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集团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

更新时间:2023-10-20 浏览次数:36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 1. (2023八下·长沙期末) 1945年8月29日,重庆《大公报》发表社评《毛泽东先生来了!》写道:“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这主要是因为( )
    A . 抗日战争即将胜利 B . 毛泽东粉碎了蒋介石的阴谋 C . 和平建国曙光初现 D .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
  • 2. (2023八下·长沙期末) “有的同志害怕撤出延安后敌人破坏。毛泽东笑着说,延安不就是几座山头和一些土窑洞吗?大不了打烂一些坛坛罐罐。只要消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我们不但可以有延安,还可以有西安、北平、上海、南京。”材料所述的背景是( )
    A . 中共领导敌后战场抗争 B . 国民党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 . 国民党发动重点进攻 D . 国民党发动全面进攻
  • 3. (2023八下·长沙期末) 从历史图片中获取历史信息,是历史课堂上不可或缺的基本能力要求。下图为奥地利画家弗里德里希·希夫1930年居留上海期间绘制的上海街头景象。这些图文资料可用于说明( )

    A . 男女服饰的中西合璧 B . 社会生活的土洋并存 C . 婚姻礼俗的删繁就简 D . 交通进步的城乡差异
  • 4. (2024八下·衡阳期末) 作为现代化国家,立国就应该确立国家的根本大法,但新中国成立之初,尚不具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因此不得不采取一种变通方法。这段话中的"变通方法"是指( )
    A . 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 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 .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 确立了以法治国的方针
  • 5. (2024八下·衡阳期末) 一则新闻报道中写道:“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材料中的“消息”指的是( )
    A . 抗日战争的胜利 B . 解放战争的胜利 C . 海南岛获得解放 D . 西藏和平解放
  • 6. (2023八下·长沙期末) 史料是指可以据以研究或讨论历史时的根据的东西,并非所有史料都能客观公正地反映历史,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历史过程中,学会辨别史料真伪,去伪存真。根据所学知识,请判断1958—1961年期间,中国出现的真实场景应有( )
    A . “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 B . 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 C . 没有翅膀要飞天,不坐飞机坐火箭,莫说指标能实现,白云也能摘几片 D . 良田荒,薯叶枯,青壮炼钢去,童叟田间忙
  • 7. (2023八下·长沙期末) 如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发展的状况图。从③到④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提出 B .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 .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实施 D . 广大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 8. (2024八下·衡阳期末) 1979年10月《人民日报》的子报——《市场报》正式创刊,它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诞生的第一份经济类报纸。1980年,《人民日报》改版,开辟了《经济简讯》等新栏目,经济新闻成为报道重点,篇幅和数量不断增加。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 国企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B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 C . 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 D . 经济特区的建立
  • 9. (2023八下·长沙期末) 有学者认为,1810年以来,中国经历了被迫融入世界,主动融入世界,与世界相互影响和相互适应三个阶段。其中“与世界相互影响和相互遍应”阶段始于( )
    A .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 . 创办经济特区 C . 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D .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10. (2024八下·衡阳期末) 1986年,当山东省某国有纺织厂破产时,数百名纺织女工在厂门口哭成一片。而1995年同城的另一国有纺织厂宣布破产时,大会现场则响起一片掌声。这一变迁反映了( )
    A . 市场经济观念逐渐成为社会共识 B . 对外开放推动了个体经济的发展 C . 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D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增强企业活力
  • 11. (2024八下·衡阳期末) 它构筑了现代中国既大又强的国家结构特征,不但符合我国国情,而且是我国在国家建构过程中形成的重要制度的遗产,在理论上至少具备“大一统”“民族自决”和“地方自治”三个源流。它是(    )
    A .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 “一国两制”
  • 12. (2023八下·长沙期末) 2023海峡两岸春节焰火燃放活动在厦门的黄厝沙滩和金门的小金门沙滩同时举办,焰火在厦门、金门两地海域上空绽放,为两岸同胞送上新春祝福。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了“九二共识”,它是两岸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其核心是( )
    A . 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 B . 两岸交往要以军事互信为前提 C . 两岸交往要充分考虑美国利益 D . 要坚持台湾利益优先原则
  • 13. (2023八下·长沙期末) 2023年4月23日是人民海军成立74周年。74年来,人民海军从无到有,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一路劈波斩浪,纵横万里海疆,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在研究“中国海军发展史”的素材中,能够提供更多原始史料的是( )
    A . 电影《红海行动》 B . 报告文学作品《中国海军》 C . 辽宁号军舰模型 D . 《中国近代海军史事编年》
  • 14. (2024八下·衡阳期末)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捍卫国际公平正义的力量得到巨大加强。就像阿尔巴尼亚等国代表所说:“任何重大国际问题,如果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参与都是无法解决的。”这表明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A . 有利于中国开展全方位外交 B . 有利于塑造国际政治新秩序 C . 加速了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 D . 使中国形成多层次开放格局
  • 15. (2023八下·长沙期末) “中国的经验第一条就是自力更生为主。我们很多东西是靠自己搞出来的……这样,就可以振奋起整个国家奋发图强的精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中,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A . 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 B . 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C .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D . 成功掌握载人航天技术
  • 16. (2023八下·长沙期末) 读下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图中可知( )

