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18课 辛亥革命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9课 辛亥革命 ...

更新时间:2023-09-25 浏览次数:18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1905年,清廷宣布废除科举制。令人惊讶的是,废除这样一种关联无数人切身利益的选官制度,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太大的社会风波,而是能够较平稳的实施。这说明(   )
    A . 新式学堂激增改变旧式价值观念 B . 清末新政有效满足民众利益诉求 C . 近代中国国民权利意识尚未觉醒 D . 教育形式内容革新渐成社会共识
  • 2. 下表摘录自孙中山某年5月的言论,下列选项中与此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行动

    观点

    发表讨袁宣言

    提出“袁氏破坏民国,自破坏约法始;义军维持民国,固当自维持约法始”

    致电云南、贵州、浙江和广东都督及各军司

    赞他们“维护约法,尊重革命”

    总结军事斗争

    认为“云、贵两省是为此次讨袁战争揭幕之地,然数月来经四川苦战,兵力损伤甚大……山东本为吾党同志长期经营之地……如能在山东建立二个师团以上之主力……向北可攻取北京,向南可促进长江流域各省之豹变”

    ①孙中山积极参加护国运动

    ②国民革命运动得到地方实力派的支持

    ③孙中山主张深入开展护法运动

    ④孙中山认为要开辟反袁斗争的新区域

    A . ①④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②④
  • 3. 从1911年12月10日起,《民立报》连载了钱病鹤所绘纪事画《血战画史》,共计十八幅,如图是第二幅“举义”。该图反映的历史事件(  )

    A . 引领了推翻清朝的革命 B . 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 . 建立了平等的社会制度 D . 使民主科学思想深入人心
  • 4. 以下事项,命名方式与“丁巳复辟”相同的是(  )
    A . 鸦片战争 B . 癸卯学制 C . 马关条约 D . 淮海战役
  • 5. 辛亥革命后的一段时间里,各阶级、阶层或政治集团的代表人物纷纷组党结社。北京城里“会党既多,人人无不挂名一党籍……星期之日,湖广会馆、织云公所等处无不开会,有身兼数职者匆匆画到即去,谓吾尚数会须赴也。”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
    A . 革命促使各界思想趋同 B . 政党观念得到广泛传播 C . 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 D . 中华民国政府成分复杂
  • 6. 1906年,孙中山说:“现在是中国国民驱除衰落的征服者之时机……我们如不急起驱除之,外国列强则将在不久替我们赶走…那么,我们将成为另一统治民族的奴隶。”这表明,当时孙中山的主张(  )
    A . 将帝国主义势力驱除出中国 B . 体现出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 C . 国家富强才可抵挡列强侵略 D . 民族独立是国家富强的前提
  • 7.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约法的这些规定(  )
    A . 标志着清王朝的灭亡 B . 铲除了君主专制思想 C . 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D . 推进了中国民主化进程
  • 8. 1911年10月16日,湖北军政府颁布《中华民国鄂州约法》规定:“鄂州政府由都督任命的政务委员、议会、司法等部分构成;人民一律平等,有言论、集会结社、通讯、信教、居住等自由;都督由人民公举,任期三年,连任以一次为限;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标志着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B . 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精神基本一致 C . 建立了与英国相同的政体 D . 依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基本原则制定
  • 9. 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是(  )
    A . 兴中会 B . 华兴会 C . 同盟会 D . 国民党
  • 10. “自中华民国的名称确定以后,帝制被抛入茅坑,便再也爬不起来了……无论帝制也罢,复辟也罢,都很快因不得人心而塌台……”。这主要说明辛亥革命( )
    A . 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B . 结束了封建制度 C . 变革了社会习俗 D . 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理念
  • 11. 19世纪末,《无锡白话报》刊发了《论白话为维新之本》一文,论述了普及白话的重要意义;1904年,革命家秋瑾在《演讲的好处》一文中提到,“开化人的知识,非演讲不可”“不要钱,听的人必多”。这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  )
    A . 积极传播维新思想 B . 试图推翻清廷统治 C . 目光投向平民阶层 D . 完全认同民主革命
  • 12. 1909年,有人这样评价政府所办的新式学堂,“此校设立时,亦尝贴广告于通衢,招人就学。……则择其家有子弟而其力又足使之就学者,亲往敦劝,许以不收学费。然犹应者十一,拒者十之九也”。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 . 中体西用的思想根深蒂固 B . 科举制度的废除已成定局 C . 时人对新体制的不信任 D . 教育的近代化转型艰难
  • 13. 以下是中共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纪念辛亥革命的活动简表。材料反映了(  )                                                                                                                                                  

