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杭州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典型试...

更新时间:2023-10-16 浏览次数:76 类型:期中考试
一、基础知识(共1小题) 
  • 1. (2022七上·杭州期中)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碧云天,黄叶地。 

     苏堤就如一条青黄相间的绒带,默默地伸向水烟迷蒙的湖心,轻柔而至的微风在天地间酝(①A.niàng B.liàng)成一首轻灵的诗,一叶孤舟就像这诗中的主角,在清(②A.dèng B.chéng)的水面上飘浮着;远处淡淡的烟霞,仿佛青灰色轻绡,(③xiāng)嵌在逶迤起伏的远山上,与辽阔的云(④xiāo)(⑤A.hè B.huo)着,让人心生怜意。 

     对于眼前的西湖秋景,我很难找出一个恰当的形容词,不是春的娇媚,不是夏的粗(⑥A.guǎng B.kuǎng),不是冬的憔悴,是什么?我说不上来,我只觉得眼前的画面静(⑦mì)极了,悠远极了,高洁极了。这画面中蕴含着许多还没有为我所理解的丰富的奥(⑧mì)。 

二、选择题(共3小题) 
  • 2. (2022七上·杭州期中) 选出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  ) 

     这一次来到黄山北海,早晨天还没有亮,就有人跑着、吵着去看日出。我一骨碌爬起来,在凌晨的薄暗中摸索着爬上曙光亭,那里已经是黑鸦鸦的一团人。我挤在后面,同大家一样向着东方翘首仰望。天是晴的。但在东方的日出处,却有一线烟云。____ 

     (摘自季羡林《登黄山记》) 

     ①一转眼间,它就涌了出来,顶端是深紫色,中间一段深红,下端一大段深黄。 

     ②然而立刻就霞光万道,白云为霞光所照,成了金色,宛如万朵金莲飘悬空中。 

     ③最初只显得比别处稍亮一点而已。 

     ④须臾,彩云渐红,朝日露出了月牙似的一点。 

    A . ①④③② B . ②③④① C . ③④①② D . ④②①③
  • 3. (2022七上·杭州期中)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儒家经典著作,成语“温故知新”“诲人不倦”“不耻下问”等皆出自《论语》。 B . 古人在元宵节有闹花灯、猜灯谜等习俗,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习俗,重阳节有登高、饮酒、赏菊等习俗。 C . 冰心原名谢婉莹,作家、诗人,著有诗集《繁星》《春水》,“母爱”“童真”“自然”是她诗歌的三大主题,宣扬了“爱的哲学”。 D . 《金色花》作者是泰戈尔,泰国作家、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 4. (2022七上·杭州期中)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冰皮月饼”颠覆了传统月饼的制作方式,外皮由糯米粉、面粉,馅料可自选,由于不用烘烤,所以制作比较方便。 B . 杭州诗词大会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全国各地的热烈响应,其主体活动关注受众近200多万,近500人参加杭州诗词大会海选笔试。 C . 在杭州马拉松赛的奖牌设计上,体现“杭马”一贯的杭州文化底蕴,以完赛奖牌与西泠印社印章元素相结合的创意打造“杭马印”。 D . “2017年度杭州最具影响力网络公益项目”评选活动围绕创新扶贫、关爱儿童、文明风尚、社会服务、发展扶持等主题展开,共有各类网络公益活动项目45个。
三、综合读写(共1小题) 
  • 5. (2022七上·杭州期中) 综合性学习,完成下列各题。 

     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开展绿色阅读节活动,七年级某班开展诗歌朗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感谢 

     汪国真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收获一缕清风 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 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____ ____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亲吻一朵雪花 你却给了我银色的世界 

    1. (1) 朗读诗歌要把握节奏,请用“/”为下面诗句表明停顿。(要求:标两处,标在恰当的位置) 

       你 却 给 了 我 银 色 的 世 界 

    2. (2) 调皮的明明将抄在黑板上的诗悄悄擦去两句。请根据这首诗的内容和句式的特点,发挥想象,在横线上补写两句。 
    3. (3) 莉莉兴奋地说:“我特别喜欢‘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我朗诵时把重音放在了,我的理由是。 

       请你根据诗歌的意思,帮莉莉给划线句子标出重音,并说明原因。(只标一处) 

    4. (4) 一向胆小的文文也跃跃欲试,可站在讲台上,怎么也张不开口。请你劝说文文,鼓励他大胆地把这首诗读出来。 
    5. (5) 在七上前三个单元的课文中,瑶瑶向同学们建议朗读课文中的经典名篇段落。请你仿照示例帮她填写下面的推荐表。(备选篇目《春》《秋天的怀念》《金色花》《再塑生命的人》)                                                                                                                              
       

