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铜川市王益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8月...

更新时间:2024-07-31 浏览次数:31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 1. (2023高三上·王益月考)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秦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这里“现代化”的内涵是( )
    A .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B . 从人治到法治 C . 国家管理的制度化 D . 走向专制主义
  • 2. (2023高三上·王益月考) 史载,秦国所处的关中地区,土地不过天下的1/3,民众也大抵如此比例,但就其富庶程度,却达到了天下总量的60%,为日后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所以到了汉朝,统治者非常重视关中平原。这说明(   )
    A . 秦朝最早建立了皇帝制度 B . 秦汉大一统有一脉相承的因素 C . 秦汉加强对边疆地区治理 D . 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
  • 3. (2023高三上·王益月考)  “县官”一词源于《礼记•王制》天子居县内(王畿)、官天下的王制理论。睡虎地秦简和里耶秦简中记载:秦国国君及其家室称为“公室”“王室”,秦始皇下令将“公室”“王室”的称号改为“县官”。秦始皇此举旨在(  )
    A . 继承先秦时期的天下观 B . 彰显国家一统的丰功伟绩
    C . 恢复对王畿地区的统治 D . 加强对地方基层官员管理
  • 4. (2023高三上·王益月考)  下列是不同时期我国局部地区行政区域图。按其存在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 . ③②①④ B . ①②③④ C . ③①②④ D . ①③④②
  • 5. (2023高三上·王益月考) 据研究,唐代白居易(772~846)诗中所记中央官吏俸钱与史籍所载无不相合,所记地方官吏俸钱比史籍所载额度要高,高出部分是不载于法令的合法收入。据此可知,当时(    )
    A . 地方势力膨胀 B . 中央官吏受到严密控制    C . 中央财政紧张 D . 地方官吏贪腐比较隐秘
  • 6. (2023高三上·王益月考) 下列为中国古代“御史大夫”这一官职的演变情况。它反映出(   )

    时间

    演变情况

    秦朝

    位上卿,掌副宰相,负责监察百官,代皇帝接受百官奏事,管理国家重要图册、典籍,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等

    西汉末年

    更名为“大司空”,位列三公之一,主司行政不再具有监察权

    东汉初年

    称“司空”,“掌水土事”等

    唐代

    御史大夫与御史中丞共同设立,唯御史大夫极少除授,仍以御史中丞为长官,专掌监察执法

    明朝

    洪武中期,改御史台为都察院,御史大夫之官遂废

    A . 皇权与相权矛盾渐趋激化 B . 中央集权体制不断走向完善 C . 中枢分层决策的效率提高 D . 君主专制统治的不断加强
  • 7. (2023高三上·王益月考)  如图是中国某一时期的地方机构设置示意图。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政治(  )

    A . 充分吸取了隋唐以来地方机构设置的教训
    B . 有效改变先前武将擅权、藩镇割据的状况
    C . 分化事权、相互监督,有效加强君主权力
    D . 为此后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埋下制度伏笔
  • 8. (2023高三上·王益月考)  开元年间,唐玄宗改贞观十道为十五道,每道设立一名固定的监察官员-采访处置使。玄宗后期,在设置节度使的道内出现了集节度使与采访使于一身的现象。这一变化(  )
    A . 直接导致了唐朝的灭亡 B . 促使藩镇割据的局面形成
    C . 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 D . 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 9. (2023高三上·王益月考) 明初沿用元制,在中央设中书省,由左、右丞相统率百官,总理政务。明太祖朱元璋认为丞相权势过重,是导致小人专权乱政的重要因素,洪武十三年以擅权枉法罪名处死左丞相胡惟庸后,下令废除中书省,罢丞相不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作为中央行政机构直接对皇帝负责,由皇帝亲自控制、指挥。这一措施(   )
    A . 使中央政府权力强化,保证了社会秩序稳定 B . 使皇权的独断性加强,极大地避免了决策失误 C . 解决了君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强化了皇权 D . 使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了顶峰
  • 10. (2023高三上·王益月考)  有学者认为:明代在相当长时期内的报多情况下,皇权专制的高度发展只体现在制度上,高度集权的皇权,皇帝并没有真正行使,而是由大学士或太监行使了,能佐证该观点的是(  )
    A . “(大学士)皆侍左右,备顾问,然不得平章军国事”
    B . “然内阁之拟票,不得决于内监之批红,而相权转归之寺人
    C . “国家政事,商确(檣)可否,然后施行,此诚内阁职业也
    D .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之罢相始也”
  • 11. (2023高三上·王益月考) 王昶在《军机处题名记》所载,“内而六部各卿寺及九门提督、内务府太监之敬事房,外则十八省及边疆将军、办事大臣,迄于属国,有事无不综汇”。材料表明军机处(   )
    A . 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 B . 是国家重要的监察机构 C . 是权力最大的决策机构 D . 是国家重要的军政部门
  • 12. (2023高三上·王益月考) 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中指出,“封建之道,盖有三端:慑服他部,责令服从,一也。替其酋长,改树我之同姓、外戚、功臣、故旧,二也。开辟荒地,使同姓、外戚、功臣、故旧移殖焉,三也。”如图中属于第三种情况的是(  )

