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西省大同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更新时间:2023-10-30 浏览次数:23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0分)
  • 1. (2022高二上·大同期中) 考古资料表明,西周至春秋早期,各诸侯国甚至是一些相距遥远诸侯国的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工艺上都与周王朝表现出很强的一致性。此现象说明(    )
    A . 分封制推动了中原文化的传播    B . 周王以赏赐青铜器物笼络诸侯    C . 宗法制注重同族文化的延承性    D . 工官制实现了标准化器物生产
  • 2. (2022高二上·大同期中)  西汉中后期,官员在判决官司时,虽仍以汉初成文法为蓝本,却开始大量援引《公羊春秋》作为具体裁判量刑的准绳,有时还会以《诗》《书》《礼》《易》作为断案的依据。这反映了当时(  )
    A . 儒学正统地位开始确立 B . 封建法律制度渐趋严苛
    C . 儒家思想对司法的影响 D . 儒法合流进程受到冲击
  • 3. (2022高二上·大同期中)  “奉朝请”是两汉朝廷给予退休大臣和列侯、宗室、外戚特殊待遇,被授予者特许参加朝会,地位也随之提高。东汉中叶以后,王、侯多不就国,而是以“奉朝请”的名义留驻京师,封国大权操于国相,这客观上( )
    A . 有助于遏制地方豪强势力的扩张 B . 埋下了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的隐患
    C . 为外戚干政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D . 有利于朝廷对封国的直接控制
  • 4. (2022高二上·大同期中)  唐太宗对于降服或内附的少数民族,奉行“夷狄亦人,以德治之,可使如一家”的开明理念,推行以羁縻府州为主的和平民族政策,不轻易用兵,且以诚相待。据此分析,羁縻府州政策的推行(  )
    A . 使寒门子弟可以加入统治阶级队伍中 B . 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
    C . 为贞观之治赢得了一个稳定的边疆环境 D . 扩大了唐王朝的国际影响力
  • 5. (2022高二上·大同期中) 司马光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朱元璋要求选拔官吏“以德行为本,而文艺次之”。康熙帝说:“朕观人必先心术,次才学。心术不善,纵有才学何用?”这说明中国古代官员选拔的重要原则是( )
    A . 唯才是举,唯才是用 B . 任人唯贤,唯德取人 C .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D . 听命君主,隆礼重法
  • 6. (2022高二上·大同期中) 宋仁宗时,以“宰相自用台官,则宰相过失无敢言者矣”为理由,收回了宰相对台谏官的举荐权,使谏官的监管对象扩大到包括宰相在内的公卿百官。宋仁宗此举(   )
    A . 使监察权得以超越行政权 B . 加强了中央集权 C . 有利于监察机构行使职权 D . 提高了行政效率
  • 7. (2022高二上·大同期中) 明朝时,朝廷规定了由地方府、州、县举行“乡饮酒礼”的内容和程序,既要宣讲“为臣竭忠,为子尽孝,长幼有序”等内容,也包含“为民读律”的环节。由此可见明朝举行乡饮酒礼的目的是(   )
    A . 辩论德治与法治的优劣 B . 总结礼仪制度并编制法典 C . 鼓励宗族内的扶贫济困 D . 将礼法结合进行基层教化
  • 8. (2022高二上·大同期中)  养济院是中国古代由官方倡导实行的一种恤养机构。如表为明清时期开封地区养济院的设置及分布情况,据此可知(  )                                                       

