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天津三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更新时间:2023-10-19 浏览次数:12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
  • 1. (2024高一上·绵阳月考) 某学者指出,公元前四千年中国存在的区域文化带有内蒙古长城带、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大溪文化、太湖长江三角洲文化、大坌坑文化等,这些文化彼此相互作用。这表明(   )
    A . 不同文明的交融互动最终促成了国家的形成 B . 中华文明的起源呈现多元一体的格局 C . 地理的复杂性与分层性奠定中华文明的基础 D . 中华文明由黄河流域向周边逐渐扩展
  • 2. (2022高一上·天津期中)  2021年,天津市蓟州区太子陵旧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掘成果,证实了天津地区具有不少于10万年的人类发展历史,是华北乃至中国北方地区早期人类繁衍生息、连续交流演化的重要区域。这次考古发掘成果(  )
    A . 有助于构建中华民族历史 B . 可以证明天津农业的起源
    C . 能够印证同期天津史文献 D . 说明当地生产力水平较高
  • 3. (2022高一上·天津期中)  《礼记•礼运》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下列遗址最有可能的是能体现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的是(  )
    A . 陶寺遗址 B . 二里头遗址 C . 殷墟遗址 D . 牛河梁遗址
  • 4. (2022高一上·天津期中) 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 . 公田变为私田 B . 铁犁牛耕的出现 C . 国家走向统一 D . 封建制度的确立
  • 5. (2022高一上·天津期中)  内迁的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初步形成了各地区、各民族共同的血缘认同和文化认同,被称为华夏认同。华夏认同形成于(  )
    A . 夏、商、周时期 B . 春秋战国时期
    C . 秦朝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以后 D . 西汉巩固大一统局面以后
  • 6. (2022高一上·天津期中)  自秦汉时期丞相制度建立以后,与春秋战国时代相比,掌握实权的人数减少了,国家权力就更容易集中,杜绝了春秋战国以来“政出私门”的现象。这表明,丞相制度的建立(  )
    A . 加剧与皇权的矛盾 B . 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C . 有利国家长治久安 D . 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 7. (2022高一上·天津期中)  如图为秦朝的诏书版文:“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状、绾均为人名),法度量则不一,歉疑者,皆明一之。”下列关于该材料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六王毕,四海一
    ②确立了丞相制度
    ③该诏书的条令推动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④该诏书所写字体为隶书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 8. (2022高一上·天津期中) 西汉初期,女子颇有先秦遗风,并无妇人之贞节等方面的要求。西汉中期以后,不仅男尊女卑之风愈演愈烈,而且对女子“从一而终”“守节”等伦理要求也呈增强之势。西汉女性伦理的变化(    )
    A . 说明国家统一利于家庭稳定 B . 表明女性道德自律意识增强 C . 反映了女性婚姻观念的增强 D . 是社会主流思想影响的结果
  • 9. (2024高一下·潮阳期中) 家谱是记录家族世系繁衍及其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商周时期就有用于祭祀的家谱。东晋南朝,家谱发展迅速,出现了专修家谱的机构,谱谍学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与家谱发展关系密切的是(    )
    A . 从分裂到统一的政治形势 B . 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 C . 官吏选拔标准的重大变革 D . 儒、佛、道“三教合归儒”
  • 10. (2022高一上·天津期中)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
    A . “与民休息”——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 B . 张骞出使西域——解除了匈奴的威胁 C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学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D . 蔡伦改进造纸术——推动纸成为主要书写材料
  • 11. (2022高一上·天津期中)  史学家钱穆评价道:“若将武帝一朝的事业与秦朝相比,其对内的政治,尚未能超出秦制的规模;其对外的开拓,则越出了秦时所开拓的疆域。”下列有关汉武帝一朝开拓疆域的史实表述错误的是(  )
    A . 任用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控制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
    B . 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加强对河西走廊的控制和管理
    C . 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中西交通道路,促进西域与中原的联系
    D . 在乌垒城设置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以加强控制
  • 12. (2022高一上·天津期中)  隋文帝开皇三年,下诏停止“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的州郡中正官员品评人物之权,令诸州每岁贡士三人;开皇十八年,又下诏:“京官五品以上、总管、刺史,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由此可知,隋代(  )
