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浙教版 /七年级上册 /第2章 观察生物 /第1节 生物与非生物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高效课堂”2.1 生物与非生物(提升版)--2023-20...

更新时间:2023-10-25 浏览次数:47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2023七上·上虞期末) 近日,一位机器人导购员“小新”亮相杭州新华书店,大大的眼睛和圆圆的小嘴巴看起来十分可爱。“小新”能为顾客提供查书、找书等导购服务,并能唱歌、与小朋友聊天,如此萌的导购员自然成为了孩子们的最爱。下列关于该“小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能说会道”所以属于生物 B . 有“脸部”表情所以是动物 C . 无新陈代谢故无生物的基本特征 D . 能“听懂”语言所以有神经组织
  • 2. (2022七上·鄞州期末) 下列选项中属于生物的是(    )
    A . 送餐机器人 B . 生石花 C . 恐龙化石 D . 不断长大的钟乳石
  • 3. (2022七上·缙云期末) “小胖”是某公司专为4~12岁孩子设计的机器人,它的智力水平与3~4岁孩子差不多,同时具备强大的语音交互功能,能根据主人要求自行走动。以下关于“小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它能自行走动,所以属于生物 B . 它不能繁殖后代,所以不属于生物 C . 它对外界刺激有反应,所以属于生物 D . 它既不属于生物也不属于非生物
  • 4. (2022七上·义乌期中) 科学概念之间存在着包含、并列、交叉等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概念间逻辑关系的叙 述正确的是 ( )

    A . 生物与非生物属于包含关系 B . 无脊椎动物与线形动物属于包含关系 C . 组织与器官属于并列关系 D . 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属于交叉关系
  • 5. 下列诗词中所描述的生命现象与所体现的生物的特征,不相符的是( )

    选项

    诗词

    生物的特征

    A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生长发育

    B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能繁殖

    D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排出体内的废物

    A . A B . B C . C D . D
  • 6. (2021七上·长兴期中) “新冠”疫情的爆发让“无接触”成为了新时尚,各行业都大量使用服务机器人代替人完成“配送”“巡逻”“咨询”“消毒”等工作,但服务机器人不属于生物,因为它不具有下列哪项生命活动(   )

    A . 来回自由行走 B . 繁殖后代 C . 解答多种问题 D . 消耗能量
  • 7. (2021七上·柯桥月考) 随着AI技术的发展和大数据的不断更新完善,在2019年的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小i机器人实现了解答观众的法律问题,帮人办理证件等功能。但我们不把它定义为生物学上的人,这是因为它不具有(   )
    A . 来回自由行走 B . 能与人正常交流 C . 能排出代谢物 D . 能对问题做出应答
  • 8. (2021七上·嘉兴期末) 新冠病毒体积微小,结构简单,仅由一个核酸长链(遗传物质)和蛋白质外壳构成。新冠病毒一旦侵入肺部细胞,便可在细胞内产生大量的新一代病毒,随人体呼吸、喷嚏排出体外,传染给其他健康人。根据以上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新冠病毒不属于生物 B . 新冠病毒能离开生物体独立生活 C . 新冠病毒的体积要略大于人体细胞 D . 正确佩戴口罩能有效阻断新冠病毒的传播
  • 9. (2020七上·余杭期中) 对下列诗文或谚语所蕴含的科学道理解释错误的是(    )
    A .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生物的变异现象 B .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C .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D .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 10. (2020七上·滨江期中) 下列所描述的生命现象与其实例不符的是(    )
    A . 生物的生命活动需要营养---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B .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朵朵葵花向太阳 C . 生物能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蜻蜓点水 D . 生物能生长繁殖---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二、填空题
  • 11. (2022七上·长兴月考) 指纹是人身上独特的“密码”,可以辨别人的身份。每个人的指纹都不相同,这取决于细胞结构中的。小柯同学用肉眼仔细观察自己的十个手指的指纹,属于观察(填“直接”或“间接”)。若想要指纹变大,纹路变得更加清晰,可以用继续观察(填仪器名称)。
  • 12. (2022七上·北仑期中)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在南美的亚马孙热带雨林里,发现了441个新物种,其中有很多有趣的物种,比如吃素的食肉鱼、身上有耀眼色斑的蜥蜴、只有大拇指指甲大小的青蛙等。

    材料二:澳大利亚科研人员在昆士兰州发现了一个“失落的世界”,在这片与世隔绝了数百万年的雨林中找到了3个新物种,分别是叶尾壁虎、金色石龙子(一种蜥蜴)和一种居住在巨石堆中的蛙类。

