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宁夏自治区银川市唐徕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

更新时间:2023-12-23 浏览次数:8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27分)
  • 1. (2023高二上·银川月考) 现代文阅读Ⅰ

    材料一:

    家书是一种感染力极强的鲜活文本,西方人称之为“最温柔的艺术”。铺一张白纸、修一方尺牍,是我国古代文人表露心绪的常用形式;展一方徽宣、写一帧信札,是我国传统士子寄寓乡愁的有效渠道。鱼传尺素、鸿雁传书、目断鳞鸿,这样的文化传统代代相因,融入百姓生活,升华为中国乡土文化的重要维度——家书文化,沉积为融亲情、乡情、友情于一体的独特民族文化现象。

    在我国传统社会,家书是传递情愫和信息的基本途径。无论人在何处,修一封家书、报一句平安,就可化解千里之外亲人的担忧挂牵,令其安心。特别是在战乱频仍的年代,家书的价值尤显珍贵。当今社会,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特别是移动互联网覆盖全球,人们只需轻点手机屏幕,便可诉说心曲、互道衷肠。这样一来,传统家书日渐式微,家书文化面临衰败消亡的严峻考验。诚然,互联网实用又快捷,打破了家人亲友间的空间阻隔,缩短了时间长度,但毕竟不是所有的亲情友情都可通过键盘敲打出来。一些社会学家认为,互联网日益广泛的使用,降低了家人亲友交往的质量和品位,应警觉和预防网络对优秀传统文化因素的稀释和削减。

    优秀文化具有永恒的魅力。当今时代,人们既需要现代网络的迅疾和轻灵,又需要高雅文化的温润和熏陶。通过网络隔空进行的对话沟通,无论如何都显得文化底蕴不足。昔日尺牍信札中真挚的感情、熟悉的字迹、质朴的语言,都被程式化的简单符号代替;而这些网络符号转瞬即逝、难以恢复,即便其中有时也能迸发出智慧火花和闪光言语,但难以完整保留、长久珍存。人类社会的进步既体现在科技方面,也体现在人文领域。如果只重视科技而忽视人文,将危及人类经过长久辛劳累积起来的智慧成果。世界上许多优秀文化消失的教训告诫人们,现在应警惕和防范包括家书文化在内的传统文化遗产断层。这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纸质书信早已淡出很多人的视野,而对很多“90后”“00后”来说,家书无疑是一个陌生的概念。

    家书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应成为尘封的话题和遥远的回忆。家书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功能是网络无法替代的,应慎终追远,固本强基,在全社会积极倡导手写家书,让笔墨文字所蕴含的温情暖意抚慰疲惫而躁动的都市心灵,让家书文化成为人们寄托情感的精神家园。特别是要引导和鼓励青年学生坚持书写家书与运用信息技术并重,使家书文化在信息时代延续下去并融入百姓生活。

    (选自刘金祥《让家书文化融入百姓生活》,有删改)

    材料二:

    以“真善美”为思想内核的家书,不仅让收信人重新观照自己,也鼓舞其他鉴赏者以美的理想和美的规律去创造新的生活,这就是家书表现出的审美功用。

    家书价值的多元性首先表现在家书的认知功能,鉴赏者能够通过某些家书作品认识社会、了解历史。家书来自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中,一封家书总是会带有时代的印记,家书写作过程中,常常涉及身边的真实事件。由于家书是家人间的温情话语,它的认知价值,又表现为一种启迪,而非枯燥的说教。更重要的是,它温馨智慧的家常话语,可以启发鉴赏者在家庭情感辐射的小天地内,去探索人类世界大生活的奥秘,思考生命的意义甚至体悟宇宙人生。

    除了具有启迪特色的认知价值,家书还有审美教育价值。家书作品所涵盖的对象本身,因其“著我”要求而倾注了创作主体的思想情感,表现出作者的审美取向。创作主体的主观情感包围着家书传递的信息。当鉴赏者在获取信息的基础上受到感化和熏陶时,家书的教育价值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因而家书的“教育”可以说成“教化”,“化”便是荀子“化性起伪”中的化,我国的传统教育的精髓向来是“化”胜于“教”的。在这个过程中,鉴赏主体与创作主体通过家书这一审美中介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如果这种共鸣不是“臭味相投”的低俗认同的话,壮美或优美的思想情感便成为审美情感的旋律,家书因之实现了使鉴赏主体情感“净化”或灵魂“升华”的功能。

