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泸州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10月月...

更新时间:2023-11-28 浏览次数:12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2023高二上·泸州月考)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汉代许慎《说文解字》中说,“儒,柔也”。一个“柔”字,切中要义,味道全出。宋词专家叶嘉莹先生在一档节目中就特地提到了中国文化的“弱德之美”。她由“儒”字的“柔”这一本义出发,加以阐释,把儒家所代表的中国文化性格多维度地彰显出来了。

    “儒”字中含一个“需”字,“需”有“等待”之义。孔子就说过:“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孔子这里说的其实就是“需”的意思,它体现的显然是一种等待的姿态。

    华裔英籍女作家韩素音,在描述一位华侨时说:“他是个中国人,有极好的耐心,能等待和忍耐。”这的确典型而鲜明地体现了中国人所特有的品性。韩素音在参观走访了中国内地之后,曾经感慨道:“我在这里重新发现了中国的弹性——它所固有的柔顺性,这使它不受外界危机的影响,同时也使它克服一次又一次动乱。”因此,我们虽说“儒者柔也”,但并不是说柔就是软弱无力,就是废弃一切作为。老子认为,“天下莫柔弱于水”,但是“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这正是“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的道理所在。俗话说“水滴石穿”,就是“以柔克刚”的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

    其实,我们只有通过“水”的意象,才能最真切地体味到“儒”之“柔”。柔是“水”最为突出的特性。在中国文化中,以水喻道是有其古老传统的。譬如,老子说:“上善若水”,他还说“弱者道之用”,此所谓“弱者”指的就是水的柔弱。他又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就是说,水善于滋养万物而从不争夺,水中因此蕴含着大道理。管子就认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我们知道,水是不定形的,它被放进怎样的容器中就成为什么样子的形状,但正是因为没有一种固定不变的形状,所以才能变成一切可能的形状,这正是“道”的品格。更为重要的是,它以隐喻和象征的方式,透露出中国文化的传统性格。以水来比喻道的高明之处在于,它的意义是双关的:一方面确立了存在论的基本意象,让人们能够由此及彼地去领会“道”的深刻内涵;另一方面又奠定了道德论的基本取向,借助于水的“至柔”的性格来凸显道德的品性。

    应该说,中国传统文化所采取的等待姿态,与儒家固有的“柔”的性格之间,是有极深的渊源关系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人同自然界、同他人打交道的方式。

    在这里,不妨比较一下古典技术同现代技术文化性格和文化取向上的分野,我们从中可以更深切地体会出中国古代文化的柔性特点。这种文化取向塑造出来的古典技术,不具有征服自然界的进攻性和侵略性。例如我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就是采取因势利导、巧夺天工的办法,而不是采取逆自然而行的办法,使大自然为人类造福。它可以涝排洪、旱蓄水,通过自然而然的方式来对水加以调节。

    (选自何中华《通过水的意象体味儒之柔》,有删改)

    材料二:

    《易经》是中国最早的哲学著作之一,易者变也,易经主旨是万物皆变。水变化多端:水无定形,随境而适;水有三态,常温为水,低温结冰,高温化汽,云雨雾露霜雪雹皆水之不同形式。水无处不在:土壤中含水,岩石中有结晶水,植物从根到叶皆含水,动物从头到脚皆含水,人体含水量高达60%以上。无处不在的水千变万化,我们的祖先可能首先从水的变化中悟出万物皆变,这成为千古不易之哲理。

    水的形态千变万化,其结构却非常简单。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是自然界最简单的化合物之一。这阐明一条重要的哲理:宇宙万物千变万化,万变不离其宗,复杂源自简单。古今中外伟大的哲学家和科学家均深谙此理。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爱因斯坦说:“更简单的理论,涵盖更多不同内容,具有更广阔的应用,这才是更令人信服的理论。”皆此之谓也。

