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部编版)2023-2024学年历史选择性必修一 第二...

更新时间:2023-11-30 浏览次数:13 类型: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 1. 孔子去卫国,卫灵公问他在鲁国得到俸禄多少,孔子回答:得到粟6万石。卫国便同样给了孔子粟6万石的俸禄。这说明春秋时期( ) 
    A . 世官制已受到了破坏 B . 军功制广泛流行 C . 中央集权制初步确立 D . 察举制成为主流
  • 2. 如表中民谣、诗歌体现的选官制度依次是(   )

    选官制度

    民谣、诗歌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

     

    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金榜高悬姓字真,分明折得一枝春

    A . 察举制、科举制、九品中正制 B . 九品中正制、察举制、科举制 C . 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D . 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察举制
  • 3. (2024高二下·长沙开学考) 秦汉时期,政府会通过上计制度考察县官一年来的任职情况,唐代对县官的考绩制度日趋完善,而明代的考绩制度则更加严密。这反映了( )
    A . 国家吏治日益腐败 B .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C . 政府管理水平逐步提高 D . 国家监察制度日趋完善
  • 4. (2024高二下·沽源期末) 唐代官员无论高低贵贱,都要接受相应的考课。基本上一年一小考,四年一大考。小考评定官员的等第,而大考通过年年的累积而进行奖罚。这表明唐代官员( )
    A . 文化素质较高 B . 管理制度严格 C . 执政廉洁高效 D . 升迁需要资历
  • 5. 宋代科举考试实行封弥和誉录制度,前者是将考卷上的考生姓名籍贯封贴,使考官无法得知考生身份,后者是将原卷封存,另抄副卷交考官批阅,以防考官辨认考生笔迹。这些制度( )
    A . 造成了选官制度日趋僵化 B . 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C . 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公正性 D . 杜绝了科场的舞弊现象
  • 6. 1854年,英国国会两名议员根据广泛调查,提出改革文官制度的方案,建议设立常任文官制度,包括统一考核、管理制度。1870年,英国颁布确立文官制度的法令。这些方案和法令确立的主要原因是( )
    A . 英国内阁地位发生变化 B . 社会经济结构持续变动 C . 民众受教育程度的提高 D . 保持政府工作持续稳定的需要
  • 7. 19世纪中期,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形成以来,文官数量一再增长,文官组织机构臃肿。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                                                                                                             
     

     文官组织机构的表现 

     

     表现一 

     

     机构规模太大、人员太多 

     

     表现二 

     

     机构重复,相互掣肘 

     

     表现三 

     

     有些原来设立的机构已失去了功能成为摆设 

    A . 文官终身常任制 B . 考试制度不够健全 C . 两官的分途制度 D . 法律法规尚未完善
  • 8. 下表为美国公务员制度的演变情况(部分)。这一制度的演变(   )

    建国初期

    按资历进行晋升

    19世纪30年代

    以党派关系分配政府职务

    19世纪末

    以功绩制为核心进行改革

    A . 反映出三权分立体制的完善 B . 保证了政府的清廉 C . 提高了公务员工作的积极性 D . 削弱了总统的权力
  • 9. 中国古代考选文官制的目的是“唯在得人”,“不以卑而不用,不以辱而不尊”,以提高政府行政工作效能。英国在19世纪中叶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目的是“要得到第一流的人选”,建立起一个有效能的文官班子。这说明中英文官制度都( )
    A . 严重阻碍了新技术人才的成长 B . 采取公开竞争考试的办法 C . 以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为目的 D . 保证了国家政策的连续性
  • 10. “西方文官制度是在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下进行正常管理活动的需要,也是资产阶级宣传国家超越阶级性的产物”。这反映了西方文官制度( )
    A . 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 B . 强调廉洁奉公和群众监督 C . 与中国科举制度有渊源关系 D . 实现了政治与管理的结合
  • 11. 下表是西方国家有关公务员的法律规定。据此可知,西方国家( )                                                                                                                   
     

     法律 

     

     内容 

     

