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福建省宁德市博雅培文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

更新时间:2024-03-21 浏览次数:27 类型:月考试卷
一、语文基础知识(本题共8小题,16分)
  • 1. (2023高二上·宁德月考)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yōng) 然(xiāo) 持(jīng) 之事父(ěr) B . 惕(chù) 如(bì) 苗(yà) 澼絖(pín) C . 埴(shān) 落(huò) 八(yì) 余食行(zhuì) D . (gǔ) 击(pōu) 贩(yù) 文质彬(bīn)
  • 2. (2023高二上·宁德月考)  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育才中学男子篮球队在比赛中接连失利,最后功亏一篑 , 只取得了第八名的成绩。 B . 自知之明的人并非不会犯错误,重要的是他们会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避免再犯。 C . 目前,反腐工作进行的十分顺利,但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反腐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D . 工作已经进入收尾阶段,这时候更要认真对待,慎终如始 , 否就会前功尽弃
  • 3. (2023高二上·宁德月考)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质胜文则(粗野)                     非所以誉于乡党朋友也(求取) B . 今一朝而技百金(卖)                  若火之始(这样) C . 臣子不孝君父,所谓乱也(主谓间取独) 死而后(已经) D . 客得之,以吴王(说服)               人不仁(而且)
  • 4. (2023高二上·宁德月考) 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
    A . 见不贤而自省也           其未易谋 B . 夫子固拙于用矣           我之成而实五石 C . 思齐焉                 冬,与越人 D . 其家                   故父而自利
  • 5. (2023高二上·宁德月考) 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

    例句:主人何为言少钱

    A . 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 B .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C . 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D . 君自爱也,不爱臣
  • 6. (2023高二上·宁德月考) 下列对课文有关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十二章》

    译:士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B .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大学之道》

    译:万物都有本有末,凡事都有始有终,知道事物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大学的宗旨了。

    C .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老子〉四章》

    译:所以圣人不求有所作为,因此不会败事;不执意把持,因此不会失败。

    D .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译:古代圣王拥有怜爱别人的心,所以才有怜爱百姓的政治。

  • 7. (2023高二上·宁德月考)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老子》又称《道德经》,相传是春秋时期老聃所著。《道德经》作为道家经典,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而多以政治为旨归,是“内圣外王”之学。 B . 斗与石,都是容单位。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石也是一种重量单位,比如《汉书·律历志上》中说“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 C . 《孟子》,是战国时孟子的言论汇编,原本并不在儒家经典之列,直到南宋朱熹将孟子列为“五经”之一,其地位才最终确立。 D . 辐与毂,都是车轮的部件。其中辐是车轮中连接轮辋和轮毂的直条;毂是车轮中心部位,周围与辐条的一端相接,中间的圆孔用来插车轴。
  • 8. (2023高二上·宁德月考)  下列对课文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论语>十二章)中“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从这个层面来说,“礼”是“仁”的内化和自觉。 B . 《大学之道》中提出君子修身的“五步功夫”——定、静、安、虑、得,这里的“得”是指成功,即读书人功成名就、金榜题名。 C . 孟子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认为“仁义礼智”是天赋道德,每个人生下来就拥有这些品德,正所谓“人之初,性本善”,因而否定后天培养的作用。 D . 对于“不龟手之药”,有的只能世世代代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有的却能用它为官做宰,庄子用这个故事讽惠子“拙于用大”。
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
  • 9. (2023高二上·宁德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嘉靖三十二年冬十月,倭寇太仓州,攻城不克,分掠邻境。有失舟倭三百人,突至平湖、海宁等县。自独山之败,倭东遁,江南稍宁。惟崇明南泊失风者,几三百人,不能去。总兵汤克宽及佥事任环留兵守之。环属兵三百,皆新募,励以必死。不入与家人诀,为书赴之而去。亲介胄临阵,士无敢不用命者。环敝衣芒履,与士杂行伍,依草舍间,啮糒饮水,同甘苦。至是,相守不下,贼潜出没,环常夜追之,出其前后。宰夫佩恐有失,衣环衣,介马而驰,故贼不知所取。环尝匿沟中,贼过之不知。匿至明,士始得之。又遇矢石,士以死捍环。环被伤,舁之至水滨,梁已撤丈余,超而过。追急,宰夫留御之,死焉。环求其首,为流涕,亲酬之。相拒数月,不克。克宽复督邳漳等兵击之败绩失亡四百人官军疫不能攻乃开壁东南陬倭遂溃围豕突去。

