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

更新时间:2023-11-21 浏览次数:19 类型:期中考试
一、</strong><strong>选择题&nbsp; 共50分</strong>
  • 1. 小明利用假期去北京周口店参观了一处距今约 70 万-20 万年的早期人类遗址。该遗址中出土的主要是打制石器,还发现了使用火的痕迹。据此推断,他参观的是( )
    A . 元谋人遗址 B . 北京人遗址 C . 山顶洞人遗址 D . 周口店人遗址
  • 2. 文物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右图文物反映了当时( )

    A . 聚族而居 B . 农业初兴 C . 采集狩猎 D . 贫富分化
  • 3. 在下列图片中,反映出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图( )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 4.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对材料解读错误的是( )
    A . 这是对黄帝的评价 B . 与“平定蚩尤乱”有关的战役是阪泉之战 C . “平定蚩尤乱”后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 D . “平定蚩尤乱”后形成的部落联盟逐渐形成为华夏族
  • 5. 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事件,正确的是( )

     ①盘庚迁殷 ②商汤灭夏 ③禹在阳城建立城池 ④启继承王位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②④ C . ③④②① D . ①④②③
  • 6. 右图是山东省出版发行的一份报纸的报头。请你判断它的命名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 )

    A . 禅让制 B . 分封制 C . 郡县制 D . 行省制
  • 7. 文物是了解历史的重要史料。下列文物中有助于了解商朝历史的是( )

       

    A . 河姆渡黑陶钵 B . 殷墟甲骨 C . 商鞅方升 D . 半两钱
  • 8. 春秋时期,随着我国农田面积的拓展,耕地面积也不断扩大。春秋时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 )
    A .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B . 分封制的瓦解 C . 周王室地位的不断下降 D . 诸侯争霸激烈
  • 9.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坐大,相互之间展开激烈争斗。这个历史时期的发展状况是 ( )

    ①周王室衰微促成了诸侯争霸战争,诸侯争霸又反过来加速破坏了周王室的权威

    ②争斗使百姓深受其害 

    ③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诸侯国 ,加速了统一

    ④华夏族和其他各族接触频繁,促进 了民族融合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 10. “春秋一霸谢幕去,战国七雄傲世立。风云际会龙虎斗,华夏进入战国期。”由此可以看出战国时期社会的主要特征是( )
    A .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B . 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 C . 兼并战争,社会变革 D . 统一中国,中央集权
  • 11. 归纳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以下是某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表的一部分,空框中应填的是

    A . 西周、春秋 B . 春秋、战国 C . 西周、东周 D . 东周、战国
  • 12. 公元前 221 年,蒙恬被封为将军,后因破齐有功被拜为内史(秦朝京城的最高行政长官)。蒙恬的升迁主要得益于商鞅变法中哪一规定的延续?( )
    A . 奖励耕织 B . 推行县制 C . 承认土地私有 D . 奖励军功
  • 13. 你的朋友考试成绩不理想,你想劝他说:“一次考证式失败了不要紧,只要你找出失败的原因,继续努力,下次一定会考好的。说不定,正是因为这次考试没考好,你才能及早发现问题,使坏事变成了好事。”这时,你可以引用以下哪一家的思想作为论据?( )
    A . 儒家思想 B . 道家思想 C . 墨家思想 D . 法家思想
  • 14. 春秋战国是我国社会大变革时期,围绕如何治理国家,四位学者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其中不是儒家学派代表思想的是 ( )
    A . “仁者爱人” B . 用“仁政”治理天下 C . “礼治” D . 顺应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人格
  • 15. 韩非说: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其核心主张是( )
    A . 取消文字 B . 以法治国 C . 整顿吏治 D . 效仿古代
  • 16. 电影《英雄》中刺客无名对秦王说“剑”字有 18种写法,秦王说以后将只剩下一种。秦王说的这种文字是? ( )
    A . 行书 B . 小篆 C . 大篆 D . 楷书
  • 17. 发生于公元前 209 年的农民大起义在中国历史上具有伟大的首创精神.领导这次起义的领袖在战斗中发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呼声,这次起义的领袖是( )
    A . 陈胜、吴广 B . 刘邦 C . 项羽 D . 项梁
  • 18. 成语是我国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明珠,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其中“破釜沉舟”与下列哪一场战役有关?( )
    A . 垓下之围 B . 马陵之战 C . 长平之战 D . 巨鹿之战
  • 19. 如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

