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 | 宋词 |
《出塞》 (作者)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满江红》 (作者)岳飞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
①街道以及巷宅之内到处可以开设店铺
②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③在瓦子勾栏中表演杂剧
④商业由商帮控制
时间 | 钢铁(吨) | 粮食(吨) | 发电量(千瓦时) |
1949年 | 16万 | 11318万 | 43亿 |
1986年 | 5220万 | 39151万 | 4496亿 |
2018年 | 92800万 | 65789万 | 68000亿 |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数据制作
①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基本国策
②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③坚持计划经济
④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②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③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④“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①打击对象都是英国殖民者
②都是为了维护民族利益
③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范畴
④英国借此发动战争
①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② 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
③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④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材料1.中国古代有名的君臣对话
①汉高祖与陆贾的对话 | ②魏征劝谏唐太宗 | ③宋太祖与赵普的对话 |
陆贾劝汉高祖读些儒家的诗书;刘邦骂他说,我的天下是在马上靠武力得来的,读诗书有什么用?。陆贾反问道:马上可以得天下,难道马上可以治天下吗?进而指出,文武两手并用才是长治久安的办法。 | 魏征以“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主旨。劝谏唐太宗总结隋朝得失,虚心纳下,赏罚公正;用人时要知人善任,简能择善。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宽刑慎罚,勤俭戒奢,慎终如始。 | 宋太祖问赵普: 从唐末至今,皇帝都换了八个姓了,天下依旧纷乱不休,我想让世间太平,该怎么办?赵普回答“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欲治之,惟稍夺其权,制其钱粮,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
材料2.1945年7月,著名民主人士黄炎培向毛泽东提出: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部历史,“政怠宦成”“人亡政息”甚至“求荣取辱”都有,总之都没有跳出这周期率。中国共产党执政,如何能跳出这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毛泽东就回答:“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摘自薛永毅 著《黄炎培与毛泽东“窑洞对”前后》
材料3.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党始终在思索、一直在探索。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的窑洞里给出了第一个答案,这就是“让人民来监督政府”;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党又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这就是自我革命。自我革命就是补钙壮骨、排毒杀菌、壮士断腕、去腐生肌,不断清除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不断提高自身免疫力,防止人亡政息。勇于自我革命和接受人民监督是内在一致的,都源于党的初心使命
——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探索出依靠党的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路径》
材料1.引起时代变化的引擎
材料2.中国现代化之历程
材料3.所谓“西式现代化”逻辑,是指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所走过的道路及由此呈现的规律性,具体表现为:在经济运行方式上,采用以物质利益为根本驱动力的市场经济。其必然逻辑是资本对劳动的剥削以及由此导致的阶级分化和斗争;在政治运行方式上,采用以代议制为内核的民主宪政,其必然逻辑是以夺取和护持执政权为核心目标的激烈党争以及由此导致的政治极化和斗争;在生态问题上,采用先发展后治理的策略,其必然逻辑是生态恶化以及由此导致的人类生存环境的劣质化;在对外关系上,采取霸权主义指引下的扩张取向和掠夺行为,其必然逻辑是强权政治横行、对外战争频发以及由此导致的国家间对抗。
——王存刚:《中国道路对“西式现代化”逻辑的历史性突破》
材料4.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比较项 | 中国 | 西方 |
经济运行方式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 | 以物质利益为根本驱动力的市场经济 |
政治运行方式 | ① | 以代议制为内核的民主宪政 |
生态问题 |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 ② |
对外关系 |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 ③ |
材料1.在新航路开辟后的近四个世纪中,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历史现象,举其要者:西欧殖民国家的殖民扩张与掠夺、西欧各国先后发生科学革命和资产阶级政治革命以及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两次工业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与亚非拉兴起的民族独立运动、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的过渡以及帝国主义的形成,等等。在此过程中,原本在世界上处于相对平衡的亚洲、欧洲、非洲和美洲的多元文明格局逐渐被打破,形成了以英国、法国、俄国、德国、意大利等欧洲大国实力均衡为代表的、以西欧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徐蓝《500年世界历史变迁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材料2.面对世界形势的剧变,清朝统治者仍旧固守旧有的对内对外政策,古老的中国已落后于世界潮流。吏治腐败加剧了社会矛盾,人口增长使人均可耕地面积减少。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前期,内部民众起事不断,外部资本主义列强虎视眈眈,清朝已经走向衰亡的边缘。中国封建社会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逐步解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下面是根据材料1、2制作的历史发展时间轴。
材料3.二战以后,美国确立了在西方世界的霸主地位,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兴起,一大批殖民地国家走向独立。更大的变局表现为“冷战”,它的重要意义在于苏联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以外另立了一个社会主义阵营,从而使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一个强劲的对手。
——俞金尧《在“世纪尺度”下看当今世界之变局》
下面是冷战时期发生的三个历史事件。
材料4.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蕴含着“变”与“不变”。“变”主要体现在全球发展理念的新旧之变。“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共赢共享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不变”主要体现在“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心愿。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中国支持和平与发展的心意不会改变,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持续贡献力量。
——周 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重要论述的内容探析》
【查阅文献】
材料1.北京十三次立都
序号 | 朝代 | 创建者 | 属性 |
蓟 | 西周 | 帝尧之后 | ① |
燕 | 西周 | 召公奭 | |
前燕 | 东晋 | 慕容儁 | ② |
大燕 | 唐 | 安禄山、史思明 | |
桀燕 | 五代 | 刘守光 | |
辽 | 辽 | 耶律德光 | ③ |
金 | 金 | 完颜亮 | |
元 | 元 | 忽必烈 | 全国政治中心 |
明 | 明 | 朱棣 | |
大顺 | 大顺 | 李自成 | |
清 | 清 | 顺治 | |
民国北洋政府 | 中华民国 | 袁世凯 |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毛泽东 |
——改编自罗保平《北京立都十三议》
材料2.“天下视燕为北门,失幽、蓟则天下常不安。幽、燕视五关为喉襟,无五关则幽蓟不可守。晋割幽、蓟,并五关而弃之,此石晋不得不败,澶渊不得不盟。”
——《契丹国志》卷十八
【实地考察】
材料3.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红色记忆
封建割据势力:( ) ;诸侯国:( );北方政治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