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普通高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一次调研考试卷

更新时间:2023-11-17 浏览次数:32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23高三上·广东月考)  据《论语》记载,孔子的学生问礼的本质,孔子谢:“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仪式周到隆重)也,宁戚(悲哀)”这反映了孔子( )
    A . 提倡节约,体恤民生疾苦 B . 重视道德,富有人文关怀 C . 弘扬周礼,维系社会秩序 D . 批评奢侈,反对物质享受
  • 2. (2023高三上·广东月考)  两汉时期,人们旅行时必须携带通行凭证,证明自己已经完纳赋役、未遭法庭传唤、非在逃罪犯。凭证上有旅行者的姓名、县里、年岁、旅行目的、交通工具等信息。通行凭证由基层吏员、乡、县逐级审核通过后,发给旅行者,由旅行者所经地官署——查验、放行。上述材料反映出两汉时期( )
    A . 地方行政组织的分工明确 B . 政府对人口迁移控制严格 C . 乡里基层吏员的依法行政 D . 国家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
  • 3. (2023高三上·广东月考)  有学者在评价北魏孝文帝改革时说,交替的“胡化”和“汉化”孕育出了强劲的官僚制化运动,它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国家颓势,并为隋唐王朝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找到了历史出口。该评价说明孝文帝改革( )
    A . 为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B . 实现了北魏政权的长治久安 C . 为民族政策的推行创造了条件 D . 导致了门阀士族制度的消亡
  • 4. (2023高三上·广东月考) 隋文帝诏:“九品以上妻,五品以上妾,夫亡不得改嫁。”这是最高统治者以诏令的形式禁止寡妇再嫁的开始。唐太宗即位后,公开提倡寡妇再嫁。这一变化( )
    A . 促使贞观盛世局面出现 B . 缓和了社会矛盾 C . 反映了女性地位的提升 D . 弥补了法律的不足
  • 5. (2023高三上·广东月考)  明末清初,大量出现的货币商人先后创造了账局、印局、票号等金融机构。凭帖、兑帖、上票等金融工具,信汇、票汇、委托代理等金融业务,股份融资、两权分离、行会制度等金融制度先后出现。这反映了当时( )
    A . 官方金融机构逐步建立 B . 功能完备的银行开始产生 C . 政权更迭催生制度创新 D . 近代金融雏形已经出现
  • 6. (2023高三上·广东月考)  《条款官话》,是琉球国的汉语官话著作,其内容几乎都是关于琉球外交的“应答标准”。下图中文字的大意为清朝人问:我听说你们琉球发了文书给英国军机大臣和西洋人,是真的吗?琉球人回:这是为了留在琉球的英国人伯德令产生的被动交涉,不是我们要主动和大英勾搭的。据此可知( )

    《条款官话》书影(成书于1866年)

    A . 清廷的宗藩关系逐渐瓦解 B . 藩属国近代国家意识觉醒 C . 清内部统治危机日益显现 D . 外交策略受汉语系统影响
  • 7. (2023高三上·广东月考)  现代意义的“民族”观念传入中国之后被广泛使用,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主张建立一个单一汉民族的民主共和国,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立宪派主张建立一个多民族的君主立宪国家,最后建立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民主共和国家成为双方的共识。梁启超还创造了“中国民族”和“中华民族”两个词。这一过程( )
    A . 反映了对资产阶级革命道路的探索 B . 实现了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结合 C . 体现了近代民族国家观念中国化 D . 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建立
  • 8. (2023高三上·广东月考)  下表是20世纪20年代广东出现的主要妇女组织的情况统计。这些妇女组织的创建( )

    20世纪20年代广东主要妇女组织情况统计                                                                                                                                      

    组织名称

    成立时间

    宗旨或主要活动内容

    广州市电话女司机联合会

    1924年10月

    参加各种经济独立、政治革命、民族解放运动的女子组织

    广东女界国民会议促成会

    1925年1月

    以实现妇女团体参加国民会议为主要斗争目标

    广东妇女解放协会

    1925年1月

    以劳动妇女为主体,反帝反封建,为妇女谋利益的组织

    广东省立女子师范同学会

    1926年6月

    从同学会之团结精神,领导一般妇女成为有组织有训练的妇女团体

    A . 得益于北伐战争的胜利推进 B . 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C . 践行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D . 改变了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
  • 9. (2024高三下·新会模拟)  1954年,中国不再采用“原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国家”“帝国主义附庸国”“资本主义国家”等表述定义印度、缅甸、印度尼西亚等亚非新兴国家。而是开始称呼这些国家为“东方国家”“独立自主国”“中间国家”等。对这些国家称呼的变化( )
    A . 顺应了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B . 社会主义阵营的扩大 C . 构建了利于和平发展的外交话语 D . 提升了不结盟运动的影响力
  • 10. (2024高二下·靖远期末)  据有关资料统计显示,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到1984年,中国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和消费增长率高手城市居民。1985年以后,中国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和消费增长率则远远低于城市居民,这导致了严重的城乡贫富分化问题,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这表明( )
    A . 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出现倒退现象 B . 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C . 国家对城市的支持力度远超农村 D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有待深化
  • 11. (2023高三上·广东月考)  亚历山大东征后,留下很多以“亚历山大”命名的城市,位于阿富汗的阿伊哈努姆就是其中之一。下图所示是该城出土的二神驾车图像饰板,银质鎏金,饰板图案有小亚细亚的自然女神西布莉、希腊胜利女神尼姬,两神共坐由一头狮子拉着的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样式的战车。这反映了亚历山大东征( )

