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出山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

更新时间:2024-03-21 浏览次数:22 类型:月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 1. (2023八上·西平月考)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略无处(quē)  重岩叠(zhàng) B . 夏水陵(xiāng) 素绿潭(chuān) C . 其间(shù)   引凄异(shǔ) D . 不见月(xī) 沿阻绝(shù)
  • 2. (2023八上·西平月考) 下列语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3月3日这一天,天无纤云 , 草堂外戏蝶在菜花里飞舞,几若透明。 B . 精彩的歌舞让人头晕目眩 , 拍手叫好。 C . 三峡的山真高啊!隐天蔽日 , 不是正午时分,根本见不到太阳。 D . 深秋时节,九寨沟林寒涧肃 , 别是一派清秋一洗的别致风光。
  • 3. (2023八上·西平月考) 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
    A .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B .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C .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D .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 4. (2023八上·西平月考) 在下面语段空白处依次填入三个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当时间变得越发昂贵,消磨时间、降低速度的“闲”越发奢侈。久远年代的诗词里,“海鸥无事,闲飞闲宿”,__________;“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___________;“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_________。生活的忙碌让我们怎能不怀想“闲”的飘逸。

    ①是何等馨香又空灵的意境   ②是何等悠远又自在的心绪    ③是何等寂寞又淡然的雅趣

    A . ②③① B . ③①② C . ②①③ D . ①③②
  • 5. (2023八上·西平月考)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三峡》选自郦道元的《水经注》,《水经注》是我国古代的一部游记名著。 B . 《答谢中书书》作者是陶弘景,南朝齐梁时道教思想家。 C . 苏轼是宋代文学家,《记承天寺夜游》写于被贬黄州期间。 D . 《使至塞上》是王维的一首边塞诗,其晚年多写山水诗,成就很高。
  • 6. (2023八上·西平月考)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在深思和遐想中,我们会有所感悟。

    ②这时的景与物都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景与物了,它昭示着一种道理,喻示着一种理念。

    ③看到黎明时,我们感悟到它冲破黑暗的力量;看到朝阳时,我们同样感悟到它孕有希望的艰难。

    ④有时,景与物也昭示着一种自然哲理。

    ⑤俗话说:“万物皆有理。”

    ⑥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雄奇的山峰,广阔的原野,欢快的溪流,深沉的海洋,都会引起我们的深思。

    ⑦朝晖夕阴,寒来暑往,花开叶落,鸟语虫鸣,都会引起我们的遐想。

    A . ⑤⑥⑦①④③② B . ④⑥⑦①③②⑤ C . ④①⑦⑥⑤③② D . ⑤⑦⑥①②③④
  • 7. (2023八上·西平月考)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 (1)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 (2)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3. (3) 白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4. (4)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5. (5)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 8. (2023八上·西平月考)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 (1) 山随平野尽,。(李白《渡荆门送别》)
    2. (2) ,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
    3. (3)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郦道元《三峡》)
    4. (4)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

  • 9. (2023八上·西平月考) 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它可以使我们获得很多有益的启示,充实我们的生活。读《三国演义》,我们可以领略到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

二、阅读与理解
  • 10. (2023八上·西平月考)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⑴欣然起行⑵怀民亦未寝⑶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 (2) 翻译下列句子。

      ⑴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 (3) “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分别比喻什么? 表现了景物什么特点?
    4. (4)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达了作者怎样微妙复杂的感情?
    5. (5) 你从本文中得到了什么启发?
  • 11. (2023八上·西平月考)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②相杂,绵绵成韵。 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③。仁智所乐,岂徒语哉

    ————吴均《与顾章书》

    【注】①薛(bì)萝:薛荔与女萝,皆为香草。后人常以薜萝为隐者服饰。②英英:声音和盛之貌。③办:具备。

    1.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四时俱备 前人之述备矣 B . 遂葺宇其上 择其善者而从之 C . 仆去月谢病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D .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邑人奇之
    2. (2) 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面语句所表现的情景。

      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3. (3) 两文写景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其作用是什么?
    4. (4) 对画线语句所表现出的共同的处世态度,你是怎样理解和评价的?
  • 12. (2023八上·西平月考)   

    读经典诗词过诗意人生

    ————从《中国诗词大会》说开去

    ①《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饮水思源,从绵延不绝的文明中借鉴智慧,才能行稳致远。春节期间热播的《中国诗词大会》也再次佐证了这一点:当下国人的心灵仍然渴望着古典诗词的甘霖,现代中国的前行,也需要从文化原乡汲取精神力量。

    ②诵读润泽心灵。唐宋诗词作为我国优秀思想文化载体,以凝练的语言和优美的韵律,把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涵内化为心灵认知。 品读鉴赏这些锦绣文章,能把纯意识形态的、纯政治伦理的概念转化提升为心灵的感应、精神的修养,从而将一种外在的、说教式的教育,转化为一种艺术的感染,浸润心灵。吟诵时应以品读为核心,因声求气,得其风骨神采。 要推进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可采用多种多样方式,如在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开展吟诵或创作比赛,通过合唱、诗乐舞、情景剧、快板、音乐剧等形式,创新传统经典的传播形式.加上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的渲染扩散,营造浓厚氛围,真正让优秀传统文化润物无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合一。

    ③体悟提升境界。古典诗词的力量,在于穿越千年而与普通个体的人生和命运发生关联。正如《中国诗词大会》一位参赛者所说,热爱古诗词,只因其中有太多“现代人完全给不了你的感觉”。 包含唐宋诗词在内的经典一直涵养着国人的精神生活,充实着中华民族的心灵空间。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到“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人生的起落与社会的变迁在平仄的韵律中归于祥和;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哲思况味等等,其间传达出的人生态度和深沉思索。无不启示我们应以一颗“平常心”对待人生的变故和不幸;只有实现了内心和谐,才能以积极的心态对待自我,关爱他人,热爱生活,实现与外部世界的和谐相处。

    ④躬行笑对人生。诵读古典诗词,重要的是去体会那一颗颗诗心,与古人的生命情感发生碰撞,进而提升自己的修为,校正人生航向。农民大姐白茹云曾患淋巴癌,诗词给了她用朴实乐观直面清贫家境和病痛煎熬的力量,也让人看到了文化滋养对抗多舛命途的力量。《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冠军武亦姝说,苏轼“根据人生境遇调整心态”,始终笑对各种人生挑战,“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中国诗词大会》的百名选手,大多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普通人,他们不分年龄、民族、学历与职业,上至“翁媪”.下至“垂髫”,都能从意味无穷的诗词中得到养分,振奋精神,砥砺前行。

    (选自《徐州日报》)

    1. (1) 阅读全文,请依据文章内容说出我国的古诗词被奉为经典的原因。
    2. (2) 第④段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 (3) 开头引用“《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饮水思源,从绵延不绝的文明中借鉴智慧,才能行稳致远”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4. (4) 体悟古典诗词能提升境界,请选择第③段中某句诗词,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三、写作与表达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