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天津卷)2023年高考语文考前押题密卷

更新时间:2024-02-29 浏览次数:24 类型:高考模拟
一、(9分)
  • 1. (2023·天津市模拟)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题。

    西安大唐不夜城出了新玩法——盛唐密盒。有多火爆?几乎场场爆满!历史人物“房玄龄”“杜如晦”带着游客花样互动,热闹非凡。甚至有人整理并背了题库专程来挑战,流连忘返。盛唐是中华文化的鼎盛时期,今天的西安,把大唐文化这个超级网红IP推向了新的高度,把文化自信诠释得( )。

    盛唐密盒中的“房玄龄”“杜如晦”,身着唐装与游客攀谈,在头脑碰撞中抛出一个个有趣的“梗”,大大提升了游客的游玩体验。超越了看风景、拍照片的层次,盛唐密盒转而探索历史、文化与游戏、互动的结合,____。

    盛唐密盒( )脱口秀表演形式,突出人物特点,在互动中普及中国文化。无彩排表演,充满了惊喜和意外。有的游客“过五关斩六将”才胜出,答不出问题的游客,多会获得与演员合影的安慰奖。现在,“来,拍照”已经成为吐槽没文化的热词。

    盛唐密盒的知名度与影响力或许无法与上海迪士尼“沉浸式文旅”( ),但其沉浸式科普学习与大唐场景游览兼具的欢快氛围,却是前者所不具备的。“唐文化”的( )是独一无二的,“给我一天,还你千年”,这就是每一个旅客在这场沉浸式旅游中的最完美的体验和最大的收获。

    1. (1) 依次填入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 . 酣畅淋漓 汲取 同日而语 特点 B . 淋漓尽致 借鉴 相提并论 标签 C . 淋漓尽致 汲取 同日而语 特点 D . 酣畅淋漓 借鉴 相提并论 标签
    2. (2) 在选文中横线处填入句子,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游客不仅能体验游园的乐趣,而且能梦回大唐,探索悠久的人文底蕴,亲身感受繁华的盛唐风貌。 B . 游客既能体验游园的乐趣,也能梦回大唐,探索悠久的人文底蕴,亲身感受繁华的盛唐风貌。 C . 游客不仅能体验游园的乐趣,而且能梦回大唐,亲身感受繁华的盛唐风貌,探索悠久的人文底蕴。 D . 游客既能体验游园的乐趣,也能梦回大唐,亲身感受繁华的盛唐风貌,探索悠久的人文底蕴。
    3. (3) 下列选项中,有关文化常识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 . 《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先后为序,详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等大小事实,它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纪传体著作,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并称为“春秋三传”。 B . 庄子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宋国人,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其著作《庄子》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擅长用奇譬诡喻来说明道理。《庄子》共33篇,内篇(7),外篇(15),杂篇(11),都为庄周所作。 C . 《哈姆莱特》是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创作的著名喜剧,《雷雨》是我国剧作家曹禺创作的戏剧,是中国话剧艺术由发展走向成熟的标志。关汉卿的《窦娥冤》是元杂剧的代表性作品,共四折。 D .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鲁国邹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被尊称“亚圣”,与孔子并称“孔孟”。孟子认为人性本善,强调内心修养。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
二、(9分)
  • 2. (2023·天津市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是习近平对文艺工作提出的总原则、总方针,它关系着文艺创作为了谁、要写谁、如何写以及文艺作品最终由谁来鉴赏、谁来评判等一系列重要的理论命题。早在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毛泽东同志也明确提出,当时延安文艺“问题的中心”基本上就是“为群众”和“如何为”的问题,提出文艺不是“为着剥削者压迫者的文艺”而是“为人民的”。可以说,“为人民”构成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永恒主题,更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文艺的宗旨所在,习近平在其有关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中对此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新时代习近平对文艺工作者的新要求》2021年4月)

    材料二

    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由文化和旅游部联合京津冀三地共同举办,在历史上尚属首次,是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一次崭新尝试。活动于9月1日在北京开幕,9月15日在雄安新区闭幕。开幕式在北京举办,是中国艺术节自1987年首届、1989年第二届以后,33年来再度回归北京。闭幕式在河北雄安新区举办,取意站在未来之城展望下一个百年的宏伟蓝图。在多方努力下,本届艺术节取得了成功、得到了认可。

