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远竹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生...

更新时间:2023-11-15 浏览次数:19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25分)
  • 1. 下列关于腔肠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珊瑚虫、海葵都是腔肠动物 B . 腔肠动物都生活在海水中 C . 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 D . 腔肠动物具有两个胚层
  • 2. 在捕捉海蜇时,不小心就会被海蜇蜇伤,这是因为( )
    A . 海蜇的触手上分布着很多刺细胞 B . 海蜇发达的中脑层含有毒素 C . 海蜇的伞部有许多刺丝 D . 海蜇的口能将人咬伤
  • 3. 在我国南方部分地区流行的血吸虫病是由日本血吸虫感染引起的,日本血吸虫的中间宿主属于( )
    A . 鱼类 B . 腔肠动物 C . 节肢动物 D . 软体动物
  • 4. 下列各项中,属于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共同特征的是(  )


    A . 两侧对称 B . 有口无肛门 C . 有刺细胞 D . 营寄生生活
  • 5. 水螅排出食物残渣的方式是( )
    A . 通过细胞膜排出 B . 通过胞肛排出 C . 通过口排出 D . 通过肛门排出
  • 6. 仲夏雨后,常看到地面上蠕动着的蚯蚓,这是雨后蚯蚓爬出地面进行( )
    A . 呼吸作用 B . 寻找食物 C . 伸展活动 D . 晒太阳
  • 7. (2017八下·朝阳期末) 蝴蝶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三对足,两对翅,这是昆虫的主要特征.下列不属于昆虫的是(  )

    A . 蜻蜓 B . 蝗虫 C . 蜜蜂 D . 蜘蛛
  • 8. (2017·镇江模拟) 从生物学的角度分析,“金蝉脱壳”的“壳”指的是蝉的(  )

    A . 皮肤 B . 外骨骼 C . 内骨骼 D . 表皮
  • 9. 动物与其对应的结构,不匹配的是( )
    A . 线虫——角质层 B . 缢蛏——外套膜 C . 蚯蚓——皮肤 D . 瓢虫——外骨骼
  • 10. 蝗虫有适应陆地生活的足和翅,它们的着生情况是( )
    A . 前足中足在胸部,后足和翅在腹部 B . 前足在胸部,中足、后足和翅在腹部 C . 足和翅都在腹部 D . 足和翅都在胸部
  • 11. (2023八上·佳木斯月考) 下列关于软体动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运动器官是足 B . 是动物界的第二大类群 C . 柔软的体表有外套膜 D . 都具有贝壳
  • 12. (2015八上·新郑期中) 蛔虫消化器官不同于绦虫的特点是(  )
    A . 有口无肛门 B . 有小肠大肠       C . 有口有肛门 D . 有肛门无口
  • 13. 在观察蚯蚓时,下列判断蚯蚓前后端或背腹面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靠近环带的一端是前端 B . 朝向运动方向的一端一般是前端 C . 用手触摸时比较粗糙的一面是背端 D . 蚯蚓运动时朝上的一面是背面
  • 14. 据青岛新闻报道:岛城市民郭先生从一个海蛎子里吃出了60余颗珍珠,专家称很少见。能形成珍珠的结构是()
    A . 贝壳 B . 外套膜 C . D .
  • 15. 下列动物中,真正属于鱼的是( )
    A . 章鱼 B . 鲸鱼 C . 甲鱼 D . 带鱼
  • 16. 下列关于鱼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鱼的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B . 鱼如果没有胸鳍、腹鳍,游泳时身体会侧翻 C . 鱼的口和鳃盖后缘交替张合是在进行呼吸 D . 鱼的体温不会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 17. (2015八上·赣州期中) 小华的妈妈到菜市场去买鱼,在许多已死的鱼中,她迅速判断出鱼是否新鲜的依据是(  )

    A . 体表湿润 B . 鳃丝颜色鲜红 C . 鳞片完整 D . 体表无伤
  • 18. 海洋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鲜美食品,如鲍鱼、海蜇、对虾、银鲳等,它们分别属于( )
    A . 软体动物、腔肠动物、节肢动物、鱼类 B . 腔肠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鱼类 C . 节肢动物、腔肠动物、软体动物、鱼类 D . 鱼类、软体动物、腔肠动物、节肢动物
  • 19. 下列诗句中的各种动物,不具备“体表都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均分节”的特征的是( )
    A . 早有蜻蜓立上头 B . 儿童急走追黄蝶 C . 青蝇易相点 D . 正是河豚欲上时
  • 20. (2017·东莞模拟)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蛔虫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只能靠身体的弯曲和伸展缓慢蠕动 B . 水螅的体壁由外胚层、内胚层和两者间的胶状物质构成 C . 涡虫具有两个可以感光的黑色眼点 D . 扁形动物运动器官发达,生殖器官退化
  • 21. 鱼向前游泳,主要依靠身体的( )
    A . 胸鳍和腹鳍 B . 尾鳍 C . 所有鳍 D . 尾部和躯干部
  • 22. 如下表中的动物,与其主要特征描述相符合的是( )                                                                                                                                                                                   