    三十三年六月,倭寇苏、常诸县,常熟知县王秩、江阴知县钱錞及居乡参政钱泮各督士民出御,力屈死之。旋复寇苏州,民争入城。门不启,号呼震野,乘陴者望之而叹。攀援上者,又缒绝而下。任环还自仪真,曰:“奈何坐视之?纵有觇谍,我在无患也。”乃出辟门,令男女以列进,所活盖数万人。复率解明道兵出城力战,贼退入太湖。遣舟师邀之,乃弃所获逸去。环以功进副使。环复击贼马迹山,围逃倭嘉定民家,投火爇之,尽死。既而环有亲丧,诏留之,任事如故。

    十一月,倭寇昆山,任环以兵援之,而身间行抵太仓、毛家、葛隆诸屯。贼方会集治攻具,冲梯隧道,肉薄而登。环率死士飞刃砍之,连碎其首,矢石交下,相杀伤甚众。又缒兵下突而前,贼渐气夺,遂弃委走。环既居忧哀毁,又积苦兵间,疾作卒。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沿海倭乱》)

    【注】①干粮。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克宽复督邳漳等兵击之/败绩/失亡四百人/官军疫/不能攻/乃开壁东南陬/倭遂溃围豕/突去。 B . 克宽复督邳漳等兵击之/败绩/失亡四百人/官军疫/不能攻/乃开壁东南陬/倭遂溃围/豕突去。 C . 克宽复督/邳漳等兵击之/败绩/失亡四百人/官军疫/不能攻/乃开壁东南陬/倭遂溃围/豕突去。 D . 克宽复督/邳漳等兵击之/败绩/失亡四百人/官军疫/不能攻/乃开壁东南陬/倭遂溃围豕/突去。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嘉靖,年号,古代一个皇帝一般只有一个年号,即登基时所改换的年号。 B . 介胄,指铠甲和头盔,也指披甲戴盔,文中指任环亲自披甲戴盔上阵。 C . 总兵,官名,始设于明朝,本为差遣的名称,无品级,后渐成常驻武官。 D . 居忧,指居父母之丧,遭逢父母丧事,为父母守丧,一般需持丧三年。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自从独山战败后,倭寇向东逃窜,江南逐渐安定。只有崇明岛南部逗留着部分未赶上顺风的倭寇,任环和总兵汤克宽派兵围困他们。 B . 任环果敢刚毅,治军有方,他所管辖的三百名士兵都是新招募的,他激励士兵死战,不回家与家人告别,写遗书寄给家中就开赴前线。 C . 当倭寇攻打苏州城时,百姓希望入城避难而不得,后任环做主打开城门,有序组织百姓入城,随后率领军队出城力战,倭寇被迫退入太湖。 D . 当倭寇集结了各种器具来势汹汹地攻城,任环则组织了有力的反攻,后倭寇用绳子从城墙放下士兵突袭进攻,但还是志气渐弱,放弃攻城而逃。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奈何坐视之?纵有觇谍,我在无患也。

      ②倭寇昆山,任环以兵援昆山,而身间行抵太仓、毛家、葛隆诸屯。

    5. (5) 任环深得部下的爱戴,体现在哪里?请简要概括。
  • 10. (2023高二上·宁德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东归晚次潼关怀古

