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2024) /七年级上册(2024) /旧版资料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同步...

更新时间:2023-11-14 浏览次数:23 类型:同步测试
一、夯实基础
  • 1. 自古以来,洛阳墨客云集,有“诗都”之称,牡丹香气四溢,又有“花都”的美誉。请问曾以洛阳为都城的政权有 ( )

    ①西周   ②东汉   ③曹魏   ④ 西晋   ⑤ 北魏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④⑤ C . ②③④⑤ D . ①③④⑤
  • 2. 如图所示,在公元439年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局面、统一了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是(    )

    A . 西汉 B . 前秦 C . 西晋 D . 北魏
  • 3.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东山再起,这些成语,其典故与一场战 争有关。这场战争是( )
    A . 官渡之战 B . 赤壁之战 C . 八王之乱 D . 淝水之战
  • 4. 淝水之战同下列哪几次战役具有相似特点(   )

    ①长平之战   ②巨鹿之战   ③官渡之战   ④赤壁之战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5. 北魏孝文帝下诏:“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这一措施(   )
    A . 促进了北方民族交融 B . 恢复了北方农业生产 C . 加速了北方人民南迁 D . 实现了北方再次统一
  • 6. “七世至于孝文,而去夷即华,易姓建都,遂定天下之乱,然后修礼乐,兴制度而文之。考其渐积之基,其道德虽不及于三代,而其为功,何异王者之兴”。材料中厦门中学生助手评述的历史人物是(   )
    A . 西汉刘彻 B . 北魏元宏 C . 唐朝李世民 D . 北宋赵匡胤
  • 7. “禁胡服、断北语、改姓氏……”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这些措施(   )
    A . 促进了民族交融 B . 削弱了北魏实力 C . 沿袭了鲜卑习俗 D . 实现了南北统一
  • 8. 历史图片往往能再现当时的历史现象。以下图片反映出的历史现象是(   )

    A . 中外交往 B . 国家统一 C . 经济发展 D . 民族交融
  • 9. 下面为我国古代某历史阶段朝代更替示意图。图中①政权的建立者所属的民族是( )

    A . 氐族 B . 匈奴族 C . 鲜卑族 D . 女真族
  • 10. 白寿彝在《中国通史》中写道:“北魏在中原建立以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继续保存拓跋氏旧的社会制度和旧有的文化习惯,还是捐弃旧俗,接受先进的文化,在新的历史环境中获得新生”。由此可知,作者认为当时北魏面临的最大问题是( )
    A . 如何处理民族关系 B . 是否要迁都 C . 怎样加强王室权威 D . 如何统一全国
  • 11. 成语“草木皆兵”来自淝水之战,“淝水之战”中前秦失败的原因是(   )

    ①前秦军队人数少处于劣势
    ②前秦士兵不愿为苻坚卖命
    ③坚骄傲自满,指挥失误
    ④东晋用火攻战术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
  • 12. 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以下说法中,最符合①所代表时期阶段特征的是(  )

    A .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C .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 . 分裂割据与短暂统一
  • 13. 孝文帝下诏:拓跋氏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指北方的代州)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这一举措( )
    A . 沟通了胡汉之间的婚姻 B . 加快了北魏封建化进程 C . 缓解了当时的民族矛盾 D . 打击了世家大族的势力
  • 14. 下图出自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的《北魏帝王出御图》,图中所有人物着装均是宽衣大袖,与其传统民族服装截然不同,这幅浮雕可直接用于研究(   )

    A . 北魏时期经济的发展 B . 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 C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 D . 北魏时期的民族交融
  • 15. (2023八上·期末)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有关花木兰所属民族,大多认为是鲜卑族,理由是诗作显示出的尚武精神及兵制更契合少数民族,也有一些学者提出异议,因为木兰代父从军体现了对国家忠义、对父母孝道的汉族儒家观念,这种分歧表明南北朝时期(   )
    A . 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差异仍然较大 B . 只显露出单向的少数民族汉化的现象 C . 孝文帝改革增强了北魏的国力 D . 北方民族交融已深入到民族文化的层次
  • 16. 下列两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 . 古代民族交融 B . 古代农业发展 C . 古代畜牧业发展 D . 古代战争频繁
  • 17. “清乐”源自汉代乐府的俗乐,魏晋时期逐渐雅乐化,此后分散各地。河西地区的清乐与“羌胡之声”结合,南朝的清乐则与江南音乐结合,北朝曾改编清乐并由“胡人”演唱。隋统一后重新整理了清乐,隋文帝称之为“华夏正声”。清乐的发展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
    A . 古代礼乐制度保持不变 B . 中原传统文化日渐消亡 C . 各民族文化不断交融 D . 西域文化成为文化的主流
二、能力提升
  • 18. 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发展史,也是各民族共同推动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奋斗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华夏之形成】

    材料一:“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文化之交流】

    材料二:张骞拜别汉武帝出塞图(敦煌壁画)

    【民族之交融】

    材料三:胡人政权的统治者中汉化最积极、最彻底的当属北魏的孝文帝拓跋宏。为了促进鲜卑社会的汉化,他以非常坚决的态度将都城迁到了中华文化的中心地带洛阳。他对反对派进行了毫不留情的镇压,甚至处死了坚持民族服装打扮的皇太子。他认为如果是中华文化的正统继承者,生活习惯必须与汉人一致,血统上也应该推进鲜卑人的彻底汉化。

    ——摘编自王珂:《从“天下”国家到民族国家》

    【中华之复兴】

    材料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促进民族团结、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在扩大各民族交往交流中促进民族交融,将推动各民族在各个方面融会贯通,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中华民族复兴》

    1. (1) 依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认为华夏民族是如何形成的?
    2. (2) 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该历史事件在推动民族关系的发展上起到了什么作用?此后西汉政府设置了什么机构管辖西域各民族?
    3.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孝文帝的汉化措施?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孝文帝这次改革的意义。
    4. (4) 根据材料四,指出民族交往交流对促进中华民族复兴的作用。以史为鉴,你认为当今我们应该建立怎样的民族关系?
三、学科素养,价值引领
  • 19. 飞天是我国石窟艺术中最富舞蹈美感的形象之一,以下飞天形象的变化反映出( )

    A . 书法艺术成熟 B . 北方民族融合 C . 江南经济开发 D . 南北政权对峙
  • 20. 北魏孝文帝说:“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从中可以看出孝文帝改鲜卑姓“拓跋”为汉姓“元”的主要目的是( )
    A . 提高拓跋氏的政治地位 B . 确立北魏皇族的正统地位 C . 改变鲜卑族的生活习惯 D . 实现鲜卑族与汉族的平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