨当时世界形势的论著,如魏源的《海国图志》、徐继畲的《瀛寰志略》等,这些论著( )

    ①初步提出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②意在探索中国强国御侮之路

    ③打破盲目自大和僵化的状态
    ④引发知识阶层中的思想动荡

    A . ①②③ B . ②④③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 5. (2023高三上·东阳月考)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学生作出以下总结:                                 

    ①新的思想引领了中国救亡运动②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③改变了近代以后的方向和进程④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在下面一些同学的补充中,正确的还有( )

    A . 有了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 B . 马克思主义思想开始传入中国 C . 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斗争的舞台 D . 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
  • 6. (2023高三上·东阳月考) 在新中国,我们的一切几乎都是以“人民”来定义的。国家叫“人民共和国”,政府叫“人民政府”,军队叫“人民解放军”,警察也叫“人民警察”。归根到底,新中国的政治,就是主张“人民(民主)专政”。材料反映了新中国( )
    A . 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B . 保障了工人阶级权利 C . 确立了根本政治制度 D . 传播了民主共和思想
  • 7. (2023高三上·东阳月考) 《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法律汇编,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下列项中,关于该法典说法正确的有( )

    ①它用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文字写成 
    ②宣扬君权神授,维护封建主的利益和权威

    ③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成文法典 
    ④是研究北非历史的重要史料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 8. (2023高一下·苏州期末) 英国君主立宪制既不像美国的联邦共和制那样建立在革命人民从根本上推翻外国殖民统治的基础上,也不像法国的民主共和制那样建立在资产阶级彻底战胜封建贵族的基础上,英国近代政治民主化进程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 )
    A . 宪法具有崇高的地位 B . 完全依赖渐进式改革 C . 经济发展滞后于政治 D . 世袭君主的长期存在
  • 9. (2023高三上·东阳月考)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人类关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立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因素包括( )

    ①工业革命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弊端显现     
    ②空想社会主义

    ③欧洲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工人运动     
    ④法国巴黎公社运动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0. (2023高三上·东阳月考) 下图为21世纪初联合国召开的某次重要会议的徽标。下方的人形代表社会公平、中间的曲线代表经济增长、上方的叶子代表环境保护,这三个元素构成一个地球形状。该徽标蕴含的理念是( )

    A . 社会信息化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B . 文化多样性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 C . 可持续发展与地球之间的密切关系 D . 国际合作与“一带一路”之间的关系
二、选择题II(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版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 11. (2023高三上·东阳月考) 《汉书·景帝纪》载:“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下列项中,有关汉初“与民休息”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旨在恢复发展经济,稳定社会 
    ②减轻赋税、徭役、刑罚

    ③实行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 
    ④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12. (2023高三上·东阳月考) 下列是古代中国不同时期中央政府机构示意图。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① C . ①④③② D . ①③②④
  • 13. (2023高三上·东阳月考) 有学者认为,“金宋以后的元明清统一王朝,除了政治中心依然在北方外,经济文化重心已经固着南方不可移易了”。下列史料,不能佐证该观点的是(   )
    A . 《元史》记载:“(大都)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给于江南” B . 明末大臣奏称:“国家财赋,专倚三吴,而苏(州)、松(江)独甲于天下” C . 康熙帝诗云:“东南财赋地,江左人文薮” D . 清代浙江学者言:“吾乡山水清远,其人明锐而疏达”
  • 14. (2023高三上·东阳月考) 在统一多民族国家治理方面,清朝政府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根据这一政策,清朝统治者在西藏地区采取的措施是( )
    A . 推行猛安谋克制度 B . 设立盟、旗两级单位 C . 册封班禅额尔德尼 D . 设立澎湖巡检司
  • 15. (2023高三上·东阳月考)  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中国近代有这样一则史料:“况今日议和既成,中外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不过一二十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下列项中,关于该史料反映的历史事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导致了中央权力的下移 B . 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C . 彻底达到了自救的目的 D . 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 16. (2023高三上·东阳月考) 电影《长津湖》重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以长津湖战役为代表的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对于新中国和近代中国人来讲,都是极为了不起的事情。这说明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
    A . 结束了列强奴役中华民族的历史 B . 使新中国外交取得彻底胜利 C . 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和威望 D . 打破了西方对华封锁的状态
  • 17. (2024高一下·龙门期中) 1978年10月8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文艺家江藤淳时说:“如果实现祖国统一,我们在台湾的政策将根据台湾的现实来处理。比如说,美国在台湾有大量的投资,日本在那里也有大量的投资,这就是现实,我们正视这个现实。”这说明当时( )
    A . “一国两制”方针已成为国际共识 B . 祖国统一的方针趋于平和 C . 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期盼 D . 中共主张从台湾引进外资
  • 18. (2023高三上·东阳月考) 受地理和历史条件影响,古代文明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下列项中,关于世界各区域古代文明成就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两河流域地区的《吉尔伽美什》是世界最早的史诗

