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六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一次联考试卷

更新时间:2023-10-16 浏览次数:27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23·深圳模拟) 西周封建着眼于天、地、人,尊“地之义”“民之行”“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以求“藏天下于地方、由地方以见天下”。据此可知,西周封建(   )
    A . 以神权政治为核心 B . 秉持天下一家的治国理念 C . 源于自然风土民情 D . 强化了宗法制度的重要性
  • 2. 公元前113年,汉武帝取消郡国铸钱的权利,专令水衡都尉所属的钟官、辨铜、均输三官负责铸造新的五铢钱,名为三官钱。他还责成各郡国把以前所铸的钱币一律销毁,所得铜料输给三官。汉武帝此举( )
    A . 打击了地方诸侯 B . 稳定了市场秩序 C . 根除了割据势力 D . 健全了货币体系
  • 3. 下表为我国古代县级政区的分等标准。据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朝代

    分等标准

    “万户以上为伞”“减万户为长”

    “户口多少”“资地美恶”

    纳钱粮的数额

    冲(交通要冲)、繁(政务繁杂)、遗(赋税拖欠)、难(命盗案多)“四项兼者为最要”,派能力强官员管理

    A . 历代都城及边疆地区的县等级最高 B . 县的等级高低由缴纳赋税多少决定 C . 县级官员选拔和考核标准日益严密 D . 中央政府对县的行政管理逐渐细化
  • 4. 北燕后裔冯宝任南梁商凉郡(岭南南越地区)太守,娶当地俚人冼氏女为妻。他在当地办理词讼,教民耕织,开设士林学馆,吸纳俚人子弟入学读书。这些举措( )
    A . 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B . 维护了岭南地区的安定 C . 推动当地农耕文明发展 D . 促进了各民族共同繁荣
  • 5. (2021·顺德一模) 贞观四年,有官员认为南蛮林邑国的奏章中有对朝廷不恭顺的言辞,建议兵讨。唐太宗回应:“言语之间,何足介意”,竟不讨之。据此可推知,唐太宗时期(   )
    A . 中央集权稳固 B . 民族政策开明 C . 羁縻州县失控 D . 君主专制强化
  • 6. 据明万历《嘉兴府志》记载,当地四时土俗:小满时节,家家关门闭户,叫做“蚕关门”。直到采茧时,才开禁,亲戚之间才可以互相走动,叫做“蚕开门”。七月十五日的中元节,有盂兰会、水陆道场、翻经会,乡人以为此类活动“利于蚕花”,趋之若鹜。据此可知当地( )
    A . 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 B . 传统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C . 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 D . 风俗民情迷信色彩浓厚
  • 7. 章太炎曾是鼓吹“排满”最激烈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但他于武昌起义当日即致书满族留日学生,对自己昔日过激的言论深表歉意,同时表示清廷被推翻之后,“君等满族,亦是中国人民,农商之业,任所欲为,选举之权,一切平等,优游共和政体之中,其乐何似?”。章太炎民族观的转变( )
    A . 消除了满汉民族的隔阂 B . 适应了革命斗争的需要 C . 引发了武装起义的浪潮 D . 反映了民族意识的萌发
  • 8. (2023高二下·龙川期末)  在1923年6月至1926年7月的《新青年》杂志季刊与不定期期刊中,“社会主义”等相关词频出现超过30次,“民族”出现8次,“国民革命”出现5次。据此推知,当时的《新青年》杂志(  )
    A . 开辟了思想宣传的崭新路径 B . 致力于传播民主科学思想 C . 丰富了人民大众的社会生活 D . 有利于推动中国革命发展
  • 9. 1937年9月,中共北方局在太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配合八路军发动抗日游击战争,并号召“每个优秀的共产党员都脱下长衫到游击队中去”。该会议( )
    A . 实践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B . 打破了日军的“囚笼”封锁 C . 促进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D . 推动了敌后抗战的开展
  • 10. 如图是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农村远景图》,该作品(    )

