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1 第8...

更新时间:2023-12-19 浏览次数:14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中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是( )
    A . 《禹刑》 B . 《唐律疏议》 C . 《秦律》 D . 《大清律例》
  • 2. 它继承了汉魏以来法律制定和阐释的经验,是中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是中华法系确立和完备的标志。它是( )
    A . 吕大钧撰写的《吕氏乡约》 B . 唐太宗时期的《唐律疏议》 C . 唐高宗时期的《永徽律疏》 D . 天一阁所藏的《天圣令》
  • 3.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行政法典是(    )
    A . 《唐六典》 B . 《唐律疏议》 C . 《大唐开元礼》 D . 《唐律》
  • 4. 董仲舒《决狱》中记载了一个案例“甲父乙与丙争言相斗,丙以配刀刺乙,甲即以杖击丙,误伤乙”,对此,有人认为“殴父也,当枭首”,董仲舒却认为“父子至亲也,扶杖而救之,非所以欲诟父也……甲非律所谓殴父,不当坐”。这反映了(   )
    A . “独尊儒术”得到认可 B . 汉初实行严刑峻法 C . 儒家思想渗透司法实践 D . 儒学已向基层普及
  • 5. 1975年,在湖北省云梦县出土了大量秦代的简牍,简文主要记载了秦代施行的20多个单行法规,共计法条多达600条,并且多数为残酷的死刑、肉刑等。由此可以看出秦代( )
    A . 法律细密,社会秩序稳定 B . 宽严相济,律法深入人心 C . 儒法并用,统治基础牢固 D . 刑罚众多,隐含统治危机
  • 6. 秦汉的“律”“令”二者没有性质上的区别,“令”中有刑法内容,“律”中有行政制度。魏晋以后,“律”的内容开始集中于刑律,“令”则用于容纳行政法令。这表明魏晋以后( )
    A . 律令体系逐渐发展 B . 专制王权得以强化 C . 重视法律惩戒作用 D . 儒学日益融入法律
  • 7. 某同学在研究古代亚洲法律时发现,8世纪初日本在制定《大宝律令》时,吸收了唐律“八议”中的“六议”,将“十恶”改为“八虐”。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A . 唐律对日本法律影响较大 B . 日本政权内部稳定 C . 唐律与日本法律差别较大 D . 中日文化交流频繁
  • 8. 《唐律疏议》共十二篇三十五卷五百条,其篇名为: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狱。其内容特别重视“孝”,要求维护“孝”的律文有几十条,自辽宋金元迄于明清,刑法律条基本上都以唐律为蓝本。这反映了唐律( )

    ①内容丰富,体系完备
    ②开始援礼入法,贯彻礼教义理

    ③开创律例合编的体例
    ④为后世律令的制定提供了蓝本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③④ D . ①②④
  • 9. 汉律规定“亲亲得相首匿”。晋律实行“五服治罪制”,尊长杀伤卑幼,关系愈亲则定罪愈轻,反之,卑幼杀伤尊长,关系愈亲则处分愈重。《唐律》中有妻殴、告夫构成“不睦”罪,闻夫丧匿不举哀构成“不义”罪的说法。这反映出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是( )
    A . 诸法合体,民刑不分 B . 无讼是求,调处息争 C . 礼法合一 D . 法自君出
  • 10. 汉代以后,在财产继承方面的长、幼、嫡、庶之别已趋淡化。《大清律例》规定,“分析家财田产,不问妻、妾、婢生,止以子数均分”。这种财产继承规则( )
    A . 反映出诸子家庭权利平等 B . 有利于小农经济的长期延续 C . 表明封建纲常伦理的崩坏 D . 实现了社会阶层的垂直流动
  • 11. 下表是关于清代纠纷调解的部分论述。这可用来说明当时( )                                                                                                                      