    (《艺术为民,文化共享》,中国美术报2022年9月20日)

    材料三

    本届中国艺术节坚持艺术为民,致力文化共享,创新传播方式,利用“互联网+”模式,建设“云剧场”,举办“云展览”,构建集成化展示、分众化传播的演播直播平台矩阵,各平台开通了互动区域,大众通过手机即可参与评奖全过程,实时了解相关动态信息,观看参赛作品精彩视频,各平台设置群众评价,反馈通道和互动环节,实现请群众看、让群众评的愿望。

    从“台上”转场“云上”,演出的舞台从剧场变成方寸屏幕,观众可看可评,与演员的互动随意而亲密。据统计,群星奖相关话题的网民评论关注度持续走高。其中,对参赛作品和演员的表演形式与效果的认可评论占比21.73%。“很棒的舞蹈,情、律、图三元素完美演绎,赞!”“编排的很好很大气!”网友留言体现出观众审美的提升。对群星奖的群众性的认可评论占比达17.85%。“一起走进中国艺术节、享受群众文艺成果。”“让我们领略中国文艺风采吧。”上述网友留言具有代表性。此外,对决赛作品中地方和民族元素的认同感评论占比34.94%。“家乡话,真亲切。”“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音乐太震撼了。”这些留言透露着浓浓的乡情。不难看出,大众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艺术精湛的作品中感受到了群众文化的勃勃生机、昂扬活力与灿烂多姿。数字科技的革新,正在为传统演出拓展线上新赛道“保驾护航”,观众的视听角度甚至可以从台下走到台上,极大地拓展了舞台艺术的观众基础。

    (《2.63亿!看“云端”如何助力艺术节》《河北日报》2022年9月15日)

    材料四

    图: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徽

    1. (1) 下列对材料三和材料四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观众对群星奖持续关注,对决赛作品中地方和民族元素的认同感评论占比最高,是对群众性的认可评论占比的近2倍。 B . 各平台开通了互动区域,设置群众评价、反馈通道和互动环节,基本上实现请群众看、让群众评的愿望。 C . 两则留言“编排的很好很大气”“让我们领略中国文艺风采”分别体现了观众审美的提升和对群星奖群众性的认可。 D . 艺术节节微“中国艺术节”主题图案是手捧花束的人,但又像展翅欲飞的鸟,象征着中国艺术向新的高度腾飞。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虽然习近平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与毛泽东文艺思想产生于不同形势背景下,但其思想内容是完全相同的。 B . 本届艺术节舞台形式发生了转变,从“台上”转场“云上”,演出的舞台从剧场变成方寸屏幕,观众可看可评。 C . 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开幕式在北京举办,33年来再度回归北京,取意站在未来之城展望下一个百年的宏伟蓝图。 D . 在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文艺的宗旨引领下,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坚持艺术为民,必将极大地拓展群众基础。
    3. (3) 下面不属于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取得成功的原因的一项是( )
      A . 艺术节坚持艺术为民,致力于文化共享,三地协同合办艺术节,集中展现京津冀的优势,共同发展国家战略。 B . 借助云端助力艺术节,创新传播方式,“云端艺术节”增强了观众的互动感和参与感,拓展了舞台艺术的观众基础。 C . 艺术节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艺术精湛的作品展现了勃勃生机、昂扬活力与灿烂多姿的群众文化,得到了观众的好评。 D . 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于9月1日在北京开幕,9月15日在雄安新区闭幕,活动取得了成功、得到了认可。
三、(15分)
  • 3. (2023·天津市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臣等猥以空疏,备员讲读。圣明天纵,学问日新。臣等才有限而道无穷,心欲言而口不逮,以此自愧,莫知所为。窃谓人臣之纳忠,譬如医者之用药,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于古人若已经效于世间不必皆从于己出伏见唐宰相陆贽才本王佐学为帝师。论深切于事情,言不离于道德。智如子房,而文则过;辩如贾谊,而术不疏。上以格君心之非,下以通天下之志。但其不幸,仕不遇时。德宗以苛刻为能,而贽谏之以忠厚:德宗以猜疑为术,而贽劝之以推诚;德宗好用兵,而贽以消兵为先;德宗好聚财,而贽以散财为急。至于用人听言之法,治边驭将之方,罪己以收人心,改过以应天道,去小人以除民患,惜名器以待有功,如此之流,未易悉数。可谓进苦口之药石,针害身之膏肓。使德宗尽用其言,则贞观可得而复。