    阿伊哈努姆出土的二神驾车图像饰板

    A . 加强了世界各地的经济贸易联系 B . 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 C . 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与交流 D . 推动了希腊文化向东方转移
  • 12. (2024高二下·曲周月考)  墨西哥的斗牛起源于西班牙的斗牛。爱尔兰和英国的木鞋舞,传到美国衍化成踢踏舞。古巴黑人仍保留着非洲祖先的古老传说。巴西民间口头文学中经常可以寻觅到来自安哥拉、刚果和莫桑比克的黑人传统的遗痕。这些现象( )
    A . 消除了各洲之间的隔阂 B . 促进了世界人口的迁移 C . 改变了美洲的人口结构 D . 反映了不同文化的交融
  • 13. (2024高二下·曲周月考)  有学者统计1765—1774年北美咖啡和茶叶税收收入发现:咖啡的税收收入,从1768年的937英镑增长到了1772年的1461英镑;茶叶的税收收入,从1769年的8189英镑减少到了1774年的987英镑。税收是反映产品消费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北美独立战争前咖啡和茶叶税金的变化,反映了( )
    A . 北美咖啡消费逐渐取代茶叶消费 B . 北美的茶叶消费受政治影响大 C . 世界市场的扩大提供了多元选择 D . 工业革命改变人们的饮食习惯
  • 14. (2024高二下·曲周月考)  下表是1922—1933年苏联从德国进口和对德国出口的主要商品种类及价值情况表。对其分析最确切的是( )

    1922—1933年苏联从德国进口和对德国出口的主要商品种类及价值(单位:亿卢布)                                                                                                       

    进口商品

    种类

    机器设备

    黑色金属

    有色金属

    化工产品等

    合计

    价值

    41.65

    14.93

    2.92

    6.57

    66.07

    出口商品

    种类

    食品

    木材

    毛皮和毛皮原料

    小麦、黑麦和大麦

    原油和石油产品

    合计

    价值

    10.45

    3.59

    9.99

    5.37

    4.6

    34

    A . 苏联通过贸易往来推进工业化 B . 德国是当时苏联的主要贸易国 C . 世界经济危机对苏联影响严重 D . 苏德两国的贸易冲突日益加剧
  • 15. (2023高三上·广东月考)  下图所示漫画题为《不会被传染!》,画中左边床上的人说:“多么幸运的一件事呀!我们是分床睡的。”下边床上的人依次得了“斯大林瘙痒症”“希特勒炎症”“闪电战瘟疫”“纳粹发热病”“法西斯流感”。该漫画描绘的是( )

    《不会被传染!》

    A . 经济危机使欧洲各国面临经济困境 B . 二战初期美国采取中立自保政策 C . 二战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对峙 D . 20世纪60年代后欧洲走向联合
  • 16. (2023高三上·广东月考)  二战后,美国是实施经济制裁频率最高的国家,经济制裁已成为美国的首选解决方案。下图是美国作为主要发起方的经济制裁次数及效果趋势图。据图可知( )

    A . 美国对外经济制裁的次数和成功率呈现正比关系 B . 二战后次数增加反映了美国世界霸权地位的确立 C . 1970年后美国单边制裁政策逐渐让位于多边制裁 D . 1970年后次数增加与其主导的经济体系瓦解有关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 17. (2023高三上·广东月考)  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语言文字发挥了不可忽视的桥梁作用。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字的传入和广泛使用,对朝鲜半岛和日本文化的建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曾说:“倘若没有汉字的影响,东亚必然不会成为世界文明中如此独特的一个整体。”

    ——摘编自李铭娜、武振玉《东亚文化圈的形成、衰退与重建——以汉字的地位变迁为视角》

    材料二:明清之际,有别于拉丁字母的方块字引起了西欧人的广泛兴趣。他们创造了汉字记忆术等独特方法,还编写了很多汉语教材,如《西国记法》《通用汉言之法》等,由此逐步了解中国,学习和研究悠久的中华文明。

    ——摘编自严靓雯《明清时期来华西方所编汉语教材中的汉字教学研究》

    材料三:以下为近代汉语中引入的部分外来词:

