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天津市静海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10月学生学...

更新时间:2023-11-07 浏览次数:27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 1. (2023高一上·静海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玉石之国”的美名,古医书称“玉乃石之美者,味甘性平无毒”,并称玉是人体蓄养元气最充沛的物质。因而玉石不仅作为首饰、摆饰、装饰之用,还用于养生健体。自古各朝各代帝王嫔妃养生不离玉,如宋徽宗嗜玉成癖,杨贵妃含玉镇暑。

    大自然将玉作为漂亮珍宝赠与人类。中国自有历史起,玉石深得国人喜欢,玉石文明不断发扬和传承。它表里如一,瑕不掩瑜;光泽滋润,刚柔相济;宁折不弯,不为瓦全;断口锋利,却不伤人;声音清越,却不张扬。

    中华民族是一个爱玉、尚玉的民族,在使用玉石的悠久的历史中,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玉石文化。古代文人甚爱风雅,巧妙地将“玉”运用于诗文之中。诸如屈原的“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李白的“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等借玉石寄托思想与感情。

    1. (1) 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B .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C .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D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 (2) 下列选项中引号的用法和文中“玉石之国”引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黄河近2000年的“表现”令人大吃一惊。 B . 他看上去更像一个地道的湖南农民,这使我想起了农民送给他的“泥腿子专家”“泥腿子院士”的称谓。 C . 中国在现在和将来相当长的岁月里,都将是一个农业大国,“民以食为天”的说法自古流传。 D . 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自中国有历史起,玉石深得国人喜欢,玉石文明不断发扬和传承 B . 中国自有历史起,玉石深得国人喜欢,玉石文明不断传承和发扬。 C . 自中国有历史起,玉石深得国人喜欢,玉石文明不断传承和发扬。 D . 中国自有历史起,玉石文明不断传承和发扬,玉石深得国人喜欢。
  • 2. (2023高一上·静海月考) 下列各组词语注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 . 挥斥方遒(qiú) 漫溯(sù) 粗犷(kuàng)     万户候 B . 木讷(nè)  罅隙(xià)    寥廓(liáo)     张皇失措 C . 瞋目(chēn) 强劲(jìn) 阻遏(è)     文采 D . 怯懦(nuò) 炽热(chì) 百舸(gě)争流     苍桑下列
  • 3. (2023高一上·静海月考) 下列选项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分行的主要根据是节奏,而不是内容。 B . 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以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名长短句、诗余等。它始于隋唐,盛于宋。 C . 古人按字数的多少把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沁园春·长沙》属于中调。 D . “沁园春”是词的词牌,它规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这首词的题目,它揭示了这首词的主要内容。
  • 4. (2023高一上·静海月考) 对《沁园春·长沙》中的语句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层林尽染”是说山上一层层的枫树叶经霜变红,象是染过一样。 B . “万类霜天竞自由”是说一切生物都在秋光中争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C .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是说,读书人最讲意气,非常豪爽。挥洒自如,一点都不吝惜。 D .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是说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
  • 5. (2023高一上·静海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幕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①,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 , 使他人代将。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敢奉令。王许之。

    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②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佯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注:①收保,进入营垒坚守。②毂者,善于射箭的人。

    1. (1)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日击数牛飨士     飨:用酒食慰劳 B . 赵王李牧       让:责备 C . 匈奴小入,佯不胜      北:失败 D . 失亡多,边不得畜        田:在野外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然匈奴李牧为怯        是人多以书假余 B . 赵王怒,召             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C . 王必用臣,臣如前,敢奉令          断其喉,尽其肉, D . 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居庙堂之高则优
    3. (3)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 B .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社门不出/固称疾 C .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 D .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
    4. (4) 下列关于本文内容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李牧守边时,对地方的军政事务有极大的权力,甚至不听赵王向敌人进攻的命令,因此招致赵王极大的不满,曾经一度被撤职。 B . 李牧为赵国防守北部边防,因为害怕匈奴的凶猛而一直采取以防守为主的方针,但总的来看,李牧守边是有成绩的。 C . 赵国守边士卒对匈奴的屡次入侵忍无可忍,一致向李牧请战,李牧迫不得已,才只好下达了作战的命令。 D . 赵国对匈奴作战之所以取得胜利,原因大致有三:一是匈奴轻敌, 二是赵军斗志昂扬,三是李牧指挥得当。
二、解答题: (共13分
三、诗词鉴赏 (共13分
  • 8. (2023高一上·静海月考) 阅读诗歌,回答各题。