    臣等每退自西阁,即私相告言,以陛下圣明,必喜贽议论。但使圣贤之相契,即如臣主之同时 , 昔冯唐论颇、牧之贤,则汉文为之太息;魏相条晁董之对,则孝宣以致中兴。若陛下能自得师,莫若近取诸贽。夫六经三史,诸子百家,非无可观,皆足为治。但圣言幽远,末学支离譬如山海之崇深,难以一二而推择。如贽之论,开卷了然。聚古今之精英,实治乱之龟鉴。臣等欲取其奏议,稍加校正,缮写进呈。愿陛下置之坐隅,如见贽面;反覆熟读,如与贽言。必能发圣性之高明,成治功于岁月。臣等不胜区区之意,取进止。

    (苏轼《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

    【注】①陆贽为唐德宗时宰相,著名政论家。他的奏议往往切中时弊,为后世所推崇。该文写于宋哲宗即位不久。当时旧党上台,而王安石推行的新法被吕惠卿等人弄得面目全非,弊端百出,新旧党之争依然激烈,国无宁日。苏轼进此札子,乞校正陆贽奏议,并建议宋哲宗反复熟读,从中得到治国的启发。②颇,廉颇:牧,李牧。③晁,晁错;董,董仲舒。④孝宣,汉宣帝刘询。

    材料二:

    陆贽入翰林,年尚少,以材幸。在奉天 , 朝夕进见,帝亲倚之,同类莫敢望。尝为帝言:“今盗遍天下,宜痛自咎悔,以感人心。陛下诚不吝改过,以言谢天下,使臣持笔亡所忌,庶叛者革心。”帝从之。故奉天所下制书,虽武人悍卒无不感动流涕。及辅政,不敢自顾重,事有可否,必言之。

    道有献瓜果者,帝嘉其意,欲授以试官。贽曰:“爵位,天下公器,不可轻也。”帝曰:“试官虚名,且已与宰相议矣,卿其无嫌。”贽奏:“非功而获爵则轻,非罪而肆刑则亵。今所病者爵轻也,设法贵之犹恐不重,若又自弃,将何劝焉?”或规其太过者,对曰:“吾上不负天子,下不负所学,皇它恤乎?”

    帝自用裴延龄。贽言:“延龄僻戾躁妄,不可用。”不听。俄而延龄奸佞得君,天下仇恶,无敢言。贽上书苦谏,帝不怿,竟以太子宾客罢。延龄揣帝意薄,谗短百绪,帝遂发怒,欲诛贽,赖阳城等交章论辨,乃贬忠州别驾。韦皋数上表请贽代领剑南,帝犹衔之,不肯与。

    (《新唐书·列传第八十二》)

    【注】①建中四年,泾原兵变,朱呲谋逆,唐德宗避乱于奉天。

    1. (1)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上以君心之非 格:纠正 B . 魏相晁董之对 条:条理 C . 庶叛者心 革:改变 D . 帝不 怿:高兴
    2. (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此自愧 无厚入有间 B . 譬如医者用药 剖以为瓢 C . 心欲言口不逮 因人之力敝之 D . 不幸,仕不遇时 尔无忘乃父之志
    3.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 . 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于古人/若已经效于世间/不必皆从于己出/伏见唐宰相陆贽才/本王佐学/为帝师 B . 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于古人/若已经效于世间/不必皆从于己出/伏见唐宰相陆贽/才本王佐/学为帝师 C . 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于古人/若已经效于世间/不必皆从于己出/伏见唐宰相陆贽才/本王佐学/为帝师 D . 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于古人/若已经效于世间/不必皆从于己出/伏见唐宰相陆贽/才本王佐/学为帝师
    4. (4) 下列六句分编四组,都能直接体现陆贽才能与品德的一组是( )

