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阜新市海州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

更新时间:2024-04-02 浏览次数:14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4小题,16题6分,17题12分,18题10分,19题12分,共40分)
  • 16. (2023八上·阜新期末) 把表格补充完整

    事件

    影响

    A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C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

    中国抗日战争的开端

    E

    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F

    从组织上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领导

    填出ABCDEF所对应的历史事件。

    A、B、C、D、E、F

  • 17. (2023八上·阜新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材料二  毛泽东曾对一位外国来访者说:“1927年,他(蒋介石)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人也没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

    材料三  据统计,中央红军长征路上一共368天,共翻越了18条山脉,其中5条山脉终年积雪;渡过了24条河流,穿越了11个省;从瑞金出发时有8.6万人,到达陕北时,仅剩6500人,平均每行进1公里,就有3至4名战士壮烈牺牲……

    材料四  李济深致国民政府电文:“陕变事起……主张一致对外……不图讨伐令忽然而下,值兹征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救之不暇,何忍再为萁豆之煎?况汉卿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宜叛逆目之。”

    材料五  1937年日本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企图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中国军队奋起反抗,中国各派政治势力立即行动起来,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1. (1) 材料一所述“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指的是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2. (2) 依据材料二,1927年中国共产党通过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孵出”了两只“小鸡”,这两只“小鸡”指的是什么?
    3. (3) 材料三体现了怎样的长征精神?
    4. (4) 材料四中的“陕变”指什么事件?中国共产党是怎样解决“陕变”的?
    5. (5) 阅读材料五回答,什么事件标志着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全民族抗战局面开始形成的政治基础是什么?
  • 18. (2023八上·阜新期末) 近代以来,中国为实现强国之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无数中国人的梦想构成了中国梦。某校八年级同学开展了“中华民族追梦之路”为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碎梦]

    材料一: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追梦]

    材料二:一组先进中国人挽救民族危亡的梦想。

    孙中山的梦想: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康有为的梦想:近采(采纳、学习)日本,十年而霸图定矣。

    张謇的梦想:救国为目前之急,而其根本则在实业。

    [圆梦]

    材料三:追求民族的独立与解放的梦想,萦绕着中国共产党人。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场战争”给中国社会性质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2. (2)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康有为为实现梦想,掀起了哪次变法?
    3. (3) 张謇为实现“实业救国”的梦想,他创办了什么企业?
    4. (4) 依据材料三中图片提示,请分别写出中国共产党人为圆“独立与解放梦”,进行了哪三次斗争?
    5. (5) 请从“中华民族·追梦之路”历程中谈谈你有何感想?
  • 19. (2023八上·阜新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认为民族、民主革命俱已完成,遂积极倡导铁路建设。他曾说:“修筑铁路,实为目前惟一之急务,民国之生死存亡,系于此举。”他提出了修筑10万英里(约16万公里)铁路的宏图伟略,但整个民国时期不过勉强修筑了区区1万余公里。

    材料二  那天,毛泽东、何叔衡、李达、李汉俊、董必武、陈潭秋等13人和共产国际派来的马林、尼克尔斯基,以“北大暑期旅行团”的名义在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3号召开会议。这是一次年轻人的会议,最年长的45岁,最年轻的19年,平均年龄28岁。

    材料三  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我们已经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我们正在完成这个革命。……像很多站在正面指导时代潮流的伟大历史人物大都有他们的缺点一样,孙先生也有他的缺点方面。这是要从历史条件加以说明,使人理解,不可以苛求于前人的。

    ——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1956年)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宏图伟略”在民国时期难以实现的原因。
    2. (2) 这一群年轻人参加的是哪次会议?会议确定的中心工作是什么?简析这次会议对中国的影响。
    3. (3) 请列举三个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抗战胜利后,为争取光明的前途所作出的努力。
    4. (4) 毛泽东说的“已经完成”的“革命”是指什么?材料三中毛泽东运用了怎样的“历史人物评价法”?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