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历...

更新时间:2023-10-16 浏览次数:13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部分
  • 1. (2023高二上·叙州开学考) 春秋战国时期,很多思想家、政治家主张增加人口(如下表)。这些主张(    )

    孔子

    “地有余而民不足,君子耻也。”

    管仲

    “夫征天下者,必先争人;得天下之众者王,得其丰者霸。”

    商鞅

    “今以草茅之地徕三普之民而使之事本,此其损敌也与战胜同实,而秦得之以为粟,此反行两登之计也。”

    A . 解决了当时人少地多的矛盾 B . 加剧了各诸侯国之间的冲突 C . 体现了重建政治秩序的需要 D . 说明地主阶级治国思想趋同
  • 2. (2023高二上·叙州开学考) 《华阳国志•蜀志》中记载“司马错率巴、蜀众十万,大舶船万艘,米六百万斛,浮江(指汉水)伐楚,取商於之地,为黔中郡”。据此判断在秦国统一六国过程中( )
    A . 楚国是第一个被灭掉的国家 B . 黔中郡郡守由皇帝直接任命 C . 秦统一前郡县制已经推行 D . 司马错是秦朝的第一个太尉
  • 3. (2023高二上·叙州开学考) 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免役法:政府向不服役的人,收免役钱,雇人服役

    保证了农业生产时间,增加政府收入

    B

    宋朝打破市、坊界限,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宋朝政府不再监管商业交易活动

    C

    顾炎武提出“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

    体现了近代“分权制衡”的民主思想

    D

    李时珍写成药物巨典《本草纲目》

    对18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系统总结

    A . A B . B C . C D . D
  • 4. (2023高二上·叙州开学考) 北宋前期,政府在淮南茶叶盛产区设置“山场”,负责茶叶的生产和专卖,称为榷茶。场官先将“本钱”发放给茶农,茶农在茶叶收获后,必须将全部茶叶卖给山场。榷茶制度( )
    A . 巩固了淮南的经济中心地位 B . 体现了传统抑商政策 C . 提高了茶农的社会经济地位 D . 禁止了茶叶私营贸易
  • 5. (2023高二上·叙州开学考) 人类文明的发展是从分散隔绝走向整体融合的。以下属于人类文明交往的主要方式的有( )