       篇目 

       

       作者 

       

       主题词 

       

       分享理由 

       

       《散步》 

       

       莫怀戚 

       

       “责任” 

       

       文章通过一次全家三辈四口人的散步事件,引发了作者的一种“生命的感慨”,体现了中年人肩负着承前启后重任的责任感、使命感。 

       

       ① 

       

       ② 

       

       ③ 

       

       ④ 

四、默写(共1小题) 
  • 6. (2022七上·杭州期中)  “腹有诗书气自华”,考考你会默背多少诗文。 
    1. (1) ,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2. (2) ,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3. (3) 子在川上曰:“,不舍昼夜。”《子罕》 
    4. (4) 《<论语>十二则》中论述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思而不学殆。 
    5. (5) 《次北固山下》富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哲理的句子是:“,江春入旧年。” 
    6. (6) 马致远的《秋思》中诗句“”直接抒发了游子旅途的无限惆怅和思乡之情。 
五、古诗词赏析(共1小题) 
  • 7. (2022七上·杭州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送 春 

     [宋]王令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 , 不信东风唤不回。 

     【注】①啼血:子规,即杜鹃鸟。古人有杜鹃鸟至春则啼,滴血则为杜鹃花的说法。②东风:春风。 

    1. (1) 诗歌的一、二两句抓住景物来描绘暮春景象的。 
    2. (2) 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写道“杨花落尽子规啼”,而本诗则是“子规夜半犹啼血”。都是写子规,作者要表达的感情却不同,请简要分析。 
六、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 
  • 8. (2022七上·杭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一) 

     殷仲堪既为荆州,值水俭食常五碗盘外无余肴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虽欲率物,亦缘其性真素。每语子弟云:“勿以我受任方州,云我豁平昔时意,今吾处之不易。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损其本!尔曹其存之。” 

     (二) 

     陶公性检厉,勤于事。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其意。后正会 , 值积雪始晴,听事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官用竹,皆令录厚头 , 积之如山。后桓宣武伐蜀,装船,悉以作钉。 

     【注释】①殷仲堪:晋孝武帝太元十七年(公元392 年)任荆州刺史。②水俭:因水灾而年成不好。俭:歉收。③豁(huò):抛弃。 ④陶公:陶侃,字士行,晋朝鄱阳人。⑤正会,元旦集会。⑥听事:处理政事的厅堂。⑦厚头:剩余的比较大的竹块。⑧桓宣武:桓温,曾任大将军、大司马。 

    1. (1)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 
      A . 殷仲堪既荆州(担任) B . 子弟云(话) C . 积雪始晴(适逢) D . 以作钉(都)
    2. (2) 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____ 
      A . 食常五碗盘外/无余肴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 B . 食常五碗盘外/无余肴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 C . 食常五碗盘/外无余肴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 D . 食常五碗盘/外无余肴/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
    3.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损其本! 

       ②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4. (4) 殷仲堪和陶侃二人品质上有着怎样的共同点?请结合内容加以分析。 
七、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 9. (2022七上·杭州期中) 文学作品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爷爷的芦苇荡 

     汪去 

     ①奶奶去世后,爷爷还是不肯搬到新造的楼房,一个人孤零零守在村头那间红砖搭建的小房子里。 

     ②老头的固执,让父亲和叔叔很是难堪。他们在老宅子上盖起了两座三层带院小楼,房间多的恨不得能开宾馆。然而老头却不给他们表现孝顺的机会。 

     ③爷爷的房子前,有一大片湿地,生长着大片芦苇。这些家伙繁殖能力超强,似乎大风一吹,它们就得到了养料,嗤嗤地往上蹿。每年农历四月底五月初,爷爷会套上他的塑胶防水鞋,一头扎进芦苇荡然后朗声喊到:“今年的苇叶长的不赖啊!”身上挂满新打的苇叶,看起来像个白发绿巨人。 

     ④每当此时,爷爷都很开心。幼时放学归来,我会帮他整理苇叶,把这些绿叶子从头到脚捋平,几十片一组,码齐。再用藤条植物的青皮做细绳,一小把一小把地扎紧。一把可以卖5毛钱。每年端午前,光这些苇叶,就可以为他换来几百块吃药的钱。 

