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2024) /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18 从九一八事变...

更新时间:2023-11-17 浏览次数:22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1931年9月19日,《中共满洲省委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据满洲宣言》发表,它是中共发出的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武装侵略的第一篇战斗宣言。这一“宣言”产生的背景是( )
    A . 九一八事变 B . 卢沟桥事变 C . 台儿庄战役 D . 平型关大捷
  • 2. 有一首民谣这样唱道:“苦难十四年,日本和汉奸,压道老百是,有苦不能言。”民谣中的“苦难十四年”开始于( )
    A . 九一八事变 B . 八一三事变 C . 卢沟桥事变 D . 南京大屠杀
  • 3. 某校九年级(一)班学生模拟了一次“江西2022年红色旅游”的推介活动。下列推介活动不适合介绍江西的是( )
    A . 警钟长鸣——九一八事变9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 B . 共和国的摇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90周年活动 C . 长征出发地——纪念长征胜利85周年系列活动 D . 抗战以来最精彩之战——上高会战80周年活动
  • 4. (2024八上·灵山期末)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这首如泣如诉、悲愤激越的《松花江上》折射的时代背景是( )
    A . 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沦陷 B . 华北事变,华北形势危急 C . 八一三事变,淞沪会战爆发 D . 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
  • 5. 火花(火柴商标纸)是时代的缩影。下图火花反映的时代意义是( )

    A .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B . 警钟长鸣,勿忘国耻 C . 民族革命,曙光普照 D . 时光荏苒,日新月异
  • 6. 日本陆军中将花谷正在《“满洲事变”是这样策划的》中写道:“在北大营,一无所知的中国军队,多数人还睡在梦乡……黎明时,奉天(沈阳)全城都落到我们手里……”他记载的事件是(    )
    A . 七七事变 B . 九一八事变 C . 淞沪会战 D . 武汉会战
  • 7. 1935年11月,日本指使殷汝耕发动“冀东事变”,在通州成立冀东防共自治政府,策划华北各省的自治运动,提倡华北特殊化。这激起了北平学生大规模游行示威,即( )
    A . 九一八事变 B . 西安事变 C . 五四运动 D . 一二・九运动
  • 8. (2023八上·阜新期末) 1935年12月,鲁迅撰文热情赞扬了爱国学生的英勇斗争精神,并寄以“石在,火种是不会绝的”殷切希望。鲁迅撰文的历史事件是( )。
    A . 戊戌变法 B . 新文化运动 C . 五四运动 D . 一二•九运动
  • 9. 英国记者詹姆斯•贝特兰对某事件评价说:“它不是几个将军的私人冲突,而是由于民族敌人无厌的侵略所激起的伟大政治斗争的焦点,是全中国的反日运动,特别是西北军反日运动之最尖锐的表现。”他所评论的“某事件”是( )
    A . 西安事变 B . “巴黎和约”的签订 C . 七七事变 D . 九一八事变
  • 10. 1936年12月《桂林日报》登载李济深致国民政府电文:“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况汉卿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宜以叛逆目之。”材料中的“陕变”是指( )
    A .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B . 一二•九运动 C . 西安事变 D . 七七事变
  • 11.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御外辱的胜利,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
    A .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 .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C . 七七事变 D . 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
  • 12. (2023八上·月考) “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处置。”这表明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是为了(   )

    A . 增强国力 B . 地方自治 C . 拥蒋反共 D . 逼蒋抗日
  • 13. 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举行示威游行,一名女大学生正在演讲,她演讲的核心内容是(    )
    A .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 .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C . “和平、民主、建国” D . 打倒军阀,统一全国
  • 14. 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数千名学生向国民党当局请愿。他们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并举行示威游行。这场运动的历史背景是( )
    A .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沦陷 B . 张杨发动“西安事变” C . 日本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 D . 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
二、简答题
  • 15. 周恩来,20世纪中国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其卓著功勋彪炳千古,其崇高风范铭刻人心。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 (1) (1927年)8月1日晚,周恩来主持参谋团委员会议,讨论南下行军路线问题。写出这一事件是什么?简述其历史意义。
    2. (2) 周恩来同张学良、杨虎城一起,迫使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促使团结抗日的局面在中国出现。周恩来代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解决方案是什么?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中共为什么要提出这一方案?
    3. (3) 根据近代史上的相关知识,周恩来的行动集中体现了民族精神的哪些内涵?你认为弘扬民族精神有什么现实意义?
  • 16.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儿女,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新中国。请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1. (1)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探索了一条什么革命道路,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请举一例这条革命道路中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历史事件。
    2. (2) 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是什么力量把中华民族成千上万的热血青年聚集在一起,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奔向一个目标?这种力量就是永存的长征精神。请概括“长征精神”有哪些内涵?
    3. (3) 国共两次合作的历史经验是深刻的,合则双赢、分则两害,是国共合作的宝贵经验。为了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先后两次和国民党合作。国共初次合作创立的第一所革命军校叫什么?第一次国共合作取得什么样的成果?什么事件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4. (4) 结合以上问题和所学的知识,你认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能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三、综合题
  •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九一八事变时,蒋介石说:“中国枪不如人,机器不如人,工厂不如人,拿什么和日本打仗?若抵抗日本顶多三天就亡国。”

    ——冯玉祥《我所认识的蒋介石》

    材料二:张学良说,他因“彷徨无策”而交结共产党,因为当时共产党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主张“实攻我心,”“不只对学良个人,并已撼动大部分东北将士,至少已渗入少壮者之心”。

    ——人民教育出版社(八上)

    材料三:“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最后关头”演说

    1. (1) 材料一可以看出蒋介石对日本的侵略采取怎样的态度?带来了怎样的恶果?
    2. (2) 材料二反映张学良“彷徨无策”的原因是什么?他采取了怎样的行动?
    3. (3) 根据所学知识,“卢沟桥事变”后,南京国民政府抗战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发生变化?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