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综合练

更新时间:2023-10-08 浏览次数:32 类型: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
  • 1. 选出对李清照的《渔家傲》赏析有误的一项( )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A . 词的开头就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用丰富的想象创造出美妙神奇的境界。 B . “我报路长嗟日暮”中的“嗟”是“慨叹”的意思,抒发词人在现实中空有才华却遭遇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和对现实的不满。 C .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表达词人不为苦难所磨灭,对美好世界的追求和向往。 D . 这首词气势磅礴而豪迈,想象丰富而奇特,意境壮阔,一反李清照婉约词风。
  • 2. (2020八上·枣庄月考) 下列关于文字、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富贵不能淫》选自《孟子》,该书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 “四书”。 B .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列子是战国时期思想家,道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 C . 《周亚夫军细柳》选自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史记》,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史记》曾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 . 《饮酒》的作者是东晋诗人陶渊明,他是我国田园诗派的创始人。
  • 3. 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春望

    杜甫〔唐代〕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 . 诗中的一、二句是具有因果关系的两个句子,由于国家破败,国都沦陷,所以都城里的春天失去了往日光彩,荒芜破败,人烟稀少,草木杂生。 B . 诗人看到国都的残败景象,看到花开而流泪,听到鸟叫也惊心,这使他更加担忧家人的安危,以至于忧愁搔首,青丝变成疏短白发。 C . 诗题的“望”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和家人的思念,对国家前程的忧虑,对自己“廉颇老矣”的慨叹之情。 D . 这首诗蕴含着强烈的忧国思家的情怀。同是杜甫的诗歌,《春夜喜雨》却处处透露出喜悦的气息、明快的情调,这是两首风格截然不同的诗。
  • 4. 下列名著知识和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愚公移山》中提到“山之阴”,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作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作阳。我国古代刻在器物上的文字,笔画凸起的叫阴文,凹下的叫阳文。 B . 恰当地运用借代,可引人联想,有“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之效,如以“结草”指“结仇”,“鸿雁”指“书信”,“杏坛”指“教育界”。 C . 《简·爱》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讲述了贫苦孤女简·爱为寻求人格独立、爱情和尊严而挣扎奋斗的故事。 D . “停课不停学”网络作业完成后,小彭在互动区留言:老师,我的作业已上传,辛苦您拜读批阅。
二、现代文阅读
  • 5.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冬季去南方看绿

    梁惠娣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闲读唐诗宋词,冬天的诗词跃到眼前来,读着读着,冬便驾着诗之舟渡水而来了。

    与北方冰天雪地、银装素裹的冬景截然不同的是,南方的冬天是绿色的。

    南方的山是绿的。山上的桉树、尤加利树、榕树……一身古朴庄重的墨绿,像穿着一件绿衣裳,这件绿衣裳仿佛穿了千年,仍不肯褪下,因为那是它们生命力的象征。

    南方的水是绿的。严寒时节,与“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截然不同的是,南方的水仍是清莹莹的绿。不知名的绿色藤蔓爬满了江堤、河畔,把冬水映得更绿了。藤蔓长出无数细碎的嫩黄小花,一团团一簇簇,仿佛一袭轻纱,绿得轻盈,绿得热闹。水面上,满眼翠绿的水浮莲就像一片绿海。一池绿意舞冬风,心里不禁氤氲浓浓的诗意。

    南方的田野是绿的。田野上,新种的番薯长出新叶,是一片喜人的新绿。菜畦上,小青菜、生菜、小葱、小辣椒……长势旺盛,每一棵都是鲜嫩的绿,这是小家碧玉的绿,绿得可人,绿得诗意。这种绿,新鲜而嫩碧,带着湿湿的雾气,带着泥土的芳香。冬天的菜畦,仿佛一首绿色的诗,读着读着,就能把你的眼睛染绿。寒冬的晚餐上,当人们看到这一棵棵青绿,该是多么的温馨和亲切啊!

    南方的村庄是绿的。竹子是南方的村庄里最常见的植物。竹子在南方的冬风里越发显得挺拔、清朗。高高的竹竿直插云天,尖细的竹叶像纷披的绿缎。董必武《病中见窗外竹感赋》里说:“竹叶青青不肯黄,枝条楚楚耐严霜。”写的就是竹在寒冬里的清劲样子。风吹来,绿竹摇曳,绿意流淌,竹林是一片绿海。有鸽子在竹林间翩然翻飞,远看,仿佛绿海上泛起朵朵白色的浪花。

    冬季的南方,景色如画。翻看唐宋诗词,唐代白居易的《早冬》这样描写南方的冬天:“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宋代诗人刘克庄在南方过冬,也写了《冬景》一诗:“晴窗早觉爱朝曦,竹外秋声渐作威……叶浮嫩绿酒初熟,橙切香黄蟹正肥。蓉菊满园皆可羡,赏心从此莫相违。”在冬季的南方,赏绿观花、饮酒持蟹,是多么闲适的人生乐事呀!