     《英国公务员管理法》 

     

     公务员不得接受任何来自第三方的可能损害其个人的公正判断力和诚实性的礼品款待、恩惠或其他形式的好处。 

     

     《德国公务员法》 

     

     公务员不得接受和索要任何奖金或礼品。 

     

     《日本国家公务员伦理法》 

     

     职员要时刻清楚公私有别,不得侥幸地利用职务和地位为自己或自己所属的组织谋取私利。 

    A . 形成完整的公务员法律法规体系 B . 重视和规范公务员的职业道德 C . 确保公务员考试和任用有法可依 D . 保证了公务员队伍的公正廉明
  • 12. 1898年,清朝礼部颁布的《乡会试章程》中规定:著照所拟,乡会试仍定为三场,第一场试中国史事、国朝政治论五道;第二场试时务策五道,专问五洲各国之政、专门之艺;第三场试四书义两篇、五经义一篇。礼部即请通行各省,一体遵照。以上材料说明清政府(   )
    A . 改变了选拔人才的方式 B . 废除了科举考试制度 C . 变革了科举考试的内容 D . 建立了近代学校制度
  • 13. (2024高二上·盐亭月考) 1901年清朝颁布《学堂选举鼓励章程》规定:凡由学堂考试合格毕业生,均给予贡生、举人、进士出身,殿试后“酌加擢用,优予官阶”。这一章程的颁布(   )
    A . 推动选官制度向近代化方向变革 B . 标志着学堂选官制度正式开始设立 C . 实现了中国选官制度的根本转型 D . 确立了科举制废除以后的选官方式
  • 14. 下表反映的是清末新政时期选官制度变革的史实。这反映了( )                                                                                                                   
     

     年份 

     

     主要内容 

     

     1901年 

     

     清朝颁布《学堂选举鼓励章程》,规定:凡由学堂考试合格毕业生,均给予贡生、举人、进士出身;殿试后“酌加擢用,优予官阶”。 

     

     1903年 

     

     张之洞草拟《奖励游学毕业生章程》,对留学日本的归国毕业生,承认他们在日本政府合法注册的学校取得的文凭,并给予科举出身,优予官阶。 

     

     1904年 

     

     清政府颁行《奏定学堂章程》,规定:自高等小学以上,毕业考试结果分为五等,一般中等以上者都获相应的奖励出身,并被授以官职或得以升学。 

    A . 中国建立近代文官制度 B . 新旧选官方式并存于晚清时期 C . 晚清教育体制实现转型 D . 清末新政侧重在考试形式调整
  • 15. 2005年,我国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但我国公务员制度不搞“政治中立”,坚持党管干部,不搞“两官分途”,坚持服务于民的宗旨。造成我国公务员制与西方公务员制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 . 两极格局和冷战思维的影响 B . 东西方社会制度和国情不同 C . 西方公务员制存在重大缺陷 D . 中国近代公务员制度的影响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6题16分,第17题14分,第18题13分,第19题12分,共55分。) 
  •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明朝建立后,统治者推行了一套严密的官员考核制度。但是到了明朝中后期,统治者对政局难以掌控,致使“纪纲不肃,法度不行”。万历初年,内阁首辅张居正为加强对官员的考察而提出了考成法。考成法颁布后,兵部尚书谭纶率先稽查兵部积压未办的公案,订立期限,并置账簿三本,分别放在本部、兵科和内阁。六部和都察院按账簿登记逐月检查,每完成一件就划去一件,最后由内阁按照账簿进行核对,官员的黜陟奖罚都与其办事效率和完成工作的实际结果挂钩。张居正以考成法为起点,将献身改革、具有实干精神的官员委以重任,掀起了一系列改革,使危机四伏的明朝恢复了生机。 