      ①论深切于事情 ②德宗以苛刻为能,而贽谏之以忠厚

      ③非无可观,皆足为治 ④帝亲倚之,同类莫敢望

      ⑤事有可否,必言之 ⑥延龄僻戾躁妄,不可用

      A . ①②③ B . ②⑤⑥ C . ③④⑥ D . ②③④
    5. (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苏轼通过对比,认为陆贽的智慧、文才、论辩、道术等都远远胜过子房和贾谊。 B . 苏轼高度赞赏陆贽,但也认为陆贽很不幸,做官没赶上好时机,进言没有被完全采纳。 C . 陆贽认为皇帝果真不吝惜改过认错,他就可执笔直抒,希望可以让叛变者改变心意。 D . 皇帝任用裴延龄,陆贽上书苦谏,皇帝不高兴,罢免其宰相之位让他担任太子宾客。
四、(26分)
  • 4. (2023·天津市模拟) 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1) 以陛下圣明,必喜贽议论。但使圣贤之相契,即如臣主之同时。
    2. (2) 今所病者爵轻也,设法贵之犹恐不重,若又自弃,将何劝焉?
  • 5. (2023·天津市模拟) 《旧唐书》分析陆贽的仕途经历:“贽为朋党所挤,同职害其能,加以言事激切,动失上之欢心”。请结合材料二及下面的《新唐书·陆贽列传》“赞曰”的内容,概括新、旧唐书对陆贽不得志原因分析的异同。

    赞曰:“(德宗)在危难时听贽谋,及已平,追仇尽言,怫然以谗幸逐,犹弃梗。至延龄辈,到宠任磐桓,不移如山,昏佞之相济也。夫君子小人不两进,邪谄得君则正士危,何可訾耶?”

  • 6. (2023·天津市模拟) (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按要求作答。

    归田四时乐春夏二首(其一)

    欧阳修

    春风二月三月时,农夫在田居者稀。新阳晴暖动膏脉,野水泛滟生光辉。

    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碧山远映丹杏发,青草暖眠黄犊肥。

    田家此乐知者谁,吾独知之胡不归。吾已买田清颍上,更欲临流作钓矶。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回京,任翰林院修撰期间。②颍:指颍州。作者于皇祐元年由扬州移知颍州,第二年七月改知应天府。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这首诗开篇交代了春天农夫们的生活情状:忙于农耕者多,闲居者少。 B . 春回大地,暖阳让肥沃的土壤复苏,春水流淌潋滟生辉,新阳、野水作为典型意象,突出春的季节特点。 C . 诗中“知者谁”和“吾独知之”自问自答,而“胡不归”又巧妙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句子。 D . 诗歌结尾写诗人远离官场,在颍州水畔种田垂钓,悠闲自在,而且照应了题目“归田”二字。
    2. (2) 有评论者认为“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碧山远映丹杏发,青草暖眠黄犊肥”四句写景精妙,请简要分析。
    3. (3) 这首诗表达作者哪些情感?
  • 7. (2023·天津市模拟)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1) 加之以师旅,。(《论语·侍坐》)
    2. (2) 西当太白有鸟道,。(李白《蜀道难》)
    3. (3) ,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4. (4) 周公吐哺,。(曹操《短歌行》)
    5. (5) 《陈情表》中以乌鸦反哺为喻,揭示“孝”这一主旨的句子是“”。
五、21分
  • 8. (2023·天津市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延安交响

    刘成章

    我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延安。

    记得那年离别时,风吹着我的黑发。今天,当我再来时,头上已是白雪厚积。虽然我老了,肿了,但延安应能认得我;而延安,却变得令我目神迷。

    眼前是延安吗?当然是。信天游依旧,革命旧址依旧,宝塔山连同宝塔依旧,依旧的延河依旧哗哗啦啦地哼唱着奔流。此刻云彩此刻风,也有几分当年的感觉。可是,除了这些,延安变得我也认不出了!