    三五七言 秋风词

    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1. (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诗歌前四句可以看出,这一首诗应该写于深秋季节里落叶纷飞、明月高悬的夜晚。 B . 这是一首典型的悲秋之作,秋风、秋月、落叶寒鸦等意象烘托出悲凉的环境氛围。 C . 从诗歌相关的词句看,本诗还应是一首思旧诗,也许是思念恋人,也许是思念故友。 D . 全诗诗句长短不一,但语言豪放洒脱,想象奇特瑰丽,充分体现了李白的浪漫诗风。
    2. (2) 这首诗是如何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3. (3) 诗歌抒情方法有哪些?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 (共11分
  • 9. (2023高一上·静海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各题。 

    海燕(节选)

    峻青

    五月的一个傍晚,我由定海乘船去嵊泗列岛。船在这宁静的粉红海洋里,像一匹在草原上撒欢奔跑的小马。林小燕站在舱外甲板上,默默地望着大海出神。她是刚分配到文工团的新演员。我轻轻地走到她身边,听到她在吟诵高尔基的《海燕》①,她整个身心都贯注其中。

    “是为演出准备的吗?”

    “不是,”她笑了,“因为我想起一个人,一个我永远不能忘记的人。”

    她抬起头来迅速地望了我一眼,说道:“她和我一样,是一个部队文工团的演员。不,她不是演员,是英雄,是真正的英雄!”

    “说吧,小燕,我很希望听听这个英雄的故事。”

    她点了点头,眼睛望着前面那一列在月光下迷迷蒙蒙的山影,神情回到了过去。

    风怒吼着,大海里翻滚着雪白的浪花。一只小小的火轮呜呜地叫着离开定海码头,向着大海里驶去。那是1950年秋天的一个黄昏。

    小火轮上只有二十几个乘客,全是当地居民,另有三个军人,其中一个女的长得非常漂亮,身上穿着一套草绿色军装。一双乌黑的大眼睛像闪电似的。

    那时候,我正病得厉害,在厕所旁边一条狭窄过道上躺下,像个蜷缩的小狗。迷迷糊糊中,一股凉森森的冷开水涌进我的喉咙。我的神志渐渐清醒,睁眼一看,喂我水喝的正是那个穿草绿色军装的女同志。见我睁开了眼睛,她长长地嘘出一口气。她照顾我在一条长凳上躺下,我的泪唰唰地流了出来。

    我把身世详细地告诉了她。我父亲是个渔民,我五岁时他出海打鱼遇上风暴再没有回来。母亲叫我到定海学戏,戏班里老板打骂虐待,最后把生了病的我赶出来。她流了泪,把她的出身历史也告诉了我,她叫蓝海燕,也是渔民的女儿。父母参加抗战双双牺牲了。她在部队剧团大,成了一个话剧演员。

    那天夜里,她对我说了很多话。最后我疲倦了,依偎在她身边呼呼睡了过去。

    突然一阵枪声把我从梦中惊醒。我睁眼一看,啊!有两个商人打扮的“乘客”手里端着匣枪,把文工团的两个男同志打死了。还有两个拿枪的“乘客”把海燕大姐按在凳子上用绳子捆,海燕大姐在拼命挣扎。

    我吃了一惊,忽地爬起身来。“不许动!”有人粗声地喊,“谁动,我打死谁!”

    舱门口高凳上站着一个粗黑的汉子,手握一支匣枪。啊!那是我老板的哥哥、我的仇人单耳虎!我心想糟了,遇上海匪了。

    乌云低低地在海面翻腾,白花花的浪头一排接一排地向着轮船冲来,船在这茫无边际的海上摇晃着。

    单耳虎向一个穿海员服装的老头儿喊道:“船长,开船。大陈②的方向。”

    “什么?大陈?”老船长惊讶得瞪大了眼睛。全舱乘客也都叫喊起来。这不是一般的海匪,这是劫船逃跑!

    老船长看看那黑洞洞的枪口,又看看那地上的尸体,脸上出现惊惧的神色。

    船外风浪声突然增高了,风在呜呜地呼啸。

    就在这万分紧张的关头,一个响亮的声音在我身旁响起:“船长,不要开船!”

    我回头一看,啊,是蓝海燕!她高高地仰着头,挺着胸,眼睛里放射着闪电似的亮光:“坚决不开!记住,船长,你不能忘记一个海员的荣誉,不应该做祖国的叛徒!这儿是我们军队控制的区域。我们的巡逻艇随时都会来!”

    海浪凶狠地拍打着船体,呼啸的海风吹开了窗子,涌了进来。天空乌云乱翻,电光闪闪。海燕的头发高高扬起,她简直就像一尊庄严的女神,立在那里,眼睛里闪着光。人们振奋起来了,立刻有四五个人从位子上站了起来。

    枪声响了,接二连三有人倒下。舱里又沉寂了,乘客们缩回位上,绝望地望着海燕。她把乱发向后一甩,大声地说:“老乡们,我们坚持下去!他们逃不掉!”

