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名称 |
创办时间 |
地点 |
备注 |
《群众》 |
1937年12月 |
汉口 |
宣传共产党抗战方针政策,报道战绩 |
《新华日报》 |
1938年1月 |
武汉 |
宣传我党抗日主张、报道两党抗战事迹 |
《战时青年》 |
1938年1月 |
武汉 |
报道国内外形势、救亡运动等 |
年份 |
总收入(亿元) |
总支出(亿元) |
收支差额(亿元) |
1959 |
487.12 |
543.17 |
-56.05 |
1960 |
572.29 |
643.68 |
-71.39 |
1961 |
356.06 |
356.09 |
-0.03 |
1962 |
313.55 |
294.88 |
18.67 |
1963 |
342.25 |
332.05 |
10.20 |
材料:在研究中国近代史的进程时,某学者提出了近代中国经历从“沉沦”到“谷底”再到“上升”的基本规律,并以此为据对中国近代史阶段特征进行归纳。
阶段 |
特征 |
1842年到1901年 |
近代中国历史不断“沉沦”的时期 |
1901年到1920年 |
近代中国“沉沦”到“谷底”的时期 |
1921到1927年 |
近代历史明显出现了“上升”趋势 |
十年内战时期 |
“上升”与“沉沦”的交织,“沉沦”因素略占优势 |
抗战时期 |
主要是“上升”因素起作用 |
解放战争时期 |
是“上升”与“沉沦”相交织,“上升”因素起了主导作用 |
——摘编自张海鹏《唯物史观与民国历史人物评价思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表格中任选一个阶段,并运用史实予以阐述。(要求:明确指出阶段及特征,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摘自《冀鲁豫边区的概况》(1940年4月)
材料二 你们在去年一年打了大小几千次的仗,打死五万以上的敌伪军,打退了常常几倍几十倍的敌人进攻……收复了许多的失地,许多抗日根据地的面积和人口是扩大了……你们的大功劳,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各国人民也已明白。
——摘自《中共中央向敌后军民致贺电》(1944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