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上)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考...

更新时间:2023-09-25 浏览次数:26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如表展示了清朝军机处的日常工作,从中可以看出( )                                                                                                                                                                                                    

    发折

    奏事处将官员奏折发送军机处

    接折

    军机章京将奏折送军机大臣阅

    见面

    军机大臣将奏折送皇帝处请旨

    述旨

    将皇帝旨意拟成谕旨再交皇帝御览

    过朱

    皇帝朱笔改定奏折

    交发

    将谕旨下发有关衙门实施

    开面

    将谕旨抄录备案

    A . 军机大臣统领百官 B . 中枢机构相互制约 C . 皇帝掌控军国要务 D . 权力分割过于繁密
  • 2. 清代荒政制度规定,根据灾荒等级对地方实行不同程度的田赋蠲免或缓征。下图为1799—1910年云南有蠲缓田赋之州县厅次统计图,如图所示。由此可知( )

    A . 清政府重视边疆地区的发展稳定 B . 云南地区人地矛盾问题十分严重 C . 清朝时期社会救济制度全面完善 D . 经济重心南移加速西南地区开发
  • 3. 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某一朝代疆域简图,下列关于该朝代说法正确的是( )

    A . 先后设置都护府以统辖天山南北 B . 设立澎湖巡检司以经略台湾 C . 开创行省制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统一 D . 设立伊犁将军以总领新疆军政事务
  • 4. 清朝仿明代之例,祭祀历代帝王,并对入祀的帝王作了如下增补和调整。据此可知,清廷此举旨在( )                                                                                          

    顺治二年(1645年),恢复元世祖牌位,增加辽太祖、金太祖、金世宗、元太祖等北方少数民族的开创之主入祀,入祀先代帝王达21位;顺治十七年将辽太祖、金太祖、元太祖罢祀

    康熙帝即位之初,将辽太祖、金太祖、元太祖重新增祀;康熙六十年(1721年)“凡曾在位,除无道、被裁、亡国之外,应书庙崇祀”,各代帝王计143人

    雍正帝认为祭祀不仅要知“创业之维艰”,也要知“守成之不易”,入祀帝王增至164位

    乾隆元年(1736年)增祀明建文帝入帝王庙;四十九年谕令增祀两晋南北朝及唐末五代时期有为之君;至五十年,正式确定增祀晋元帝等二十五帝,撤出原祀汉桓、灵二帝,总计奉祀历代帝王共188帝。至此,历代帝王庙入祀标准及规模得以最终定型

    A . 建构起合法统治的国家认同 B . 顺应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实际 C . 促进对传统治理体系的继承 D . 加强文化认同促进民族交融
  • 5. 清朝有8位皇帝对关羽进行了10次追封,举例如下( )                                                                                                                                                                                                                              