    1 秦朝创立皇帝制度 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 

    2 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 ④秦朝统一了文字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20. “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 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这首诗描写了哪一政权的建立过程?( )
    A . 西周 B . 东周 C . 西汉 D . 东汉
  • 21. 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下列关于休养生息政策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目的是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 ②汉高祖采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

     ③注重减轻农民的赋税 ④促进了汉初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 22.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从现实的角度看来 始皇一死,秦帝国荡然无存......一个新的朝代继之 勃兴,兹后延续达四百余年。使这个“新的朝代”达到鼎盛盛的帝王是( )
    A . 汉高祖 B . 汉景帝 C . 汉武帝 D . 秦二世
  • 23. (2022七上·永兴期末) 西汉初年,统治者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期对匈奴采取攻势。汉武帝时期,抗击匈奴的两名大将是( )
    A . 项羽和刘邦 B . 陈胜和吴广 C . 卫青和霍去病 D . 蒙恬和主父偃
  • 24. 对下图所反映历史现象的准确理解是( )

    A . 诸侯强大威胁中央 B . 社会局面比较安定 C . 母后主政皇帝无权 D .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 25. 理清线索有利于把握历史知识。下面线索的主题是( )

    A . 东汉的兴衰 B . 东汉的衰亡 C . 东汉的政治黑暗 D . 东汉的建立和灭亡
二、</strong><strong>非选择题&nbsp; 共50分</strong>
  •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 356年,秦国进行了封建性政治、经济变法改革……这样,加速了秦国社会经济变革和集权政体的形成,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为秦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更值得一提的是,它的政治制度、经济思想、军事制度对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摘编自宋青林、齐月华、商桑《商鞅变法的前提条件及深远影响》

    材料二 战国时期秦国变法的内容 (如下表)          

    政治

    1.确立 A ,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

    1.废除  B ,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3.统一度量衡

    军事

      C  ,对由军功者授予爵位和土地

    材料三 在中国古代史社会形态变革的关键时期,一些先进人物作为新兴阶级的代表,从根本上变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完成一种社会形态转变为另一种社会形态。如战国时期商鞅建立封建制的变法……中国古代史上这些除旧布新的改革之举,一般都对当时政治经济进行良性干预,起到了兴利除弊、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

    ——摘编自王士立《略论中国古代史上的改革》

    1. (1)  材料一中“秦国进行了封建性政治、经济变法改革”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依据材料一,说明该历史事件有何影响?

      ①事件:

      ②影响:

    2. (2) 根据所学,完善以上表格中A、B、C处的内容。

       B  C 

    3. (3) 依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古代史上的改革给我们什么启示?
  •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 

    材料二: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材料三: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史记)

    1. (1) 由材料一图片可以看出,秦朝创立了哪一种政治制度加强政治统治?这种制度下掌管军事事务的是什么官职?
    2. (2)  材料二中的“新皇帝”指的是谁?材料所描述的是他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这种制度取代了西周以来的什么制度?
    3. (3) 依据材料三指出,秦朝统治者采取了哪些巩固统一的措施?这些措施对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下图)

    材料二:如下图:请写出①②③④⑤处相应的内容。

    材料三:如下图:

    1. (1) 图1反映出西汉初期面临着什么问题?图2说明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2. (2) 请写出上述语境中的相应内容。
       ②  ③
       ⑤
    3. (3)  材料三的货币是哪位皇帝在位时期统一铸造的?他当时在经济方面还采取了什么措施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