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留言:
【甲】 同学:“时间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一挤会有的,读名著的时间也是可以挤出来 的。”
【乙】 同学:“我喜欢睡前读书,安静的环境让我沉浸其中,感觉名著中的人物好像在与我对 话。”
【丙】 同学:“课余时间,我常常回味名著中的经典场景,它们就像电影画面一样浮现在我眼 前。”
我是来自初一(1)班的小君,从小就喜欢天文,北京天文馆是我周末经常去的地方。今年暑假,我 拥有了盼望已久的天文望远镜,真是让人____(心驰神往 喜出望外)。我最难忘的经历,就是去北 京“离星星最近的地方”——灵山观星。透过望远镜,我看到高邈的天空像蓝色的巨幕,繁星点点,如梦 如幻;我还看到金牛座中的昴星团,它蓝色的光晕令我着迷,我着迷······我特别希望加入天文社团,和同学们一起观望天文现象,探索天空的奥密。
邀请函
尊敬的老师:
为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文学社团将于 10 月 28 日 15:00 在学校礼堂举办课本剧展演活动,很 荣幸..能邀请您来担任评委。期待您莅临指导,并对本次演出提出宝贵的拙见。
“金色花”文学社团
2022 年 10 月 25 日
【甲】荣幸 【乙】莅临 【丙】拙见
在美术教室里,我们刻制自己的专属印章,感受多样的篆刻风格;在生物实践课上,我们制作昆虫标 本,了解生物的神奇构造;在科学实践课上,我们制作水动力火箭模型,模拟火箭飞行,领略科技的无限 魅力;……这些丰富有趣的学科实践活动,让我们大开眼界,更让我们体验到了自主、合作、探究 的乐趣。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和《天净沙•秋思》都借秋景传达情思。不同的是:《枫桥夜泊》写的是夜晚之景,而 《天净沙•秋思》写的是之景;《枫桥夜泊》除了描绘“月”“枫”“渔火”等景象,还从听觉角 度写了“”等,表达了诗人的心情。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
【乙】
萧遥欣少有神采干局①。为童子时,有一小儿左右弹飞鸟,未尝不应弦而下。遥欣谓之曰:“凡戏多 端,何急弹此?鸟自云中翔,何关人事?”小儿感之,终身不复捉弹。尔时②年十一。士庶③多竞此戏,遥 欣一说,旬月播之,远近闻者,不复为之。
(选自《太平广记》)
注:①[干局]才干和气度。②[尔时]那时,彼时。③[士庶]士人和庶民,也泛指百姓。
【甲】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 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 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瞭亮地 响。
(选自朱自清《春》)
【乙】
春风初刮起来的时候,是急吼吼的。把刚开的几树梅花,吹弹下无数的花瓣,散落在刚刚返青的草地 上,格外红艳,像是谁特意布下的布景。 就这样刮着刮着,安睡了一冬的枝枝条条渐渐青了绿了,黄色的菜花慢慢成波成浪……它的心悄悄地 软了。 轻呀,再轻些呀。 暖呀,再暖些呀。 它不知不觉收敛起脾气,少了冰凉,多了暖意。 谁也不知道,其实这是春风精心酝酿..的一场盛大的变装比赛啊!
(选自丁立梅《春风沉醉》,有删改)
写好几个字
陈纸
①前几天,广西民族大学说要成立广西现代文学馆,嘱作家捐献手稿。有幸,自创作以来,我一直坚 持笔写。去旧屋整理手稿,翻出了获奖的作品。当那沓微黄的纸页捧于手中,忆起当时笔尖滑动纸面,搅 起清风朗月、沟壑山峦、雷霆风雨……多么酣畅淋漓!