    ②定期泛滥的尼罗河流域诞生了著名的洪水和方舟传说

    ③在恒河流域,印度人发明了“0”,提出了六十进制

    ④在巴尔干半岛南部,苏格拉底通过谈话教授哲学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19. (2023高三上·东阳月考) 恩格斯说,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欧洲启蒙运动时期思想家们的共同主张包括( )
    A . 提倡天赋人权,理性主义 B . 主张三权分立,主权在民 C . 推翻专制政体,建立民主共和国 D . 反对禁欲主义,抨击教会腐败和守旧思想
  • 20. (2024高一下·西城期中) 对以下数据的理解,最为全面、准确的是( )
    1870-1900年的铁路网(单位:千公里)
      全世界 欧洲 美洲
    1870年 210 105 93
    1900年 760 284 402
    A . 蒸汽机的发明使人类开始进入“火车时代” B . 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产业部门焕发新活力 C . 欧亚大陆内部通过铁路网络被纳入世界市场 D . 美洲各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加速了铁路修建
  • 21. (2023高三上·东阳月考) 下图为 1929—1938 年间美、苏、德、英、法等国在世界制造业总产量中所占份额的比重对比状况 (%) 由此可见,当时苏联( )

    A . 重工业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B . 计划经济显现出一定优势 C . 农业集体化程度不断提升 D . 率先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
  • 22. (2024高一下·邯郸期中) 传统观点认为,二战的起源主要是因为德意日法西斯国家蓄谋发动侵略战争引起的;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1929年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激化了国内外矛盾;又有学者提出,西方大国推行的绥靖政策是其重要因素。综合以上观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
    A . 主要原因是法西斯国家的扩张 B . 直接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 . 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D . 是英法长期推行绥靖政策结果
  • 23. (2024高一下·静海月考) 据《二十世纪以来的战争和平与世界发展》载,雅尔塔体系包括:欧洲雅尔塔体系,即通过分区占领划分美英和苏联在欧洲的势力范围;东亚雅尔塔体系,即美苏在朝鲜受降的“三八线”协议等;“中间地带”雅尔塔体系,即把其他地区的殖民地转交给联合国托管……这体现出雅尔塔体系(   )
    A . 大国强权政治色彩 B . 顺应多极化的趋势 C . 承认民族解放运动 D . 倡导和平民主原则
  • 24. (2024高一下·广东期末) 21世纪初,法国政府每年要花费30亿美元,聘用1.2万名官员,以保护和发扬法国文化;西班牙、韩国、巴西的电影院上映影片都有“当地含量”的规定。这在客观上反映出( )
    A . 文化多样性面临巨大的挑战 B . 贸易保护主义正在全球盛行 C . 发展中国家的主权遭到冲击 D . 全球化不利于世界文化交流
  • 25. (2023高三上·东阳月考)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对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建设提供的中国方案。为此,中国积极参与其中的有( )

    ①上海合作组织    ②二十国集团    ③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    ④“一带一路”合作倡议

    A . ①③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第26小题15分,第27小题20分,共35分)
  • 26. (2023高三上·东阳月考)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的不断探索发展中,虽艰苦备尝但最终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材料一

    中国的现代化是在西方列强的大举入侵中被迫开启的,经历了“师夷制夷”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中国人民在半个世纪的时间内不断探寻现代化的道路,结果都失败了。直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在黑暗中探索现代化道路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分析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所处的时代环境,明确指出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的前途。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独立,并在此基础上开始了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胜利进军。

    ——摘编自张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贡献》

    材料二  

    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针对小康社会提出:“我们搞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摘编自于磊《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脉络、科学内涵及世界意义》

    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决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中国式现代化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促进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摘自陈金龙《中国式现代化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

    1. (1) 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形成的原因。并结合所学指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前提。
    2. (2)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式现代化”给我们的经验与启示。
  • 27. (2023高三上·东阳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自魏晋有户调之制,北朝因之,及唐而有租庸调之名。租者田租,即今之田赋;庸者力役,若不役,出绢而当庸直;调则户税,各随乡土所出,岁输绢绫纯绵,其无蚕桑之处,则输布麻。惟田赋不计亩而计丁或户,则与均田制度相辅而行,盖必人皆授田,始可按丁征租也。 均田制度以户籍为本,籍既失实,欲不废而不能矣。逮唐之中叶,均田制度坏,租庸调亦不能复行,改为两税法矣。

    ——摘编自万国鼎《中国田制史》

    材料二:我国是世界蚕丝业的发源地,栽桑养蚕、缫丝织绸是我们先祖的伟大发明。丝绸作为我国传统的特色产品,早在张骞开拓“丝绸之路”之前,就已出口国外。 至明代,随着地理大发现和太平洋航路的开通,欧洲一些国家如西班牙、葡萄牙开始出现在东方,以中国丝绸为主要贸易品,贩运至第三国,从事赚取超额利润的大规模的“三角贸易”。

    ——摘编自顾国达《近代中国的生丝贸易与世界市场》

    材料三:“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与参与国分享其发展经验和资源,以实现经济现代化和改善人民生活的一个途径,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将为全部相关方带来共赢的结果。 因此,“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向世界提供的全球经济公共产品。……随着逆全球化之风席卷西方世界,“一带一路”建设凭其巨大的规模与资源,有潜力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引自[美]卡里·托克《“一带一路”为什么能成功》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扼要说明唐代户籍制度、均田制、租庸调制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简析租庸调制“不能复行,改为两税法”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阐明欧洲国家在上述“三角贸易”中的经济获益。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丝绸在我国古代经济活动中扮演的角色。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一带一路”倡议在促进经济全球化方面的作用。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揭示“丝绸之路” 蕴含的象征性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