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4-03-21 浏览次数:31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23高一上·藁城开学考) 河姆渡遗址位于中国长江流域下游地区,在该遗址中出土了大量人工栽培的稻谷遗存。这表明河姆渡人已懂得( )
    A . 种植作物 B . 磨制石器 C . 饲养家畜 D . 打猎捕鱼
  • 2. (2023高一上·藁城开学考) 下表为《西周初年主要诸侯国》表,据此可知西周分封制的主要特点之一是( )
     
    成王弟叔虞 今山西翼城
    武王弟康叔 今河南北部
    武王弟周公旦 今山东曲齐
    功臣姜尚 今山东南部
    般商后代微子 今河南东部
    武王弟召公 今北京一带
    A . 诸侯权利与义务相结合 B . 以维护礼乐秩序为目的 C . 实现统治权的高度集中 D . 以王室为主要分封对象
  • 3. (2023高一上·藁城开学考) 下图名为"孔子问礼于老子"。两人如果探讨社会问题,他们会在下列哪个方面有同感( )

    A . 面对现实大胆地革新 B . 为新兴地主阶级呐喊 C . 高度评价西周的制度 D . 不满当时的社会秩序
  • 4. (2023高一上·藁城开学考) 有人评价秦始皇“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主要是基于他( )
    A . 奠定了后世2000多年的国家制度框架 B . 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 C . 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 D . 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 5. (2023高一上·藁城开学考) 《史记·奴列传》载,汉高祖时已与匈奴“约为昆弟以和亲”。文帝时,匈奴冒顿单于与文帝的来往书信中都说“兄弟之亲”,后二年书中更有“使两国民若一家子”的说法。这反映了( )
    A . 民族交往的增强 B . 中央集权的发展 C . 民族差异的消退 D . 华夏认同的增强
  • 6. (2023高一上·藁城开学考) 汉武帝时,主父偃提出实行推恩令: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这一政策( )
    A . 凝聚了宗族力量 B . 增加了财政负担 C . 强化了中央集权 D . 分割了宰相权力
  • 7. (2023高一上·藁城开学考) 六朝时期,长江中游的民众改良了中原地区的“长辕犁”,制成新的“短辕框犁”,使之更适合在丘陵山地翻耕,从而扩大了耕地面积。这说明当地的开发( )
    A . 导致了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 B . 得益于因地制宜的技术革新 C . 取决于北方人口的不断南迁 D . 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 8. (2023高一上·藁城开学考) 下图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朝代更迭示意图,该图反映出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A . 分裂走向统一 B . 民族交融的加强 C . 南北政权对峙 D . 政权更迭的频繁
  • 9. (2024高三上·广东模拟) 唐代的科举制度使得从学校到社会都重视读书、习文、作诗赋和钻习儒家经典,“五尺童子耻于不闻文墨”,这对于结束魏晋以来的清谈学风与玄虚思想具有重要作用。这反映出唐代科举制( )
    A . 彻底扭转了门第观念 B . 选拔了实用人才 C . 带动了社会尚学风气 D . 改变了官场风气
  • 10. (2023高一上·藁城开学考) 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知人善任,虚怀纳谏。在他统治时期,国家出现了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贞观年间主要推行的赋税制度是( )
    A . 租调徭役制 B . 租庸调制 C . 一条鞭法 D . 两税法
  • 11. (2023高一上·藁城开学考) 唐朝前期诗人陈子昂在《答洛阳主人》一诗中,抒发了不凡的气概:“方谒明天子,清宴奉良筹。再取良城璧,三陟平津侯。”这折射出唐朝前期( )
    A . 士人建功立业的情怀 B . 科举考试提升了儒生文学修养 C . 文学主题世俗化明显 D . 诗歌成为主流的文学艺术形式
  • 12. (2023高一上·藁城开学考) 北宋建立后,统治者借鉴唐后期以来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有针对性地采取加强地方的控制、分散机构的权力和实行重文抑武的方针等,这些措施旨在(   )
    A . 强化君主专制 B . 扩大地方官员权力 C . 加强中央集权 D . 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 13. (2023高一上·深圳期末) “裹贴纸”是一种包装纸,纸上印刷了广告或商品说明。宋代,出现了专门制作各类“裹贴”的作坊。新疆吐鲁番出土了两件元代“裹贴”实物,所包裹的物品出自杭州商铺。据此可知,宋元时期( )
    A . 商业比较发达 B . 印刷术的进步 C . 交通比较便利 D . 经济重心南移
  • 14. (2023高三上·宾县开学考) 有学者指出,从制度建构上而言,明代内阁的职能来自皇帝的需要,其主要职能"密勿论思、票拟批答”都出自皇帝处理决策事务时所需的辅助,且由于内阁权力地位未经法定,所以它也不具备太强的独立性。这意味着,明代内阁(  )
    A . 并不具备参与决策的职能 B . 增加了皇帝的工作负担 C . 推动中枢机构权力的下移 D . 是封建专制强化的产物
  • 15. (2023高一上·藁城开学考) 清朝实行限制对外贸易政策,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这一政策(    )
    A . 巩固了清朝的统治 B . 导致中国落后于西方 C . 促进中外经济交流 D . 避免了西方殖民入侵
  • 16. (2023高一上·藁城开学考)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小说的繁盛时期,大量通俗、白话小说不断涌现,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 . 文化知识逐渐普及 B . 百姓生活的富足安康 C . 社会娱乐活动丰富 D . 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菜
二、非选择题:共2题,第17题20分,第18题20分,第19题12分,共52分。
  • 17. (2023高一上·藁城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朝在数百年时间里进行过多次移民活动,秦惠王十三年,秦攻占巴蜀地区,“移民万家实之”,这是秦朝首次大规模向南进行领土扩张。秦始皇三十三年,移民五十万迁往“桂林、象郡、南海”,三十五年“因徙三万家丽邑,五万家云阳”,三十六年“徙北河榆中三万家”。这些移民活动皆是强制性的迁移,都是为其政治目的服务。秦朝的移民政策与其国家实力增长之间形成了良性循环关系,军事征服、移民占领、军事再征服、移民再占领,秦朝通过这种模式一步步扩张领土,进而取得了相对于其他六国的一国独大优势。