②我对写字特别讲究,是从留意小学老师的粉笔字开始。遇到粉笔字好的老师,边听边用笔照着老师 的笔迹写写画画。作业本上老师的钢笔字,或眉批或评语,其不同的面貌也让我仔细琢磨。我迷恋于这种 模仿,其变幻的节奏,与我的兴趣浓淡保持着相同的速度。于是,我模仿的过程从黑板延伸到作业本。
③书写时,钢笔刚拿到手,生得很,有点像驯马人鞭下的那匹烈马。【甲】笔尖像烈马的乱蹄,四处 狂蹬,不听使唤,飞墨四溅,脏了我的手掌和衣物。我不甘心,不停地调整。先是将两片笔尖拧紧,不济 事;再将笔尖拔长些,效果还是不明显。后来想想,一支笔的“硬件”摆在那里,如果不是有太大“硬 伤”,书写者只能适应它的性格,这就需要把握所谓的“技法”吧。
④后来,我高考落榜了,回乡务农。受惠于写得一手不错的字,我自愿“承包”了村公所墙上那块黑 板。我将它办成了一块集政策宣传、文化传播和农技普及于一体的园地。我将其命名为“金谷园地”。村 支书很认可我写的字,一天,他问我敢不敢去用石灰水“刷”大字,我毫不犹豫地点头。提着调满石灰水 的铁桶,拿着一把刷子,到各个村,在村口的屋墙上刷写标语。这时,我才体会到,用刷子“刷”字,其 实就是用排笔写字。虽没复杂的撇捺转折,但要写得方正标准,也绝非易事。这种“美工体”,不仅要讲 究基本功,更要讲究手上的稳定性和工整性。
⑤在家种田一年多,出版了十几期“金谷园地”,刷了二十多条标语。1992 年,我觅得一个到某高校 作家班学习的机会。谁想,该班因招录人数不够而未办成。无奈之下,我只好投奔之前给我发表过“豆腐 块”文章的杂志社编辑贾汉宁老师。他见到我,安慰我说:“你的文笔不错,还写得一手漂亮的钢笔字, 留下来吧,帮我给通讯员改改稿件,为读者回回信……”就这样,因为写字,我改变了命运,走上了记 者、编辑之路,成了当时全国青年报刊界唯一一名高中文凭的记者、编辑。我的伯乐贾汉宁老师不但满腹 才气,还写得一手漂亮的钢笔字。他曾把在大学读新闻专业时的笔记本送给我,从那个笔记本里,我不但 学会了怎么编辑、设计、出版报纸,而且学写了他不少钢笔字。
⑥后来,我到《南宁晚报》《南宁日报》当记者;再后来,任文艺副刊部编辑、主编,直至鲁迅文学 院全国青年作家高研班学习,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当然,不能说我之后的道路,完全得益于一手不错的 钢笔字,但我的自学考试、文学创作等,都是与钢笔字分不开的。所以,我对钢笔在纸面上的书写,永远 怀有一份感恩。我不想、也不敢轻易丢下手中的笔与纸。
⑦20 世纪 90 年代初,电脑写作成了绝大多数作家的首选。我也开始死记硬背“字根表”,几次考核, 终于学会了。增添、删除、插入和粘贴……电脑写作给我在报社的工作带来极大的方便。原以为尝到电脑 的甜头后,我会彻底抛弃纸和笔。但尝试了几次之后,我最终还是选择了在纸面上用笔写作。
⑧也许有人不理解我的这种坚持,我也很羡慕坐在电脑前“卿辟啪啪”不一会儿就敲出许多字的作 家。[乙]但我就是喜欢执笔的感觉,喜欢手指紧握、钢笔连心的感觉;喜欢抚摸纸张,汉字呈现在纸上 的那种信任与踏实;喜欢墨水流淌、泅入纸里的深刻。用笔写字,手指掌控着笔尖,笔尖在纸面滑动,人 世间的一切不躲闪、不回避,与矛盾、情感磨合成一个繁杂贴切而又惬意洒脱的文学世界。
⑨触动我下定决心练习毛笔字,是 2008 年在北京鲁迅文学院读书期间。记得刚开学时,为了活跃课 余时间,几位爱好书法的同学成立了“书法练习班”,老师很支持同学们的爱好,特地在大楼六层辟了一 间房,作为同学们练习书法的场所。在这样的环境中,我暗下决心一定要练习毛笔字,于是挑选历代名家 名帖,与同学们一起认真临摹。
⑩后来,回到南宁,我除了每天坚持临摹字帖之外,还订阅了书法杂志,阅读与书法有关的文章,又 听从一位老师的建议,从基本的笔画技法练起,老老实实地练了几年楷书,逐渐悟得书法的精髓。除不辍 临摹外,这几年,我又钻进故纸堆里,对古典诗词、历代书画进行系统学习,希望借助丰厚的学养更深刻 地理解名家书法创作的精神世界。
⑪书法界有一种说法,叫:“文如其人,字如其人。”作家通过作品塑造人物性格,如果他精通书法, 他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可能会多一些气质神韵、民族传统和时代精神。书法中有“虚静”之说,如能成为文 学创作时的心态,作家无疑会少些名利躁气,作品中就会多些与之匹配的高远、空灵、安谧的意境,为作 品增添别样的生命张力。读鲁迅、茅盾、沈从文、老舍等作家的书法,功底深厚、舒缓劲健、力透纸背, 与他们的文学创作相得益彰,构成了一个有别于其他作家的繁花似锦、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
⑫这么多年来,我从未正式拜过师,写字纯属自愿自乐,没有成名成家的野心,但我很愉悦,也很知 足。从铅笔到钢笔,再到钢笔与毛笔“双管齐下”,我庆幸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笔。我觉得:作文与书 法,历来彼此滋养,同源同道。作为一名中国人,作为一名中国的作家,电脑的诱惑再大,也不要随便就 丢掉手中的这支笔吧。
(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