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泰安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更新时间:2023-10-30 浏览次数:25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0分)
  • 1. (2022高三上·泰安期中) 在两河流域苏美尔地区出土的一件5000年前的雪花石膏大瓶上,刻画了一些裸体平民手捧酒罐、奶盆、粮斗等祭品走向神龛,一位祭司或首领穿着长袍,长袍带由其身后穿短裙的人举着,瓶上还刻画了水边的大麦田、羊队、水果、狮子等内容。由此可知,当时两河流域苏美尔地区( )
    A . 最早培植了小麦和大麦 B . 已建立了君主专制制度
    C . 产生了明显的阶级分化 D . 出现了一系列城市国家
  • 2. (2022高三上·泰安期中)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当人口少到可以充分保障公民间的了解、交往、并彼此尽可能保持友善的时候,小型公民共同体的优势才能显现出来。按照他的计算,这种共同体理想的公民人口为5040人。柏拉图的这一思想(    )
    A . 成为城邦制度理论的基础 B . 为奴隶制的实行铺平道路 C . 深受寡头政治实践的影响 D . 构成西方哲学的精神内核
  • 3. (2022高三上·泰安期中)  据图《日尔曼人迁徙过程中建立的诸多王国》可以推知,日耳曼人的迁徙(  )

    A . 打断了欧洲的农耕文明进程 B . 直接原因是阿拉伯人扩张
    C . 促进了区域文化交流与发展 D . 强势征服了罗马帝国文化
  • 4. (2022高三上·泰安期中) 马克壵《世界文明史》中认为:手工业是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基础,大部分居民是手工业主,这说明城市不是奴隶主的政治中心。封建主的政治中心又在农村。据此分析,作者意在说明(   )
    A . 西欧农奴制度已经解体 B . 手工业与农业分离造就城市 C . 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 D . 城市可能孕育新的政治形态
  • 5. (2022高三上·泰安期中)  1348年,黑死病传遍欧洲,无计可施的市民举行盛大游行,向上帝忏悔,结果使更多的人感染瘟疫,无路可走的人们开始酗酒玩乐、日夜狂欢,用纵情享乐忘记身边的痛苦。这一变化(  )
    A . 动摇了罗马教会在欧洲的统治 B . 加速了人文主义思想的产生
    C . 体现了政府防控瘟疫能力有限 D . 导致宗教改革运动兴起
  • 6. (2022高三上·泰安期中) 有学者统计列出了1600年运入欧洲的部分商品统计表,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   )

    经好望角

    经地中海

    胡椒

    100万~200万磅

    300万~400万磅

    丁香、靛蓝、肉豆、药品

    35万~65万磅

    70万~100万磅

    A . 传统商路仍发挥重要的作用 B . 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了地中海   C . 商业革命引发交易商品改变 D . 欧洲与亚洲经贸联系更加紧密
  • 7. (2023高二上·重庆市开学考) 15世纪末以后的100多年中,葡萄牙从非洲运走黄金27.6万公斤。1521—1544年间,西班牙从美洲每年运回黄金2900公斤,白银30700公斤,在1545—1560年运回的黄金和白银达到平均每年5500公斤和24.6万公斤。这种现象
    A .   表明西欧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B . 促成世界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C . 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D . 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为便捷
  • 8. (2022高三上·泰安期中) 1789年,巴黎人民攻克巴士底狱的第二天,制宪议会上竟然出现“颂扬(国王)达到了顶点……惊得目瞪口呆、晕头转向的议员们追随着国王的脚步,簇拥着他,穿过与议员们一样吃惊的人群回到邸宅”的现象。这反映出当时的法国(   )
    A . 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有偶然性 B . 恢复君主制的思想根深蒂固 C . 议员尚不具备民主政治意识 D . 建立民主政治道路任重道远
  • 9. (2022高三上·泰安期中)  下表为启蒙运动时期欧洲文化水平进步情况表。据此可知,该时期(  )                                                                                                                                                           

    项目时间

    有阅读能力的人占法国总人口的比例(%)

    法国妇女的识字率(%)

    欧洲年均出版新书(单位:部)

    普通人藏书量(单位:本)