    皇帝

    顺治皇帝

    忠义神武关圣大帝

    乾隆皇帝

    忠义神武灵佑关圣大帝

    嘉庆皇帝

    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关圣大帝

    道光皇帝

    忠义神武灵花仁勇威显关圣大帝

    咸丰皇帝

    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关圣大帝

    同治皇帝

    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关圣大帝

    光绪皇帝

    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

    A . 旨在塑造民众道德观念 B . 折射了民族危机的加深 C . 推动了市民阶层的壮大 D . 试图提高民众国防意识
  • 6. 康熙在对待台湾问题时曾郑重承诺:“若郑经留恋台湾,不思抛弃,亦可任从其便。至于比朝鲜不剃发,愿进贡投诚之说,不便允从。朝鲜系从未所有之外国,郑经乃中国之人。”据此可见当时康熙对台湾问题的态度是(    )
    A . 不允许台湾任何形式独立 B . 强化中央政府对台湾统治 C . 促进台湾社会经济的发展 D . 推动剃发在台湾地区执行
  • 7. (2024高三下·河北模拟) 乾隆年间设立三通馆,其编修的地理志突破了之前以山川为纲要、以中原为核心的九州书写体系,采用以当朝行政区划为纲的疆域书写体系,将边疆地区与中原地区一视同仁。这种地理志书写体系的变化( )
    A . 服务于国家认同的需要 B . 说明了中国版图的奠定 C . 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 D . 推动了地方制度的改革
  • 8. “众建官而分其权”的举措不仅在明代广西盛行,到清代后同样在土司地区盛行,清政府甚至将“众建寡力”的举措写进了《大清会典》里。此举的根本目的是(   )
    A . 稳定地方民心 B . 维护中央王朝统治 C . 杜绝边患威胁 D . 促进边疆地区开发
  • 9. 中国是一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中国广大的土地上,有着56个民族,它们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为缔造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中央政府采取了( )
    A . 唐朝——实行羁縻府州制度以加强汉藏友好关系 B . 元朝——废除土司以实行流官统治的做法 C . 清朝——设立主管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其地位与六部相同 D . 新中国——在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划自治区、自治市、自治县三级
  • 10. 清入关后,统治者将传统的“大一统”思想发展成为“华夷一体”的新“大一统”政治思想,通过大规模的改土归流,破除土司割据局面,促进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团结。这( )
    A . 加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B . 奠定了现代中国疆域版图 C . 推动了民族地区的快速发展 D . 实现了各民族的一律平等
  • 11. 乾隆帝曾就康雍乾三朝君主治国理政作出总结:“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假。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有能荣辱人、能生死人者。”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①这三朝是清代的盛世②君主专制高度强化

    ③建立军机处势在必行④决策权由皇帝掌握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12. 改土归流是指明清时期废除西南各少数民族地区分封首领世袭地方行政长官的土司制度,改由中央政府委派流官直接进行统治,实行和内地相同的地方行政制度,如清查户口、丈量土地、征收赋税、组织乡勇、兴办学校、实行科举等。这一制度(   )
    A . 体现了政府因地制宜的民族政策 B . 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与社会进步 C . 优待少数民族上层保障了局势稳定 D . 改变了夷夏观念且实现了民族平等
  • 13. (2023高一上·六安期末) 清朝设立理藩院管理边疆民族事务;通过满蒙联姻,加强对漠南蒙古的控制;通过军事斗争平定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叛乱;在青海、西藏地区设西宁办事大臣、驻藏办事大臣;在西南,沿袭土司制度,后来逐渐进行“改土归流”。这主要表明(    )
    A . 地方民族首领具有高度自主权 B . 清朝采取多元的手段治理边疆 C . 清朝通过法律对西藏实施管辖 D . 清朝尊重少数民族的社会习俗
  • 14. 如表是明初海禁政策实行的相关史实。这些史实主要反映出(   )