    岑参

    暮春别乡树,晚景低津楼。

    伯夷在首阳,欲往无轻舟。

    遂登关城望,下见洪河流。

    自从巨灵开,流尽千万秋。

    行行潘生赋,赫赫曹公谋。

    川上多往事,凄凉满空洲。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二十岁献书阙下,对策落第之后。②巨灵:指河神,此处指黄河。③潘生:指西晋文人潘岳。他曾西来长安,作下宏大《西征赋》。④曹公:即曹操,曾西征韩遂、马超,过关斩将,立下赫赫战功。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怀古诗的内容结构一般是观眼前之景,怀古人之事,抒一己之情,本首诗充分体现了这个特点。 B . 前两句“暮春”“晚”点明时间,“津楼”隐现在暮霭中,显得低矮,勾画出静谧祥和的图景。 C . 本诗三四句用伯夷、叔齐二君子的典故,写诗人对他们的向往,却因无舟可济,只能望洋兴叹。 D . 诗歌运用了虚实结合手法,诗人在暮春时所见潼关景色为实,对历史上人物故事的联想为虚。
    2. (2) 诗歌最后两句情感丰富,请结合全诗分析。
  • 11. (2023高二上·宁德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子曰:“君子喻于义,。”(《论语·里仁》)
    2. (2) ,远之事君,(《论语·阳货》)
    3. (3) ,先修其身。(《礼记·大学》)
    4. (4) 胜人者有力,。(《<老子>第三十三章》)
    5. (5) 孔子认为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是“恕”,并阐述为:。(《论语·阳货》)
    6. (6) 老子以树木为例,形象说明大的东西无不是从细小的东西发展而来句子是:。(《<老子>第六十四章》)
    7. (7)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里仁》中的句子是:
三、现代文阅读(29分)
  • 12. (2023高二上·宁德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传播媒介是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媒介技术的每一次重大变革,都会从各个方面深刻影响到文学本身。而在一个电子媒介正在占据传播主导权的时代,人们接触文学、创造文学的方式无疑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可以看到的是,文学的叙事功能以及一些抒情功能在某种程度上正被电子声像所取代。流行歌曲的兴盛特别是随着卡拉0K普及,电子技术合成的抒情形式已经成为大众抒发情感的首选对象,诗歌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抒情文类正在日益远去。同时,人们主要也不是通过小说满足阅读故事的需求。影视的叙事远比文字平面阅读更为形象逼真。由于文学的种种传统功能被电子媒介所取代,文学在公众中的影响力也随之下降。很多时候,文学文本需要通过影视改编才能受到人们的关注。余华、苏童等人士是目前有着比较良好的作品销售记录的作家,但多数的读者主要还是通过电影《活着》、《大红灯笼高高挂》才知道了他们的文字文本的存在。目前比较畅销的书籍,很多是取得了较高收视率或者票房成功后的影视剧的文字改写本。

    种种迹象都表明,在电子媒介技术的推动下,各种传统艺术门类正在被整合进一个统一的生产组织体系中。影像处于这个工业生产体系的中心环节,音乐、绘画、文学等等传统的艺术门类围绕着它而运作。不可否认,以影像为核心的文化工业体系并没有遗忘文学,文学作者特别是小说家同样可以分享其中的利润。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在这个生产流程中,编剧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附属角色,语言文字的精细考究必须服从于影像的转译能力和需求。这不是文学家独立表达的舞台,导演、技术人员尤其是商业资本才是这个生产流程中的真正主人。

    对于电子媒介时代的文学来说,国际互联网的出现,是另一个重大事件。网络最直接的表现是:自由发表。这个空间相对来讲较大程度上降低了编辑、印刷成本、权威批评家以及权力部门所设立的各种门槛或障碍。只要愿意,一个人可以即刻将作品送达公共领域。这表明传统的文学体制对于网络来说已经失效。由于精英的、权力的种种遴选审查机制在这里被大大地淡化或减少,作家的身份意识、对待文学的态度以及发表作品的目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许多遭受传统文学体制压抑或遮蔽的声音得到了释放;与此同时,许多粗制滥造的文字也因此在网络上大为泛滥。面对目前网络文学出现的种种形态,所有人都不得部严肃地思考:网络所生成的文学生成与接受的关系对于文学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是文学的民主或彻底的解放,还是文学的大踏步倒退?