    州县

    坐落位置

    创办/重建时间

    创办人

    通许县

    旧在城北凤形冈

    洪武年间

    县丞范世英

    杞县

    县治东北

    洪武六年

    知县张淮

    鄢陵县

    旧在德星台侧,徙于天甯寺前

    嘉靖十四年

    知县王时中

    仪封厅

    旧在县治西南隅,后移建重道门外

    顺治年间

    知县崔维雅

    新郑县

    在县治西北隅

    康熙三十二年

    知县朱廷献

    A . 关注民生是官员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B . 清代官员更注重前代民生事业的传承
    C . 地方官员较之乡绅更热衷于慈善事业 D . 慈善事业是地方政府维护稳定的手段
  • 9. (2022高二上·大同期中)  1866年清政府与英法两国签订《续定招工章程条约》,第一次全面提出了华工的权利及招工各国应负的责任,包含了工期、工时、工食、工资、往返路费、满期安置、患病医治、招募行为等。材料反映出( )
    A . 清政府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B . 清政府注重天期上国尊严的维护
    C . 清政府产生了近代维权意识 D . 清政府鼓励华工出国
  • 10. (2022高二上·大同期中)  康有为在《康南海自编年谱》记载:“……与名者千二百余人,以一昼二夜草万言书,请拒和、迁都、变法三者……至四月八日投递,都察院以既已用宝(光绪帝批准合约),无法挽回,却不收。”而据茅海建在《戊戌变法史事考二集》中则指出:“……反对议和的奏折从来没有停止过……代奏或电奏的次数达154次……四月初八日(5月2日),即康有为所称‘不收’其上书的当日,都察院代奏了官员举人的上书共计五十五件……。”依据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康南海自编年谱》属于个人回忆录,史料价值不高
    B . “公车上书”是历史悬案,无法考证其存在的真实性
    C . 《戊戌变法史事考二集》属于史学考证,相比康有为个人回忆更为可信
    D . 康有为和茅海建分别站在自身的立场来叙述历史,二者说法均是正确的
  • 11. (2023高二上·深圳月考) 1913—1921年,中国海关税征收额受国际局势影响出现了一定变化。下列各项反映这一时期变化状况的是(    )
    A .   B . C . D .
  • 12. (2023高二上·深圳月考) 1928年8月,中国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决定按照孙中山的建国程序结束“军政”,进入“训政”,明确由国民党承担“训政”全责,培养训练人民行使政权的能力。这表明国民党意在(   )
    A . 维护资产阶级民主 B . 发扬三民主义理论 C . 扩大人民政治权利 D . 营造专制的合法性
  • 13. (2024高二上·大庆月考) 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进行扫盲,提高了群众的政治觉悟,不少积极分子加入了共产党。1941年,农民出身的党员占边区党员总数的96.17%,各级党组织广泛建立,乡村士绅不再是社会权威。这一状况(    )
    A . 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工农苏维埃政权 B . 有利于中国共产党政策的贯彻落实 C . 改变了陕甘宁边区旧有的生产关系 D . 不利于统一战线的继续巩固和发展
  • 14. (2024高二上·辛集期末) 1954年8月,毛泽东在接见英国工党代表团时指出:“我们这类国家,如中国和苏联,主要依靠国内市场,而不是国外市场。这并不是说不要国外联系,不做生意。不,需要联系,需要做生意,不要孤立。”他意在强调中国(   )
    A . 需要学习和借鉴西方经验 B . 经济建设要坚持自力更生 C . 应逐步放弃“一边倒”政策 D . 愿意开展对外经济交流
  • 15. (2022高二上·大同期中)  如表是1984年体制改革前后部分党政机关领导干部情况的统计,从如表可看出,当时体制改革的方向是(  )

    项目

    平均年龄(岁)

    大学教育比例(%)

    人员(数量)

    时间

    部长和副部长

    64

    58

    38

    59

    1000

    300

    国务院厅和副厅局长

    59

    54

    35

    52

    5000

    2500

    党中央机关司
    长和副司长

    66

    62

    43

    53

    600000(含中央级干部)

    400000(含中央级干部)

    党中央机关局
    长和副局长

    60

    54

    50

    56

    省委书记、省
    长及副省长

    62

    55

    20

    44

       
    A . 年轻化、知识化和精简机构 B . 知识化、红色化和革命化
    C . 年轻化、知识化和现代化 D . 年轻化、专业化和精简机构
  • 16. (2022高二上·大同期中)  如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形成过程,据此可知我国(  )                                                                                                                                                                          

    时间

    进程

    1954年

    由于多种原因未能取得实际成果

    1962年

    由于多种原因未能取得实际成果

    1979年

    制定一部完善民法典的条件尚不具备

    2002年

    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

    2020年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告“民法典时代”正是到来

    A . 法制建设逐渐体系化、完备化 B . 依法治国逐渐成为国家意识
    C . 法制建设在曲折发展中逐步完善 D . 新时期法制建设逐渐走向正规
  • 17. (2022高二上·大同期中)  雅典由不同公民阶层抽签产生的陪审员组成规模不等的法庭审理大小案件;而在罗马,通常由专业法官和法学家进行司法解释。这说明(  )
    A . 雅典被选举出的陪审员均是职业法官 B . 雅典与罗马负责司法解释的主体相同
    C . 雅典司法实践中公民直接行使司法权 D . 二者公民陪审团维护所有人法律权益
  • 18. (2022高二上·大同期中)  早在罗马共和时期,国家就开展了不定期的人口基本情况调查。奥古斯都时代,人口普查趋于系统化和制度化,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类似于地理考查、地图绘制、分门别类的归档、地籍管理等行政管理技术广泛应用。这说明(  )
    A . 人口普查服务于财税制度 B . 国家管理水平在逐步提升
    C . 公民人身自由得不到保障 D . 君主专制程度在不断加强
  • 19. (2024高一下·大新月考)  下列对表中英国《大宪章》节选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                                                                       

