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沈阳市第120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

更新时间:2024-03-21 浏览次数:19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 1. (2023高三上·沈阳月考) 西周分封制下,诸侯国君爵位由高到低称为公、侯、伯、子、男。楚国先祖在西周初被封以“子男之田”。春秋时期,楚国国君自称为王,称霸中原,争当华夏盟主,孔子 编撰《春秋》,仍坚持称楚王为“楚子”。孔子此举目的是( )
    A . 实录历史事实 B . 提升周王权威 C . 维护等级秩序 D . 强调文化差异
  • 2. (2023高三上·沈阳月考) 西汉自高祖始,经汉武帝、汉宣帝至汉成帝的二百年间,前后6次大规模地将关东强族豪杰迁徙于关中。汉武帝“元朔二年夏天,迁徙郡、国中的豪杰及费三百万以上者于茂陵”。汉成帝“鸿嘉二年夏,徙郡国豪杰费五百万以上五千户于昌陵。”汉代当政者 的这些做法( )
    A . 确保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B . 遏制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C . 客观上有利于自耕农经济发展 D . 促使庶族地主势力开始崛起
  • 3. (2023高三上·沈阳月考) 480年,孝文帝至廷尉、籍坊的两所监狱,引见诸囚。同年闰七月,又亲自录囚,“轻者皆免之”。496年,下诏说∶“法为治要,民命尤重。在京之囚,悉命条奏,朕将亲案,以时议决。"孝文帝的上述举措(   )
    A . 旨在巩固北魏王朝的正统地位 B . 弘扬了中原先进的法治文明 C . 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繁荣 D . 利于缓和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
  • 4. (2024高二下·仁寿期末) 唐代中后期文人间流行诗歌唱和之风,“江南”成为唱和的重要主题。杭州、苏州、湖州、宣州(今安徽宣城)等地名常在唱和诗歌中出现。这种风尚(   )
    A . 得益于稳定的地方秩序 B . 缘于坊市制度的崩溃 C . 助推山水田园诗的兴起 D . 导致经济重心的南移
  • 5. (2024高三上·瑞金开学考) 民众日常生活能够反映时代特点。下列情景中,可能出现于北宋都城市民日常生活中的是(   )
    A . 早晨在家喝红薯玉米粥 B . 晚上去夜市听人说书 C . 到指定市场用银元购物 D . 出门时穿件黄色棉袍
  • 6. (2024高二下·罗江月考) 我国东南沿海某港口,在15世纪只是一个“结茅而居”的渔村,到16世纪,已成为“繁华世界”,“宝货塞途,家家歌舞赛神,钟鼓管弦,连飙响答”,时称“小苏杭”。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是(   )
    A . 朝贡贸易繁荣 B . 农业生产技术进步 C . 白银大量流入 D . 海上丝绸之路兴起
  • 7. (2024高二下·温州期末)  关于鸦片战争,有人认为,“自由贸易者背后的经济能力极其强大,无法遏制或阻挡”“如果在鸦片之外还有其他好的选择,比如说糖蜜或者大米,这场冲突就可能被称为糖蜜战争或者大米战争”。对于上述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