    A . 消除了地方割据隐患 B . 杜绝了世家子弟入仕
    C . 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威 D . 改变了政权社会基础
  • 13. (2022高一上·天津期中)  泱泱大汉得益于秦的奠基,而盛唐气象离不开隋的创制。下列制度中属于唐承隋制的是(  )
    ①中央行政制度
    ②选官制度
    ③户籍制度
    ④赋税制度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 14. (2024高一上·兰州期中) 1970年,陕西西安何家村考古发掘出土了一枚“唐朝怀集庸调银饼”,史学家研究发现这是岭南道广州怀集百姓所纳庸调在上缴朝廷时由地方官折纳的银饼,下列关于唐朝租庸调制说法正确的是( )
    A . 扩大收税对象 B . 使征税标准从财产转为人丁 C . 一年分夏秋两季纳税 D . 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
  • 15. (2024高三下·旌阳月考)  唐代“龟兹乐”极富异域情调并且乐律新鲜生动,在唐代乐舞中广为应用。在唐朝文部伎的八部乐舞当中,自破阵乐之下的六部皆用大鼓,并且杂以龟兹乐。坐部伎的六部乐舞当中,自长寿乐之下的四部皆用龟兹乐,形成了各类乐舞之间争奇斗艳的盛况。这折射出唐代(  )
    A . 中外密切交往的盛况 B . 兼收并蓄的文化生态
    C . 经济繁荣的社会生活 D . 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
  • 16. (2023高二上·钦南月考) 宋仁宗曾说:“措置天下事,正不欲专从朕出。若自朕出,皆是则可,有一不然,难以遽改。不若付之公议,令宰相行之。行之而天下不以为便,则台谏公言其失,改之为易。”该言论突出反映了宋代(    )
    A . 监察机构的多元化 B . 相权与君权的相互抗衡 C . 削弱地方割据势力 D . 君主专制下的理性精神
  • 17. (2022高一上·天津期中)  宋仁宗(1022 - 1063年在位)时,大臣富弼说:“自来天下财货所入,十中八九赡军(供养军队),军可谓多矣,财可谓耗矣。”这种状况的影响是(  )
    A . 加重财政负担造成积贫局面 B . 扭转了在边境的军事弱势
    C . 造成了武将拥兵割据的问题 D . 抵消了王安石变法的成果
  • 18. (2022高一上·天津期中)  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者创制并实施了“南北面官”“猛安谋克”“四等人制”等一系列制度。这些制度(  )
    A . 沿袭了唐朝的政治制度 B . 植根于民族发展水平的差异
    C . 实现了疆域内民族平等 D . 消除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矛盾
  • 19. (2022高一上·天津期中) “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宋代“商业革命”的突出表现是指(    )
    A . 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相当普及 B . 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 C . 长江流域和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D . 长安成为当时繁华的国际性大都会
  • 20. (2022高一上·天津期中)  宋朝城市中的坊市界限已完全打破,大城市消费水平的高涨、文化娱乐活动的丰富、夜生活的发达,都达到空前水平;国内市场形成城市、镇市、草市三级金字塔结构,在地方贸易网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江南、川陕、北方、西北几个较大的区域市场。这主要得益于(  )
    A . 政府放松对市场时空限制 B . 海内外商品贸易畅通无阻
    C . 纸币交子开始在市场流通 D . 农业和手工业的迅速发展
  • 21. (2022高一上·天津期中) 在宋代,传统的分餐制不符合消费者对美食和氛围的热切追求,也不符合经营者多元经营和对成本的要求。同桌群聚,同盘而食,各取所需,满足了官场结党、商业联系、亲朋联谊等各类需求。这一转变反映出,宋代(   )
    A . 坊市制度瓦解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B . 商业发展引领饮食习俗新风尚 C . 社会流动性的加强和门第观念淡化 D . 新型义利观冲击了传统的礼制
  • 22. (2022高一上·天津期中) 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劝学文》《劝农文》等,《三字经》更为经典,几乎家喻户晓。这些读物都是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的。这反映出(    )
    A . 理学思想渗透到百姓生活 B . 民众受教育的程度普遍较高 C . 文学世俗化惠及市民阶层 D . 政府加强对民众的思想控制
  • 23. (2022高一上·天津期中) 元代,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行省辖区内宣慰司、路府州县、汉军万户府等要接受朝廷的任用、迁调、考课等管理。行省官朝觐述职和不定期迁调,朝廷遣官钩考、巡察等,或经常举行,或成为定制。这说明元代(   )
    A . 实现了对行省的有效监察 B . 行省权力大而不专 C . 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隐患 D . 官员素质大大提高
  • 24. (2022高一上·天津期中)  明代,言官的弹劾权是朝中的一大利器。上至内阁首辅,下至州县官员,都受到言官的制约和纠劾。一旦受到言官的弹劾,首辅都得上疏向皇帝提出辞职,除非受到皇帝的挽留,否则便会下台。这反映出明代(  )
    A . 言官权力不断扩大 B . 政治生态日益恶化
    C . 专制皇权得以强化 D . 监察体系趋于完善
  • 25. (2023高二上·静海月考)  明朝中后期,内阁的票拟制度被逐渐固定下来,内阁首辅因拥有票拟权而权威渐重,政事决于一身,但是首辅进朝时对宦官的态度却愈来愈谦卑。这说明(  )
    A . 内阁逐渐统领六部 B . 内阁成员来源广泛
    C . 宦官操纵国家权柄 D . 制度本质没有改变
  • 26. (2024高二上·合江期末) 如表涉及军机处的一些现象。表中变化(   )

