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

更新时间:2023-11-17 浏览次数:14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共48分)
  • 1. (2023高三上·贵溪月考) 阅读下图,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玉琮带有神徽,而殷墟和三星堆(前3000年—前1200年)出土的玉琮,没有神徽。这说明( )

    A . 中华文化具有多元一体特点 B . 玉在生产实践中普遍运用 C . 神权对政治的影响逐渐衰退 D . 良渚文化是中华文明源头
  • 2. (2023高三上·贵溪月考) 《文选·思玄赋》李善注引《淮南子》记载:“汤时大旱七年,卜用人祀天。汤曰:‘我本卜祭为民,岂乎自当之。’乃使人积薪,剪发及爪,自洁,居柴上,将自焚以祭天。火将燃,即降大雨。”据此可知( )
    A . 祭祀活动确具实效性 B . 小农经济具有脆弱性 C . 神权与王权开始结合 D . 商汤具有仁德的思想
  • 3. (2023高三上·贵溪月考) 《史记》载:“三十五年夏,会诸侯于葵丘。周襄王使宰孔赐(齐)桓公文武胙、彤弓矢、大路,命无拜。桓公欲许之,管仲曰‘不可’,乃下拜受赐。”这反映了春秋时期( )
    A . 宗法分封制日益完善 B . 周天子天下共主影响力犹存 C . 王室掌握会盟主导权 D . 和平统一成为时代发展趋势
  • 4. (2023高三上·贵溪月考) 孟子认为对市场商业、关卡商旅均不应征税,只能对农业征税。对农业征税时,官府只能征收扣除成本后的收成部分,而且应该实行“什一而税”的低税率。这体现了孟子( )
    A . 仁政的理念 B . 重农的思想 C . 民主的观念 D . 辩证的思维
  • 5. (2023高三上·贵溪月考) 下表是秦朝部分律法的摘要。这反映了秦朝( )                                                                                                                      

    律法

    主要内容

    《工人程》

    各种手工业工人的劳动定额及折算方法

    《金布律》

    货币管理、布帛买卖、市场管理、民间运输和记账等

    《司空律》

    服劳役者农忙季节放假20天回家务农

    A . 小农经济自给自足 B . 基层治理法律的完备 C . 意在规范经济生活 D . 严刑峻法的大力推行
  • 6. (2023高三上·贵溪月考) 汉武帝时期,货币进行了多次变革。从四铢钱到三铢钱,再改为半两,又改回三铢。元狩五年(前118年),汉武帝又“废三铢钱,改铸五铢钱”。汉武帝时期频繁的货币改革,旨在( )
    A . 推动铁业官营 B . 限制商品经济的发展 C . 降低铸币成本 D . 加强对经济的掌控力
  • 7. (2023高三上·贵溪月考) 曹魏时期,一些学者为儒家《易经》和一些道家经典作注,醉心于道家的“逍遥”思想,正式喊出了“名教本于自然”的口号。这说明当时( )
    A . 儒道思想趋同 B . 社会政治动荡不安 C . 中外文化交汇 D . 儒学复兴运动兴起
  • 8. (2023高三上·贵溪月考) 史料记载,北方的后赵皇帝石勒曾写信给东晋豫州刺史祖逖,要求“通使交市,逖不报书,而听互市,收利十倍。于是公私丰赡,士马日滋”。《魏书·食货志》曰:“自魏德既广……于南垂立互市,以致南货、羽毛、齿革之属,无远不至。”这些现象集中反映出此时(    )
    A . 政权林立更迭频繁 B . 南北经济差距在缩小 C . 北方商品经济繁荣 D . 南北方联系未曾中断
  • 9. (2023高三上·贵溪月考) 含嘉仓也称含嘉仓城(如图所示),是隋唐王朝在洛阳修建的大型储粮仓库。考古发掘显示,含嘉仓城有粮窖287座,不少出土粮窖铭砖上记载的粮食来源地有江南的徐州、苏州、润州(镇江)等,以及华北一带的邢州、德州、魏州(河北大名)等地。这反映出隋唐时期( )