    第39条: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或经国法判,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损害。

    第41条:除战时与余等敌对之国家之人民外,一切商人,倘能遵照旧时之公正习惯,皆可免除苛捐杂税,安全经由水道与旱道,出入英格兰……

    第61条:此二十五男爵即可联合全国人民,共同使用其权力,以一切方法向余等施以抑制与压力,诸如夺取余等之城堡、土地与财产等等,务使此项错误终能依照彼等之意见改正而后已。

    A . 肯定国王的合法地位和权益 B . 形成了国王统而不治的传统
    C . 免除境内商人一切苛捐杂税 D . 确立了人身权神圣不可侵犯
  • 20. (2023高二上·咸阳月考) 14世纪之前“英国的上流社会人士讲法语,并以和法国联姻为荣”。百年战争过程中,英国民众普遍感觉到法语是“敌人的语言”。1399年英王享利四世登基时就用英语发表即位演说,1400年亨利六世创办了英语语法学校。这表明当时英国(   )
    A . 与法国关系日益紧张 B . 国家和民族认同逐渐形成 C . 国王的权力不断加强 D . 基本上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 21. (2022高二上·大同期中) “在法官判决之前,一个人是不能被称为罪犯的。只要还不能断定他已经侵犯了给予他公共保护的契约,社会就不能取消对他的公共保护。”材料体现的是西方法律制度的(    )
    A . 程序公正原则 B . 无罪推定原则 C . 民主权利原则 D . 资产阶级原则
  • 22. (2022高二上·大同期中)  1872年,美国文官委员会制定了新的文官分类(如表所示)。这一新官制的实施(  )                                                                                                                                                                                   