    孔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师从善动之水可以益智,这种“智者乐水”和“智者动”的说法很容易获得认同。不过,仁者也是乐水的。海纳百川,水与仁者均具有包容性,此其一。孔子曰:“仁者人也。”仁者普济众人,水惠及一切生物。每逢大旱,禾苗枯焦,赤地千里,一场甘霖普济众生,此其二。孔子还提倡中庸之道,主张凡事不可走极端。水适度有益,过多则成灾;正如父母关爱子女有利其健康成长,溺爱则反害之。《论语》说:“过犹不及。”此乃至理,水的哲学岂能例外?回顾生物进化史,从一个共同祖先不断分化出各种物种,水在每个环节都起到关键作用。

    对生物起源目前尚无定论,陆地起源说、深海起源说、宇宙起源说……众说纷呈,有待验证。但无论何种起源都离不开水。水是一切生物所必需,无水则无生物。水孕育出一切生物,此乃至仁大爱。明乎此理,仁者怎能不乐水?仁者、智者携手悠游于山水之间,既乐山又乐水,仁智兼备,相得益彰。

    (选自沈致远《水的哲学》,有删改)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待时而动”的儒家君子就像柔弱的水一样有极好的耐心,具有“弱德之美”。 B . 中国传统文化里,儒家和道家都注重以水喻道,因为水的“柔性”具备双关的意义。 C . 先辈可能从水的变化悟出万物皆变的道理,哲学著作《易经》中阐释的道理与之相似。 D . 陆地起源说、深海起源说等关于生物起源的各种定论都确定生物起源离不开水。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观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传统文化中儒家柔性的特征可以从中国人认识自然、社会交际的方式中观察、感知。 B . 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都认为复杂的宇宙万物都源自简单,越简单应用越广阔。 C . 现代技术在文化性格和文化取向上具有征服自然界的进攻性和侵略性。 D . 行为不极端,懂得隐忍包容、普济众人,崇尚“至柔”的人可以说仁智兼备。
    3.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句子中的“水”意象没有体现“弱德之美”的一项是( )
      A . 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B . 水惟善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极天 C . 水利万物而不争,人傲于世而不顺 D .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4. (4)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5. (5) 请结合两则材料,概括我们“以水为师”的理由。
  • 2. (2023高二上·泸州月考) 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狩猎

    阿来

    军分区的侦察参谋,银巴;农牧局的小车司机,秦克明;我呢,专业给文工团歌手填写歌词。我们是偶然凑在一起的狩猎伙伴,因为大家的身份脾气极不相同,更何况因为野生动物保护法,我们渴望到手的飞禽走兽几乎都受到法律保护了。

    我们沿着小径向深山里进发。四周一片静谧,在树林变得稀疏的地方,出现了黑色圆润的新鲜獐子粪便。再后来,就看到了那个棚寮,那个以前许多猎手相继过夜,相继修缮过的棚寮。

    我们坐下来歇气,突然,一只獐子从棚子里飞蹿而出,连银巴也来不及举枪就蹿下山坡了。它站在对面一座孤立的小山冈上向我们瞭望,距离太远了,超过了枪的射程。

    天很快就黑了,还有只獐子在周围逡巡不去,一直弄出许多声响。银巴说:“要出来你就出来吧。”不久,那獐子果然就从一团灌木后探出了脑袋,双眼十分明亮。我端起小口径运动步枪,瞄准致命的额头的中央,勾动枪机,一声枪响,獐子纵身一跃,黑暗中传来一串树枝摇动的声音。

    “是只母獐。”秦克明很有把握地说。

    “算了,睡吧。”我躺上了吊床,秦克明裹件大衣半倚在底下藏过獐子的松枝上,银巴钻进了睡袋。

    睡着一阵,醒来,天上的星光消失了,下雨了,只听到树叶在雨声中沙沙作响。恍惚中,我还看到了雾气从谷底慢慢升向我们过夜的这个地方。

    轰然一声枪响,把我从似梦似醒的状态中彻底震醒了,“麝香!”银巴端起枪大叫,显出一副极不平静的样子:“我都看到它的獠牙了!"