    “我不开!”老船长毅然点点头。他的脸上,惊惧的影子早已不见了。

    沉默,紧张的沉默。风浪在大声地呼啸着,惊慌和紧张在匪徒们当中开始滋生。

    突然,透过风浪的呼啸,远处海上传来一阵隆隆的响声。“巡逻艇!”站在舱门口的黑瘦子大声说,匪徒们更加惊慌。我的心里不禁一阵狂喜。

    “小妹妹!”我回头一看,是海燕大姐。我立刻领会了她的意思,赶紧趁这时机溜到海燕大姐身后给她解开了绳子。

    海燕抖掉身上的绳子,像一阵旋风似的冲向门口。乘客们轰地站了起来,随着她一齐奔过去。

    “砰坪!”海燕大姐摇晃了一下,血从她的左肩涌了出来。后面的群众一拥而上,黑瘦子被踏成一团肉酱,匣枪落进了海燕大姐的手里。

    暴风雨般的战斗爆发得很快,结束得也很迅速。四个匪徒受到了应有惩罚,却独不见了特务头子单耳虎。突然响起一声冷枪,海燕大姐身子一晃,跌到船板上。

    船尾上有人喊:“快来呀,在水里!”大家一齐涌到船尾。朦胧的亮光中,水中一个黑色的影子。船上的人都气得不行,也急得厉害。

    突然两声枪响,我回头一看,啊,是海燕大姐!只见她一手捂着满是鲜血的胸脯,一手擎着匣枪,威严地望着海里。海里的黑影不见了。船上响起一阵沉雷般的欢呼声。

    斗争胜利了,我们又回到船舱。但是海燕大姐却再也没能睁开眼睛……

    林小燕的故事讲到这里停住了。

    月亮这时已经升得很高了。风轻轻地吹着,掠过银波闪闪的海面,带来周围小岛上的五月的花香。林小燕凝神望着这银色的海面,又低低地吟诵起那篇她心爱的《海燕》。

    1959年10月20日 (有删改)

    [注]①《海燕》,又名《海燕之歌》,是高尔基创作的一篇散文诗。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常在海面上飞翔。高尔基通过对海燕形象的描写,热情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②大陈,大陈岛,隶属于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大陈镇,位于椒江区东南52公里的东海海上。1955年1月,解放军攻克一江山岛,大陈岛失去外围屏障,国民党当局被迫实施“大陈撤退”计划,毁坏岛内设施,向台湾撤离,随后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大陈岛。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蓝海燕与林小燕都父母双亡,二人同病相怜,这是蓝海燕关心照顾生病的林小燕的原因之一。 B . 蓝海燕同情林小燕的遭遇,且十分痛恨单耳虎等特务的行为,可见她爱憎分明的性格特点。 C . 面对特务的凶残,老船长起初惊恐,后在蓝海燕的激励下变得勇敢,这衬托了蓝海燕的形象。 D . 蓝海燕的英勇牺牲使林小燕深受革命精神洗礼,林小燕的形象与蓝海燕的形象相映生辉。
    2. (2) 蓝海燕是文本塑造的主要人物形象,请简要赏析文中画横线处的描写。
    3. (3) 文本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林小燕吟诵《海燕》,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五、作文: (共50分
  • 10. (2023高一上·静海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青春是最美好的时光,因梦想而激昂,因奉献而厚重,因奋斗而精彩。很多人认为,“奋斗” 就是好找好工作,赚高工资,住大房子,但是,年轻人的奋斗不应该止于此,而是应该有更广的视野,更高的格局。青春的梦想,只有接上时代的翅膀,才能飞得更高更远。今天的中国,经济辐射全球,中国速度震惊世界,这正是年轻人大展拳脚的好时代。我们不应辜负时代的重托,在积极成就自己梦想的同时,也要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将自己的梦想与时代的需求结合在一起,才是青春最有意义的绽放方式。

    读了以上的文字,你有什么感想?请你根据上面的材料确定立意,写一首诗。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11. (2023高一上·静海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大写的人,才有大写的中国”,在当下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涌现出一批英雄模范和先进典型:“投身育种终不悔,惟愿苍生俱饱暖”的袁隆平;“心中一团火,温暖万人心”的张秉贵;“用初心播种未来”的钟扬……

    他们将个人的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波澜壮阔的事业中,激励着我们前行。国家需要这样的人,我们也要成为这样的人。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情或联想?请以“我也想成为    ▲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请把题目补充完整;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