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祈风是宋代市舶司主持的一种典礼。南宋泉州知府真德秀曾作《祈风文》,“惟泉为州,所恃以足公私之用者,蕃舶也。舶之至时与不时者,风也;而能使风之从律而不愆(过失)者,神也。是以国有典祀,俾守土之臣一岁而再祷焉。”泉州九日山保留的十段宋代祈风摩崖石刻是全国唯一的祈风石刻群。
——摘编整理自《泉州祈风石刻考释》
材料二:元代泉州被非洲大旅行家白图泰称之为“世界大港之一”。马可·波罗就是从泉州返回意大利的。在海外贸易的带动下,泉州周围的柑橘、甘蔗和棉花等经济作物的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并大量出口。据考古发现,泉州一地属于元代的瓷器窑址,就多达几十处。随着海外贸易的蓬勃发展,大批来自不同国家或民族的商人来到泉州长期定居,被当地居民称为“南海蕃客”。阿拉伯商人和威尼斯、热那亚商人建立“商站”,在官方的监护下聚族而居,并享有一定程度上的自治。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几乎所有世界性的宗教都传到泉州,使泉州发展成不同宗教和谐共存的一个“圣地”。
——摘编自周中坚《梯航万国,誉播遐方——元代泉州港的极盛》
材料一:劳动模范评选制度起源 于陕甘宁边区评选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运动。1939 年,边区政府陆续颁布了《陕甘宁边区人民生产奖励条例》《督导民众生产运动奖励条例》等,对在生产运动中取得重大成绩者予以奖励。1940 年至1942 年,每年都开展评选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活动,三年里,在工厂、农村、政府机关和军队中涌现出吴满有、赵占魁和刘建章等近千名劳动英雄。“在生产运动高涨的地方,劳动英雄已成为群众第一个尊敬的对象”。
1945年1月,毛泽东对劳模这样评价:“你们是全中华民族的模范人物,是推动各方面人民事业胜利前进的骨干,是人民政府的可靠支柱和人民政府联系广大群众的桥梁。”
——摘编自李珂《楷模与引领:劳动模范评选制度的嬗变与省思》
材料二:
50年代初期 | 1950 年“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是建国以来的首届劳模大会,评选出的新中国第一代劳模主要是革命战争中已逝的英雄和烈士,以及在新中国建设过程中积极生产的先进工作者。 |
1956年开始 | 劳模评选开始从强调体力劳动转为强调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这一时期的劳模人物中工人阶级占大多数,农民所占比例相对减少。 |
1978年至今 | 1982年,国家将奖励劳模写入宪法。1989 年后国务院规定基本每五年表彰一次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一直延续至今。2005 年第一次将进城务工人员及民营企业家列入评选范围,第一次将劳模人选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公示。2018 年在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年大会上奖励了来自不同行业和国家的 110 位优秀代表。 |
——摘编自郭莹《建国以来中共劳模评选的历史演变》
材料一 在中世纪英格兰多数城市中,由于土地限制的原因,多数住宅采用的是纵向的建筑形式。这一类型的建筑只有临街的那一面或许有宽大窗户,但除前屋之外就很难采自然光了。厚实的公墙上不可能开窗户,它们构成住房的两侧界线。如果需要更多的空间,房舍只能向后一间一间地延伸,直至屋后的空地或院子,但这只会使里屋更阴暗。如果需要空间更多,唯一的选择就是加高楼层,达到四五层甚至更多。不过更常见的是,房基最初的规划只能承受两三层。这样不顾规划而向上增加房屋的高度,是造成房屋容易损毁不够结实的原因之一。
——摘编自郭薇《中世纪英格兰城市生活环境考察》
材料二 19 世纪中叶以前,欧美各国的城市建筑一般都在6层以下,主要原因在于垂直交通的限制。升降机的发明、运用克服了这一障碍。1852 年,美国的奥蒂斯兄弟公司发明蒸汽动力升降机,1889年2月纽约的迪马列斯特大楼安装了主要用于运货的电动升降机,从此名副其实的“电梯”出现。1883一1885 年芝加哥修建了10层的家庭保险公司大楼,这是第一座用铁和钢材按照现代钢框架结构原理建造的高层建筑。1895 年建成的20层、92米高的美国公证大楼是第一幢全部用钢做骨架的高层建筑。19 世纪末年,美国的高层建筑已达29层118米高。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工业文明的兴盛》
材料:第一世界=欧亚大陆、北非与印度洋;
第二世界=哥伦布探险后发现的南北美洲大陆与大西洋;
第三世界=麦哲伦航海后至18世纪之间发现的大洋洲与太平洋。
传统习惯将世界史看作以“第一世界”为中心不断向周围扩大的过程。大航海时代(1500年前后)开始之后的几百年间,世界近现代史也可以看作“第二世界”与“第三世界”成长为稳定的世界,并且对“第一世界”造成冲击的时代。这三个世界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依靠“海上航线”相互连接,最终逐渐形成现在的人类社会。
——摘编自宫崎正胜《从航海图到世界史:海上道路改变历史》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三个世界”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