    德律风(电话,英语)、咖啡(英语)、马达(英语)、逻辑(英语)、芭蕾(法语)、苏维埃(俄语)、主义(日本改动汉字原意,音译英文后缀—ism)、社会(日本改动汉字原意,翻译英文society)、吨(日本用自创汉字音译英语)

    1. (1) 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字的传播对东亚文化的建构发展的影响,分析汉语引起西方人广泛兴趣的原因。
    2. (2) 据材料三,提取一项有关近代汉语外来词引入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 18. (2023高三上·广东月考)  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27—1933年毛泽东在农村开展调查研究情况一览表                                        

    时间

    地点

    内容和成果

    1927年

    湖南省长沙、湘潭、湘乡、衡山、醴陵五县

    调查农民运动、论述农民革命的伟大意义。著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1928年春季

    江西省宁冈、永新两县

    调查农村土地占有情况及土地制度改革问题,为制定土地法作准备

    1930年5月

    江西省寻邬县

    调查富农问题。著作《寻邬调查》

    1930年10月

    江西省兴国县

    调查社会各阶级在土地斗争中的表现。著作《兴国调查》

    1930年11月上旬

    江西省东塘等地

    调查乡村土地分配实际情况

    1933年11月中旬

    江西省长冈乡

    调查乡苏工作怎样做,如何解决乡苏同群众的关系。著作《长冈乡调查》

    1933年11月下旬

    福建省上杭县才溪乡

    调查苏区政权建设、经济发展、文化教育、扩红等问题,重点解决根据地建设和民主建政问题。著作《才溪乡调查》

    ——摘编自孟庆延《理念、策略与实践:毛泽东早期农村调查的历史社会学考察》

    材料二: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前,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对社会主义建设问题进行了一次比较全面、系统、深入的调查研究。毛泽东分别听取了国务院34个部委关于工业生产和经济工作的汇报,逐渐形成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看法。撰写《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不仅是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篇之作,而且为中共八大提了理论指南。

    ——摘编自自闻言实《1956年中央领导同志的调查研究与<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1. (1) 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二三十年代毛泽东在农村开展调查研究理论价值。
    2. (2) 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等领导人开展调查研究的历史背景和成果。
    3. (3) 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和50年代开展调查研究的意义。
  • 19. (2023高三上·广东月考)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全球城市是世界经济组织结构的重要节点,是经济管控、生产与贸易、信息交流与文化传播以及政治权力的枢纽。下表是公元前400年—元1800年全球城市发展的时间轴线。

    公元前400年—公元1800年全球城市发展时间轴线  

    公元前400年

    公元前200年

    丝绸之路与罗马浪潮

    公元元年

    200年

    400年

    600年

    800年

    1000年

    1200年

    商业经济浪潮

    1400年

    后哥伦布时代

    1600年

    重商主义浪潮

    1800年

    雅典

                 

     

    长安

     

    长安

    开封

    北京

     

     

    罗马

     

     

     

     

     

     

     

     

     

     

     

     

     

     

    伦敦

     

     

     

     

     

    伦敦

     

    伦敦

     

     

     

     

    君士但丁堡

     

    君士但丁堡

     

     

    伊斯坦布尔

     

     

     

     

     

     

     

     

     

     

    威尼斯

     

     

     

     

     

     

     

     

     

     

     

     

     

     

     

    阿姆斯特丹

    ——摘编自[英]格雷格·克拉克《全球城市简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表中任选一个城市或补充一个新的城市,简述其成为全球城市的主要因素。(要求:列出所选城市,不限于题目所给时空,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 20. (2023高三上·广东月考)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直到12世纪前后,中世纪的艺术还未涉及儿童,也没有表现他们的意愿。我们宁愿认为,这是儿童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地位的表现。从罗马程式的世界到13世纪末,儿童没有自身的特点,只是身材缩小的成人。15、16世纪,意大利出现了很多表现儿童天真、可爱的世俗画,儿童逐渐被发现。17世纪以后,现代家庭观念在欧洲出现,孩子被看做是家庭中的重要成员,父母亲自抚育孩子、重视培养亲子关系、关注子女教育成为当时英国的新风气。18世纪,卢梭在“自然主义”教育观的基础上提出了,“解放儿童,尊重儿童”口号,其教育学著作《爱弥儿》打开了科学研究儿童的大门。

    ——摘编自[法]菲力浦·阿利埃斯《儿童的世纪:旧制度下的儿童和家庭生活》

    材料二:图1、图2是近现代两部电影中的场景。图1是电影《雾都孤儿》(1922年)剧照,同名小说1838年出版,图片所示为奥利弗等童工在拆麻绳;图2是秀兰·邓波儿主演的电影《卷头发》(1935年)剧照,图片所示为美国孤儿院的午餐时刻。

    1. (1) 据材料一,概括说明15世纪以来“儿童逐渐被发现”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5、图6反映儿童的不同生存状况并给出合理解释,评估图片中电影场景的史料价值。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