    类别

    职务

    选拔方式

    第一级

    普通文职

    通过竞争考试

    第二级

    领事人员

    推荐的基础上考试

    第三级

    海关税收

    直接从各附属部门选拔

    第四级

    高级官员

    按政党分肥的方式任用

    A . 规范了官员的升迁模式 B . 提高了高级官员的素质
    C . 滋生了僵化的官僚习气 D . 促进了政府的有序运行
  • 23. (2024高二下·成都月考) 1925年,美国国会通过《法官法》,完全赋予最高法院对上诉案件的自由裁量权,使之可以更多地根据其主观判断来审理案件。此后,最高法院得以积极干预政府的公共政策。据此可知,美国(    )
    A .   国会地位在这一时期高于最高法院    B . 三权分立体制进行了一次内部调整    C . 最高法院可利用自由裁量权压制政府    D . 分权与制衡机制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 24. (2022高二上·大同期中) 1943年,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立过程中,美国人怀特提出根据各国的黄金外汇储备决定本国的投票权;英国人凯恩斯则要求按照每国一票的方式决定各国投票份额。怀特与凯恩斯的主张(    )
    A . 加剧了战后欧洲的紧张局势 B . 体现了英美两国的利益诉求 C . 削弱了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 D . 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奠定基础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0分)
  • 25. (2022高二上·大同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都察院为清代中央最高监察机关,其所属执行监察任务的机构有六科给事中、十五道监察御史等,科道官可“纠劾百司,辨明冤枉及一应不公不法事”。弹劾的对象有“皇子、诸王及内外大臣官员”。 
    ──摘编自刘战、谢茉莉《试论清代的监察制度》
    材料二:孙中山在《民报》创刊一周年大会上指出,“纠察权,专管监察弹劾的事。这个机关定要独立……监察院仅对国民大会负责,总统无权干预监察院行使职权。”……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决议,率先建立党的监察机构及中央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从而在党内组成了条块结合的党员监察网。1925年8月,在广州国民政府成立不久,即宣告监察院成立。 
    ──摘编自余信红《民国时期的监察制度评析》
    材料三:中国政务院人民监察委员会在 1950年工作任务中提出要“收集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监察工作的理论与法规……以作监察人员学习的资料”,决定在中央一些部门内聘请工作人员担任该委监察通讯员。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通过了《各级人民政府监察机关设置人民监察通讯员通则》,其中规定“人民监察通讯员应每3个月至半年向其原推选单位的群众报告工作一次”。监察通讯员监察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贪污腐化等行为。1955年,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决定成立中央和地方的各级监察委员会,领导行政监察机构开展工作。 
    ──摘编自邬思源、崔丽莹《论新中国初期人民监察通讯员制度及其实践》
    1. (1)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从清朝到民国前期监察制度发生的变化。
    2. (2)  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从清朝到民国前期监察制度出现这些变化的社会背景。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监察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意义。
  • 26. (2022高二上·大同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社会保障早在《周礼》中已有记载。历代保障措施据内容分类:第一类是古代灾害性社会救济,反映在“荒政”中;第二类是古代日常贫困社会救济;第三类是古代养老保障;第四类是古代医疗保障;第五类是古代军人优抚保障;第六类是其他社会保障;第七类是失业保障。……社会保障与基层社会控制相关联,如传统户籍制度在中国被赋予了身份,财产和福利认证功能,汉代“编户齐民”的灾民可享有赋税减收免权,清代审户是核实灾民户口,登记贫国户,划分等级,以备赈济,审户后发给赈票,作为领赈依据。可以有效防止冒领赈灾物资现象,防止官员利用职权谋取私利。 
    ——摘编自王文素《中国古代社会保障研究》
    材料二:1601年,英国颁布《济贫法》,以行政救济和收容来缓解圈地运动引发的贫困等问题。1723年,英国在各教会区设立济贫院。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自由放任理论认为对贫困劳工不宜帮扶过多,因而1834年议会通过新济贫法,迫使多数贫民走上工作岗位。……由于经济危机与二战的打击,英国越发走向“贫困之路”。1942年,英国颁布《贝弗里奇报告》,指出摆脱“贫困之路”方案,通过社会保险并根据家庭需要进行双重收入再分配;并着力形成一个以凯恩斯思想为指导的福利体系。1946年《国民保险法》和1948年《国民救助法》通过后,英国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但英国的贫困问题仍持续恶化。 
    ——摘编自杨敏《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演变与启示》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社会保障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导致英国重视贫困治理的原因。
  • 27. (2022高二上·大同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古代中国,几乎从来没有受到过真正强大的文明挑战,始终相信自己是天下的中心,凡是周围的国家,中国人就相信他们文明等级比我们低,应当向我们学习、进贡、朝拜。天朝只看重藩属是否归顺,而轻视疆土划分。
    历代王朝认为模糊波动的边界反而有助于鼓励蛮夷的慕化之心,清晰稳固的边界却会阻断华夏文明价值的扩张,疆域往往中心清晰而边缘模糊。“朝贡体系自汉末就得到了确认,并在此后成为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定制,一直沿用到19世纪中后期。”中国近代之前主要以列封藩邦属国的形式巩固边关。
    ——摘编自葛兆光《关于近世民族主义思想的一个远源》
    材料二:19世纪中叶后,清王朝面临强敌窃边的边疆危机。1865年,薛福成先后追随洋务派曾国藩、李鸿章,担任其幕僚,长期办理洋务外交,得以了解和学习西方外交理念及其运作方式,外交思想逐步近代化,在与英国进行西南边界勘定和界务谈判中,明智而务实的薛福成抛弃传统的“天下——王士”观念,代之以“寸土必争”的领土主权意识。1892年,薛福成与英国就滇缅边界划分进行了多次谈判,援引国际公约,收回了滇边部分领土和权益,他还力请朝廷选将练兵,切实加强西南边境的军事防卫。西南地区从王朝国家的“藩篱”,变成了与内地“唇亡齿寒”的边防要地。中法战争后,清王朝分别与法、英勘定滇缅、滇越、粤越以及西藏与尼泊尔、东北与日朝之间的边界线,这些较为清晰的现代民族国家间的边界线,意味着传统的属国或朝贡关系最终裂变。
    ——摘编自林开强《清王朝国家疆:域边界意识简析》
    根据材料一、二,与古代疆域边界观念相比,提取近代中国疆域边界观念的变化的一项信息,并加以评述。(要求:注意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