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更新时间:2023-11-20 浏览次数:20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2022·南开会考) 1949年,“人民”开始成为最为流行的政治词汇。从“人民解放军”“人民币”,到每天走过的“人民路”“人民广场”等,“人民”一词频繁地出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这种现象凸显了新中国成立之后(   )
    A . 农村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B . 国民经济得到全面的恢复 C . 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D . 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 2. 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务院的政务会议每星期召开一次,担任职务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都参加有关文件的审查,一切指示、法令也要听取他们的意见后才颁布实施。这体现了(  )
    A . 新中国的施政具有民主性 B . 民主党派在新中国政权中处于主要地位 C . 政务院会议流程的公正性 D . 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到了法律的保障
  • 3. (2023·黄冈模拟)  1949年12月,上海市政府提出处理劳资纠纷的原则:对于工人提出要求增加工资,“原则上我们不予支持”;资方提出减低工资,“如果资方确有困难,我们应予同意”;对于因纠纷引起的特殊事件,如工人的罢工、包围等,“应先分析其行动是否合理”,“如果是不合理的,我们须立即阻止及干涉”。此原则( )
    A . 体现了政府工作重心的转移 B . 基于民族资本主义需要提出 C . 表明上海社会秩序亟待巩固 D . 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现实
  • 4. 1950年春《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四、全国各地所收公粮,除地方附加粮外,全部归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统一调度使用。五、除批准征收的地方税外,所有关税、盐税、货物税、工商税的一切收入,均归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统一调度使用。六、为了调节国内供求,组织对外贸易,有计划地供售物资和回笼货币,各地国营贸易机构业务范围的规定和物资的调动,均由中央人民政府贸易部统一负责。此举旨在(  )
    A . 借鉴苏联模式,建立计划经济 B . 巩固新政权,确保经济稳定 C . 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协调发展 D . 改变各自为政,树立中央权威
  • 5. 1952年夏,根据对山东地区32个县农户的调查显示,“农民的实际收入平均每户四百零九万元(注:旧币一万元等于新币一元),除去全年生活生产的费用及其他支出外,每户可以剩余二十七万八千元”。“绝大部分农民已摆脱了‘糠菜度日’的生活,不仅有吃有穿,而且一般地都有了余粮”。这反映出当时山东地区(  )
    A . 农民社会地位得到提升 B . 合作化激发农民生产热情 C . 农民温饱问题得到解决 D . 生产关系的调整效果明显
  • 6. 以下是《人民日报》内容摘录:1952年6月6日,苏南松江县陈永康互助组完成稻田插秧工作,比往年提前了十天到半个月时间……而且还向全国发起了爱国增产竞赛……县、区领导组织各区农民到陈永康互助组来学习,推广陈永康的插秧经验。这反映出当时(  )
    A . 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生产创新意识 B . 爱国增产竞赛是为了支援抗美援朝 C . 土地革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 . 个别地区农业合作化已经率先完成
  • 7. 下图是《人民日报》在不同时期对“抗美援朝”的报道量统计,数据变化反映了(  )

    A . 国际形势的纷繁复杂 B . 中国政府的务实外交 C . 集体记忆具有阶段性 D . 意识形态的重要性
  • 8. 中共中央在做出抗美援朝的决策时,认为抗美援朝取胜的可能性在于:我们进行的是反侵略战争,得道多助,士气旺盛;我军一贯以劣势装备战胜装备优良的敌人,有丰富的实战经验、灵活的战略战术和不怕牺牲的作战精神;战场背靠我国东北。据此,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是(  )