    A . 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逐年减少 B . 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逐年减少 C . 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超过农村 D . 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超过城市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第17题10分,第18、19、20题各14分,共52分)
  • 17. (2023八下·长沙期末) 中国民族工业的产业分布及结构特征的变迁,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奋斗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22年11月2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在安东落下帷幕,经过评委投票,代表中国申报的“大生纱厂创办初期档案(1896—1907)”和“贵州省水书文献”双双入选名录。“大生纱厂创办初期档案(1896—1907)”共205卷,形成于1896年至1907年,包含手稿、账册、地图等,是大生纱厂在早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自然形成的历史记录。这批档案见证了大生纱厂创建初期艰难的进程,反映出张謇从一位传统士绅到一个领时代风气的企业家的转变。

    ——南通网

    材料二 下列图表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曲线图。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大生纱厂入选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睿创办大生纱厂的初衷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简要指出近代民族工业在1913—1919年发展为“黄金时代”的主要原因。
    3. (3)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认识。
  • 18. (2023八下·长沙期末) 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中国的历史选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年标志着“新中国”由观念而成为现实。但对于新生的政权来说,它还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塑造新的国家形象。在开国大典及以后的节日庆典中“新中国”的标志——五星红旗、北京天安门等核心元素构成了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在重建社会结构中,群众运动再次被有效地加以运用,以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通过“翻身”意识等建立“积极的国家形象",并赢得广大民众的普通认同。拒绝“继承”旧中国一切外交“遗产”,从而“在整个战略上处于主动地位”,这极大地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摘编自周良书《“新中国”观念的生成和国家形象的初步建构》

    材料二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材料三 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所用的方法是和平的方法。对于这种方法,过去在共产党内和共产党外,都有许多人表示怀疑。但是去年夏季以来,由于农村合作化运动的高潮和最近几个月以来城市中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他们的疑问已经大体解决了。

    ——毛泽东《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1956年1月25日)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由观念而成为现实”的标志性事件,并概括说明新中国塑造新国家形象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何国民经济比例会发生这样的变化。与此同时,我国在民主法治建设上取得了什么成就?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城市中社会主义改造”的重大创举是什么?指出这一时期的“社会主义革命”对中国社会性质带来了怎样的历史性转变?
    4. (4)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经济发展与民主法制建设之间的关系。
  • 19. (2023八下·长沙期末)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长期实践探索的成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邓小平

    材料二: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在发生一场意义更深刻的变化,开始了叫作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1年或1982年,在最贫困的省份中,90%以上的家庭以户而不是以生产队为单位负责耕种以前的集体土地,这个制度在较富裕的省份中也日益推广开来。到1983年底,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面对“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的现实,毛泽东同志豪迈地指出:“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画图。”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富有无限可能的白纸上,描绘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蓝图,庄严告诉世界:“谁说鸡毛不能上天。”

    ——新华网《“百年恰是风华正茂”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讲这段话是我党哪次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指出这次会议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有何地位?
    2. (2) 材料二反映了当时我国农村推广的是哪一制度?在推广这一制度的过程中,我国政府的政策呈现出先“尝试”再推广的特点,请用史实说明这一特点在对外开放过程的体现。
    3. (3) 为改变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现实问题,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什么经济发展规划?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真正让“鸡毛飞上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 (4) 我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取得了巨大成就。综合上述材料,请思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思想精髓是什么?
  • 20. (2023八下·长沙期末)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是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邓小平《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材料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在亚洲诞生,是因为它传承了亚洲人民崇尚和平的思想传统。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和为贵”“和而不同”“协和万邦""兼爱非攻”等理念。

    ——摘自《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

    中国将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始终做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

    ——习近平在亚非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邓小平提出解决台湾问题的建议是什么。他提出的统一“适当方式”后来发展为什么基本方针?
    2. (2) 今年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次提出多少周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了怎样的外交布局?
    3. (3) 根据材料三,小郡同学认为,20世纪70年代出现与中国建交热潮的根本原因在于中美建立外交关系。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结合以上材料以及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4. (4) 综上所述,你认为影响国际关系的根本因素是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