    选项

    动物名称

    主要特征

    A

    涡虫

    有体节

    B

    绦虫

    靠刚毛运动

    C

    河蚌

    有贝壳

    D

    蚯蚓

    有外骨骼

    A . A B . B C . C D . D
  • 23. 下列动物类群与其特征相对应的是( )
    A . 扁形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背腹扁平,大多寄生生活,如血吸虫、华枝睾吸虫等 B . 节肢动物:动物界中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如蚊、蟹等 C . 环节动物: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运动,如水蛭、钩虫等 D . 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鳍游泳,用鳃呼吸,如鱿鱼、墨鱼等
  • 24. (2023八上·吉林月考) 下列关于动物的生活环境及获取食物的方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软体动物生活在水中,靠入水管、出水管获取水里的食物颗粒 B . 腔肠动物生活在水中,利用刺细胞帮助捕获猎物 C . 寄生虫终生生活在寄主体表或体内,靠获取寄主体内的养料生存 D . 节肢动物生活在陆地上,利用口器获取食物
  • 25. 软体动物的贝壳和节肢动物的外骨骼,共同的作用是( )
    A . 防止水分蒸发的作用 B . 保护身体内部柔软的器官 C . 作为运动器官的支架 D . 限制身体的不断长大
二、非选择题(共35分)
  • 26. 如图是生活在水中或潮湿环境中的无脊椎动物,请据图回答问题。

    1. (1) A是,属于动物(类群)。
    2. (2) B是,身体呈对称,体表有,有口无肛门,营养条件好时,身体上会出现芽体,这种生殖方式称为
    3. (3) C是,体表角质层起作用。
  • 27. 如图为鲫鱼的形态图,据图回答问题。

    1. (1) 用吸管吸取一些墨汁,慢慢滴在鱼口的前方,会看到墨汁从鱼的流出。
    2. (2) 轻轻掀起鳃盖,发现鱼鳃的颜色是鲜红色,原因是鳃丝上布满了
    3. (3) 鱼之所以能在水中生活,两个特点至关重要:一是靠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
    4. (4) 填写图中结构名称:①,④
  • 28. 实验法是生物学科的重要的科学探究方法,学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通过实验活动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不同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收获颇丰。回答下列问题。

    1. (1) 蚯蚓是人类的好帮手,在观察蚯蚓时,要经常往其体表滴水以保持湿润,原因是
    2. (2) 用手轻轻抚摸蚯蚓,会发现蚯蚓身体的一面有粗糙不平的感觉,这是因为.
    3. (3) 观察蚯蚓的身体由许多相似的构成。
    4. (4) 随后小组成员设计了如图两个实验来探究适合蚯蚓生存的环境。

      实验一探究的问题是

      实验二的变量是

  • 29. 小明是个善于思考的同学,他在家中观察饲养的金鱼时,想到一个问题:“温度对金鱼的呼吸频率有没有影响?”为探究这一问题,他设计了如下方案,试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步骤

    烧杯①

    烧杯②

    烧杯③

    烧杯④

    烧杯⑤

    烧杯⑥

    1

    各加入1000毫升温水和一条相同状况的金鱼,并测量记录水温

    2

    一段时间后,同时观察记录下各烧杯中金鱼的呼吸次数

    3

    ①②各加入适量热水使水温均升高10℃

    ③④均用水浴锅隔水加热使水温升高10℃

    ⑤⑥不做任何处理

    4

    一段时间后,同时观察记录下各烧杯中金鱼的呼吸次数,分析得出结论

    1. (1) 该探究活动的实验变量是
    2. (2) 如果你做这个实验,你将根据判断金鱼的呼吸次数。
    3. (3) 小明在步骤3的设计中,对每种情况的操作均同时设置了两个重复组,其目的是。烧杯①②和烧杯③④两组设计中,烧杯组更科学,更严谨。试说明理由:
    4. (4) 结合本实验,你推测金鱼吞入的水从鳃流出时,其成分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30. 学习了蝗虫的呼吸后,同学们对蝗虫的呼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出现了意见分歧,有些同学认为其气体出入的门户——气门在头部,有些同学则认为在胸腹部,最终决定通过探究实验来解决这一难题,请你帮助他们共同完成探究。实验材料用具:试管、蝗虫、清水。
    1. (1) 提出问题:
    2. (2) 作出假设:
    3. (3) 实验步骤:

      ①取两支试管,编号为甲、乙,并放入的清水。

      ②把两只大小相同的活蝗虫放入甲、乙试管中,甲中蝗虫的头部浸入水中,露出胸腹部;乙中蝗虫的胸腹部浸入水中,露出头部。

      ③一段时间后,观察两只蝗虫的存活情况。

    4. (4) 结果预测:
    5. (5) 实验结论:
  • 31. 缩头鱼虱是一种奇特的水生动物,身体和附肢分节、体表覆盖外骨骼,其幼体首先附着到鱼鳃上,长成雄性个体;成熟之后变成雌性,然后在鱼鳃上完成交配。之后雌虫穿过鱼鳃进入到鱼的口腔,从鱼舌处吸食血液,直到鱼的舌头萎缩,然后将自己的尾部与已经萎缩的鱼舌连接起来替代鱼舌工作。此时,若将其强行拔除,会使鱼无法正常进食。所以,当缩头鱼虱替代了鱼舌后,鱼就只能与它一起共度余生了。

    1. (1) 缩头鱼虱和其所寄生的鱼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都属于。它们生命活动所需消耗的能量主要由(填细胞结构名称)提供。
    2. (2) 以下动物中,与缩头鱼虱共同特征最多的是____。
      A . 沙蚕 B . 蛔虫 C . 涡虫 D . 蚊子
    3. (3) 从缩头鱼虱的形态结构来分析,它有哪些特点利于替代鱼舌工作?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