    ——摘编自张昭、刘娜《秦朝政治性移民的再分类、比较优势及其后世影响》

    材料二:明末清初,巴蜀地区由于受到长期战乱、瘟疫、灾害等方面的肆虐和破坏,社会和生态环境受到重创,人口急剧凋零,出现了“地旷人稀”的局面,为了尽快恢复和重建巴蜀地区,清政府从土地、农业、户籍等方面制定了相对优惠的政策,鼓励移民填川。在此背景下,大量湖广、江西、福建、山陕等省移民进入巴蜀地区,由于湖广籍移民所占比例较大,所以这场移民运动又称为“湖广填四川”。这场移民填川运动时间开始于康熙十年(1671年),基本结束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时间之长,移民来源之广泛,移民数量之多,是我国历史上人口迁移的典型。也正因如此,清代巴蜀地区形成了“五方杂处”的移民格局,对巴蜀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摘编自马佩佩《清代山陕移民对巴蜀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影响》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移民的特点及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初“湖广填四川”运动形成的原因及影响。
  • 18. (2023高一上·藁城开学考)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不断创新,是中国古代政治的基本特征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秦统一全国为郡县,意味着特定的中国“封建时代”体制基本终结。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馆曰:“近场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犹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日期,投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摘编自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材料三: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推动了文化的普及,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1. (1) 依据材料一,分别指出西周和秦朝所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西周与秦朝地方行政制度的不同。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科举制的特点。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延续上千年的历史合理性。
    3. (3) 综合以上材料,简要谈谈你对政治制度创新认识。
  • 19. (2024高二下·广元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儒家思想文化发展脉路清晰,两千多年来的发展使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主流的儒家思想文化内化为一种人文品格,深深积淀在国人的精神血脉之中,可以说,儒家思想文化一脉相承。儒家思想文化基因之所以能够流传,一个内在的原因是,在每个关键时刻都不乏儒家思想文化自觉者和自信者。儒家思想文化的开拓者们以他们独有的文化自觉和自信留下了他们传承与创新的历史轨迹,弘扬着刚健自强的思想文化主旋律。

    ——摘编自刘维民《略论儒家思想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任意提取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