    摘编自南帆《电子时代的文学》

    材料二:

    进入电子媒介时代, 一些较为年轻的学者受米勒、德里达等人的影响对文学的发展抱有较为消极的心态,认为“文学将死”。然而文学正在发展的事实证明,文学并没有走进死胡同。从文艺学家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的文学四要素———社会、作家、作品、读者的角度来看,文学在电子时代呈现出依存环境的开放性、权威的消解、载体的多样化、读者整体水平提升等新的特点。文学在新的时代表现出来的这些新的特点,正是其得以发展的生命之源。面对未来,文学将会遇到更大的挑战,比如说部分作品出现诗意危机、想象力缺乏和人文关怀的缺失以及网络暴力、色情文学的出现 ,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电子时代给文学带来的是更多契机。文学传播速度与传播范围正在不断扩大,文学撤销了作品发表之前的一切审查机制,文学的舞台极大地向公众敞开,读者也在文学上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文学在电子时代的技术语境中,想要重拾过去的为政治服务的“黄金时代”,已经不可能了,但是盲目地得出“文学即将消亡”这一结论也是唯心的,不符合文学发展的客观规律。我们一定要以平和的心态面对文学从中心走向边缘的趋势。与其说文学是从中心移向了边缘,还不如说是文学地位的回归。只有抱着这样的心态,才能够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当下的文学形势,看清楚它的特征,进一步适应和促进它的发展。有些人一味地坚守传统文学的阵地,在整个大潮中螳臂当车,这样只会被时代的潮流所淹没。 我们要在新的时代语境下,创造出符合当代多元化社会特征的作品,才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获得生存的空间,并且促进文学的进一步发展。 

    摘编自刘飞《论电子时代的文学发展》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随着卡拉0K普及,流行歌曲的兴盛,诗歌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抒情文类不再是大众抒发情感的首选对象。 B . 如果余华、苏童的作品没有被影视改编,获得广泛的影响力,那么他们的小说作品就不可能有比较良好的销售记录。 C . 以影像为核心的文化工业体系中,文学作者(编剧)仍有一席之地,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文学处于从属地位的事实。 D . 文学在新的时代表现出来的一系列的特点,正是其得以发展的希望之所在,电子时代给文学带来的是更多契机。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不可否认,成功的影视剧改编对扩大文学作品受众面具有重大意义。 B . 电子时代,人们有了更多方式来满足阅读故事的需求,因此,看小说的人少了。 C . 非电子时代,各种门槛或障碍使得普通人很难随意地将作品送达公共领域。 D . 精英的、权力的种种遴选审查机制被大大地淡化或减少是百利无一害之事。
    3.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 很多年轻人不知道也不关心国内设置了哪些专业的文学大奖、最权威的文学大奖茅盾文学奖一共举办了几届、最新的获奖人是谁。 B . 某网络作家真实身份是工学硕士,但长期在各大网络平台上发表对历史和文学现象独到的看法,因文章可读性强,拥有众多读者。 C . 不少网文作家遭遇霸道读者,有网文作家迫于读者压力修改重要情节,甚至某一网文作家被读者盗号,其小说人物命运被篡改。 D . 某热门网络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为了追求流量,把制作成本的大头用于高片酬邀请流量明星参演,因此,编剧分到的酬劳非常有限。
    4. (4) 杨本芬从未接受过专业的写作训练,她的作品最初只是贴在某门户网站连载,但很快吸引了一大批读者,网友的反馈和鼓励给了她持续写作的动力,后来她的系列文章得到某著名出版人的关注,得以结集出版,目前已出版的三本《秋园》《浮木》《我本芬芳》获得了多种奖项,可谓好评如潮。请结合材料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 13. (2023高二上·宁德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十八岁的李响

    蔡楠

    说实话,我比较讨厌李响。我这些天很忙,正忙一件大事。我越忙,他越来添乱,冷不丁就会出现在我的办公室,还一直蹦来跳去的。他耳不聋眼不花,就是说话含混不清。我讨厌他这一点,有话就说,说完就走不好吗?还有,我怕他蹦来跳去的,要是摔坏了,我可没时间送他去医院。李直也没时间。李直比我更讨厌他。

    于是我想赶他走。我泡上一杯茶给他端过去,他却轻飘飘地躲开我,像个气球一样飘到了窗户前。我赶紧关严了窗户,我怕他飘出去。

    我把茶水送到了他的嘴边,说,喝点茶吧,喝了茶哪里来的你就回哪里去,我明天还要出门呢!