     ⑤但是,老头很倔,即便年过七十病患缠身,也绝不是那种凡事都找儿子伸手要钱的主。我总以为,爷爷不肯搬离这个小房子,是舍不得大自然发给他的一年一次的“体己钱”。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⑥今年端午回家,路过芦苇荡,看见爷爷正独坐着抽烟。当年让我当马骑的宽阔后背,如今佝偻得让人心疼。我帮他点上一根烟,爷孙俩盘腿坐在新鲜的泥土上。爷爷手里握着一张褪色的照片,像握一片风干的鱼皮。这是一张多年前的旧照,据说出自一位到乡下揽活的照相人的手。照片上的爷爷身着那件穿了多年的“的确良”白衬衣,看得出奶奶也是“盛装出镜”。背景是再熟悉不过的芦苇荡,只不过小一些而已。 

     ⑦“你可知道,这片芦苇,就是你奶奶种下的。”爷爷手里摩挲着照片对我说:“那时候穷啊,到了端午节吃不起粽子,你爸和你叔,看见别人吃,就哭喊着闹。你奶奶就栽了几棵芦苇,自己打苇叶,自己包粽子吃。” 

     ⑧是的,奶奶包的粽子,温润过爷爷、父亲和我三代人的胃与心。她亲手挑选糯米、蜜枣、白糖,地锅里柴火烧旺,架上过年时蒸馒头的大笼屉,厨房里蒸汽缭绕,处处浓郁着苇叶的清香和米饭的糯香。 

     ⑨但是自从奶奶半身不遂卧床不起后,这种独特的美味就再也尝不到了。奶奶在床上熬了七年。为了不影响孩子们工作,爷爷变身全职保姆。等到奶奶灯干油尽的那一天,爷爷也仿佛丢了魂魄,这里看看,那里摸摸,一副手足无措的样子。 

     ⑩仲夏的清风穿行而过,几只红嘴水鸟受到惊吓,小腿一蹬,呼哧一下消失得无影无踪。繁华褪尽的芦花荡着秋千从枝头飘下,落在爷爷的白头发上,也落在那张旧照片上。 

     ⑪苇叶“沙沙”响,似乎在说老人之所以“不近人情”地坚守老屋,和老天爷的“体己钱”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他守在这里,无非是为了每天多看一眼这片芦苇。对于爷爷来说,这片充满灵性的芦苇荡,是他和奶奶的生活从贫穷走向殷实的见证,馥郁而又酸涩的岁月记忆,是相濡以沫的真情,年复一年尝遍荣枯却从未凋零的丰碑。   

     ⑫对于爷爷来说,只要芦苇荡还在,奶奶就从未远去。 

     (选自《感悟》,有删改) 

     【注释】①馥郁:形容香气浓厚。 

    1. (1) 文中的“我”对爷爷不肯搬到新造的楼房的认识有一个逐步变化的过程,请结合文字内容简要回答。 
    2. (2) 阅读下列句子,根据括号内的要求,回答问题。 

       ①这些家伙繁殖能力超强,似乎大风一吹,它们就得到了养料,嗤嗤地往上蹿。(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②等到奶奶灯干油尽的那一天,爷爷也仿佛丢了魂魄,这里看看,那里摸摸,一副手足无措的样子。(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 

    3. (3) 联系上下文,分析第⑩段在文中的作用。 
    4. (4) 文章第⑪段划线句中的词语“酸涩”和“馥郁”是否矛盾,请简要分析。 
  • 10. (2022七上·杭州期中) 现代文阅读 

     亲亲麦子 

     ①麦子是一枝灿烂而实在的花朵,开在万里田畴之上,开在农民心坎上。 

     ②麦子的颗粒很美,有土壤般朴素柔和的质地和本色。一粒麦子是美丽的,一颗麦子是美丽的,一地麦子还是美丽的。麦子生命的每一个过程都是美丽的。麦子原本是一粒种子,浸润了阳光、空气、水分,结出黄灿灿的麦粒,丰富了我们的血液和躯体。麦子用它的物质颗粒和精神内核书写着人类的历史。 

     ③当秋阳拂照四野,耕耘完的田畴袒露出丰腴的肌肤,随着父亲手臂的挥动和铿锵的步伐,麦粒穿过深秋的空气落入土地。田野上空一阵又一阵金色的雨在秋阳里一闪一闪。父亲脸上荡漾着微笑的涟漪,把麦粒交给生命的家园。种子要想不丢失自己,就必须走回它生命的家园,走向疏松湿润的土壤,吸收大地的微温和芬芳。在秋雨的润泽下,绿色的剑刺破黑暗的泥土指向天空。嫩嫩的绿芽儿探出头来,它们挨挨挤挤地住在一起,以盛大的形式展开,以集体的力量显示其生存的意义。 