    “公獐子都有獠牙,它们的肚脐眼就是价比黄金的麝香。”我觉得他大惊小怪。

    而经常为一点小事神经过敏的秦克明这时倒过分平静了。

    他们两人重新拨燃火,默无声响地喝起酒来了,

    我的吊床在轻轻地左右摇晃。他们好像有心事。而我能深入他们的内心吗?我们只是在狩猎时建立起一种短暂的伙伴关系……

    终于,那些松鸡嘎嘎地叫开了,天就要亮了。雨仍然下着,雨水渐渐被天色照亮,被雨水淋湿的树叶也被渐渐照亮了,那是一种柔和、纯粹、圣洁的光亮,竟然令人产生置身于仙境的感觉。

    我们附近的潮湿的泥地里,一夜之间长出了蘑菇!银巴说:“我打个赌,你吃不完这些蘑菇。”说完,他就提枪钻进了树林。果然,周围地上,那些被松针覆盖的土正被一点点拱起,开裂,最多半个来小时,一群蘑菇又破土而出了。

    我们背后突然传来羊子似的哀叫声。

    一声,两声,焦灼、悲哀、凄凉。那羊子似的叫声渐渐近了,终于一只母獐子从雨水中走了出来,它被雨水完全淋湿了,丰满的乳房里奶水自己渗漏出来。看来,它很久没有给幼獐喂奶了。

    棚寮深处的干枯松枝底下传出了一个幼獐的声音,它和我们悄然过了一夜而我们竟然毫无知觉。我们两人同时跃起扑向那堆松枝,底下传来一声惨叫。我们抱出那只哆嗦不已的幼獐,它的一只腿在我们的扑击下折断了,那只母獐仍然在前后左右奔窜跳跃,用越来越凄凉的叫声搅得我们心烦意乱。秦克明端起了他的大口径双筒猎枪,子弹射到獐子的脚下,掀翻了一大片泥土,獐子也被翻了个肚子朝天,滚下了山坡。

    我们两个一人削好一个桦木片,再把这木片当成夹板固定到幼獐的断腿上,用不久就会腐烂的棉布条扎好。棉布条用去了我内衣上的两个袖口。

    也就是这个时候,雨水渐渐停了,一抹阳光终于钻破了云层,照亮了我们,照亮了周围的景物。

    银巴回来了。他遇见一只狼,它吃掉了昨晚那头麝香,他又打死了那头狼。他把那只麝香捣出来,放在我们面前,他想我们会吃惊的。后来倒是他吃惊地看到我们把饼干泡软一点点喂那只小獐,呆立一阵,从我手中接过茶缸细心地喂了起来。

    小獐子像小羊一样叫了一声,真像是小小羔羊的声音,我禁不住也学叫了两声。“不要叫了,”秦克明说,“母獐子就要来了。”我和银巴大笑起来。说话间,母獐真就来了,我们听见它穿过树林时一路碰掉露水的声音,很快就出现在我们眼前。我一伸手摸枪,它就跳开了。

    秦克明说:“叫它来吧,没听说过哪个真正的猎手要杀喂奶的东西。”我和银巴又笑,听从他的吩咐放下了枪。

    我们躲到低处的一个山洼里,并肩在温煦的阳光中坐了下来,等那只母獐来领走它的孩子。突然,秦克明说:“看呐!”我们抬头仰望,先看到山包上棚寮的剪影,继而看到那头母獐正在给受伤的小獐子哺乳,此情此景确实有些令人胸口发紧发热。

    银巴对獐子挥挥手,说:“回你家里去吧,我们也要走了。”