    ①滥用了自由贸易原则 
    ②混淆了毒品与一般商品的区别

    ③没有揭示英国发动战争的侵略本质 
    ④意在说明英国发动战争是偶然事件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8. (2023高三上·沈阳月考) 光绪年间,曾出使英、法、意、比四国的薛福成感慨,“强盛之国,事事欲轶(超越)乎公法,而人或勉以公法绳之”;“衰弱之国,事事求合乎公法,而人未必以公法待之”。这突出反映了(   )
    A . 公法在外交实践中形同虚设 B . 摆脱公法束缚符合弱国利益 C . 对外交往深化对自强的认知 D . 晚清士人对西方的高度推崇
  • 9. (2024高三上·乌当月考) 清末,陈去病在《论戏剧之有益》一文中说:“此其奏效之捷,必有过于劳心焦思,孜孜矻矻以作《革命军》《驳康书》《黄帝魂》《落花梦》《自由血》者殆千万倍。”他号召青年人投身戏剧。这反映出(   )
    A . 传统戏曲的演出逐渐衰落 B . 戏剧开始由愉悦达官显贵转向民众 C . 戏剧成为宣传革命的手段 D . 反清书籍宣传革命思想的作用弱化
  • 10. (2024高三上·赣州期中) 1902年,顺天乡试借河南贡院举行,山西乡试则与陕西乡试在西安合闱。这一罕见科考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 . 《辛丑条约》签订 B . 清政府财政危机严重 C . 清末新政的推行 D . 新式学堂的广泛建立
  • 11. (2024高二上·哈尔滨月考) 1910年,长沙爆发抢米风潮。具有地方议会性质的湖南谘议局致电军机处,请求朝廷撤换处置失当的巡抚,谘议局议长和士绅联名致电湖广总督瑞澂。瑞澂认为该士绅等“迹近干预”,上奏朝廷:“巡抚乃系疆臣,用舍尤应钦定。”这表明( )
    A . 新政强化了清廷权威 B . 谘议局架空了督抚权力 C . 地方势力控制了官场 D . 士绅阶层民主意识增强
  • 12. (2023高三上·沈阳月考) 如表是中国民族资本构成比重表(%),如表可以反映出( )                                                                                                                                              

     

    1894年

    1913年

    1920年

    1936年(不包括东北)

    产业资本

    2.28

    11.64

    14.84

    21.36

    商业资本

    74.89

    67.30

    58.87

    50.55

    金融业资本

    22.83

    21.06

    26.29

    28.09

    A . 民族工业呈现发展趋势 B . 商业贸易日益萎缩 C . 近代金融体系臻于完善 D . 经济结构逐渐失衡
  • 13. (2023高三上·沈阳月考) 有学者认为,绅商是一个新兴的社会阶层,主要活跃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们已开始接触和使用新的资本主义营运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开始带有近代趋向,但在很多方面依然非常守旧和传统。这可用于说明当时中国( )
    A . 绅商是社会转型的主要阻力 B . “尊士贱商”的积习遭弃 C . 传统社会阶级结构已被颠覆 D . 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 14. (2023高三上·沈阳月考)  1915年5月22日,《申报》刊登了一则上海中国明明眼镜公司的声明:“近有丧心病狂之徒,以自己之营业失败,侮蔑本公司货物,谓贩自日本,实为本公司意外之奇辱也……不独本公司无丝毫日货,即中国全国眼镜界上,吾亦敢断言绝无丝毫日货混杂其间。”该现象反映(   )
    A . 外交关系影响社会舆论 B . 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 C . 民族企业发展形势严峻 D . 中外商业竞争愈发激烈
  • 15. (2024高二下·赣州月考) 1920年5月,陈独秀发表演说:“中国古人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现在我们要将这句话倒转过来说,‘劳力者治人,劳心者治于人’。”9月,他发文主张“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这反映出(   )
    A . 工人待遇得到极大改善 B . 民主与科学深入人心 C . 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 . 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
  • 16. (2024高二下·怒江月考) 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注重增强阶级基础。中共一大在讨论今后的工作时,“决定集中我们的全部精力组织工厂工人……鉴于我们的党至今几乎完全由知识分子组成,所以代表大会决定要特别注意组织工人”。这反映出当时(   )
    A . 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B . 民主革命纲领开始制定 C . 党的中心任务确立 D .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
二、材料分析题
  • 17. (2023高三上·沈阳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疫灾空间分布表                                                                                                                                                                   