    17世纪中叶

    29

    14

    约1000

    1~20

    18世纪中叶

    47

    27

    约4000

    20~100

    A . 文化教育进步有助于启蒙运动发展 B . 启蒙思想推动法国基础教育发展
    C . 出版业是欧洲文化水平进步的动力 D . 欧洲贵族是推动启蒙运动的主体
  • 10. (2022高三上·泰安期中) 1847年底,共产主义者同盟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将同盟的目的由“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改为“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统治,消灭旧的以阶级对抗为基础的资产阶级社会和建立没有阶级、没有私有制的新社会。”这一变化说明(   )
    A .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无产阶级的斗争 B . 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C . 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斗争理论更加科学 D . 工人运动从此有了系统的理论指导
  • 11. (2022高三上·泰安期中) 关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凯恩斯认为,“它是一个残忍的胜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干出最凶暴的行为之一”。丘吉尔认为,是“胜利者的蠢事”。列宁则认为,“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这表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
    A . 建立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基础上 B . 导致封建主义在欧洲大陆的复辟 C . 是现代国际治理体系的源头 D . 使欧洲失去了对世界的影响和控制
  • 12. (2024高一下·兴国期末) 有学者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主张民族自决和人权自由的一方取得了胜利,而且这场胜利迅速将那个依靠霸权来实现资本无限积累,依靠战争和掠夺来稳固资本扩张基础的“帝国主义时代”,连同此前在欧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起过重要作用的殖民政治和殖民统治都淘汰出局了。”这一观点(    )
    A . 强调了二战所带来的社会变化 B . 否定了欧洲列强殖民扩张的本质 C . 表达了对欧洲国际地位的担忧 D . 是二战冲击旧有国际秩序的体现
  • 13. (2022高三上·泰安期中)  图1、图2是关于阿杜瓦战役的绘画。图1是20世纪初埃塞俄比亚人所绘,描绘了传说中埃塞俄比亚英雄身穿传统服装,在皇帝孟尼利克二世指挥下作战的场景;图2则是刊登在英国《图片报》上的绘画,其试图粉饰意大利人的失败,强调他们寡不敌众却顽强作战。这种差异说明(  )
    A . 绘画源于艺术的想象 B . 新闻稿更具真实性
    C . 历史记录具有政治性 D . 两则史料不可互证
  • 14. (2022高三上·泰安期中)  如表是苏联集体农庄的相关数据,这一时期的苏联(  )                                               

     

    1929年

    1930年

    1934年

    1937年

    集体农庄数(单位:千个)

    57.0

    85.9

    233.3

    243.7

    参加集体农庄的农户数(单位:百万户)

    1.0

    6.0

    15.7

    18.5

    集体农庄的比重:占农户总数的百分比

    3.9

    23.6

    71.4

    93.0

    占总播种面积的百分比

    4.9

    33.6

    87.4

    99.1

    A . 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 B . 建立了高度集约的现代农业
    C .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D . 从小农国家发展为工业强国
  • 15. (2022高三上·泰安期中)  下面部分章节目录出自于《剑桥冷战史》。据此可知,该书(  )                                  

    第1卷
    第2章意识形态与冷战的起源,1917-1962
    第22章非殖民化、全球欠发达世界与冷战,1919-1962
    第2卷
    第24章冷战与20世纪的社会经济史

    A . 将冷战置于更广阔的时空中考察 B . 忽视了美苏在冷战中的主导作用
    C . 认为冷战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 D . 对冷战起源的研究更加接近事实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0分)
  • 16. (2022高三上·泰安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部亚洲、中部亚洲在东方与西方文化交流事业中一直扮演着“桥梁”的角色。这些“桥梁”不仅传送东方文明到西方,而且也传送西方文明到东方;同时“桥梁”自身独特的文化对东西方文明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图所示:

    (注:古典文明指古希腊、古罗马文明)

    ——摘编自陈恒《文明的汇聚与传播——古代世界文明之交流》

    结合世界古代史相关知识,从“文明的汇聚与传播”角度对材料进行说明。

  • 17. (2022高三上·泰安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1801-1861年工农业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 

     

     

    1 801

    181 1

    1821

    1831

    1841

    1851

    1861

    产值比重

    农业

    34

    37

    30

    28

    24

    21

    19

    工业

    28

    27

    34

    37

    39

    40

    41

    就业比重

    农业

    35.9

    33

    28.4

    24.6

    22.7

    21.7

    18.7

    工业

    29.7

    30.2

    38.4

    40.8

    40.5.

    42.9

    43.6

    ——摘编自许冰《工业革命影响就业结构的历史考察与例证》

    材料二: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以“近代英国的社会剧变”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
    (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 18. (2022高三上·泰安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①历史的镜子:流行语
    耐普曼20世纪20年代,在苏维埃社会阶级结构中,大量涌现出一批个体商贩、大商人、租让者、租赁者、包卖主、私人企业主、经纪人、代销者等等,这些人被称之为“耐普曼”。“耐普曼”一词首先在报刊上出现,只是“对小商人或那些利用自由贸易钻各种空子的人的戏称”,带有贬义色彩,后来逐渐在俄共(布)领导人中间和社会上流行开来。到30年代初,耐普曼逐渐从苏联经济生活中消失。
    ——摘编自吴恩远《论耐普曼的组成、性质及作用》
    蓝鹰运动20世纪30年代,为保证《全国工业复兴法》的实施,美国政府以印第安人崇拜的神鸟蓝鹰为标记,发动了“人尽其职”的“蓝鹰运动”(BlueEagle)。“凡是遵守法规的企业,可以在厂门店门挂上蓝鹰徽标。开汽车上街的消费者则在挡风玻璃贴上这个图案。《时代》周刊每期封面上也印上了蓝鹰徽标。”“蓝鹰运动”流行一时。
    ——摘编自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结合所学知识,对以上两个流行语做出解读。
  • 19. (2022高三上·泰安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一些西方学者和政治家认为,一些殖民地的独立是宗主国自愿结束殖民统治的结果。例如英国前首相艾德礼就在一次讲演中宣称:“在世界历史上,有许多大帝国兴起,繁荣一个时期,然后垮掉了。……只有唯一一个帝国,这个帝国在没有外来压力下或没有对统治的负担感到厌倦的情况下,统治民族自愿地放弃了对臣服民族的统治,把自由给予了它们。……这个唯一的例子就是大英帝国。” 
    ——摘自《中外历史纲要(下)》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体现出的特点。
    2. (2)  你认为二战后英国殖民帝国迅速瓦解真的如艾德礼所说是英国“自愿放弃”的结果吗?请说明理由。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