    ①专制集权    ②和平交往    ③暴力冲突    ④民主政治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6. (2023高二上·叙州开学考) “万岁,尼罗河!你来到这片大地,平安地到来,给我们以生命。……正义的建立者,我打开心灵赞美你,并向你的大水致意!人们拿出谷物和祭品,在向一切神灵礼拜着……”最早记录以上诗歌的文字最有可能是(    )
    A . 甲骨文 B . 象形文字 C . 楔形文字 D . 字母文字
  • 7. (2023高二上·叙州开学考) 有人认为,《史记》中的黎靬就是埃及著名的亚历山大城,汉武帝遣使前往的西域诸国中也包括黎靬。751年,杜环在与大食作战中被俘,最远可能到达北非,他返回后把自己的经历写成《经行记》。元朝的汪大渊也到过非洲,并在自己撰写的《岛夷志略》中留下了相关记载。这说明( )
    A . 亚历山大城是丝绸之路的终点 B . 《经行记》是最早的记载中非交往的史料 C . 中非早在秦朝时就已经开始往来 D . 中国和非洲的交往源远流长
  • 8. (2023高二上·叙州开学考) 1871年,日本刊物《全译中学西校改定普学规则》中写道:"且初学者未通其语言,未习其文学,故宜先就汉人所译之书,加以研习,以得其略。"这说明日本(    )
    A .   坚守儒家文化主阵地 B . 全盘接受西方新文化 C . 从中国间接输入西学 D . 向中国学习改造文化
  • 9. (2023高二上·叙州开学考) 纵观孙中山先生一生的奋斗历程,辛亥革命无疑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篇章。下列选项最能体现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一性质的是( )
    A . 推翻了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 B . 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 . 结束了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 D . 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10. (2023高二上·叙州开学考)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革命》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这段材料表明( )
    A . 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的开端 B . 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近代化历程 C . 侵略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 D . 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
  • 11. (2023高二上·叙州开学考) 19世纪上半叶英国城镇居民死亡率普遍高于农村居民死亡率,如1831~1839年英国农村地区的死亡率约为18.2%‰,而城市则高达26.2‰。导致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 . 城市公共卫生状况的恶化 B . 手工工场工作环境的恶劣 C . 医疗技术水平的逐步下降 D . 贫富分化激化了阶级矛盾
  • 12. (2023高二上·叙州开学考) 1820年,中国的GDP约为英国的7倍,却在鸦片战争中被英国击败。1860年,中国的GDP大于英法的总和,却没能阻止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90年,中国的GDP约为日本的5倍,但中国军队却在甲午中日战争中一败涂地。据此推知 (   )
    A . 经济总量对一国来说没有意义 B . GDP排名准确反映一国经济发展水平 C . 中国国际地位与GDP排名背离 D . 经济结构优劣是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
  • 13. (2023高二上·叙州开学考) 一战爆发后,甘地曾诚恳向英国当局表示,要募集印度人医疗队和印度士兵到前线服务,并认为战争结束后,印度将得到一个自治政府。然而1919年英国政府的高压政策让甘地深感失望,他意识到英国的殖民统治是不道德的,“如果(印度)人民对此宽容而不抗争,我们将永远不会进步”。这反映出(   )
    A . 国大党萌发了民族独立意识 B . 甘地放弃非暴力不合作策略 C . 英国强化了对殖民地的统治 D . 甘地民族自治思想发生转变
  • 14. (2023高二上·叙州开学考) 以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为契机,苏联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国和粮食进口国。1985年,美国里根政府向世界市场注入大量石油,导致世界油价下跌了129%,苏联损失惨重。这反映了(  )
    A . 苏联经济模式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 B . 美国和平演变政策导致苏联实力下降 C . 石油利益争夺使苏联经济全面崩溃 D . 国际政治格局即将进入重大调整阶段
  • 15. (2023高二上·叙州开学考) 有学者在评价新中国某政治制度时说:“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根据中国的历史发展、文化特点、民族关系和民族分布等具体情况作出的制度安排。”“某制度”是( )
    A .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 民主集中制度
二、非选择题部分
  • 16. (2023高二上·叙州开学考) 宗法制是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对中国社会政治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有学者说,周代的宗法制完备而严格,是一个成功的创造。继位的族长在宗族中有对宗族祖先的主祭权、对族人政治上的治理权、对宗族内共有经济的支配权。同一宗族内,“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纪理族人者也。”这种关系不断发展的结果是是君统宗统的合一。

    ——摘编自冯尔康等《中国宗族史》

    材料二

    东汉以后,强宗大族遍布各地,他们筑堡坞,置部曲,把持地方,操纵官吏,战乱时建立宗党武装,形成割据势力……两宋时期,宗族发展出现“千年土地八百主”的现象,“今骤得富贵者,止能为三四十年之计”,高官大族也可能“家世零替”。如何整合族人、延续世系、复兴宗法,成为宋代士大夫面临的共同难题。随后,以建宗祠、置族田、修宗谱、定族规、立族长为主要特征的宗法家族制度得以全面复兴……明清时期,家法族规和乡规民约得到官方的认可和批准,成为传统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

    清末民初,宗族组织原则发生了某些变化。上海王、朱两氏将祠堂族长制改为族会制,“从事家族立宪”。1918年该族增订族会章程,1924年修改,并经会员大会讨论通过。曹氏宗族的管理体制也开始近代化,规定族众有参与宗族事务的重大权力。此外,浙江绍兴阮氏宗族在1923年之前设立该族议事、执行二部,实行任期制,由选举产生。