    家书鉴赏之中的“赏玩”,则是侧重于家书的娱乐价值。中国传统家书是文化和艺术的综合载体,那些写在各式信笺上的蝇头小楷和遵从着长幼礼仪的书信格式,都能给人以视觉上的审美感受。即使是信封的设计与信纸的折叠,也是丰富多彩的,如伊犁人民出版社的《书信折纸基础》一书中,介绍了91种信封和信纸的折法,让人享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熏染下的一场视觉盛宴。不论是对家书书法、工艺的赏玩还是对家书故事的聆听,都可以触摸不同历史时空的鲜活容颜。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孔子肯定了“诗”价值的多元性,家书亦是如此。家书对于人们的意义不是单一的信息授受,也不是单纯的伦理说教,它以审美价值影响人的整个精神世界。家书作为书信文学、作为艺术文化,对人的审美功用是立体的、综合的,它的终极审美目标在于通过对家庭范围内人性美的讴歌,造就审美主体完整的个性。

    (选自《家书的审美价值》,有删改)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国古代那些用以表露心绪、寄寓乡愁的感染力极强的家书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被西方人称为最温柔的艺术 B . 家书是一种文本形式、一种传递情愫和信息的重要方式,更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而这些功能是网络所无法替代的。 C . 世界上许多优秀的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而消失了,这告诫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保护和传承包括家书文化在内的传统文化遗产。 D . 与传统书信相比,网络交流充斥着程式化的简单符号,文化底蕴明显不足,所以我们应倡导年轻人少用网络与人交流,而多用手写书信来传达温情暖意。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文中看,“鱼传尺素”“当忆雁书归”“鳞鸿凭谁寄”这些诗句中的“尺素”“雁书”“鳞鸿”都是书信的别名。 B . 从创作上看,家书与诗歌等艺术作品有共通之处;从欣赏上看,家书有着诗歌所不具备的历史和伦理上的价值。 C . 从家书的内容到家书的形式,甚至家书信纸的折法,都有值得鉴赏之处,其蕴含的文化和艺术具有丰富的审美功能。 D . 家书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文化作品,其历史悠久、意蕴丰富,可雅俗共赏,传承家书文化具有深远的时代发展意义。
    3.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不能体现材料二所说的“家书的审美功用”的一项是(  )
      A . 1947年九月,毛泽东主席写给毛岸英的家书,行草书风,堪称书法艺术精品,透过它我们可以领略世纪伟人的书法成就。 B . 读者通过“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两句诗能感受到家书在战乱年代的珍贵价值和它带给离乡者的莫大慰藉。 C . 林觉民的《与妻书》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对妻子的深情和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祖国深沉的爱。 D . 范仲淹在家书《告诸子及弟侄》中对子侄的谆谆教导如“当见大节,不必窃论曲直,取小名招大悔矣等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仍有其积极的意义。
    4. (4) 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5. (5) 下面的材料是梁启超在1916年1月2日写给梁思顺(梁启超长女)的家书,很好地体现了家书的认知价值,请根据材料对此进行简要分析。

      此间对我的消息甚恶,英警署连夜派人来护卫,现决无虞。吾断不至遇险。现一步不出门,并不下楼,每日读书甚多,顷方拟著一书名曰《泰西近代思想论》,觉此于中国前途甚有关系,处忧患最是人生幸事,能使人精神振奋,志气强立。两年来所境较安适,而不知不识之间德业已日退,在我犹然,况于汝辈,使汝辈再处如前数年之境遇者,更阅数年,几何不变为纨绔子哉。

