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

更新时间:2023-10-28 浏览次数:71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
  • 1. (2023七下·雨花期末)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 较多。”下列关于这首诗理解正确的是( )
    A . 肯定隋朝大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交通 B . 认为大运河的开凿是隋朝灭亡的原因 C . 肯定了隋文帝开通大运河的积极作用 D . 正确地评价了大运河开通的消极作用
  • 2. (2023七下·雨花期末) 下图所示的政治制度始于( )

    A . 秦汉时期 B . 隋唐时期 C . 宋元时期 D . 明清时期
  • 3. (2023七下·雨花期末) 某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了以下资料,据此判断,他研究的主 题 是 ( )

    A . 民族交融 B . 风气开放 C . 开元盛世 D . 盛唐气象
  • 4. (2023七下·雨花期末) 在我国西安市和日本的奈良市,各建有一座阿倍仲麻吕纪念碑。阿 倍仲麻吕是唐朝时来华的日本人中的杰出代表人物。与此有关的历 史事件是( )
    A . 遣唐使来华 B . 玄奘西行 C . 鉴真东渡 D . 唐蕃会盟
  • 5. (2023七下·雨花期末) 如图是《唐宋发行铜币数目统计表》和《北宋纸币铜版拓片》。材料体现出宋代( )
    朝代 年代 钢币数目(万贯)
    804年 13.5
    1000年 135
    1007年 185
    1073年 600
    A . 商业活动时间、空间不再受限 B . 外贸所得在财政中占重要地位 C . 商业贸易繁荣的程度超过唐代 D . 都市出现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 6. (2023七下·雨花期末) 下列漫画再现了辽、北宋、西夏的政权格局,所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 )

    A . 早期国家发展 B . 大一统国家的形成 C . 民族政权并立 D .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 7. (2023七下·雨花期末) 宋代民间编印出售图书的书坊,往往将说书人的底本作为话本出版。 这促成了小说的发展和民间文化的普及。据此可知,当时( )
    A . 木活字印刷已普遍使用 B . 书坊是文化传播的管理机构 C . 小说成为主要文学形式 D . 商业行为助推市民文化发展
  • 8. (2023七下·雨花期末)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对世界文明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如表①处应 为( )                                                                                                                      

    科技成就

    传播及影响

    活字印刷术

    13世纪后传播到朝鲜、日本、波斯、欧洲等,对人 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14世纪初传到欧洲,对其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 推动了社会变革

    《本草纲目》

    17世纪被翻译为拉丁文等文字,促进了欧洲植物学 的发展

    A . 火药 B . 《齐民要术》 C . 造纸术 D . 《农政全书》
  • 9. (2023七下·雨花期末) 学习历史需要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存在的 历史人物或事件;历史结论是关于史实的基本判断和基本观点。下 列表述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 . 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今台湾地区 B . 朱元璋废除了长期存在的丞相制度和中书省 C . 明朝制瓷中心景德镇所产的青花瓷畅销海内外 D . 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是明朝灭亡的直接原因
  • 10. (2023七下·雨花期末) 宋应星在《天工开物》的序言中说: “卷分前后,乃‘贵五谷而贱 金玉’之义”。他这样的编排体现了当时( )
    A . 农业的发达 B . 商业的繁荣 C . 重农的思想 D . 科技的领先
  • 11. (2023七下·雨花期末)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清朝是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下列各项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 . 戚继光抗倭 B . 清朝设置台湾府 C . 推行文字狱 D . 设立“广州十三行”
  • 12. (2023七下·雨花期末) 如图是某同学归纳的关于边疆有效管辖的信息,据此判断其研究 的区域在我国( )

    A . 西北 B . 西南 C . 东北 D . 东南
二、材料分析题(13题10分,14、15、16题各14分,共52分)
  • 13. (2023七下·雨花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

                                                                                                                

    时期

    唐太宗

    武则天

    明朝

    措施

    创立进士科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创立殿试制度

    材料二 宋代的科举放宽了录取的范围。由于扩大了录取范围,

    名额也成倍增加………公元前970年,宋太祖命主持科举的礼部整理近

    十年以及后周乃至后汉的举子档案,共统计出106人。赵匡胤大笔一 挥:这些人实在不易,统统赐本科进士出身。

    -摘自百度百科

    1. (1) 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补充完成表格中①②两处。 
    2. (2) 据材料二指出宋朝科举取士出现的新特点。这些新特点 是宋代什么政策的体现? 综上,请谈谈历朝政府完善和发展 科举制的根本目的。 
  • 14. (2023七下·雨花期末) 我国自古以来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整体来考察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规律,不难看 出,既有阶段性的友好,也有阶段性的战争。在友好阶段,双方都非 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友好局面,尽量采取一些措施以求维持较长时间的 友好;在战争阶段内,也有一些谋求友好的活动。

    ——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材料二 元朝为管理这样广袤的疆土,逐渐形成了一套行省制 度……在邻近首都大都的河北、山西、山东等地区,不设行省,称为 “腹里”……吐蕃作为一个单独的大行政区,也未设行省……起初行 省带有比较明显的中央派出机构色彩,至忽必烈后期已基本上转变为 地方常设的最高行政机构。

    ——整理自袁行需、严文明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 清朝在康熙、雍正、乾隆帝时期,经过同外部侵略势 力及内部民族分裂势力的一系列重大斗争,建立起一个空前统一和巩 固的国家。这就基本奠定了今天中国疆域的规模。

    ——摘自张传玺主编《中国古代史纲》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分别举一例隋唐时期民族关系“阶 段性的友好”、两宋时期民族关系“阶段性的战争”的史实。
    2. (2) 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元朝中央政府管理“腹里”和吐蕃的机 构分别是什么? 
    3.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举一例清朝政府“同外部侵略势 力斗争”和“同内部民族分裂势力斗争”的史实。 综上所述, 谈谈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 15. (2023七下·雨花期末)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都长安的城市规划井然有序,城中有东、西两市,是 主要的商业区,这里商铺林立;城内所建100多个坊,是居民区,居 住人口达百万……

    ——摘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 宋代海外贸易图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当时在南方很多地区种植双季稻,在河北有大批旱地改 为水田种水稻,粮食产量有很大的提高。 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等 高产作物,明代引进中国后,到了清代得到大面积的推广。此外马铃 薯,花生和向日葵等也在更多的地方推广。

    ——摘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 (1) 材料一反映了唐朝经济哪一领域的繁荣?这一现象后来在哪个朝 代被打破?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这一时期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结合所学 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海外贸易发达的技术因素和政策因素。 
    3.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现象对当时经济的积极作用。 举一例说明清朝前期在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现象。综上,请概括促进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 16. (2023七下·雨花期末)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奈良唐招提寺内的鉴真像 玄奘西行求法(邮票)

    材料二

    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三宝庙

    明代《倭寇图卷》 (局部)

    材料三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二的大帝国,不顾时世,安 于现状,人为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 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两幅图片相关的历史事件有何共同作 用? 据此分析唐朝对外关系的特点。 
    2. (2) 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分别与什么事件相关?根据材料并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中国的对外关系出现了什么新形势?
    3. (3) 材料三中的“大帝国”是指中国的哪一朝代? 结合所学 知识指出这一时期中国的对外政策的变化?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