    李响就把一杯茶喝光了。喝完茶,他却没有要走的意思,他说,我想跟你出门,去南泥湾!

    我吃了一惊,他怎么会知道我要去南泥湾?我赶紧去扶他,我怕他说胡话犯病啥的。我把座椅搬了出来,放到他的屁股底下。他却不坐,腰板挺直了盯着我,大声说,李游,你说,到底带不带我去?

    我去是有项目做,你去干什么?

    我给你当向导,我熟悉那里,我在那里打过仗!李响一字一顿地说。

    快别说你打仗的事了,你当年是瞒着父母偷着跑出去的,连新婚十天的媳妇都瞒着。知道李直为什么讨厌你吗?就是因为当年你偷着离开家。

    我那不是偷着跑,是当兵抗日去了。贺龙在冀中打了齐会战斗,大获全胜,部队需要补充兵员,我就跟上队伍走了。李响争辩着。

    那你打仗了吗?打了,不过……李响这回坐下了,他的眼神有些黯淡。他缓缓地说,我跟上队伍走的第三天,就在石家庄附近的陈庄和鬼子打了一仗。可还没冲锋,我的腿就中了一枪,后来腿瘸了,我就当了炊事员。

    我扑哧一声笑了,刚喝进去的一口茶差点喷出来,问,那后来呢?

    后来我参加了百团大战,跟着部队去了晋西北,再后来就去了延安。说到这,李响的眼神突然有了光芒 , 慢慢地说,我是跟着部队一瘸一拐地来到延安的。那时候,我和战友们都觉得这回有仗要打了,我们得保卫延安啊!可是……上级却让我们去南泥湾种地了。

    你是说,你去南泥湾开过荒?怎么这些年没听你说过呢?我觉得李响的话有点离谱。这有什么好炫耀的,我在老家又不是没种过地!再说了,你和李直哪里关心过我啊,啥时候耐心地听我说过话呀?

    李响说得对,我和李直确实不大关心他。他十八岁就扔下媳妇偷着跑了,李直出生的时候都不知道他爹是谁。李直和娘在动乱的时光里能熬过来就不错了,哪里还能关心他!

    李响叹了口气,接着说,你们不关心我,可我惦记你们!原来我想打完鬼子就回来,后来我又想等南泥湾的地种好了再回来,可南泥湾很难缠啊……

    你就别找理由了,你根本没想过回来!我对李响喊道。别……别瞎说,我李响不是那种人。那时候的南泥湾,确实难缠,天寒地冻,荒无人烟。部队开拔到那里,没吃、没穿、没住的地儿,我当炊事员还不知道吗?红米饭、南瓜汤,那是后来才有的。挖野菜也当粮,可大冬天的到哪里去挖野菜啊?反正,炊事班里也没饭可做,我就拿起做饭的铁铲,穿着单衣,去开荒了……

    听到这,我不说话了。听李直讲过,他两岁的时候,县上的干部把李响的包裹送回来时,里面确实有一把铁铲,不过铲子只剩了个破片片。

    见我不说话,李响来劲了,说,你相信我说的是真的吧,那就带我去吧!