    A . 归顺周的商贵族微子启封于宋(商故地)
    B . 周武王弟康叔封于卫
    C . 周成王弟叔虞封于唐(即晋,夏故地)
    D . 周贵族召公奭封于燕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0分)
  • 13. (2023高三下·武江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由于夏、商、西周朝代的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国际政治行为体并列存在,使得该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而秦统一六国则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在此过程中,尽管历次朝代更迭都会出现土地及民心层面的天下分裂,但伴随着民族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也使得土地范围从中原地区不断向四方扩展,民心也更加凝聚到对共主的认同上,并在最终经历过春秋战国的重重洗礼之后实现了制度层面上从统一礼仪向建立秦朝中央集权体制的飞跃。

    ——摘编自王宣华《先秦中原文化区域“大一统”秩序观及当代价值探析》

    材料二:1924年11月,孙中山在日本的演说《中国内乱之原因》中说:“说到和平统一,是我在数年前发起的主张。不过那些军阀都不赞成,所以总是不能实行这种主张。这次我到北方去,能够做成和平统一,也未可知。不过要以后真是和平统一,还是要军阀绝种;要军阀绝种,便要打破串通军阀来作恶的帝国主义。”……孙中山始终把武装斗争视为达到国家统一应采取的主要方式。为实现国家统一,孙中山一生都在不断与各派势力作斗争。在坚持武力统一的同时,孙中山从未放弃过和平统一的努力。——摘编自王建《论孙中山的国家统一思想》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先秦至秦朝时期“大一统”内涵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此变化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的“国家统一”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在我国国家统一中的表现。

  • 14. (2023高三上·王益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有学者运用文献计量的方法,基于中国知网文献数据库,对宋代历史进行文本挖掘分析。下面是研究过程中出现较多的词汇:
    参知政事、话本、通判、张载、交子、市坊、岁币、苏轼、夜市、市舶司、榷场、党争、佃户、沈括、转运使、李清照、糊名法、天子门生、景德镇、活字印刷术、占城稻、禁军、指南针、澶渊之盟、青苗法、王小波起义、米芾、《武经总要》等。
    请从材料中提取三个关联密切的词语,并据此拟定论题,结合中国古代史有关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 15. (2023高三上·王益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又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决议,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必得中书、门下二省共同认可,那道敕书才算合法。

    材料二: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但负责审理此案的官员戴胄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对他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

    材料三: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1. (1) 根据材料一,唐代的丞相制度与汉朝相比有什么变化?起到了什么作用?根据材料二所述故事实质上反映了哪两种权利之间的冲突?结合材料指出,唐初君主的权利受到哪些方面的制约?据此,唐朝的君主专制制度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2. (2) 唐代和明代丞相制度的变革反映了何种趋势?对历史发展起的作用是否一致?为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