    ——摘编自常建华撰《中国文化通志•宗祖志》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代宗法制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宗法制的发展变化,并根据材料及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以来宗法制度“全面复兴”的背景。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清末民初宗族管理和周代相比有何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我们应如何认识宗法制的这种演变?
  • 17. (2023高二上·叙州开学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中国人和古代希腊人都认识到竞争现象的存在,并有深入思考。他们都认为,好的竞争能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坏的竞争则会造成冲突和杀戮,导致社会的崩溃。在中国,以儒家为代表的思想家提出了符合“礼”“义”标准的“君子之争”和只顾谋求一已之私利的“小人之争”。古希腊人认为,战争这样的竞争是坏的竞争,而各种和平的竞赛活动则是好的竞争。古希腊发展出体育赛会制度,在古代中国则有作为“射礼”的竞赛活动。这些竞赛活动都带有仪式表演和道德教化的功能。古代中国通过比赛来学习礼仪和培育“君子”,古希腊的竞赛活动则承担着培育合格公民的责任。

    ——摘编自王大庆《试比较古代希腊与古代中国的竞争观念》

    材料二  梁启超把“竞争”分为两种——“内竞”和“外竞”,他最关心中国同其它民族特别是帝国主义者的竞争,“循物竞天择之公例,则人与人不能不冲突,国与国不能不冲突,国家之名,立之以应群者也。”《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把“合群”竞争看成是近代以来竞争的根本特征,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充满着民族国家之间激烈“竞争”的世界……梁说:“盖人类进化云者,一群之进化也,非一人之进化也。如以一人也,则今人必无以远过于古人。”

    ——摘编自王中江《进化主义原理、价值及世界秩序观》

    材料三  在现代社会中,人的所有社会生活和交往中都存在着竞争行为,而且形成了竞争文化。从竞争的角度认识现代社会,是一个重要视角,对于理解这一社会的性质有着无可替代的意义。……然而,竞争文化只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工业社会这一阶段的文化,在全球化、后工业化进程中,一种合作文化正在生成,并将取代竞争文化。

    ——摘编自张康之《论竞争文化的终结以及合作文化的兴起》

    1. (1) 根据材料一,比较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竞争”观念的相似之处。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概括梁启超“竞争”观念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时代背景。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文明交流的角度谈谈你对当前国际竞争与合作的看法。
  • 18. (2023高二上·叙州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资产阶级统治在巩固和完善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民主管理制度,如普选制度、代议制度、政党制度、监督制度、公务员制度、人权保障制度等,它们有的是出于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而制定的,有的是按照“主权在民”的原则制定的,还有的反映了公开、公正、竞争等原则。此外,西方民主政治,按照程序运作,形成了一套十分复杂而又精致的运行机制,包括参与机制、竞争机制、制衡机制、监督机制、法治机制等。虽然民众无法对国家权力实现真正控制,但它在训练公民参政议政素质、形成社会政治生活的规范和秩序、提高国家管理的效率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摘编自陈松林《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借鉴与超越》

    材料二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抗日敌后根据地实行过较为广泛的民主政治。在农村,村长是由选民直接选举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选民参与率各村平均超过百分之八十,妇女在选举中的表现也十分踊跃。在整个根据地,不只在政治生活中,在其他方面,在经济、教育、文化生活中也充满着民主精神。来自德国的王安娜女士回忆:根据地政府由共产党人、国民党人和无党派爱国人士组成。在选举中,为了让目不识丁的贫苦农民行使民主权利,根据地还发明了一种特殊的选举办法——豆选。美国驻华使馆外交官谢伟思评论:共产党在根据地“以良好的政制来改进农民的经济状况。农民有了民主的自治、政治意识和权利观念。农民们得以从封建束缚中解放出来,有了自尊、自信和强烈的团体合作兴趣。普通人民知道了他们是为了这些而战斗。”

    ——摘编自王建民《根据地的宪政建设》

    材料三  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背景,概括其主要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敌后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建设“新型人民民主政治”成就。
  • 19. (2023高二上·叙州开学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也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16—17世纪,欧洲的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近代科学兴起,被称为“科学革命”。科学革命形成了重视经验和事实的理性化思维方式,确立了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和综合等基本途径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近代科学的兴起,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高中统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

    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任选角度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