    冬天南方的绿,让你养眼,让你舒心。冬天,且到南方来看绿。

    (选自2018年1月26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1. (1) 阅读课上,老师给推荐了《冬天去南方看绿》这篇文章,读后,同学们都被它的诗意所感染。请你说一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南方的绿的。
    2. (2) 请你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一身古朴庄重的墨绿,像穿着一件绿衣裳,这件绿衣裳仿佛穿了千年,仍不肯褪下,因为那是它们生命力的象征。

    3. (3) 南方的绿给作者以怎样的感觉?它带给作者怎样的一种情感?
  • 6. 班级开展“身边的文化遗产”主题实践活动。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调查

    面临问题

    传承人老龄化

    缺乏有效的传承机制

    人们的认识不够

    外来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冲击

    缺乏有效的保护机制

    缺乏资金

    不同观点持有者所

    占比例

    52.4%

    47.6%

    65.3%

    38.1%

    61.9%

    59.5%

    【材料二】

    平阳木版年画是流传于山西省临汾地区的一种民间美术样式,它始于宋金,盛于元代,至明清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中国古代印刷史》称平阳木版年画为年画的“始祖”,《中国版画史》也有“版画之头,平阳启之”的论断。中国最早的张贴画(版画)珍品——宋金时期的《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和《义勇武安王位》即是古代平阳木版年画的代表作,曾被郑振铎先生誉为“世界版画精髓”。平阳木版年画一度失传,新中国成立后,晋南的美术工作者在农村广泛收集原存的旧版年画,于20世纪50年代酝酿建厂恢复平阳木版年画的制作。目前新成立的平阳木版年画博物馆大力开展发掘、保护和恢复平阳木版年画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平阳木版画的制作需要三个环节,一是刻制木版,二是染色套色,三是印刷。临汾一带的木版画多使用枣木做刻版,用麻纸印刷。在成图过程中,有完全的木版刻印,也有少量的用手绘。

    平阳木版年画有三大特征:一是宗教神画多。作用之一是驱邪镇宅。如秦琼、尉迟恭门神画和钟馗年画等;作用之二是降祥纳福。如供奉灶神、财神、天地神、福禄寿三神等等;二是戏剧人物画多。晋南是中国元代戏曲(元杂剧)的发祥地,商家为迎合当地人民群众喜爱戏曲的口味,把戏曲和美术融合为一体,在表现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的同时扩大自己的销售;三是民俗画多。过年过节,年年有余(鱼),人们图的是一个吉利,工艺美术家创作出“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四季平安”等年画以及供人观赏的中堂“四季美人图”、“麒麟送子”、“吉庆有余”等民俗年画,使年画深深地扎根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因此,山西平阳木版年画不但是民间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而且在中国绘画史上亦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研究华夏文明史极其宝贵的艺术珍品。平阳木版年画包括中堂画、门画、影壁画、门头画、窗画、条屏画、灶龛画、桌裙等多个门类,其题材以传统内容为主,画面主题突出,形象夸张生动,色彩明快艳丽,显现出较强的装饰性,给人以豪放洒脱的印象。因此,山西平阳木版年画不但是民间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而且在中国绘画史上亦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研究华夏文明史极其宝贵的艺术珍品。

    1. (1) 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2. (2) 从【材料一】的统计表中你得出什么结论?
    3. (3) 2008年,国务院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平阳木版年画榜上有名。请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写一段有关平阳木版年画的简介。

      写作提示:从材料中筛选有效信息;条理清晰:不少于130字左右。

三、课外阅读
  • 7. 文言文阅读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震少好学,受《欧阳尚书》于太常桓郁,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常客居于湖,不答州郡礼命数十年,众人谓之晚暮,而震志愈笃。

    大将军邓鹭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

    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妻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元初四年,征入为太仆,迁太常。先是博士选举多不以实,震举荐明经名士陈留杨伦等,显传学业,诸儒称之。