    时期

    史实

    明太祖

    1378年,丞相胡惟庸与宁波卫所指挥使林贤勾结,想借助日本的力量谋权篡国,事情败露后,太祖大怒,下令彻底断绝与日本关系,加强海防,厉行海禁。

    建文帝

    1394年,足利义满统一日本,为了借助明朝势力巩固其地位,决心恢复对明朝的邦交,海禁政策稍有松弛。

    明成祖

    朱棣为了消除其用不当手段夺取地位的不良影响,使万国来朝,继位不久后,就改变了太祖的对外政策,积极发展与海外诸国的关系。

    明英宗

    在中日正常的朝贡贸易中,倭寇冒充使节,劫掠明朝沿海郡县,中国军民被杀戮,遂对日本“闭绝贡路”实行更严厉的海禁政策。

    A . 海禁政策的实行有其合理性 B . 国内时局的变化影响外交 C . 海禁政策在明朝时断时续 D . 明朝处在世界贸易的中心
  • 15.  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清朝设立台湾省,强化对台湾的管辖。这一变化(   )
    A . 源自于外交思想的转变 B . 迎合了列强的侵华要求 C . 表明清朝海防意识增强 D . 清廷地方行政体系完善
  • 16. 清代凡官员的奏本,需先送通政使司点验,再由内阁票拟后呈皇帝裁定。批本处和内阁照皇帝裁定的票签文字,用笔照录于奏本封面上,然后送六科发抄施行。乾隆十三年,清政府正式以密折取代奏本,规定密折无需经过内阁,直接送达御前批阅。据此可知,这种上奏制度的变迁( )
    A . 促使清廷公文日渐近代化 B . 契合加强专制统治的需求 C . 规范了中央机构运行机制 D . 成为清廷政治衰落的诱因
二、非选择题
  • 17. 冰嬉

    材料一 冰嬉,亦称冰戏、冰技,是指萌芽于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冬季生产生活实践,形成于明末清初的传统冰上娱乐形式,其中包含多个运动项目。冰嬉中包含的“跑冰戏”和“蹴鞠之戏”等项目,早在努尔哈赤统治时期的后金宫廷就开始流行,后来成为清代宫廷冰上娱乐活动的泛称。

    入主中原的清朝主政者,将北方民族传统冰上活动与流传两千多年的宫廷百戏相结合,创造了冰嬉盛典,并写入清代的典志体史书之中。从此开始,冰嬉成为清代礼乐制度中的重要庆典活动,由传统冰上娱乐活动转变为王朝国家超越民族、超越地城、超越时空的宫廷盛典。

    材料二 乾隆十年(1745),冰嬉被乾隆皇帝钦定为“国俗”。

    “国俗”是认同清王朝“天下”的子民共同保持的风俗习惯,也是区分清王朝与异城外邦最具有标志性、符号性、象征性的特征。

    在康乾盛世末期的乾隆朝,国家危机逐渐凸显,冰嬉于是作为国家复振的文化资源,成为强化文化认同的国家庆典。乾隆朝将冰嬉盛典完美地融入清代礼乐制度,体现了王朝国家从自身文化传统中汲取营养,并将具有“自我文化认同”价值的因素融入国家典礼的过程。王朝国家对生民共同心理素质的塑造,悄然成为清王朝凝聚人心的内在动力。

    1. (1) 阅读材料一,概括清代冰嬉盛典的形成因素。
    2. (2) 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说明冰嬉作为“国俗”的意义。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台湾统一后,清政府即派人前往江浙和闽粤,察看沿海情况,以定可否开海贸易。康熙二十三年朝廷取消禁海令,第二年(1685年)于广州、漳州(厦门)、宁波和镇江的云台山四处分别设置了粤、闽、浙、江四个海关。在行政上,各海关属户部管理,海关监督直接向户部和皇帝负责。《粤海关志》上说:“天下海关,在福建者辖以将军。在浙江、江苏者辖以巡抚,惟广东粤海关专设监督,诚重其任也。”

    ——摘编自韦庆远、叶显恩主编《清代全史》(第五卷)

    材料二 晚清中国近代海关设关地点与年代一览表                                                                 

    通商口岸

    设关年代

    通商口岸

    设关年代

    通商口岸

    设关年代

    上海

    1854

    芝罘

    1863

    秦皇岛

    1902

    广州

    1859

    琼州

    1876

    江门

    1904

    汕头

    1860

    芜湖

    1877

    长沙

    1904

    福州

    1861

    温州

    1877

    安东

    1907

    镇江

    1861

    蒙自

    1889

    满洲里

    1907

    宁波

    1861

    沙市

    1896

    海拉尔

    1907

    天津

    1861

    杭州

    1896

    齐齐哈尔

    1907

    九江

    1861

    苏州

    1896

    哈尔滨

    1907

    厦门

    1862

    梧州

    1897

    长春

    1907

    汉口

    1862

    腾越

    1900

    奉天府

    1907

    ——摘编自陈诗启《中国近代海关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代设置海关的历史背景。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晚清中国海关设置的空间演进特征,并说明其产生的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