    一路上,我们不断回头,望到的都只是满眼夕阳下熠熠生辉的绿树的不可思议的光芒。

    ——(选自《阿来作品集》,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天黑之后,母獐之所以在我们周围“逡巡不去,一直弄出许多声响”,是因为幼獐就在附近,母獐不忍离去。 B . 天快亮的时候,银巴提枪钻进树林去了,“我”和秦克明呆在原处,后来就听到了幼獐“羊子似的哀叫声”。 C . 银巴看到“我”和秦克明用饼干喂幼獐,虽有些吃惊,但也很快理解并接纳了我们的做法,并加入到我们的行列中。 D . 当我们看到母獐给幼獐哺乳的情景后,感到“胸口发紧发热”,说明我们被动物间的母子之情深深地打动了。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注重伏笔、照应。如开头交代“我们是偶然凑在一起的狩猎伙伴”,后文写发现公獐时三人分别“极不平静”“觉得他大惊小怪”“过分平静”,具有逻辑合理性。 B . 小说路写公獐,详写母獐:写母獐,略述天黑时在棚子周围逡巡不去的情形,详写天亮后在雨中哀叫着接近幼獐的样貌。这样处理各得其宜、各尽其妙。 C . 银巴是军分区的侦察参谋,打死了吃掉公獐的狼;“我”是文艺工作者,秦克明是小车司机,枪法都不够好,不能命中,母獐两次逃生:这样写切合人物的身份。 D . 小说语言自然而不求绚丽,简约、朴素而充满艺术魅力。如写蘑菇雨后生长,“那些被松针覆盖的土正被一点点拱起,开裂”,描写细微、妥帖,富有动作性。
    3. (3) 小说围绕“狩猎”设置了三人狩猎经过和獐子命运变化两条线索,使作品主题意蕴丰厚。请简要说明。
    4. (4) 小说中划线句子多次写到森林的景物、天气状况等自然环境,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2023高二上·泸州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贞观元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致治之本,惟在于审。量才授职,务省官员。若得其善者,虽少亦足矣;其不善者,纵多亦奚为?使官员得各当所任,则无为而治矣。”玄龄等由是置文武总六百四十员。太宗从之,因谓玄龄曰:“自此倘有乐工杂类术逾侪辈者,只可特赐钱帛,必不可超授官爵,与夫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令诸衣冠以为耻。”

    贞观二年,太宗谓右仆射封德彝曰致安之本惟在得人比来命卿举贤未尝有所推荐天下事重卿宜分朕忧劳卿既不言朕将安寄对曰:“臣愚,岂敢不尽情,但今未见有奇才异能。”太宗曰:“前代明王使人如器,皆取士于当时,不借才于异代。岂得待梦傅说,逢吕尚,然后为政乎?且何代无贤,但患遗而不知耳!”德彝惭赧而退。

    贞观三年,太宗谓吏部尚书杜如晦曰:“比见吏部择人,惟取其言词刀笔,不悉其景行。数年之后,恶迹始彰,虽加刑戮,而百姓已受其弊。如何可获善人?”如晦对曰:“两汉取人,皆行著乡闾,州郡贡之,然后入用,故当时号为多士。今每年选集,向数千人,厚貌饰词,不可知悉,选司但配其阶品而已。铨简之理,实所未精,所以不能得才。”太宗乃将依汉时法令,本州辟召 , 会功臣等将行世封事,遂止。

    贞观十一年,著作佐郎邓隆表请编次太宗文章为集。太宗谓曰:“朕若制事出令,有益于人者,史则书之,足为不朽。若事不师古,乱政害物,虽有词藻,终贻后代笑,非所须也。只如梁武帝父子及陈后主、隋炀帝,亦大有文集,而所为多不法,宗社皆须臾倾覆。凡人主惟在德行,何必要事文章耶?”竟不许。

    贞观十三年,太宗谓侍臣曰:“朕闻太平后必有大乱,大乱后必有太平。大乱之后,即是太平之运也。能安天下者,惟在用得贤才。公等既不知贤,朕又不可遍识,日复一日,无得人之理。今欲令人自举,于事何如?”魏征对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人既以为难,自知诚亦不易。且愚暗之人,皆矜能伐善,恐长浇竞之风,不可令其自举。

