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9月学情调研...

更新时间:2023-10-20 浏览次数:21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 1. (2023高二上·玉林期中) 傅斯年认为,“周之代商,绝不代表物质文明之进展……未必在宗法制度也……而在人道主义之黎明……一切固保天命之方案,皆明言在人事之中。”该观点意在强调西周(  )
    A . 萌发贵族政治 B . 改进生产方式 C . 重视敬天保民 D . 弱化宗法关系
  • 2. (2023高三上·南京月考) 东汉时期,史籍中出现大量“猛虎渡河’’、“飞蝗出境”和“盗贼止息”的记载,以此表彰良吏旅行德政。这种书写方式在随后的史籍中被广泛应用。据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 . 史事记载有程式化趋势 B . 皇权集中规范官吏任用 C . 政治腐败导致贪官横行 D . 儒家思想受到佛道挑战
  • 3. (2023高三上·南京月考) 石榴树从安息国移植到中国,魏晋把石榴作为多子的象征,曹植的《弃妇诗》中以石榴树不结实起兴,感叹女子因不育而被遗弃。这反映出(  )
    A . 中原地区的膳食结构发生剧变 B . 传统农业注入新生产方式 C . 域外植物被赋予本土文化价值 D . 民众的生活水平大幅提升
  • 4. (2023高三上·南京月考) 隋朝开皇十年,番禺少数民族首领王仲宣起兵抗隋。冼夫人得知广州被困,立刻派孙子冯喧带兵援救。之后,冼夫人不顾花甲高龄,又亲自披甲胄护卫朝廷使者裴矩巡抚当地诸州,各路豪强被慑服,接受隋朝官爵。这表明隋朝(  )
    A . 加强了岭南地区各族的治理 B . 设置了羁縻府州缓和民族关系 C . 建立了完备的武装巡查制度 D . 得到了各族人民的拥护和认同
  • 5. (2023高三上·南京月考) 明朝宣德年间,祁门县十西都故民李舒妻李阿谢,因为继子李景祥“不行奉养”,“以弟承兄不应’’为由,“经投里老及首告本县”,要求改正。徽州府根据永乐十年、二十年黄册记载做出判断,最终将户名改为“李阿谢”,同时户籍上开除李景祥的名字,并将田地准还其亲弟。这表明,黄册(  )
    A . 加速了社会的阶层流动 B . 强化了民间基层的自治 C . 提供了人口变动的书证 D . 减轻了民众的税收负担
  • 6. (2023高三上·南京月考) 下图是晚清时期《两日画报》上的漫画《有点不文明》,编者加了按语:“巡警任意打人,亦实不合警章,但能开明劝导,也不致现像当街。”此报道最有可能出现于(  )

    A . 鸦片战争时期 B . 洋务运动时期 C . 维新变法时期 D . 清末新政时期
  • 7. (2023高三上·南京月考) 下图是一幅历史地图,它将特定历史时期的人物、事件、时间流变反映在具象的平面上。下列标题最为贴切的是(  )

    A . 《民国初年形式上统一与实质分裂》 B . 《民国初年共和与帝制的斗争历程》 C . 《民国初年民族资产阶级发展状况》 D . 《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的尝试与失败》
  • 8. (2023高三上·南京月考) 《卿云歌》表达了上古先民对美德的崇尚和圣人治国的政治理想。1921年,国务会议将该诗歌确定为国歌。时人对此歌评论:“古曲文章是不行的!”“国歌应强调竞争存亡,《卿云歌》过于‘中正平和’。”这反映出(  )
    A . 民众文化素养普遍提高 B . 传统文化丧失生命力 C . 时人对现实政治的不满 D . 国民革命的风起云涌
  • 9. (2023高三上·南京月考) 下图为1941年莫朴创作的版画《我们活跃在苏北》,画面中间位置,一头水牛正在田间劳作,新四军战士正和农民亲切交谈,展现出军民的鱼水深情。画面保留了大片空白空间,表现一望无垠的天空与广阔的水田。这幅画体现出中共(  )