    枣园那几棵比我小不了几岁的大梨树,曾经给领袖们许多清凉,现在它们天矗立,蓊郁郁,越长越茂盛了。来自天南海北的人们,脸上闪烁着梨叶间洒下的光斑,灰布军装八角帽,手提小马扎,仰,流连,围坐一圈讨论。既是重温滚烫的初心,也是寻找那绝美的伏笔。一队一队,摩肩接 , 出入于每一位领袖的窑院,立定天地精神。枣园四周的梁梁峁峁,沟沟岔岔,以至全延安的千山万岭,一改当年黄漠漠的干的颜色,全都变绿了,水意溶溶,就像秦岭之南。雨中的枣园,燕子掠翅带雨,宛若唐寅笔下的江南小景。千百年来,一直被老黄风频吹的延安,成了翠的延安、湿润的延安、水晶晶的延安、江南一样的延安。

    包心菜似的,宝塔山、凤凰山、清凉山,紧抱着延安。古书上说:“三山鼎立,太和第一。”太和就是清凉山,它山顶上的太和庙,被巨掌捧着,金碧辉煌。可是现在,你退回到凤凰山上看看吧,清凉山上那一握金光,猛扎扎落下来了,落了好几个层级。其实,清凉山一点儿也没有变矮,只是在它的后边,削平了33个山头,填埋了更多的沟壑。削平和填埋中,金属的悬崖隆起,隆起;玻璃的绝壁隆起,隆起;钢筋混凝土的山峦,隆起,隆起。延安新区灿烂地隆起了。78.5平方千米的辽阔,40余万人的喜和乐,陕北口音的歌腔笑 , 硬生生地被托起来了,在云中,在霞中,在鹰翅旁。

    犹记得,古延安沟壑纵横,街市只在逼仄的夹缝中喘息。而现在,有一种力量,使亘古不变的延安街市,有如庄子笔下的大鹏,一冲上天,好一派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蓬勃景象!

    也记得,延安城周边的千百条沟壑,年年月月冷清无人,纵有野花野草,也是道不尽的寂寞,自生自灭。现在,摩天楼丛掩去了沟 , 那楼丛开的花朵是一扇一扇的玻璃窗,和那窗里的三弦弹奏、小曲轻唱:“酒瓶瓶高来酒杯杯低。”那一丛一丛的马兰花,一丛一丛的野艾,则成了人们阳台上的摆设。

    驾车在延安行走,总会碰到一座座大山,不由分说地挡住你的去路,你还来不及思索,车子已进入一条条隧道,满壁灯光,云霞明灭。延安自古挖而居,延安的黄土天生是挖窑的好材料。现在,人们把挖窑的本事发挥到了极致。无论是杨家岭、大砭沟,还是黄蒿洼、万花山,处处都有道。延安周围的群山,都被隧道串起来了。唐朝诗人章碣的《对月》诗,好像是专门为今天的延安写的:“琼轮正辗丹霄去,银箭休催皓露凝。别有洞天三十六,水晶台殿冷层层。”今日之延安,真是别有洞天。汽车快如银箭,车轮碾着丹霄,满眼是水晶台殿般的隧道风光。

    上中学的时候,我读过一首歌谣:“燕子回来找旧窝,找了一天没着落。”现在,我就像这只燕子,怎么也找不见我的旧窝了。一溜一溜的房舍,一块一块的牌匾,虽然还弥漫着当年的气息,但我扑上前去住的是一连串的迷失。真可谓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在旧窝前用手机留了影。延水汤汤,在不远处流过,在我的心头流过。

    此次回延安之前,我和97岁高龄的诗人贺敬之通过话。贺老说,他和我很近。我听了心里热乎乎的。贺老和我,都对延安有着特殊的感情。我欣喜地发现,许多前来瞻仰延安的人,都可以随口背出“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这句诗最贴切地道出了时代的心声,不管把它放到哪段历史的诗词中,都会力压群芳,引人叫绝。

    在《回延安》中,诗人还说: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

    此刻,面对母亲延安,我的感受完全不是这样了。“一盏盏电灯”“一排排绿树”,早已是过去的故事。而母亲延安,也绝不只是换了一件新衣。被锁在山沟里、千百年闭着的延安——风,通了;气,通了;经脉,通了!面对如此巨大的变化,我一时想不出恰当的语言,索性借用贺老写过的一句唱词来表达我的感触:

    看眼前是何人?又面熟来又面生。

    回看革命的来路,延安的秧歌一直扭到了北京城,我们的队伍一直歌载舞。而今天的延安,在欢庆我们党的百年辉煌之际,阳光照透的林间,光线有如各种琴 , 其间还有笛子、唢呐、圆号、萨克斯,一场恢宏的交响乐,响彻云天。