      【注】①泰西:极西,泛指西方国家。

  • 2. (2023高二上·银川月考) 现代文阅读Ⅱ

    挺拔之姿

    朱以撒

    晋人普遍有好竹之癖,打开魏晋艺术史册,一群生机勃勃我行我素的人就涌了出来,在山阴道上的竹林深处,放浪形骸,快然自足,得大自在。

    这当然是我三十几岁以后才意识到的。我和魏晋间人相近之处,就是有过比较长的山野生活,与竹相近。常常会站在山顶,看山峦连绵起伏,竹海无际。那时我想着自己的出路,如果能像一竿竹子这般凌空而起那就好了。竹海里纤尘不染,枝叶让天水洗净,摇曳中偶尔闪过阳光的亮泽,它们的顶端是最先接触到每一天太阳的光芒的,不禁使我艳羡。山野稼穑,先是基于温饱的认识——每一竿竹都可以构成生存的支架,把一个个家庭托住,不至于坠入饥寒之中。而每一枚笋,春日之笋也罢,冬日之笋也罢,对于一位腹内空洞的人而言,简单地烹调之后,无异于美味了。那些没有成为餐桌美味者,不舍昼夜继续伸长,令人仰望。那些被山农认为是成熟了的竹子,在叮叮咚咚的刀斧声中倒下,削去枝叶,顺着规划好的坡道滑下,被长长的平板车载着,进入再加工的程序。和竹子一样,人也是善于生存的植物,贫瘠清苦中也会挣扎着生长。我注意到一些竹子的确没有长好,是吃力地拱出石块的,此后也就一直不能顺畅,总是被压制着扭曲着,不禁让人生出怜悯。只是我一直认为它会更具备倔强的美感,它的根后来制成了一个老者形象的工艺品,比其他的更有铁枝虬干的峥嵘了。

    待到我在鹤峰原度假,已经到了闲适的年龄了。风随夕阳西下而愈加强劲,一些植物已在形态上仓皇失措,叶片翻飞如鸟兽惊散。竹林在随风俯仰中显示了一种从容,在徐徐的摇曳里,山野之风的张狂之力往往被斯文地化解开来。在魏晋的文字中有不少“徐徐”的记录,“徐徐”看起来只是肢体上的动作,实则是内心的从容优雅。内心慢了,整个人的举止也就慢了,斯文了,有风度了。竹被称为四君子之一,它在四君子中是最为清俊的,风来了,风过了,余韵袅袅。

    竹子从笋尖出土就开始了笔直向上的里程,追慕光明,从而略去了许多天下扰攘。竹子作为人格气节的象征是有道理的。屈原的《离骚》充满了香草的芳香,可惜,他写的都是湘沅泽畔之物。他一定离竹林很远吧,要不,他一定会以孤竹自况,向楚怀王表示自己砥节立行的井渫之洁和安穷乐志卓然自异于俗常的格调——以竹子作为喻体,会胜过那些优柔的香草,也会使屈原风骨遒劲,不至于最终绝望而自沉汨罗。当然,竹子在我眼中也有一些孤高兀傲的意象。争相轩邈,思逐风云,都像梁山好汉单干时那般独标奇崛。相比于王维在夜间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长啸,弄得一片喧哗,我则以为竹下独坐静听风来会更与竹默契。李白就是这般静静地坐在敬亭山上的。竹是清肃之物,郑板桥曾在《兰竹石图》上题写了“各适其天,各全其性”,认为它是循自然之道的。如果它是一个人,一定是心怀素淡,性喜萧散,有一些不可犯之色。每一个人的内心都会有一个位置来安放一竿竹子,或者一片竹林。所谓风骨,就是内在的支撑。

    一个人爱竹,在他笔下会有哪一些流露呢,真要用两个字说道,那就是“清”和“简”了。庾子山《小园赋》中有不少数字,不过最让人欣赏的是“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读到此处,清出来了,简也出来了。在魏晋这样一个尚竹时代,竹是环境的背景,也是心境的背景,如果观察他们的雅集轨迹,竹林七贤、金谷宴集、兰亭修禊,都是在茂林修竹间,在这里挥麈清谈、稽古观心,是很有一些清简之趣的。像王羲之的《大道帖》、王献之的《鸭头丸帖》、王珣的《伯远帖》,都那么小,一张便笺般大小,清简出风尘,三笔两笔,精气神都聚于此了。在笔墨清简的背后是唯美的人格,一个人可以奇点、怪点,也可以不循常轨剑走偏锋,却不可落入尘俗的泥淖里。想想当年的阮籍,以青眼、白眼待人,相比于今人内怀奔竞之心,好冠盖征逐之交,那时节的人在处理人的关系上显然清简得多。

    我是在农耕兄弟的老房舍里大量的竹器中看到竹子之力的,力透到寻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紧紧地箍住了一家人的生活、一个村子的生活,不使失散。渐渐地,在竹林环绕中的人们也有了坚韧和忍耐。实在的劳作泥泥水水寒暑无间,使人长于自守,默然无语。而另一面又使我察觉到民风的强悍,只是平素在体内蓄积着,不使外泄。所不同的是农耕者远没有竹子的挺拔俊秀,少年时过早地负重,后来再也长不高了。尽管我离开那里很久了,我还是固执地认为他们就是一片会行走的竹子。