    A . 再现了农村发展的真实面貌 B . 体现了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 C . 反映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D . 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基本风格
  • 11. 考古学家在南美的秘鲁和印度河谷的摩亨朱达罗(今巴基斯坦境内)挖掘出了4000多年前的棉布碎片:在新疆罗布泊西汉末至东汉的楼兰遗址中,发现了非洲棉的棉布残片,这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棉织物。这反映了( )
    A . 技术传播突破地理障碍 B . 人类文明发展的多源性 C . 文明演进呈一体化趋势 D . 历史研究依赖考古发现
  • 12. (2023·青岛模拟) 1265年,英国召开议会,议会代表除教俗贵族和每郡两名骑士外,各个自由市也派两名市民参加。到1295年,骑士和市民出席议会得到普遍认可。这( )
    A . 调整了英国的封君封臣关系 B . 促使英国建立了议会君主制 C . 加强了基督教对西欧的控制 D . 有利于英国城市获得自治权
  • 13. (2023·岳阳模拟) 13世纪之后,禁奢法令开始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意大利各个自治城市的立法条令之中,仅15世纪整个意大利地区就颁布了83部禁奢法令,这一数字在接下来的两个世纪里更是翻了两番,这股潮流直至18世纪才逐渐偃旗息鼓。这些法令的颁布( )
    A . 契合了人文主义 B . 受到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C . 推动了价格革命 D . 阻碍民众生活水平提高
  • 14. 苏俄(联)时期,列宁曾说“当苏维埃政权能够拿出十万台头等拖拉机来的时候,中农也会说赞成共产主义的”。……参加农业各种集体经济形式的农户,到1927年底,只占全国总农户数的0.8%。这表明( )
    A . 新经济政策对农业影响有限 B . 工农联盟亟待巩固 C . 农业集体化的基础相对薄弱 D . 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 15. 被称为“印尼国父”的苏加诺认为民族主义不应该是一种狭隘的排他主义,他将团结了共产党的孙中山作为民族主义者的榜样,号召印尼的民族主义者与穆斯林以及马克思主义者团结起来,推翻荷兰的殖民统治。这一主张意在( )
    A . 获得亚洲各国人民的同情支持 B . 凝聚民族力量争取国家独立 C . 推动亚洲民族民主运动新高潮 D . 表达对北伐战争的深切同情
  • 16. (2023·南通一模) 二战后,美国第一、二产业部门的劳动者减少,第三产业的劳动者显著增加,同时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的比重也在发生变化。据统计,1950-1980年,美国“白领工人”在就业劳动力总数中所占的比重从36.7%上升为52.1%,而“蓝领工人”的比重从41.2%下降到31.79%。这一变化( )
    A . 源于发达国家的社会运动此起彼伏 B . 表明社会保障制度降低工作积极性 C . 反映出工人阶级内部结构多层次化 D . 促使美国减少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高(赵高)乃与公子胡亥、丞相斯阴谋破去始皇所封书赐公子扶苏者,而更诈为丞相斯受始皇遗诏沙丘,立子胡亥为太子。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天下失始皇帝,皆遽恐悲哀甚。朕奉遗诏,今宗庙吏(事)及署(书)以明至治大功德者具矣,律令当除定者毕矣。

    ——益阳兔子山秦简牍《秦二世元年十月甲午诏书》

    材料三 1975年12月,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十一号秦墓被发掘,出土1100多枚竹简。秦墓主是一个秦吏,名字叫喜。随葬的秦简写于战国晚期到秦始皇时期,包括《秦律十八种》、《律》、《秦律杂抄》、《为吏之道》等,秦律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为研究这一时的历史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主持参与本次考古工作的湖北省考古研究所前所长陈振裕,忆起当时的情景依然肃然起敬,“按照常规,棺内器物不多,清理的任务不大。但是我看到,在墓主的头下、右侧、腹部和足部,堆满了竹简,那一幕确实太震撼了。”