    朋友们最知我心,安排我住在离宝塔山最近的宾馆。每当暮色四合,宝塔山上的灯光哗啦一下全亮了,宝塔山红了,如火焰燃烧,也点燃了我的心。我想起母亲告诉我,1937年春天,当我过满月的时候,刘志丹去人同桂荣妈妈给我做了一双老虎鞋;我想起,我骑在南关大礼堂的短墙上玩耍,适逢来开会的毛泽东走过,他慈爱的目光在我身上停留了几秒;我想起,在清凉山上的新华广播电台,在那贴着自毡的小窑洞演播室里,我稚嫩的嗓音乘着电波飞遍全国……我这个出生在延安的孩子,是呵护着长大的。

    然而我深知,延安不是我一个人的。延安,是冼星海的延安,是石鲁的延安,是贺敬之的延安,是全国人民的延安,是永恒的革命圣地。作为地地道道的延安人,我的心,将永远伴着延河奔流的强节拍而跳动。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 (1)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肿(yōng) 笑(yùn) 道(suí) 摩肩接(zhǒng) B . 天(qíng) 干(biě) 住(jué) 歌载舞(zài) C . (jìn) 沟(hè) 闭(sè) 目神迷(xuàn) D . 仰(zhān) 挖(yáo) 琴(xuán) 蓊郁郁(wěng)
    2. (2) 赏析文中画横线的语句。
    3. (3) 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引用贺敬之《回延安》中的诗句起到哪些作用?
    4. (4) 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在文中抒发了哪些情感?
    5. (5) 下列对本文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 文章将现实与回忆相穿插,拉开了时空距离,在今昔对比中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延安的巨大变化。 B . 本文以革命圣地延安为主要写作对象,以质朴的语言介绍了延安的变化,情感由开头平淡到结尾逐渐变得浓郁。 C . 文章既有自然景观的描摹,也有风俗人情的展示,流露出对童年岁月的怀念,弥漫着无尽的生活气息。 D . 作者引用《对月》诗表现了当今延安的隧道风光,表达了对诗人章碣神奇预测能力的惊叹。 E . 作者笔下枣园中的“大梨树”,是萦绕作者情思的延安记忆,既见证了领袖们那段峥嵘岁月,又吸引全国各地的人们去感受那段革命历程。
六、10分
  • 9. (2023·天津市模拟) 请任选下面的一幅图画,通过描绘画面内容,表现其所蕴含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要求:内容具体,描写生动。

        

    图一 图二图三

  • 10. (2023·天津市模拟) 下列有关《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判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本首判词涉及林黛玉和薛宝钗,赞扬二人才情、品德的同时,也暗合了“钗黛合一”的观念。 B .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说的是贾惜春因嫌世俗社会纷纷扰扰不清净而遁入空门。 C .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暗示贾探春离别故土、如断了线的风筝一般远嫁的命运。 D . “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出自史湘云的判词,湘江流逝,楚云飞散,隐喻史家衰败以及湘云夫妇生活的短暂。
  • 11. (2023·天津市模拟)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不朽名著,书中为我们塑造了众多耳熟能详的形象,其中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贾元春、贾探春等更被认为是“花的精魂,诗的化身”。请从上面所列人物中任选一人,每人以一种花为喻体写一个比喻句,并简要陈述这样比喻的理由。要求:依据原著,能自圆其说。
七、60分
  • 12. (2023·天津市模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炮是中国象棋独有的棋子。“直线行、隔子吃”的走法决定了炮在不同行动目标策略中游走,平常时放对位置,进攻时聚焦找“炮架子”发挥叫吃威胁。炮的价值在棋局的不同阶段发生变化,开中局阶段,棋盘上棋子星罗遍布,炮能找到的“搭档”多,时不时可以瞄准进攻目标开火。到了残棋阶段,棋盘上棋子数量少,炮的“朋友”少,价值也随之缩水。

    “双炮笨如牛”“单炮难成局”“势成方动炮”“残棋炮归家”等棋局口诀,道出了炮的生存哲学要义。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