    A . 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B . 在边区积极开展大生产运动 C . 实行普遍、自由的选举制度 D . 推行精兵简政政策卓有成效
  • 10. (2023高三上·南京月考) 20世纪60年代,大批女青年以“铁姑娘”之名被整合到工农业生产当中,逐渐派生出女拖拉机手、女子测量队、女子地勘队等以女性为主体的工人队伍。“铁姑娘”群体的出现表明(  )
    A . 人民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改造 B . 妇女参与社会生产的广度拓展 C . 出生率下降劳动力严重匮乏 D . 经济利益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
  • 11. (2023高三上·南京月考) 1979年,《人民文学》刊登了一篇小说《乔厂长上任记》,乔厂长一开始像“搞革命”一样办工厂,后来转变观念,采用现代化治厂方针,初见成效,得到上级表扬,鼓励他不妨把手脚放开一点,各种办法都可试一试。这折射出,当时(  )
    A . 厂长负责制得到了广泛认同 B . 民众期待加快改革步伐 C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 . 现代企业制度初见成效
  • 12. (2023高三上·南京月考) 公元前325年以前,希腊世界有着多样化的货币类型。到公元前300年左右,很多小亚细亚的城市放弃了自己的钱币类型,开始仿造“亚历山大型”钱币,只是在钱币反面一般会铸上各自城市的象征或保护神。这一转变本质上体现了(  )
    A . 亚历山大权威急剧上升 B . 不同文化间的交流 C . 希腊集权体制逐渐强化 D . 世界货币体系形成
  • 13. (2024高二上·盐田期末) 公元8世纪,意大利地区的伦巴第国王在法律制定过程中大量吸收罗马法的内容,如规定在转让财产和成立债务时必须依据正式的书面文件。这是由于(  )
    A . 意大利地区商品经济恢复与发展 B . 罗马法推动了新兴帝国的出现 C . 中古欧洲大规模地复兴古典文化 D . 天主教会致力于推广法治理念
  • 14. (2024高三下·吉林模拟) 威廉·华莱士(1270年-13 05年),是一名苏格兰骑士,他领导了苏格兰独立战争,但最终失败。在英格兰历史上,他被视为一个叛逆和暴徒。1 5世纪,苏格兰诗人布莱克却在长诗《华莱士》中着重称赞了他的英勇和无畏。据此,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
    A . 史家以成败来评判英雄人物 B . 政治立场影响人物形象塑造 C . 文学作品缺乏历史研究价值 D . 历史真相淹没在时代长河中
  • 15. (2024高二下·江西期末) 20世纪20年代墨西哥兴起了“壁画运动”,政府经常委托艺术家在公共空间绘制代表墨西哥形象的壁画作品。作品展现了印第安人传说中的神、古代墨西哥城的奠基、西班牙武力征服墨西哥的血腥历史、墨西哥革命和现代社会的生活变迁以及学校标志。“壁画运动”表明(  )
    A . 墨西哥现代化道路的起步 B . 拉美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C . 意识形态色彩被刻意淡化 D . 政府建构历史的共同记忆
  • 16. (2023高三上·南京月考) 20世纪80年代,美国里根总统提到最多的是“公平”。他反对过高的边际税率与累进税率,认为过高的税收实际上抑制了私人部门的积极性。据此,里根的“公平’’是指(  )
    A . 增加福利减少贫富差距 B . 确立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 C . 更多地享有合法的财产 D . 调节个人收入加强干预经济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第17题12分,第18题16分,第19、20题各12分,共52分。
  • 17. (2023高三上·南京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汉武帝时,在地方设置盐官、铁官。公元前87年,汉昭帝(汉武帝之子)即位,国势衰弱,民生困苦,霍光、桑弘羊受武帝遗诏辅政。公元前81年,汉朝的高级官员和政治家们在一起讨论当时的政治问题,进行了一场关于盐铁政策的辩论。辩论的结果,一方面肯定了武帝时期所进行的财政改革的成绩,一方面又为昭帝时期调整某些经济政策作了舆论准备。
    表:盐铁政策辩论双方主张(节选)