    回到城里看到的更多是与园林建筑相匹配的纤纤细竹,优雅而有骨感。进入古色古香的庭院,玩味钟鼎彝器、瓦甓青花,又翻动图籍残纸。忽然有一缕淡淡的流逝感浮了上来——日子是越发小巧婉约起来了。算算此时,是农历的六月七月之交,时晴时雨,山野在潮湿中,无数的竹鞭在奋力吮吸,竹节争先向上,风雅鼓荡,场面奇崛,整座山岭充盈着大气与生机,让热烈的阳光照彻。

    (选自《散文选刊》,有删节)

    1.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是( )
      A . 文章采用倒叙、插叙的手法,综合运用了记叙、说理、抒情等表达方式,谈古论今,托物言志,旨在表达对农耕兄弟的赞美,对乡村文化的眷恋。 B . “每一个人的内心都会有一个位置来安放一竿竹子,或者一片竹林”这句话是说,每一个懂竹的人都会获得内在支撑,成为有风骨的人。 C . 文章第三段运用了比喻、比拟、排比等修辞,文意生动,兼之长句短句错杂,富于变化,体现了散文之美。 D . 随着年龄的增长、境遇的改变,同样的竹子,“我”却“读”出了不同的内涵。
    2. (2)  题目为“挺拔之姿”,但画线部分却写扭曲的竹子,是否合乎题旨?为什么?
    3. (3) 文章写出了竹子的哪些精神气质?你最欣赏其中哪种精神气质?结合生活经验谈谈你的体会。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2023高二上·银川月考) 文言文阅读

    材料一: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欲西入秦。辞于荀卿曰:“斯闻得时无怠,今万乘方争时,游者主事。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骛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处卑贱之位而计不为者,此禽鹿视肉,人面而能强行者耳。故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故斯将西说秦王矣。”

    至秦,会庄襄王卒,李斯乃求为秦相文信侯吕不韦舍人。不韦贤之,任以为郎。李斯因此得说秦王。秦王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持金玉以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离其君臣之计,秦王乃使其良将随其后。秦王拜斯为客卿。

    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亦在逐中。斯乃上《谏逐客书》,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官至廷尉。二十余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

    (节选自《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二: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盗粮”者也。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节选自李斯《谏逐客书》)

    1. (1)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非世而恶A利B自托于无C为D此非士之情也E故斯将西F说秦王矣。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度楚王不足事”与“度义而后动”(《答司马谏议书》)两句中的“度”字意思相同。 B . “阴遣谋士赍持……诸侯”与“藉寇兵而赍盗粮”(《谏逐客书》)两句中的“赍”字意思相同。 C . 黔首,指平民、老百姓。“黔”指黑色,平民百姓以黑巾覆头,故称“黔首”。 D . “损民以益仇”与“日益骄固”(《阿房宫赋》)两句中的“益”字意思不同。
    3. (3) 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厕所中的老鼠和粮仓中的老鼠的生活情境类似,这引发了李斯的感慨,于是李斯离开楚国去秦国。 B . 李斯西游秦国,先得到秦相吕不韦赏识,为郎官;后为秦王所用,先后担任长史、客卿、廷尉、丞相。 C . 韩国人郑国到秦国做间谍,不久被发现。秦国的王公贵族以及大臣请求秦王将这些客卿全部驱逐出境。 D . 李斯为长史辅佐秦王,向秦王献计对付诸侯,如以财诱惑、以利剑刺杀,显示出高超的政治能力。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斯闻得时无怠,今万乘方争时,游者主事。

      ②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③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5. (5)  李斯为何要离楚事秦,请根据文本一概括。
  • 4. (2023高二上·银川月考) 古代诗歌阅读