    A . 南方经济地位超过北方 B . 农民赋役负担极其沉重 C . 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D . 国家的资源调配能力强大
  • 10. (2023高三上·贵溪月考) 安史之乱后,唐朝在北方置河朔三镇并设节度使,在历任57位节度使中,由朝廷委任的仅4人,其余均为世袭、自立,或由牙军(藩镇军队)拥立。由此可推知,中晚唐时期( )
    A . 内轻外重局面持续发展 B . 中枢权力运作机制变异 C . 实行开明民族政策 D . 选官权已旁落至节度使
  • 11. (2023高三上·贵溪月考) “盐马贸易”是宋朝与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一种贸易形式,宋朝以盐、银、丝绸、蜀锦之类的商品大量换取西南地区出产的优良马匹,用于北方战备。“盐马贸易”体现了( )
    A . 西南少数民族汉化加深 B . 内地与西南经济的互补性 C . 宋朝民族政策的灵活性 D . 西南丝绸之路开创发展
  • 12. (2023高三上·贵溪月考) 元灭南宋后,科举制曾遭到中断。元朝中期,元仁宗恢复科举制,以程朱理学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这一变化反映出元朝( )
    A . 主流思想发生重大转变 B . 官员考核的强化 C . 统治者对汉文化的认同 D . 民族矛盾的消解
  • 13. (2023高三上·贵溪月考) 下图为明崇祯年间英雄谱本《三国演义》中的插图《曹操刺杀董卓》。该插图较此前版本有明显变化,它以诗画装饰作为构图的主要因素,用庐舍庭院取代了武器兵刃,用禽鸟鹤鹿取代了战马嘶鸣。这可以用来说明( )

    A . 思想专制束缚文学创作 B . 小说受众主体发生了变化 C . 崇文抑武国策影响深远 D . 社会审美意趣出现新风尚
  • 14. (2023高三上·贵溪月考) 嘉庆十四年(1809)清朝规定:“商、渔船只,各按海道远近人数多寡,每人每日带食米一升之外,并带余米一升,以防风信阻滞。若有多带米谷以及麦豆杂粮,即系偷运。”这说明当时( )
    A . 商人难以开拓海外市场 B . 对外贸易日益走向萎缩 C . 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D . 禁绝了大宗商品的外销
  • 15. (2023高三上·贵溪月考) 1800—1801年西方国家输入中国的鸦片约为4570箱,1821—1822年为5959箱,1830—1831年增为19956箱,1835—1836年为30202箱,1838—1839年达到40200箱。由此可推知( )
    A . 西方对华贸易逆差剧增 B . 鸦片贸易合法化形成 C . 中国白银外流现象严重 D . 中国关税主权已丧失
  • 16. (2023高三上·贵溪月考) 甲午战败,台湾被割让,之后的“公车上书”只是一百多个举人要通过都察院把他们变法维新的意见转呈皇上;而巴黎和会时为了山东问题却发生了席卷全国的群众性五四爱国运动。这一变化形成的原因是“这二十多年间”( )
    A . 中国社会的性质发生转变 B . 我国国际地位不断衰弱 C . 群众运动的方式发生变化 D . 民族民主意识得到强化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 17. (2023高三上·贵溪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周的礼乐文化是儒家思想产生的根源,礼学是儒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儒家礼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礼”是内容,“乐”是形式,周公制礼作乐,规定了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等,使贵贱有差、尊卑有别、长幼有序,实行所谓“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孔子认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礼”是治国的基本要素,礼乐的这种治国内涵被无数统治者沿袭采用。儒家认为,礼乐因人情而设,有节制性情、提升道德的作用;“礼”的和是“中和”,礼以和为贵,就是在尊重各个阶层权利的基础上,要求人尽自己的义务而达到和谐,这种思想在当代文化的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摘编自刘丰《儒家礼乐文化的历史价值与当代启迪》