    ①人民军队的作战经验和战斗意志   
    ②中国人民和军队是战争正义的一方

    ③中国工业化建设取得突出的成就   
    ④战场靠近中国本土便利后勤支援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9.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掀起留苏热潮,大量大学生、研究生、实习生和进修教师纷纷前往苏联各高等院校、研究所、工厂学习。与此同时,大量留学人员历经坎坷回到祖国,其中多数从欧美返回祖国。这反映出(  )
    A . 东方与西方意识形态的根本对立 B . 人民建设新中国的强烈意愿 C . 国际局势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 D . 新中国“一边倒”战略落到实处
  • 10.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在同外宾的谈话中多次提到,对美国,一方面,我们要争取主动,公开主张与他们和平共处,建立外交关系,解决台湾问题,欢迎他们来中国;另一方面,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坚持斗争。这体现了新中国(  )
    A . 外交政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B .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C . 放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D . 外交受到意识形态的严重束缚
  • 11. 下表为20世纪5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重要成果(部分)。据此推断,当时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是(  )                                                                                                                                                

    时间

    外交成果

    1953年12月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4月

    参加日内瓦会议

    1954年6月

    中英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

    1955年4月

    参加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①开创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②参与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

    ③展现出灵活务实的外交政策    ④打开外交新局面,迎来建交新高潮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12. 下图为20世纪50年代初的经济建设宣传画。图中有“一吨猪肉可换五吨钢、一万个鸡蛋可换五吨化肥、四十四吨羊毛可换一架喷气式飞机、1953年我国出口的茶叶换回的钢轨可铺一条从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等字样。

    宣传画反映出当时我国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是(  )

    A . 以农业发展促进对外经济贸易 B . 农业服务于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C . 保障农业在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D . 国民经济各部门均衡协调发展
  • 13. 1955年,我国发布的“一五计划”报告中专门提到,五年内计划摄制各种影片400部,译制各种外国影片308部。到1957年将摄制影片97部(其中故事片24部),较1952年增长一倍以上;1957年将译制外国影片72部,较1952年增长一倍以上。这说明(  )
    A . 经济建设兼顾民众文化生活 B . “双百方针”成效显著 C . 电影开始成为中外交流平台 D . 中国电影行业发展迅速
  • 14. (2023·山东) 1956年,毛泽东在谈到国家与工厂的关系时指出:“统一性和独立性是对立的统一,要有统一性,也要有独立性。……各个生产单位部要有一个与统一性相联系的独立性,才会发展得更加活泼。”毛泽东强调的是(   )
    A . 适当提高工厂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B . 适度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 C . 平衡工商企业改造中的公私关系 D . 鼓励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
  • 15. 1953年3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公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此后全国共选出基层人大代表566万余名,在此基础上,选举产生出全国人大代表1226名。该部法律的实施(  )
    A . 巩固了社会主义制度 B . 建立起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C . 践行人民民主的原则 D . 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
  • 16. 历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少数民族代表比例都高于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全国人大代表,人口超过100万的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在155个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中,都有实行区域自治民族的公民担任主任或者副主任。这最能说明(  )
    A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层群众性自治制度 B . 少数民族较汉族更多地参与国家和地方事务管理 C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权利 D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重点是保证少数民族参政议政
  • 17. (2023高三上·浙江) 毛泽东在某次讲话中说道: “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在我们的面前有两类社会矛盾”,针对这两类矛盾他指出可以分别采用“专政”和“团结一批评一团结”的方法。该讲话的重要意义是( )
    A . 为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思想基础 B . 指导中国顺利地向社会主义过渡 C . 为认识中国国情奠定了理论基础 D .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阶段
  • 18. 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初步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建设的若干新方针;三天后,他提出“艺术问题上要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要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1957年,他又提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重要思想,这些理论的提出都表明(  )
    A . 中共在建设初期就注意探索适合本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B . 三大改造完成以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已经建立起来 C . 全党的工作重点已经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了 D . 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
  • 19. 毛泽东在1961年末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期间讲道:“这十二年,恐怕还是做对了是主要的,占第一位,错误占第二位。我们这十二年,已经有了两方面的经验,这就更强了,而不是更弱了。”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由于忽视客观经济规律而导致的错误是(  )
    A . “反右”扩大化 B . “大跃进”运动 C . “文化大革命” D . “两个凡是”
  • 20. 下图为1960年和1962年国家支付工资的职工人数与城镇人口的变化示意图。这反映了(  )