    遣 闷

    杨万里

    江树深春色,村鸡薄晚声

    雨添青笠重,人减画船轻。

    遣闷惟须睡,哦诗只强成。

    独判连日雨,却惜半朝晴。

    【注】①淳熙七年(1180年)至九年(1182年),杨万里(吉州吉水人)任广东常平茶盐使、提点刑狱,三年间作了四百首诗,编为《南海集》,此为其中之一。②《诗经·国风·王风》中有《君子于役》一篇,其中有“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③判:判断。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点明了诗人所处环境,是在暮春傍晚时分树茂萌浓、鸡鸣声声的乡村。 B . 颔联巧用夸张手法:“添与减”“重与轻”形成两组极大的反差,耐人寻味。 C . 诗人认为睡觉是排遣愁闷的唯一方法,而现在吟咏诗篇只能勉强自我慰藉。 D . 尾联两句呼应颔联,诗人期望着雨过天晴、哪怕只有半日也非常值得珍惜。
    2. (2)  诗歌题目为“遣闷”,请简要分析诗人“闷”产生的原因。
  • 5. (2023高二上·银川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杜牧《阿房宫赋》中直接描写秦国宫女十分娇媚的句子是
    2. (2) 在《阿房宫赋》中,揭露统治者掠取财物时连极微小的都不放过,耗费起来却像对待泥沙一样不珍惜的两句是
    3. (3) 《将进酒》中两句既是诗人酒后的狂言,也是酒后的真言;是诗的豪放,更是诗人的奋激。
    4. (4) 古代诗文中有许多抒发人生短暂的名句,如屈原《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李白《将进酒》;苏轼《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5. (5) 《春江花月夜》中运用想象和“鱼雁传书”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书信不能往来,暗含相思之苦的句子是。 
    6. (6) 生命,就个体而言,何其短暂;就整个人类而言,则是代代相传,与明月存于天地之间!《春江花月夜》中的就体现了这一哲理。
三、课内文言文知识检测(12分)
  • 6. (2023高二上·银川月考)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 ①盖失强援,不能独         完:保全

    ②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        所以:用来……的

    B . ①永保无疆之             休:福禄,喜庆

    ②后秦击者                    再:两次    

    C . ①暴秦之欲无             厌:讨厌

    ②复道行空,不何虹            霁:下雨

    D . ①傲则骨肉为行路            物:物体

    与秦相较                    当:假如        

  • 7. (2023高二上·银川月考)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秦者秦也    ②将有作则思知止以人        ③吾恐秦人食之不得咽也 

    ④李牧连之    ⑤废穰侯,逐华阳,公室    ⑥然则所者在乎色、乐、珠玉     

    ⑦四海         ⑧怨不在 , 可谓惟人         ⑨朝歌夜                         

    ⑩并力西向         ⑪恭而不心服                ⑫来于秦

    ⑬简而任之    ⑭后人之而不鉴之             ⑮铛玉石

    A . ①⑦⑨⑫/②④⑤/⑥/③⑧/⑩⑪/⑭/⑬⑮ B . ①⑨/②④⑤/③⑩/⑥/⑦/⑧⑪⑬⑭/⑫⑮ C . ①⑦⑨/②④⑤/⑥/③⑩⑪⑫⑮/⑧⑬/⑭ D . ①⑨/②④⑤/③⑩⑪⑫⑮/⑥/⑦/⑧⑬/⑭
  • 8. (2023高二上·银川月考)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 ①则思知足以自戒        ②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③可谓智力孤危 B . ①韩魏之经营     ②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③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C . ①思厥先祖父             ②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③秦人不暇自哀 D . ①必出于秦然后可        ②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③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 9. (2023高二上·银川月考)  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留长者也      ②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③江南金锡不为用 ④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⑤民以殷盛,国以富强 ⑥举地千里