    时段

    频发中心

    频发区及扩展

    220-581年

    长安、洛阳、建康

    扩展到长江干流一线

    581-960年

    长安、洛阳

    扩展到整个长江流域和闽浙地区

    960-1127年

    开封

    1127-1279年

    临安

    1279-1368年

    大都

    扩展到两广、云南

    1368-1644年

    京师

    海南开始有了疫病流行

    1644-1911年

    京师

    台湾、东北、新疆也成了疫灾流行区

    ——据龚胜生《中国疫灾的时空分布变迁规律》

    根据材料一、二,针对220-581年和581-960年这两个历史时期,分析指出中国古代疫 灾的时空分布变迁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给出合理的历史解释。

  • 18. (2023高三上·沈阳月考) 黄河——“中华民族的根与魂

    材料一:中国古人通过祭祀表达对黄河的敬畏。据甲骨卜辞记载,殷人每年多次举行黄河祭祀,以求雨、求丰年等。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的诸侯也常常祭祀黄河,以 结盟、立誓或祈求战争胜利等。

    材料二:                                                                                                                            

    1903年

    邹容在《革命军》中写道:“沿万里长城,登昆仑,游扬子江上下, 溯黄河,竖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

    1910年

    革命派《民声》杂志发表组诗《爱之歌》,其中《黄河》篇写道:“吾 族受此河流赐,产出一部民族志。”

    1923年

    李大钊在《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中写道:“扬子江、黄河可以 代表我们的民族精神。”

    1937年

    国共两党代表在黄河边同祭黄帝,毛泽东亲撰祭文,“胄衍祀绵,岳 峨河浩”“民族阵线,救国良方”。

    1938年

    《民族诗坛》发表诗歌《黄河》,诗中写道:“黄河!你这中华国族的母亲,现在你再也不能安睡,东方吹动了号角,杀声震变了天地。”

    1939年

    《黄河大合唱》在延安首演,“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的歌声激起热烈反响,迅速传唱到各根据地和抗日前线。

    1. (1) 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说明中国古代重视祭祀黄河的原因。
    2. (2) 20世纪上半叶,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其时代内涵不断丰富。阅读材料二, 结合所学,予以说明。
  • 19. (2023高三上·沈阳月考) 军费与财政

    材料一: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至崇祯四年(1631)辽饷结构表

    注:明万历末年,为应对辽东战事而加派赋税,称“辽饷”。

    材料二:清咸丰同治时期(1851—1874)主要财政收入趋势表


    注:清咸丰年间,“盐引停运,关税难征,地丁钱粮复间因兵荒而蠲免(注:免除)缓征”。清政府为镇压太平天国,在国内交通要道设立关卡,依商品数量或价值加征约 百分之一的税,称为“厘金”。

    1. (1) 明代为应对辽东战事、清代为镇压太平天国而筹措军费。阅读上述材料,指出两者增 加军费的主要来源有何不同。
    2. (2) 结合材料及所学,概括 19世纪60—70年代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变化的总体趋势,并 分析导致这一趋势的原因。
三、论述题
  • 20. (2023高三上·沈阳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33年1月,《东方杂志》“新年特号”刊载了畅谈“新年梦想”征稿活动

    的相关稿件。征稿活动由“梦想的中国”和“梦想的个人生活”两个主题构成,“梦想的中国”主题的来稿数量更大,内容也更为丰富。100余名知识分子参与投稿,当中不乏社会各界名流,如作家茅盾、老舍,画家徐悲鸿,国民党著名“左”派人物柳亚子等。

    “梦想的中国”来稿关键词统计表

    关键词

    提到该词的作者人 数

    该词在全部稿件中一共出现的次数

    阶级

    27人

    58次

    教育

    27人

    50次

    帝国主义

    23人

    41次

    民族

    21人

    70次

    日本

    18人

    38次

    社会主义

    13人

    20次

    世界大同

    11人

    13次(“大同世界”视为近似词归入此类)

    文化

    22人

    34次

    世界大战

    5 人

    6 次

    ——摘编自耿密《民国知识精英的“国家梦”》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三个“梦想的中国”来稿关键词,拟定一个论题,结合中 国近代史史实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