    清初

    “奏折直达皇帝,臣僚不得与闻”成为成例

    乾隆时

    和珅“在军机时,虑人举发,凡有奏折,令具副本,关会军机处”

    嘉庆时

    闲杂人等“借回事画稿为名”聚集军机处周围,虽经整肃好转,但是不久“折稿未达于宫廷,新闻早传于街市”

    A . 说明大臣专权现象严重 B . 反映了军机处的性质发生变化 C . 显示出军机处规模扩大 D . 表明军机处的保密原则被破坏
  • 27. (2023高二上·广东期末)  清代称边疆少数民族居住地区为“藩部”,设置理藩院进行管理,并编纂有《理藩院则例》《蒙古律例》《回疆则例》《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等。这表明清代(  )
    A . 实现了对西北地区的严密控制 B . 提高了边疆少数民族的地位
    C . 以汉化政策融合边疆少数民族 D . 民族政策具有因俗而治特征
  • 28. (2024高三下·广西壮族自治区模拟) 明清时期,商业的繁荣催生了一批新兴工商业市镇。江苏松江府地区种植棉花的占百分之七八十,棉布有“衣被天下”之称;浙江崇德石门镇榨油业发达;江西景德镇瓷业也是“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据此可知,明清时期(   )
    A . 市镇的规模在不断扩大 B . 手工业的经济主导地位日趋凸现 C . 区域生产的专业化明显 D . 商业的经营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
  • 29. (2022高一上·天津期中) 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振聋发聩的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顾炎武揭示了“私天下”的危害,王夫之则猛烈抨击“孤秦”、“陋宋”。上述思想(   )

    A . 是思想文化走向近代化的先声     B . 说明了儒家思想主流地位旁落 C . 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削弱 D . 在批判融合中形成新理学思想体系
  • 30. (2022高一上·天津期中)  明代小说“三言二拍”中商人开始以正人君子的形象粉墨登场。同时,文学作品中也不注重内容的高雅和文章的文采,而是充满了对世俗人情的玩味、对荣华富贵的渴羡、对公案灵怪的兴趣等。这反映出当时(  )
    A . 理学世俗化的新途径 B . 传统伦理观念根深蒂固
    C . 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D . 商人社会地位明显提高
二、问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8分)
  • 31. (2022高一上·天津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对于统治者来说,想要维持一个政权的统治,必须在这五个方面完成制度建设
    ①中央的权力分配模式
    ②地方的权力分配模式
    ③全民思想的控制模式
    ④社会精英的控制模式
    ⑤宏观经济制度模式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结合所学秦朝和宋朝历史,对材料中的观点加以阐释。                                                                                                                                                                                                                    