    (选自《贞观政要》,有改动)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太宗谓右仆射封德彝曰/致安之本/惟在得人/比来命卿举/贤未尝有所推荐/天下事重/卿宜分朕忧劳/卿既不言朕/将安寄/ B . 太宗谓右仆射封德彝曰/致安之本/惟在得人/比来命卿举贤/未尝有所推荐/天下事重/卿宜分朕忧劳/卿既不言/朕将安寄/ C . 太宗谓右仆射封德彝曰/致安之本/惟在得人/比来命卿举贤/未尝有所推荐/天下事重/卿宜分朕忧劳/卿既不言朕/将安寄/ D . 太宗谓右仆射封德彝曰/致安之本/惟在得人/比来命卿举/贤未尝有所推荐/天下事重/卿宜分朕忧劳/卿既不言/朕将安寄/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年号是君主时代帝王纪元所立的名号,由汉武帝首创。 B . 衣冠,衣和冠。古代士以上戴冠,因此用“衣冠”指士以上的服装,文中指士大夫。 C . 吏部,为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D . 辟召,亦称“辟”,“辟”是指由皇帝下诏征聘或由公府、州郡长官等向朝廷推荐。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唐太宗认为如果官员们能“各当所任”,国家可以实现“无为而治”;在音乐杂艺方面才华突出者,不可越级授予他们官职爵位。 B . 唐太宗批评封德彝关于未发现特别优秀人才的推脱,认为古代明君都是取当世之才而治天下,没有到其他朝代借用人才的道理。 C . 唐太宗准备采纳杜如晦的意见,在当朝推行汉代州郡推荐官员的方法,但因为正逢功臣上书反对这种做法,这件事就停止了。 D . 唐太宗不愿把自己的文章结集。他认为君主“不朽”要靠益于百姓的政事,梁武帝陈后主等人虽有文集传世却多为不法而亡国。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致治之本,惟在于审。量才授职,务省官员。

      ②且愚暗之人,皆矜能伐善,恐长浇竞之风,不可令其自举。

    5. (5) 唐太宗和杜如晦认为吏部选拔官员的弊端在哪?请简要说明。
  • 4. (2023高二上·泸州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

    陆游

    看尽巴山看蜀山,子规江上过春残。惯眠古驿常安枕,熟听阳关不惨颜

    慵服气 , 懒烧丹,不妨青鬓戏人间。秘传一字神仙诀,说与君知只是顽

    【注】①陆游45岁之前,任职福州、临安,因支持主战将领张浚北伐,反对权臣龙大渊等人,在张浚北伐失败后,先被贬至镇江,接着又被罢职,在家闲居三年。1170年,陆游奉命从山阴赴夔州任职,这首《鹧鸪天》写于这一时期。②惨颜:表情悲伤。③服气:一种道家修养的方法。④“顽”同“玩”。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上阕首句“看尽巴山看蜀山”,告诉我们此行道阻且长。 B . “子规江上过春残”一句,点明了季节,也流露出诗人的忧思。 C . “慵”“懒”二字告诉我们,修炼不是他的本意,诗人另有选择。 D . 陆游颠沛流离,常常要在驿站休息,所以十分喜欢听《阳关曲》。
    2. (2) 有人说“秘传一字神仙诀,说与君知只是顽”两句流露出诗人玩世不恭之意。你是怎样理解的?

      请简要回答。

  • 5. (2023高二上·泸州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归去来兮辞》中感悟过去之事已经无法挽回,但未来的事还可以补救,所谓“, ”。
    2. (2) 《滕王阁序》交代了滕王阁聚会发生在九月,这时的景色是“”。
    3. (3) 《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宋荣子思想仍然处于“ , ”的局限并没有完全超越世俗定“内外”和辨“荣辱”的纷争,还不是真正的“无待”。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2023高二上·泸州月考) 语言文字运用Ⅰ

    年意一如春意或秋意,时深时浅时有时无。然而,春意是随同和风、绿色、花气和嗡嗡飞虫而来;____;那么年意呢?