     ——摘编自王计永《张居正考成法及启示》 

    1. (1) 根据材料,指出明朝推行考成法的原因,并概括考成法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朝推行考成法的作用。 
  •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举制初成于隋朝而成熟于唐宋。唐中期以后,宰相群体中进士出身者达80%以上。两宋时期,公平公正的原则得以继续贯彻。据统计,宋朝科举取士达10万人,是唐朝的5倍多。隋唐之后,选拔标准的设定向治国经邦的方向发展。北宋科举重经义、策论,元朝规定科举考试要从四书五经中出题,明清两朝则固定以经义和时务策为重点考试内容,对人才的要求逐渐向经义实务并重的方向细化。国家通过科举考试逐渐确定的人才培养方向,辐射到全国的官办学校和地方社学,形成了与科举考试互相配合的文化教育体系。 

     ——摘自解扬《评价科举制度应坚持两分法》 

     材料二 向用四书文者,一律改试策论……第一场试中国史事、国朝政治论五道;第二场试时务策五道,专问五洲各国之政、专门之艺;第三场试四书义两篇、五经义一篇。 

     ——光绪诏令(1898年6月—7月) 

     朝廷……饬令各督抚设学堂,将俾全国之人,咸趋实学,以备任使……著即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 

     ——清政府诏书(1905年9月2日) 

     材料三 现在各国的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还是从中国学的。 

     ——孙中山 

    1. (1) 指出材料一从哪些视角解释科举制的。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清政府关于选拔和培养人才的变化。 
    3. (3) 根据上述材料,指出评价科举制的视角。 
  •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叶,工业资产阶级开始进入议会,并逐步取得统治地位。此前,两党轮流执政,官员经常发生变动。官员的任用不仅以党派为基础,而且存在许多暗箱操作的手法,以致卖官鬻爵之事也时有发生,使政府的行政既无效率,又不经济。1853年,英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惨败,引发了国内对于政府腐败和无能的猛烈抨击。1854年,国会议员诺斯科特和杜威廉提出了四项建议:一、将政府中的行政工作分为智力工作和机械工作两大类,前者由大学生来担当,后者由低级人员来充任;二、初任人员均应在年轻时通过选拔考核;三、各部人员实行统一管理,并可在各部之间互相转调、提升;四、官员的提升以上级的考核报告为依据。这些建议后来均以法令的形式逐一采纳并加以实施,一个相对独立于各个党派的职官团体开始逐步形成。 

     ——摘编自《英国文官制度改革历史文献》 

     材料二 1905年,清政府设立学部,统一管理全国教育。学部的设立,标志着中国的选官制度进入一个新阶段。 

     ——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三 孙中山认为考试权独立是中国古已有之的制度,实则不然,这个既没有继承传统也没有效仿西方的制度可以说是一个创举,它体现了推翻帝制以后,政治权力出现了制衡的特点。在考试内容方面,民国时期效仿西方,增加了与实际工作密切相关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类的科目,如根据1915年的《文官高等考试令》后所附的《文官考试第二试、第三试科目表》,文官高等考试共分为政治、经济、法律、文学、物理、数学、测量、化学地质、采矿、冶金、机械……等23个专门学科,分科相当细致。1919年8月,公布《文官高等考试法》,将考试专科由23个增至33个,主要增加了机织、染色、窑业、酿造、图业、商业等专科,又将第一试科目改为仅试国文一道。民国时期的文官制度还效仿西方,试图通过考试任职实现政治与行政两分。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徐萍《从进士科举到文官考试 

     ——中国选官制度在民国时期的制度逻辑》 

     请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对中英两国选官制度的演变作出合理解释。 

  •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西方的文官制度] 

     材料                                        

     

     项目 

     

     西方文官制度 

     

     中国公务员制度 

     

     用人标准 

     

     注重通才或专才,把业务知识和能力作为主要条件 

     

     强调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政治立场 

     

     政治中立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管理原则 

     

     由独立于党派之外的专门机构管理 

     

     党管干部 

     

     行政价值取向 

     

     公平正义、公共利益、公共责任、依法行政 

     

     坚持为人民服务 

     ——摘编自袁珠妮《中西方传统政治文化对公务员 

     制度形成的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西方的文官制度”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严密,史实准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