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 |
观点 |
发表讨袁宣言 |
提出“袁氏破坏民国,自破坏约法始;义军维持民国,固当自维持约法始” |
致电云南、贵州、浙江和广东都督及各军司 |
赞他们“维护约法,尊重革命” |
总结军事斗争 |
认为“云、贵两省是为此次讨袁战争揭幕之地,然数月来经四川苦战,兵力损伤甚大……山东本为吾党同志长期经营之地……如能在山东建立二个师团以上之主力……向北可攻取北京,向南可促进长江流域各省之豹变” |
①孙中山积极参加护国运动
②国民革命运动得到地方实力派的支持
③孙中山主张深入开展护法运动
④孙中山认为要开辟反袁斗争的新区域
时间 | 概况 | 主要内容 |
1924年10月8日 | 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开设“双十特刊”,刊登3篇文章纪念辛亥革命 | 着重阐述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及纪念辛亥革命的目的。 |
1927年10月10日 | 发表了《为辛亥革命纪念告民众书》,此后中共对辛亥革命的纪念基本处于停止 | 重点揭示国民党的反动本质。 |
1937年10月 | 中共《战斗》刊发“双十特辑”纪念辛亥革命 | 呼吁完成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遗愿。 |
材料一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政治环境动荡,革命事业尚在进行,这一阶段对辛亥革命的纪念评价经历了较大的沉浮,客观上也在重塑着民众的观念领域和精神世界,推动了广大民众从忠君爱国到革命救国的民族觉醒。辛亥革命的爆发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助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中国革命正当性的论证、革命任务的明晰、革命精神的洗礼、革命道路的抉择提供了历史坐标和历史参照。中国共产党也正是在高举辛亥革命事业旗帜、争夺话语权以实现话语自主的契机中逐步成长为一个具备明确政治目标和丰富斗争经验的成熟政党。
——摘编自董在全《中国共产党辛亥革命纪念话语的百年嬗变》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主义事业逐渐落地开花,纪念辛亥革命也成了一种政治传统,中国共产党在社会在转型之际同样需要这面旗帜并调整纪念话语模式,以此占据阐释辛亥革命内核的制高点,掌握纪念辛亥革命的话语权,从而获得革命正统性、政权合法性,为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型政党向执政型政党转变、助益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使命提供法理基础和民意支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努力构建出了一套符合自身政治文化思维的辛亥革命阐释体系,其中核心话语主要有两个面向:一是接续着“反帝”的政治主张;二是紧扣着“建设”的实践主题。这极大地满足了总结和激活历史经验、加强和整合政治力量、动员和教育人民群众的时代需要。
——摘编自马敏《浅谈深化辛亥革命历史影响研究的三个视角》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随西方列强的入侵,新的商业经营形式被引入中国。1864年,英国在香港开办汇丰银行,随后在中国许多城市开设分支机构。1897年盛宣怀奉旨在上海创办中国通商银行,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先后在北京、天津、重庆等地设立分行。19世纪70年代,随着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的民营股份制企业的出现,股票开始走向市场,其中较著名的有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矿务局的股票。为了适应股票交易的需要,上海出现了最早的专营股票的证券机构——上海平准股票公司。1900年,香港成立了第一家大型百货公司,之后在广州、上海等地也出现了大型百货公司。
材料二 南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在民族资产阶级一度取得胜利而又迅速丧权的历史条件下制定的;约法的内容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意志,但又缺乏足以付诸实施的种种保证;它堂而皇之地悬为国典,但从它公布的第一天起就不断遭到袁世凯的践踏,并最后被废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命运,随着辛亥革命的彻底失败而告终,它没有能够挽救革命,更未能救中国。但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仍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一部革命的宪法,也是资产阶级绝无仅有的一部民主的宪法,因此,仍然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意义。
——刘望龄《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