    时间

    概况

    主要内容

    1924年10月8日

    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开设“双十特刊”,刊登3篇文章纪念辛亥革命

    着重阐述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及纪念辛亥革命的目的。

    1927年10月10日

    发表了《为辛亥革命纪念告民众书》,此后中共对辛亥革命的纪念基本处于停止

    重点揭示国民党的反动本质。

    1937年10月

    中共《战斗》刊发“双十特辑”纪念辛亥革命

    呼吁完成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遗愿。

    A . 国民党的统治逐渐走向反动 B . 中共对国民党态度变化反复 C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曲折艰难 D . 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影响国共关系
  • 14. 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根本原因是(    )
    A . 帝国主义的支持 B . 资产阶级共和国不适合中国国情 C . 中国有专制主义传统 D . 辛亥革命不彻底,社会上存在着复辟势力
  • 15. 20世纪初,中国思想界一方面宣传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论法的精神》和《社会契约论》也被译成双语出版,另一方面又大量介绍抗击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如岳飞、文天祥、郑成功等。这反映出当时资产阶级革命派(  )
    A . 把政治革命与民族革命相结合 B . 宣传民族英雄以反抗西方侵略 C . 具有政治上幼稚不成熟的特点 D . 把西方学说与中国文化相结合
  • 16. 一个留美学生在民国四年二月廿二日的日记中写道:“又有蒋君翊武,曾肄业中国公学。革命军起,立功为军事顾问,及第二次革命失败,君亡命广西,死焉。年二十九。”该材料能够佐证蒋翊武(  )

    ①曾领导过国民大革命 ②曾在辛亥革命中立下功勋

    ③曾反抗袁世凯倒行逆施 ④去世于公历1915年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
二、材料分析题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政治环境动荡,革命事业尚在进行,这一阶段对辛亥革命的纪念评价经历了较大的沉浮,客观上也在重塑着民众的观念领域和精神世界,推动了广大民众从忠君爱国到革命救国的民族觉醒。辛亥革命的爆发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助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中国革命正当性的论证、革命任务的明晰、革命精神的洗礼、革命道路的抉择提供了历史坐标和历史参照。中国共产党也正是在高举辛亥革命事业旗帜、争夺话语权以实现话语自主的契机中逐步成长为一个具备明确政治目标和丰富斗争经验的成熟政党。

    ——摘编自董在全《中国共产党辛亥革命纪念话语的百年嬗变》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主义事业逐渐落地开花,纪念辛亥革命也成了一种政治传统,中国共产党在社会在转型之际同样需要这面旗帜并调整纪念话语模式,以此占据阐释辛亥革命内核的制高点,掌握纪念辛亥革命的话语权,从而获得革命正统性、政权合法性,为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型政党向执政型政党转变、助益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使命提供法理基础和民意支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努力构建出了一套符合自身政治文化思维的辛亥革命阐释体系,其中核心话语主要有两个面向:一是接续着“反帝”的政治主张;二是紧扣着“建设”的实践主题。这极大地满足了总结和激活历史经验、加强和整合政治力量、动员和教育人民群众的时代需要。

    ——摘编自马敏《浅谈深化辛亥革命历史影响研究的三个视角》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党纪念辛亥革命的基本观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党纪念辛亥革命的变化,并说明其形成的时代背景。
  • 18. 近代前期,中国社会从经济到政治层面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随西方列强的入侵,新的商业经营形式被引入中国。1864年,英国在香港开办汇丰银行,随后在中国许多城市开设分支机构。1897年盛宣怀奉旨在上海创办中国通商银行,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先后在北京、天津、重庆等地设立分行。19世纪70年代,随着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的民营股份制企业的出现,股票开始走向市场,其中较著名的有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矿务局的股票。为了适应股票交易的需要,上海出现了最早的专营股票的证券机构——上海平准股票公司。1900年,香港成立了第一家大型百货公司,之后在广州、上海等地也出现了大型百货公司。

    材料二 南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在民族资产阶级一度取得胜利而又迅速丧权的历史条件下制定的;约法的内容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意志,但又缺乏足以付诸实施的种种保证;它堂而皇之地悬为国典,但从它公布的第一天起就不断遭到袁世凯的践踏,并最后被废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命运,随着辛亥革命的彻底失败而告终,它没有能够挽救革命,更未能救中国。但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仍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一部革命的宪法,也是资产阶级绝无仅有的一部民主的宪法,因此,仍然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意义。

    ——刘望龄《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商业领域出现的新现象,结合所学分析推动这些新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一度取得胜利而又迅速丧权”的含义。依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从民主的角度,阐释其“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