    御史大夫桑弘羊 贤良、文学之士
    先帝哀边人之久患......故兴盐、铁设酒榷,置均输,蒋货长财,以佐助边费......今大夫君修太公、桓、管之术,总一盐、铁,通山川之利而万物殖。是以县官用饶足,民不困乏,本末并利,上下俱足。此筹计之所致,非独耕桑农业也。 今废道德而任兵革......立盐、铁,始张利官以给之,非长策也。今郡国有盐、铁、酒桩、均输,与民争利......国有沃野之饶而民不足于食者,工商盛而本业荒也......愿罢盐、铁、酒榷、均输。

    ——摘编自(西汉)桓宽《盐铁论》

    1. (1) 据材料,概括西汉盐铁政策辩论双方的核心主张及其理由。
    2. (2)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从治国理政的角度,谈谈对这场辩论的认识。
  • 18. (2024高二下·常平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13世纪之后,欧洲和中国的关系在中断了至少4个世纪后又得以恢复。传教士、商人和文学作家,通过自己的笔触,将一个地大物博、人民富庶的中国形象带入黑暗的中世纪欧洲。17-18世纪哲学家们从各种资料中构建理想的中国形象,中国的道德哲学要远超欧洲,莱布尼茨还塑造了康熙皇帝这个“德统天下、内圣外王”的理想中国君主的形象。

    ——摘编自赵风玲《西方中国形象演变的历史图景》

     材料二:民国时期的旅欧游记者带着学生的心态去欧洲,对欧洲产生或多或少地狂热情绪。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梁启超等人到西欧考察,面对满目疮痍的战后景象,却仍然对西欧各国的未来持乐观的态度。30年代以后,西欧的乌托邦形象衰落,代之以苏联乌托邦形象的逐步生成。二战后,战争中旅居英国的萧乾在战后到中立国瑞士旅行,迫切希望找出瑞士和平、安定的原因。中央日报驻伦敦的特派员徐钟珮则写了《外国不是天堂》等通讯文章。

    ——摘编自安然《1912-1949年中国旅游游记中的欧洲形象》

    1. (1) 归纳材料一中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动因。
    2. (2) 据材料二,指出民国时期中国游记中对“欧洲形象”认知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这一时期国人关注、记述欧洲的时代影响。
  • 19. (2023高三上·南京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张海迪以高昂的热情、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以惊人的毅力自学了小学、中学

    全部课程和英、日、德、世界语,以及针灸医疗、广播器材修理等技术。她忍着病痛为群众治病达一万多人次,翻译外文资料16万多字,还热情帮助、教育了许多青少年。团中央号召全国共青团员和广大青年向张海迪同志学习。

    一《人民日报》报道(1983年3月8日)

    材料二:

    综合上述材料,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 20. (2023高三上·南京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纵观世界历史,我们看见两条线,一条是横线,一条是纵线。横线是从分散到整体的运动趋势,终结为人类命运的共同体;纵线是从低级到高级的社会发展,文明在发展中持续升华。

    ——钱乘旦主编《新世界史纲要》

    【资料夹】

    ①17世纪,毛纺织业遇到来自印度和中国物美价廉的棉织品的竞争。1733年,英国人凯伊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的效率,引起了棉纱荒。1765年,哈格里沃(夫)斯发明了一台手摇纺纱机——珍妮纺纱机,它是人类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机器,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

    ②英国格拉斯大学的仪器修理工瓦特研制出单项蒸汽机,1769年取得专利。1782年,他试制成双向蒸汽机。

    ③1785年起,蒸汽机开始应用于棉纺织厂。蒸汽机还推动了各个部门的机械化,刨床等工作母机先后被发明出来。19世纪30-40年代,一个新的工业部门——机器制造业诞生了。

    ④1825年英国解除机器出口限制。1830年革命后,比利时新政府立即实施修建全国铁路网的方案。除英国和比利时外,其他欧美国家在1848年后出现兴建铁路同的热潮。

    ⑤李鸿章于1865年在上海创办江南机器制造局,利用进口的机器,生产枪炮弹药,制造轮船。1870年12月,日本成立工部省,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并且兴建铁路。到19世纪末,日本一方面从欧美进口机械设备,另一方面已经开始向亚洲邻国出口棉纱、棉布等工业产品。

    ——以上资料均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近代卷》

    1. (1) 在下面的资料夹中选择可以作为依据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描述工业革命的进程。(要求:选取对应的资料,依据示例作答,资料可重复使用。)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纵、横两个方面简析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