    制度建设

    ①中央的权力分配模式

     

     

    ②地方的权力分配模式

     

     

    ③全民思想的控制模式

     

     

    ④社会精英的控制模式

     

     

    ⑤宏观经济制度模式

     

    重视商品经济的发展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2分)
  • 32. (2022高一上·天津期中)  “百年百大考古发现”证明了中华民族璀璨悠久的文明,更见证了一代代中国考古人执着的探求精神。考古项目反映了中国考古学在人类起源、农业起源、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发展、中国早期国家诞生、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等重要学术研究的成果,都在各自领域解决了重大的学术问题,实现了新突破。请根据所学,回答以下问题。 
    第一组曾随之谜在今天湖北境内,传世文献没有记载过周代一个叫曾国的诸侯国。1978年,曾侯乙墓的发现却证明历史上湖北的随州确实存在着一个姬姓曾国。文献记载与考古发现的不一致,引发了学者们关于“曾国”和“随国”两个国名关系的争论。直到2019年,这场争论才得以平息。考古学家在湖北随州枣树林发现春秋中晚期的曾国墓葬群,三组大墓的墓主人分别为曾公求及其夫人渔、曾侯宝及其夫人芈加、曾侯得,三组大墓均出土有编钟,同一墓葬均出土带有周文化和楚文化两种不同文化因素的铜鼎。 
    以下为曾侯宝夫人、楚王女儿芈加墓出土的部分文物及其铭文                                                                   

    铭文:楚王媵随仲芈加
    大意为:楚王嫁女儿芈加到随国的陪嫁。

    铭文:伯括受命,帥禹之绪,有此南洍。余文王之孙,穆侯元子,出邦于曾……以长辞夏。
    大意为:伯括受命,遵循大禹的功业,被分封到南土,在曾地建邦。我是周文王的后裔,穆候的长子,通过统治曾国,光大“夏”的功业。

    第二组关于秦始皇陵工程用工人数,历史文献记载说法不一。参考古代文献记载,并结合考古学者调查测定数据,可知秦始皇陵陵丘土方数量。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三十七年(前 210年)胡亥即位,“九月,葬始皇郦山”;秦二世元年(前209年)四月,二世宣布“郦山事大毕”,可见秦始皇陵复土工程施工时间不超过236日。云梦睡虎地秦简《徭律》记载“水雨,除兴”,排除土方工程遇雨被迫停工等情形,可以进一步推知施工日期。成书年代比较接近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载有土方工程应用算题,其中可以看到当时“土功”不同工种的劳动定额。综合以上材料可以推知秦始皇陵工程用工人数应如《史记》记录,大致在“七十余万人”左右。 

    ——摘编自王子今《秦始皇陵考古与秦统一历史意义的新认识》

    材料1

    在海昏侯刘贺墓主椁室中出土了双折式的孔子像漆衣镜,因上面绘有世界最早的孔子像而备受关注。墓中所出简本《易》《春秋》《诗》系于王吉,《诗》《礼》又见于王式的情形,可以修正“汉博士皆专经教授”的成见。

    材料2

    海昏侯墓出土了10余吨、约200万枚五铢钱,以1000枚为一串,首次以考古形式证明“千钱一贯”的货币校量制度最迟起源于西汉中晚期。

    材料3

    考古在刘贺遗骸腹部发现了尚未消化的“香瓜子”。海昏侯墓发现随葬的“水稻、粟、大麻、甜瓜、梅等五种可食用植物遗存”。

    材料4

    海昏侯墓园5号墓,墓主可能为刘贺长子刘充国。清理时发现随葬多种玉器,“约240件加工成器中,约70%为和田玉”。“青藏东部缘边地带和中原内地的虫草贸易”。

    1. (1)  指出解决“曾随之谜”的主要方法。此次考古发现可以印证周代的哪些史实? 
    2. (2)  在推算秦始皇陵用工人数时,请举例说明学者用到了哪些类型的史料? 
    3. (3)  根据提供的4则材料,分别简析其从侧面反映了西汉社会发展哪些状况。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