    1. (1) 下列动物和青蛙一样都属于两栖类的是 (      )。
      A . 鳄鱼 B . 大鲵 C . D . 蟾蜍
    2. (2) 拇指大小的青蛙个头小,而每到夏天宁波农田里也会出现不少青蛙,这些青蛙却是比较大的,如何判断它们是否属于同一物种?  
    3. (3) 根据已有知识,新物种的产生是由于(      )。
      A . 地理隔离 B . 出现天敌 C . 食物变化
    4. (4) 数百万年来昆士兰州的热带雨林始终得以生生不息的最主要原因是  (选择生物基本特征的其中一个填写)。
  • 13. (2022七上·义乌月考) 新冠疫情一直牵动着国人的心,奥密克戎等变异毒株的出现使得疫情防控形势更为严峻。义乌各地有序开展疫情防控实战演练,进行大规模核酸检测。
    1. (1) 判断新型冠状病毒是生物的依据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 . 能遗传和变异 B . 能快速繁殖 C . 个体非常微小 D . 能使人生病
    2. (2) “核酸检测”类似于科学探究中的环节(选填“设计研究方案”或“获取事实证据”)。
    3. (3) 面对新冠疫情,我们应该___________(填字母)。
      A . 合理作息 B . 暴饮暴食 C . 随意外出 D . 注意卫生
  • 14. 学校的兴趣小组为观察蜗牛的形态特征,决定到野外捕捉蜗牛。甲、乙、丙三名学生结伴同行,因为对捕捉地点出现分歧而单独行动,甲向背阳潮湿的田垄边走去,乙向向阳干燥的高地上走去,丙走进了水草丛生的浅水中捕捉。经过近一个小时的捕捉后,其中一人捉到的蜗牛特别多。通过观察蜗牛(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捉到蜗牛特别多的这名同学应该是
    2. (2) 在放大镜下观察蜗牛,可看到蜗牛头部有对触角,其中(填“大”或“小”)触角的顶端各有一个眼。
    3. (3) 用笔尖触碰蜗牛的各个部位,你认为蜗牛的最敏感。
    4. (4) 蜗牛的运动器官是。你注意过蜗牛爬行时会出现什么现象吗?
    5. (5) 观察蜗牛实验结束后,我们应将蜗牛如何处理?
  • 15. (分析探究题)在玩具市场上有一种电子宠物鸡,把它买回家后必须定时给它“喂食”,给它“喝水”,陪它玩,还要给它搞卫生,否则它就不能正常生长,会生病,会吵闹,甚至会死亡。根据上述叙述,请你判断,这种电子宠物鸡,属于 (填“生物”或“非生物”)。

      你判断的依据是 。

三、实验探究题
  • 16. (2022七上·义乌月考) 某班在实验室做“观察蜗牛”的实验,第四小组有以下研究过程: 

    ①小王说:蜗牛有听觉吗?

    ②旁边的小明说:它应该有听觉。

    ③小王说:我们可以试一下,拍一拍蜗牛爬行的桌子,制造响声。如果蜗牛有听觉,它的行为应该会发生明显变化。

    ④他们观察到多只原本爬行的蜗牛,在响声后都停止了爬行。

    ⑤小明笑着说:看来蜗牛是有听觉的。

    1. (1)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①是提出问题,②是得出结论 B . ②是建立假设,③是收集事实与证据
      C . ③是设计方案,④是得出结论 D . ③是设计实验方案,⑤是得出结论
    2. (2) 请指出实验方案中的一处错误,
  • 17. (2023七上·长兴期末) 光照是蜗牛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环境条件之一。 有同学认为蜗牛喜欢的是弱光。为了研究光照强弱对蜗牛活动的影响,同学们进行了以下实验:把蜗牛放在玻璃板中央,将纸盒罩住玻璃板,纸盒上方的一半用半透的黑塑料袋盖住(便于提供弱光),另一半剪去盒底使其透光,并将整个装置放在阳光下。

    1. (1) 本实验存在明显不足,请写出一点: 。
    2. (2) 完善方案后进行实验,如果蜗牛喜欢弱光,将观察到的现象是
    3. (3) 若方案完善后进行实验,实验结果仍与猜想不符。对此,同学们应采取的措施是     
      A . 放弃自己的实验结果 B . 进一步查找资料重新作出假设 C . 不管实验结果,直接根据假设得出结论 D . 适当修改实验结果以保持与原有假设一致
  • 18. (2021七上·绍兴月考) 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时,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帮他把探究活动的过程填写完整:

    ⑴提出问题: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吗?

    ⑵作出假设:

    ⑶制订并实施探究方案:在铁盘内铺上一层湿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一侧盖上玻璃板,在两侧中央各放入5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

    该实验的变量是

    如果在两侧中央各放1只鼠妇,是否可以得出准确的实验结论?为什么?

    ⑷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五次,结果如下表。

    环境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明亮

    0只

    1只

    2只

    0只

    2只

    阴暗

    10只

    9只

    8只

    10只

    8只

    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作怎样的处理?

    从中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四、解答题
  • 19. (2020七上·金东期中)  下面这段文字节选自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阅读后回答问题: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1. (1) 在百草园中影响蟋蟀生存的因素有生物因素和因素。
    2. (2) 蟋蟀要生存就不能离开草丛和土地,这说明生物必须依赖而生存。
    3. (3) 下列不属于蝉、云雀的基本特征的是____。
      A . 自己制造有机物 B . 呼吸 C . 生长和繁殖 D . 排出废物
    4. (4) 黄蜂的体色与菜花的颜色相似,这说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____。
      A . 环境影响生物 B . 生物适应环境 C . 生物影响环境 D . 二者没有关系
  • 20. (2018七上·台州期中) 小胖是进化者公司专为 4~12岁孩子设计的机器人。TA 有可爱的企鹅型外观,大眼睛眨呀眨可爱极了。TA 的智力水平和3~4岁孩子差不多,同时具备强大的语音交互功能,能根据主人要求自行走动,回答各种难题。TA还是孩子的忠实玩伴,专业的家庭教师,一位机器人管家。

    那么小胖机器人属于生物吗?请你作出判断并从生物的特征方面加以说明。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