    A . 国家对国民经济的调整 B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C . 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完成 D . “左”倾错误得到完全纠正
  • 21. 20世纪60年代初,上海生产资料服务公司成立。它的功能是承办信托服务、组织推销积压物资,以及代购、代销、代加工、代托运和调剂余缺等业务。在经营期间,共处理积压物资3亿多元,代办各类物资1亿元。该公司的成立(  )
    A . 旨在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B . 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C . 改变了工业物资匮乏局面 D . 得益于国民经济的调整政策
  • 22. 有学者在评价中国近现代某一历史时期时指出:此时的中国把精力过多地集中在国体民主上而忽视了本应是重点的政体民主建设。与此相适应,党的治国方略、方式就不是与法律化、制度化的民主政治建设相适应的“依法治国”,而只能是适合阶级斗争的“政策治国”。由此可知,该历史时期为(  )
    A . 三大改造 B . 人民公社化 C . “文化大革命” D . 改革开放
  • 23. 1965年至1975年,三线地区共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269.67亿元,占同时期全国基础建设投资总额的43.5%,全国近1500家大型企业中,三线地区占40%以上,涉及钢铁、有色金属、石油、化肥、森林、建材、铁道、交通、民航等各个方面。由此可知,三线建设(  )
    A . 推动了国家工业合理布局 B . 降低了沿海地区工业发展水平 C . 以民用重工业为建设重点 D . 消除了东北地区的战争威胁
  • 24. (2023·广东) 1956年8月1日,中国第一届音乐周在北京拉开帷幕,这场本计划以“周”为单位的汇演,足足进行了24天,参加演出的单位共有37个之多,演员总数超过4500人,共演出了41台节目,上演了94场次,观众数以万计。不仅挖掘了大批民间艺术和艺术人才,也拓展了群众视野。音乐文化周的举办(   )
    A . 落实了“双百方针”精神 B . 巩固了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 C . 受益于“科教兴国”战略 D . 调动了广大群众生产积极性
  • 25. 铁人王进喜纪念馆位于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中原路2号,是我国第一座工人纪念馆。馆内展览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石油魂”为主题,分为《不屈的童年》《赤诚报国》《艰苦创业》《科学求实》《无悔奉献》《鞠躬尽瘁》《精神永存》等七部分,集中展示了(  )
    A . 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特定时代精神 B . 社会主义实践建设的开创意义 C . 中华民族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D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论基础
二、非选择题
  • 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 (1) 结合材料图片1和2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在这两个不同时期对地主政策有哪些调整变化,并概括各自的影响。
    2. (2) 结合材料图片3、4、5、6和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不同阶段对农村生产关系又进行了哪些调整变化?简要阐述你对这些政策调整变化的认识。
  • 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人民土地房产所有证”牛铁锁是牛蹄四村的一个翻身得解放的农民,他觉得每个人都要“把家事和国事连起来”,于是1951年他以极大的爱国情怀,设计签写了一张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五万万人民”的“中国人民土地房产所有证”,该作品经著名版画家力群修改、加工、润色、刻绘制作后,风靡全国,广泛张贴于当年家家户户墙壁上,成为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最亮丽的一道风景,实现了牛铁锁希望家家都把这张证书贴在家里醒目位置的愿望。

    ——摘编自《饱含爱国情怀的中国人民土地房产所有证》

    阅读图文信息,结合时代背景为“中国人民土地房产所有证”撰写一份解说词。要求:提取信息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 2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于敏,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4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60年底,于敏等为主的一群年轻科学工作者,悄悄地开始了氢弹技术的理论探索。从20世纪70年代起,于敏在倡导和推动高科技项目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于敏在二代核武器研制中,使我国核武器技术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对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于敏长期领导核武器理论研究及设计,领导工作组废寝忘食地计算,从一张白纸开始,举一反三进行理论探索,于敏隐姓埋名,至1988年于敏的名字和身份是严格保密的。工作中曾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1982年于敏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99年被国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于敏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于敏“共和国勋章”。

    ——选自新华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表彰改革开放杰出贡献人员的决定》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于敏20世纪60年代投身核武器研究工作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于敏先进事迹中所体现时代精神品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