    永宁元年,代刘恺为司徒。明年,邓太后崩,内宠始横。安帝乳母王圣,因保养之勤,缘思放恣:圣子女伯荣出入宫掖,传通奸赂,尤为骄淫。与故朝阳侯刘护从兄瑰交通,瑰遂以为妻,得袭护爵,位至侍中。震深疾之,诣阙上疏,书奏不省。

    延光二年,代刘恺为太尉。帝舅大鸿胪耿宝荐中常待李闫兄于震,震不从。宝乃自往候震曰:“李常待国家所重,欲令公辟其兄,宝唯传上意耳。”震曰:“如朝是欲令三府辟召,故宜有尚书敕。”遂拒不许,宝大恨而去。皇后兄执金吾阎显亦荐所亲厚于震,震又不从。司空刘授闻之,即辟此二人,旬日中皆见拔擢。由是震益见怨。

    三年春,帝东巡岱宗,樊丰等因乘舆在外,竞修第宅,震部掾高舒召大匠令史考校之,得丰等所诈下诏书,具奏。丰等闻,惶怖,会太史言星变逆行,遂共谮震。及车驾行还,夜遣使者策收震太尉印绶,于是柴门绝宾客。丰等复恶之,乃请大将军耿宝奏震大臣不服罪,怀意望,有诏遣归本郡。震行至城西几阳亭,乃慷慨谓其诸子门人曰:“死者士之常分。吾蒙恩居上司,疾奸臣狡猾而不能诛,恶嬖女倾乱而不能禁,何面目复见日月。身死之日,以杂木为馆,布单被载足盖形,勿归冢次,勿设祭祠。”因饮鸩而卒,时年七十余。

    (节选自《后汉书·杨震传》)

    1. (1) 解释下面加点字的含义。

      茂才  

      以此之  

      震益见怨   

      樊丰等乘舆在外   

    2. (2)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此遗之

      A . 残年余力(《愚公移山》) B . 动心忍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 . 宗正刘礼为将军(《周亚夫军细柳》) D . 疾也(《三峡》)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杨展早年便精通《欧阳尚书》,并且博览群书,做学问一丝不苟,因而被当时的人誉为“关西孔子”。他数十年不答州郡礼命,年纪大了仍然志向坚定。 B . 杨震上任时,路遇故人王密深夜怀金私谒,他不为所动,发出“四知”之论,令王密惭愧而出。 C . 杨震任司徒时,国舅耿宝向他举荐中常侍李间的哥哥,他没有听从,招致耿宝从此怀恨在心,后来伙同樊丰,诬害了他。 D . 杨震一生做官清廉正直,不阿权贵,因此屡遭奸人谗害,被遣归之后,仍不改本色,最后饮鸩而死,令人扼腕。
    4. (4)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①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②遂拒不许,宝大恨而去。

四、句子默写
  • 8. 默写
    1. (1) 蜂蝶纷纷过墙去,。(《雨晴》)
    2. (2) ,若出其里。(《观沧海》)
    3. (3)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劳其筋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 (4) 人生自古谁无死,。(《过零丁洋》)
    5. (5) ,落英缤纷……(《桃花源记》)
五、诗歌鉴赏
  • 9.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 (1) 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此诗是诗人归隐田园后写的一首抒情小诗,其中“心远”二字指诗人心中远离草庐。 B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诗人悠闲自得、与世无争的情怀。 C . “山气日夕佳”一句在诗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紧承上句,点名南山的暮景,引出下句的飞鸟结伴归林。 D . 此诗融情于景,情景浑然一体,表现出一种平淡而质朴的美。
    2. (2)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六、名著阅读
  • 10. 《孟子·告子下》中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请你结合读到的名著人物及事迹,谈谈自己的理解。
七、综合性学习
  • 11. 某班开展“我所了解的孟子”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 (1) 【故事大盘点】孟子及其弟子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故事,如“孟母三迁”等。请你再写出两个与孟子或者其弟子有关的故事名称。
    2. (2) 【观点大讨论】当今有不少家长效仿古代“孟母三迁”的做法,争先恐后地购买名校周边的“学区房”。你认为家长的这种做法可取吗?请说明理由。
八、作文
  • 12.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当你看到“财富”二字时,可能会想到家里的财产、父母的地位等,其实财富的内涵很丰富:师友的支持,亲人的关爱是财富;良好的习惯,优秀的品格是财富;就连那遭遇的挫折,经历的失败,也可能成为一个人的财富……

    请以“最宝贵的财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健康,不要原文照抄提示语;③标点正确,书写规范整洁,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真实姓名、班名等有关信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