    ⑦洎牧以馋诛     ⑧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⑨秦人不暇自哀   

    ⑩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⑪戍卒叫,函谷举        ⑫终必不蒙见察

    ⑬管弦呕哑             ⑭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             ⑮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A . ①⑩/②⑧/③⑦⑪⑫⑭/④⑨/⑤⑮/⑥⑬ B . ①⑩⑪/②④⑧/③⑭/⑤⑦⑬/⑥⑮/⑨⑫ C . ①⑩/②⑧/③⑦⑭/⑤⑪⑮/⑥⑬/⑨⑫ D . ①⑩⑪/②⑦⑧/③④⑭/⑤⑫⑮/⑥⑨⑬
四、语言文字运用(16分)
  • 10. 有人统计,《红楼梦》中出场人物达千人之多,他们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以下对贾府人物关系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尤氏、尤二姐、尤三姐是三姐妹。尤氏是贾珍的妾,尤二姐是贾琏的妾。 B . 周瑞和王善保家的是王夫人的陪房,林之孝是邢夫人的陪房,来旺是王熙凤的陪房。 C . 袭人、晴雯、紫鹃最初都是老夫人的丫鬟,后来袭人、晴雯成了宝玉的丫鬟,紫鹃成了黛玉的丫鬟,袭人在服侍宝玉前还做过湘云的丫鬟。 D . “四春”中,元春是王夫人的女儿,探春是赵姨娘的女儿,属于荣国府;迎春和惜春的母亲都没有提到,但她们都属于宁国府。
  • 11. (2023高二上·银川月考)  凤姐故意捉弄刘姥姥,叫刘姥姥用银箸夹什么蛋?(  )
    A . 鹌鹑蛋 B . 鸽子蛋 C . 鸡蛋 D . 鸭蛋
  • 12. (2023高二上·银川月考) 贾元春回宫后,为不让大观园佳人落魄,花柳无颜,遂命家中姊妹和宝玉进去居住。各人的住所也与人物的个性及命运有相契合之处,其中薛宝钗、李纨的屋舍名称是( )
    A . 秋爽斋 潇湘馆 B . 稻香村 秋爽斋 C . 蘅芜苑 稻香村 D . 蘅芜苑 栊翠庵
  • 13. (2023高二上·银川月考) 对《红楼梦》第三十三回宝玉挨打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宝玉会见官僚贾雨村时无精打采,令贾政很不满意。 B . 宝玉与琪官的交往激怒了忠顺王爷,给贾政无端招来政治纠纷。 C . 宝玉挨打实是贾政将因金钏之死而引发的对王夫人的不满转到宝玉身上。 D . 贾政痛恨宝玉离经叛道、不走仕途之路,不能兴振家业,甚至有可能会损害家族利益。
  • 14. (2023高二上·银川月考)  对《红楼梦》11~20回相关情节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宁府为秦可卿送葬的队伍浩浩荡荡,场面宏大,北静王也来了,贾珍贾赦贾政三人连忙以家礼迎见。北静王在轿内对贾政说,想见衔玉而诞的宝玉。宝玉满心欢喜地上前拜见。北静王关心了宝玉的学业,并将腕上的一串念珠赠与宝玉。 B . 王熙凤一上任便召集宁府各管事宣布:要依照她的要求行事,犯错的就马上处置。她为众人安排了各自的事项。对一迟到者,她先训斥一番,后喝命打二十板子,交代与总管赖升,革他一个月银米。众人皆知凤姐的厉害而不敢偷闲了。 C . 贾宝玉大观园题额题得好,小厮们为讨赏而抢走了他身上佩戴的荷包香袋之类。林黛玉以为宝玉将自己给的那个荷包也给他们了,赌气回房,把正在给贾宝玉绣的香袋剪了。贾宝玉急忙解开衣领从贴身棉袄上解下林黛玉送给他的荷包。 D . “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儿们一会,不说说笑笑,反倒哭起来。一会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来!”这是贾元春元宵省亲时,对贾母说的话。她至贾母正室,对着贾母等人跪了下来。元春心中无限苦闷无人可诉,只能泪流不止。
  • 15. (2023高二上·银川月考) 语言文字运用

    许多家长可能都有过这样的体会:让孩子们拿起手机容易,但想让他们放下就没那么简单了。那么,____,能够让青少年如此着迷?

    智能手机是无休无止的信息,社交媒体、视频网站、网络游戏等应用像一个个“无底洞”,每一个悬念的放置、每一次自动播放,你都有可能不断放纵自己的欲望。

    除此之外,青少年手机成瘾背后还有着更深层次的心理原因,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青少年____,面对现实世界中困难,有时缺乏自我激励的能力,易产生焦虑、自我怀疑等负面情绪。这时手机就成了一个“遁世”的好“去处”,拿起手机,青少年会觉得到了一个没有烦恼的虚拟世界。这种行为一旦成为习惯,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导致青少年愈加沉迷于手机。另一方面,手机能一定程度上满足青少年的情感需求。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来自亲密关系的陪伴、支持,给予他们安全感,而有些家长会在孩子需要陪伴的时候,让手机、平板、电脑等充当“电子保姆”,那么这种情感需求就不能____,也将青少年进一步推向了手机等智能设备。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3个字。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3. (3)  下列句子中的“这”和文中加点的“这”,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这款很不错,那款也还行,你们心里到底还有没有谱? B . 既要推进工作,又要确保安全,这些就是我方的意思。 C . 这是最新版《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网络保护”专章。 D . 他这就辞去收入非常不错的工作,回家乡当村官。
五、写作(60分)
  • 16. (2023高二上·银川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们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却无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所以,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需要寻找各种“镜子”、不断绘制“自画像”来审视自我,尝试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重要的问题。

    作为高二的学生,学校请你给今年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自;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