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农民承包土地所得
②个体劳动者劳动所得
③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
④国有企业职工的工资
①促进各类所有制经济形成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②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
③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①是我国农村的主要经济形式
②有利于扩大就业,缓解就业压力
③规模小,投资少,经营比较灵活
④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竞争力
①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
②国有经济发挥主导作用,必须提高国企整体质量
③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有利于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④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
①维护国家安全是主权国家制定对外政策的重要因素
②欧洲调整对华战略严重影响了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③欧洲对华政策损害了中国利益,应当受到谴责和反对
④欧洲将中国定位“制度性对手”,表明国际竞争大于合作
①国家重视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②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的支持
③农业是就业创业的主要领域
④政府是资源配置的决定因素
①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②提高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③增强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依靠力量
④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增强市场竞争力
从图中可以判断出( )
①我国“走出去”步伐不断放缓,但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
②外商对中国的投资信心不断增强,但我国吸收外资形势依然严峻
③全球跨国直接投资全面减少,但跨国投资效益持续提升
④我国前四个月使用外资总体减少,但外商投资结构不断优化
①我国居民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
②我国经济复苏并保持较快增长
③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有所提高
④我国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健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某校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小组同学搜集相关资料,对“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进行探究。
【名词解析】
排污许可制是依法规范企事业单位排污行为的环境管理制度。按照这一制度,实行排污许可管理的企事业单位应当按照排污许可证的要求排放污染物,未取得排污许可证的,不得排放污染物。排污权交易是指在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确定的条件下,分配污染物排放权利即排污权,并允许这种权利进行交易,以此控制污染物的排放。
【案例链接】
某市甲乙两家企业初始污染量分别为800单位、500单位,其单位污染治理成本分别为2.5万元、1万元。为降低污染水平,政府分别分配给甲、乙企业400单位的可交易排污权。在市场交易中,1单位排污权价格为2万元。甲向乙买入400单位排污权,支付一定成本,获得了排污权;乙卖出400单位排污权,虽增加了400单位治污责任,但获得了一定收益。
请计算通过该交易甲企业节省的治污成本和乙企业增加的净收益;并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分析实行排污权交易是如何促进环境污染防治的。
行政执法是政府依法履职的重要内容。在税务、市场监管、交通等领域,往往存在一些企业和个人因不完全了解政策、存在疏忽遗漏遗忘等而造成的非故意违法行为,对于“首违”情况,相关行政机关在责令改正后不予处罚。近些年,一些地方政府探索轻微违法不罚、首违免罚清单和再违加大惩罚力度制度。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在总结各地执法经验基础上,将“首违不罚”写入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该法已于2021年7月15日起开始施行。以下是该法对“首违不罚”的相关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2021年版)
第三十三条 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除此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可以不予行政处罚。
当事人有证据足以证明没有主观过错的,不予行政处罚。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当事人的违法行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的,行政机关应当对当事人进行教育。
第三十四条 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制定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规范行使行政处罚裁量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应当向社会公布。
结合材料,运用全面依法治国的知识,以“尺度、力度、温度”为题,对“首违不罚”进行点评。根据示例,完成下表。
尺度 |
不罚需具备一定的条件,入法为行政执法提供了法律依据。 |
力度 |
|
温度 |
“十四五”时期,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因此,必须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
材料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青年的命运,从来都与时代紧密相连,在广袤的乡村热土上,新时代青年书写着奋斗故事,定格了青春身影,诠释着使命担当。千千万万个黄文秀、泰玥飞、王军扬们扎根乡村、挥洒青春,带着父老乡亲走出贫困,奔向充满希望的新时代,实现着“民族复兴、乡村振兴”的伟大梦想。
材料二:建设法治乡村,助力乡村振兴,海南某地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农村群众的法治需求和“急难愁盼”问题,创新宣传模式,让民法典“飞”入寻常百姓家,“典”亮农民美好新生活;进一步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社会治理体系,用法治文化引导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形成乡村社会新风尚;加强对村“两委”班子成员的法治培训,提高他们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引导广大村民依法表达诉求、维护权益。“民法典进农村”为推进乡村振兴营造了良好法治环境,筑牢了法治根基。
材料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央视大型文旅探访节目《山水间的家》,走进我国二十四个乡村,聚焦乡村振兴,引领时代议题,成为近期宣传阐释二十大精神的好作品。
纵览乡村振兴新模式。节目以“家”为切入点,以“人”为主线索,通过一桌山水间的美食、一趟山水间的体验,完成一场山水间的“乡村推介”。
开创文旅节目新样态。节目采用的纪录片式拍摄手法,无人机航拍、遥感卫星图对比,让新时代乡村的真实面貌进入大众视野。
讲好中国乡村新故事。融合纪录与访谈等多种形态,讲述回乡创业青年的故事,引导观众理解只有这些新农人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新时代新农村才大有希望。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5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