    ——据《国家宝藏——云梦秦简》

    1. (1) 材料一、二对秦二世继位的记载不同,有学者认为,根据材料二可以推翻《史记》的记载,但也有学者不同意。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史料实证角度,简要解学者不同意的理由。
    2. (2)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陈振裕看到喜的墓葬深感震撼并“肃然起敬”?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墨西哥是拉丁美洲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国家之一。1917年制定的宪法明确规定:“只有墨西哥人……和墨西哥公司有权购置墨西哥的土地、水域及其附近的土地。”国家在任何时候都有权“为了公共利益”而限制私有财产。从30年代起,石油、电力、主要矿业以及大部分钢铁工业都属于国营企业。50年代,墨西哥政府提出“稳定发展”战略,实行耐用消费品和部分生产资料的“进口替代”,禁止进口本国已能生产的工业品,而对技术设备则征收很低的关税,甚至免税。1962到1970年,墨西哥的GDP年增长率达到7.6%。直到60年代末,本国企业仍只能满足生产资料需求的30%。

    ——摘编自陈芝芸《战后墨西哥的经济发展战略》

    材料二 新中国初期,在农村地区普遍建立供销合作社。作为国营贸易公司在基层的中介代理人,供销合作社在城乡经济交流工作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供销合作社一方面承担各类粮农土产的收购任务,另一方面将各类工业品输送到乡村地区,尤其是作为生产资料的各类产品下乡。同时,中央还与苏联、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分别签订贸易协定,推销我国农土特产,进口必要的国家建设生产资料。至1952年,“中国与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总额已占到中国大陆对外贸易总额的81.3%”。

    ——摘编自曹东勃、叶子辉《新中国初期重构经济循环的新时代启示》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前墨西哥经济发展战略的特点,并指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墨西哥经济发展战略的重点及其结果。
    2. (2) 根据材料二归纳新中国初期重构经济循环举措,并简析这些举措的历史意义。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世界历史出现了大变局,历史学家称为地理大发现时代,或大航海时代。欧洲的航海家发现了绕过非洲好望角,通往印度和中国的新航路:越过大西洋,发现了美洲新大陆。这些发现,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西方历史学家把它作为中世纪与近代划分的里程碑。这一转折,最值得注意的是“全球化”初露端倪。从此,人类的活动不再局限于某一个洲,而是全球各大洲:人类的视野不再是半个地球,而是整个地球。中国当然不可能置身事外。

    ——摘编自樊树志《晚明大变局》

    结合材料与所学15—18世纪中外的相关知识,围绕“大变局”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 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和中国出版的部分图书 

                                                                                                                                                                                                                                                                  

    时间(年)

    作者(译者)

    国家

    作品

    1899

    飞天道人(译者)

    中国

    《支那保全策》有贺长雄【日】

    1908

    白鸟库吉

    日本

    《满洲历史地理》《朝鲜历史地理》

    1913

    酒卷贞一郎

    日本

    《支那分割论》

    1915

    白鸟库吉

    日本

    《满蒙研究汇报》

    1917

    申悦庐

    中国

    《中华民族特性论》

    材料二 “五四”之前的那几年,在中国的报刊上,反复出现这些惊心扎眼的消息,更刺激着中国知识人的神经,如“日人之蒙古视察”(1913)“日人热心研究满蒙”(1913)“日人之我国经营蒙古观”(1915)“日本拟设置满蒙领事馆”(1916)“日人谋我满蒙之感言”(1916)“日本拓殖满蒙之新计划”(1916)。

    ——以上材料摘编自葛兆光《从“帝国疆域”到“国家领土”——“五四”之前有关“主权”问题的日本刺激与中国反应》

    材料三 近代中国的民族意识是在与西方列强入侵对抗中出现的,与世界观念、主权意识的产生和华夏中心观的破灭联系在一起。

    ——许小青《辛亥革命与近代民族国家认同》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三的观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