    出处

    论述

    安徽黔县《叶氏祖训家风》

    族内偶有争端,必先凭劝谕处理,毋得速兴词讼

    湖北荻溪《章氏家乘》

    凡同族争闹不能和解,当先遍告族长,族长代为剖析曲直

    江西南昌魏氏《宗式》

    一家之中,父兄治之;一族之间,宗子治之

    A . 儒家伦常成为调解纠纷的唯一准则 B . 止讼息争观念具有一定社会基础 C . 国家对地方社会的管理和控制失效 D . 基层社会司法实践注重礼法结合
  • 12. 北魏确立了“存留养亲”条款:死罪的人,若家中有七十以上的祖父母或父母无人照顾,而犯罪者又是家中的独子“单丁”,法律则网开一面,可奏请皇帝予以宽宥;《唐律》对存留养亲制度又作了详细规定,该制度一直保留到清代。“存留养亲”这一规定( )
    A . 违背了法律的公平正义原则 B . 体现国家对弱势群体的优抚 C . 注重了伦理道德教化的作用 D . 深受传统儒家价值观念影响
  • 13. 据《后汉书》记载:“建武六年,李忠迁丹阳(今安徽宣城)太守,……忠以丹阳越俗不好学,嫁娶礼仪,衰于中国,乃为起学校,习礼容,春秋乡饮,选用明经,郡中向慕之。”李忠的这一举措( )
    A . 有利于汉朝太学规模的扩大 B . 使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 C . 促进了中原先进文化的传播 D . 标志着汉代私塾教育的兴起
  • 14. 明朝《林氏族范家训》告诫族人:“孝为立身之本。若不孝于亲,必不能忠于国,友于兄弟,睦于宗亲、乡党,和群于社会,必反为社会之蠢虫。”材料可说明明朝家训( )
    A . 是儒家和法家思想融合的产物 B . 蕴涵着家国一体的儒家伦理观 C . 对忠和孝两种思想的艰难抉择 D . 深受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的影响
  • 15. “亲亲得相首匿”是西汉时期确立的刑罚适用原则,即在直系三代血亲之间和夫妻之间,除犯谋反、大逆外,均可互相隐匿犯罪行为,官府不予追究。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
    A . 血缘亲情关系逐渐淡化 B . 儒家纲常伦理渗入法律 C . 法家思想重新得到重用 D . 亲亲之间享有相同权利
二、材料分析题
  • 16. (2024高三上·江门期中) 阅读有关秦汉法律材料

    在法律制度上,秦代崇尚法治(采用法家思想)。……在法律的实施上,秦代坚持轻罪重刑,严刑酷法,……法网过密导致了社会矛盾的迅速激化,并称为秦王朝迅速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汉初,革秦之弊,废弃了秦代法律的严酷繁杂成分,由萧何制定了崇尚宽简的《九章律》,约法省刑,简易疏阔。……汉律特别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其法制的指导思想则为礼法并用,以礼入法,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奠定了此后法制体系“礼刑一体”的基本框架。……废止了部分肉刑,反映了司法的进步。

    ——摘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

    依据材料和所学,分析秦汉两朝法律制度的各自特点及其对政治统治的影响。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法制起源较早。夏朝法律被称为“禹刑”,西周制定《吕刑》。秦朝制定《秦律》,这是一部十分严苛的法律,以“轻罪重刑”为指导思想,刑罚名目繁多,死刑多达十几种。唐朝制定《唐律叠议》颁行天下。它集成了古代立法传统,将各种法规融为一炉,采取了刑事立法的形式,全部法律都围绕“罪”和“刑”分别加以规定、解释。唐律规定了严惩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唐律还规定如果赃证已经明确,“理不可疑”,犯人即使不招,也可根据犯罪事实进行判决。《唐律疏议》成为以后历代刑律蓝本,也是中国古代法典的楷模和中华法系的代表。

    材料二:公法是以保护调整国家(公共)利益为目的的法律,私法是以强调保护私人利益为目的的法律。与古代中国侧重公法不同,罗马帝国时期立法以私法为主要侧重点。罗马法广泛借鉴外邦人法规,着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适应了帝国时期社会发展要求。3世纪以后形成了著名查士丁尼法典,内容包括历代罗马皇帝颁布的敕令,人与人关系、财产关系和诉讼等方面的规定,不同时期法学家对罗马法提出的各种学说和解释。它标志着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19世纪以来,欧洲大多数国家皆以罗马法为法律,基础制定本国法律制度。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法治的基本特点。
    2. (2)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古代罗马帝国侧重私法的原因。
    3. (3)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当前我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认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