    年意不像节气那样——宇宙的规律、大自然的变化,都是外加给人的……它很奇妙!比如伏天挥汗时,你去看那张传统而著名的木版年画《大过新年》,画面上风趣地描绘着大年夜阖家欢聚的种种情景,你呢?最多只为这民俗的意蕴和稚拙的味道所吸引,并不被打动。但在腊月里,你再去瞅这花花绿绿的画儿,感觉竟然全变了。它变得亲切、鲜活、热烈、火爆,一下子撩起你过年的兴致。它分明给了你以年意的感染。但它的年意又是哪来的呢?倘若还在画中,为何夏日里你却从中丝毫感受不到?

    你想一想,这年意究竟是怎样不声不响却日日加深的?谁知?是从交谈中愈来愈多说到“年”这个字,是开始盘算如何购置新衣、装点房舍、筹办年货……还是你在年货市场挤来挤去时,受到了人们要把年过好那股子高涨的生活热情的传染?年货,无论是吃的、玩的、看的、使的,全都火红碧绿艳紫鲜黄,亮亮堂堂,生活好像一下子点满灯

    (选自冯骥才《年意》,有删改)

    1. (1) 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句式整齐。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成:“无论是吃的年货、玩的年货、看的年货、使的年货,全都火红火红的、碧绿碧绿的、艳紫艳紫的、鲜黄鲜黄的、亮亮堂堂的,生活好像一下子点满灯。”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 7. (2023高二上·泸州月考) 语言文字运用Ⅱ

    近日一组拍自南极科考站附近的照片引发关注,照片里的雪竟然不是白色的,而变成红色和绿色混杂的“西瓜雪”。有研究人员分析,(   )。雪衣藻十分耐寒,广泛分布在北极、南极及其岛屿等极端冰雪环境中。____,它们处于冬眠静止状态,但是一旦阳光足够温暖,藻类就开始了春季复苏。雪衣藻____,成熟后会产生类胡萝卜素而变为红色,这使它们呈现出从绿色到红色的“西瓜色”。

    研究人员表示,近年南极温度升高为藻类的生长提供了便利条件,虽然雪衣藻本身没有危害,但是会降低雪反射的阳光量,从而____,而融雪速度的加快可能使得极地冰雪消融失控,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1. (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雪变色是微型藻类雪衣藻大量繁殖的结果 B . 雪变色是因为雪衣藻这种微型藻类的大量繁殖 C . 微型藻类雪衣藻大量繁殖引起了雪变色 D . 雪衣藻这种微型藻类大量繁殖引起了雪变色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8个字。

四、写作(60分)
  • 8. (2023高二上·泸州月考)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一位奇石资深收藏家邀请朋友到他家欣赏新近寻得的宝贝。可找遍身上也找不到奇石室的钥匙。他的孙子大约5岁,见他着急的样子,在一边偷着乐。朋友问小孩“是不是你藏了爷爷的钥匙啊?”小朋友一下严肃起来:“我才不动他老人家的宝贝。”这位奇石收藏家很是尴尬地说:“别理那小子。他曾摔坏了我不少宝贝,为了防止他再搞破坏,只能给柜子上了锁。”

    材料二:

    一位父亲领着7岁的儿子去探望一位老人,儿子在房间里东瞅西瞄,突然发现一个古瓷碗很是别样,小孩对老人说,想拿回去用它来吃饭。老人有收藏癖,为这宝贝在古玩市场花了不少钱,刚买来珍藏在家里。父亲听到儿子话,惊讶得眼睛快掉下来了,赶紧呵斥儿子。岂料,老人几乎是想都没想,一边责怪父亲,一边随手把那只古瓷碗从博古架上取了下来,递给孩子让他带回去。孩子的父亲坚持不要。但老人坚持让小孩把碗带回去。

    两位收藏家对收藏品和对小孩的态度,你更认同哪一个?请写一篇文章。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