     ④麦子从容地迈过冬天的门槛,第一个用绿色的手与春天紧握。清纯的麦苗相依相扶、牵牵连连,一直铺向遥远的远方。瞬间,万野绿遍,大地尽染。麦子在一望无际的田畴尽情地拓展绿色的海洋。大地融进了蓝天,蓝天陷进了绿海。此时的乡亲们忙着在麦海里除草施肥。麦子在人类的呵护下,展示着拔节吐穗、开花灌浆的生命过程。麦子和人类在和谐中相互期待、相互拥有。 

     ⑤麦子把生命之花开在头部,最完美地接受阳光雨露。麦子终于完成了对生命的雕塑,不动声色地吐露出饱满的穗子。麦穗就是国徽上的那穗。麦穗是绝妙的艺术品。数十粒麦子团结起来,井然有序地排列成一个柱体。麦粒大头向下,小头尖尖向上,汗滴一般,而麦芒如剑直指蓝天。风来了,麦浪一波又一波,似乎整个大地都跳起了舞。父亲去看麦子的长势,怜惜地扯下几根麦穗搓着,然后眯起眼,吹起麦芒,将一手心鲜嫩的麦粒倒进嘴里。我去嗅麦子清香的味道,像掬起一捧水那样,用双手捧着几个麦,将脸贴在它们的上面,我手捧着它们表达我的亲近。在我心里,麦子就是我永远的亲人。 

     ⑥看母亲割麦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镰刀闪着星月一般俏丽的锋芒。母亲一手抡开镰刀,一手揽麦入怀。镰刀贴着地皮,挥出一道优美的弧线。瞬间,麦子便倒进母亲温暖的怀里。顺手,母亲抽出一绺作要子,就势将麦子翻转过来,捆好。麦捆从腋间滑落下来,躺在田垄上。这一连串的动作一气呵成。农民为麦子备好行囊,走进炊烟袅袅的村庄。麦子收后的田野静静的。母亲细心地寻找麦子,唯恐遗漏一粒,像在寻找土里的珍珠。融入了阳光、雨露、汗水的麦粒,是大地之树结出的鲜亮的果子,是大地母亲分泌的乳汁,哺育着人类。麦子是芸芸众生生命的基本元素,锻造着我们的灵魂。 

     ⑦麦子从容地走完真善美的一生,生根,长叶,开花,结果,奉献……麦子,普通而神圣的麦子,朴素而雅致的麦子,养育我们血脉和精神的麦子,弥漫着文化意蕴,流淌进海子纯洁的诗篇。面对你,我俯首膜拜,诚谢敬仰! 

     (选自《诗意的栖居》) 

    1. (1)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A.本文生动详细地记述了麦子生根、长叶、开花、结果的一生,运用准确细致又充满热情的语言,表达了对麦子的情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主要运用了叙议结合的手法以及拟人、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使作品生动形象,显得很有文采。 

       C.从字里行间不难看出,“我”的父亲种麦子很有经验,例如在第⑤段,他吃下鲜嫩的麦子就能判断麦子的长势。 

       D.本文安排文章的结构颇有匠心,如写父亲播种、母亲收割时各有侧重,行文富有变化。 

    2. (2) 从以下两句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进行赏析。 

       ①田野上空一阵又一阵金色的雨在秋阳里一闪一闪。 

       ②父亲去看麦子的长势,怜惜地扯下几根麦穗搓着,然后眯起眼,吹起麦芒,将一手心鲜嫩的麦粒倒进嘴里。 

    3. (3) 联系全文,探究作者主张“亲亲麦子”的理由。 
八、作文(共1小题) 
  • 11. (2022七上·杭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史铁生坐着轮椅和妹妹去北海公园散步,明白了母亲要他兄妹俩好好儿活的真谛;莫怀戚和一家老少在春天的田野上散步,懂得了尊老爱幼的责任与使命。散步,是运动,也是休闲;有故事,也有感悟。 

     请以“一次散步”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九、名著阅读(共1小题) 
  • 12. (2022七上·杭州期中) 鲁迅在《朝花夕拾》中描写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阅读下面的文字,写出人名。 
    1. (1) 她生得黄胖而矮,说话常喜欢切切察察,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2. (2) 他长得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穿衣服很不讲究,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说话的声调缓慢而很有顿挫。 
    3. (3) 他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看人总像在渺视。说话的口气也很冷,我一发言他大抵就是反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