    我凑近李响,把他抱住了。他的身体很轻,我知道我抱住的不单是李响,还有李响的故事。我决定带李响走,不乘飞机了,我要亲自开车去南泥湾。

    李响跟着我来到了南泥湾镇,却蒙了。

    他怎么也找不到开过荒的地方在哪里了。他不吭声了,任由我给他当向导。

    我开着导航,带他去了三五九旅旅部旧址、南泥湾垦区政府旧址、党徽广场、稻香门广场,还带他去了南泥湾风景区,参观了南泥湾特有的民宿……

    看,我就是在这里开过荒,在这里住过!李响在一个被改造成农家院的窑洞前站住了,大呼小叫起来。

    我知道,我应该办我的大事了。

    我走进窑洞,一群人早已等在那里了。这些人是南泥湾开发区的领导,我从电脑包里拿了一份签好字的合同,说,这是我们公司引进的石墨烯技术,现在我把它无偿献给南泥湾,用上这种材料,窑洞加热快,也非常环保。再有,我的公司想捐赠一批环保充电车,方便南泥湾的旅游,第一批已经在路上了……

    办完这件大事,我回头再找李响,却看不见他的踪影了。

    这下我可急坏了,弄丢了李响,我没法向我的父亲李直交代,他正在家辛苦地帮我带孩子。

    我猜到李响去了哪里。我急匆匆赶到九龙泉烈士纪念碑前,果然看到李响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确切地说,是他的名字嵌在了纪念碑里。

    这时,我听到了导游的讲解:李响,河北雄安人,曾经创造一天开荒四亩的纪录,他用铁铲和䦆头连续开荒一个月,最后累死在了地里,那年他只有十八岁……

    我的眼泪疾速地涌了出来,我大声喊道,爷爷,你的孙子来看你了!

    选自《小说选刊》2022年第6期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李响腿瘸了,不能跟着队伍上战场打鬼子,他对此耿耿于怀,至死也没释怀。 B . 李响一心想为革命做贡献,置生死不顾,也无暇考虑照顾家人,甚至忘记了家人。 C . 李响拿起做饭的铁铲,穿着单衣,去南泥湾开荒,仅是为了表现李响的革命热情。 D . “我”想象李响回到南泥湾怎么也找不到曾经开过荒的地方,说明南泥湾的变化之大。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开头看似随意,实则别有用心,一方面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用“我比较讨厌李响”“李直比我更讨厌他”等句子,欲扬先抑,使小说更有艺术张力。 B . 小说采用“自由直接引语”描写人物对话,去掉引号,有些地方还省去引导词,人物话语以第一人称讲述,对话内容多采用短句,使得小说节奏明快。 C . “南泥湾”这个地名把祖孙两代紧密相连,“我”要去南泥湾做公益项目,“我”的爷爷为革命牺牲在南泥湾,“南泥湾”见证了革命精神的薪火相传。 D . 小说的结局揭示十八岁的李响即主人公李游的爷爷,李直的父亲,是革命烈士,这样的结局出人意料,但因为前文缺少必要的暗示而略显突兀。
    3. (3) 划线句子中描写了李响眼神的两次明显的变化,请揣摩眼神变化所折射出的李响此刻的心理。
    4. (4) 小说通过想象祖孙的对话展开情节,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四、语言文字运用(6分)
  • 14. (2023高二上·宁德月考)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研究表明,人对社会交往的渴望,会引发类似于饥饿的人渴望食物的神经反应。认知神经科学家们在相同条件下对同一个实验组进行了两轮实验。第一轮实验:实验组成员禁食十小时后接受脑部扫描,脑部会出现食物的图片。第二轮实验:实验组成员禁止在10小时内进行社交活动,不得与他人或虚拟人接触,随后,同样扫描他们的大脑,。令人惊奇的是,扫描显示,他们大脑的同一部分,在脑部出现食物和社交聚会的画面时,。此外,被试验者表示:禁食一天后,他们感到不舒服,有强烈的食物欲望;而在社会孤立之后,他们感到孤独和不快乐,渴望社交。因此,社会交往不仅是人类的一种心理需求,

五、作文(60分)
  • 15. (2023高二上·宁德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高二某班开展“如是我读:《论语·先进篇》读书活动”,阅读过程中学生对“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篇颇有感悟。大家畅谈《侍坐》之“志”:有同学认为,士不可以不弘毅,立志当如子路,胸中有经纬,致力干一番大事业;也有同学认为,立志当如冉有、公西华量力而行之;还有同学认为,我像曾点那样也挺好,兴之所至,随性自适。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志向,不同的人对“志向”也各有看法。你更认同哪一种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由此引发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