    材料二:文学、艺术在中国文化史上,发源甚早,但到唐宋之际.伴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变革,出现了文化转型期。唐朝统治者对世家大族的压制,客观上使得文化的发展失去了家族的约束和保障,传统的礼法之学渐渐崩溃,家族文化逐渐解体,文化垄断局面逐渐被打破,个人精神逐渐得到释放,民风渐变。到了宋朝及以后的时期,随着选官制度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文化逐步渗透到下层民众中。平民文学兴起,白话小说大量涌现,市民文艺广受欢迎。新的平民学者群体也不断壮大,他们到处讲学,儒家思想也呈现出一定的平民精神。

    ——摘编自蒋晓光《唐文化发展进程与唐宋文化转型的必然性》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先秦礼乐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以来古代文化发展的趋势,并分析原因。
  • 18. (2023高三上·贵溪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两宋期间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两宋经济就总体而言也是非常繁荣的,而且显示了其独有的特点:

    ①商品化倾向的明显加强

    ②市场贸易的网络化

    ③发展的不平衡性

    ④手工业的大发展

    ⑤高利贷资本发展的新趋势

    ⑥佃户人身关系的弱化

    ——摘编自王世英《略论宋代经济发展的几个特点》

    1. (1) 阅读材料,请任意选择其中的一个特点,结合史实进行简要说明。
    2. (2) 阅读材料,请补充另外一个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补充的理由。
  • 19. (2023高三上·贵溪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郑和七下西洋盛况空前,但是他下西洋的大量原始资料,如皇帝敕书、郑和船队的编制、名单、航海日志、账目等,本应存于兵部档案,如今却已荡然无存。据称有大臣因郑和下西洋劳民伤财,国家财政难以负担,生恐皇帝再有此举,故私自藏匿并销毁。郑和之后的明清时期,政府转向放升领先世界的航海技术,关上了通往海洋的大门,直到四自多年后被西方国家用枪炮打开中国大门。

    ——摘编自苏纪兰《郑和下西洋的回顾与思考》

    材料二: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林则徐认为海洋经略“实为海疆久远之谋”;魏源不仅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海防思想,而且提出了大力发展工业和航运业推动海洋贸易生产发展,“以商贾为本计”的海洋经略思想……从第二次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之间,李鸿章发出了“御外之道莫重于海防,海防之要莫重于水师”的呐喊;张之洞提出了“整顿海军实为经国要图”……辛亥革命爆发后,孙中山指出:“海权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海军实为富强之基”。

    ——摘编自杨文鹤《海洋与近代中国》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时期基本海洋政策变化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先进人物的海洋经略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背景。
  • 20. (2023高三上·贵溪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商以懋迁(贸易)有无,平物价,济急需;有益于民,有利于国,与士农工互相表里。士无商则格致之学不宏,农无商则种植之类不广,工无商则制造之物不能销。是商贾具生财之大道,而握四民之纲领也。商之义大矣哉!

    ——1894年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二:夫富国之法有六:曰钞法,曰铁路,曰机器轮舟,曰开矿,曰铸银,曰邮政。

    行此六者,国不患贫矣;然百姓匮乏,国无以为富也。中国生齿,自道光时已四万万,今经数十年休养生息,不止此数。而工商不兴,生计困蹙,或散之他国为人奴隶,或啸聚草泽蠹害乡邑,虽无外患,内忧已亟。夫国以民为本,不思养之,是自拔其本也。

    ——康有为《公车上书》

    夫今已入工业之世界矣,已为日新尚智之宇宙矣,而吾国尚以其农国守旧愚民之治与之竞,不亦俱乎?……去愚尚智.弃守旧,尚日新,定为工国。

    ——1898年康有为《请励工艺奖创新折》

    联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二中康有为的“富国”之法。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