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东莞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更新时间:2023-11-15 浏览次数:37 类型:期末考试
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 1. (2023八下·东莞期末) 诗意中国,源远流长。在悠远的历史长河中,名篇佳作,灿若星河。这一部又一部闪烁着光辉思想和深远智慧的篇章,早已成为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宝藏。知行中学八(9)班将开展以“经典咏流传”为主题的系列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相关的协助工作。 

    经典古诗文诵读。请完成以下填空,协助语文老师准备诵读资料。 

    诗文因情感而生动,情感随声音而飞扬,诵读亦能领悟古代明贤的智慧。以愉悦轻快的语气朗读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①“  ,  ”一句,感受大自然的宁静、禅院的清幽,体味远离尘世的快乐;在缓和悠长的语调中,体悟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②“  ,  ”的胸怀,理解诗人借天涯咫尺宽慰和鼓励友人的豁达情感;用沉重压抑的语气诵读白居易《卖炭翁》中的③“  ,  ”一句,体会饱经风霜、孤苦伶仃的劳动者复杂又矛盾的心理;在急促悲愤的节奏中,朗读韩愈《马说》结尾处④“  ?  ”,体会韩愈对无知的“食马者”的强烈谴责;用激昂高亢的语气吟诵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⑤“  ,  ”一句,学习杜甫舍己为人的献身精神、至死不悔的决心。诵者悟情,听者入情,情音交融,达到和谐共振的效果。

二、名著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 2.  同学们朗诵了自己精心准备的诗文,小州发现这些诗文在《经典常谈》中都有提到。请在下表的横线上填入合适的选项,使之匹配。                                                                                                                       

    朗读诗文

    《经典常谈》篇目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①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②  

    (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

    ③  

    A.《尚书》第三 

    B.《诗经》第四 

    C.《战国策》第八 

    D.《辞赋》第十一

  • 3. (2023八下·东莞期末) “关于读经典名著意义的辩论赛”是本次主题活动的收官项目。报道组的同学在班级公众号上推送了本次辩论赛的实况,作为现场观众,你任选一方观点,结合《经典常谈》中《说文解字》《战国策》《汉书》等章节,跟帖说说你的看法。 

    甲方观点:《经典常谈》意蕴丰富,适合初中生阅读。 

    乙方观点:《经典常谈》晦涩难懂,不适合初中生阅读。 

    我的看法:  。

三、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
  • 4. (2023八下·东莞期末)  “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是本次主题活动的内容之一,之恒同学搜集到一段鼓励阅读经典名著的宣传语,请你帮忙填空,使之与前面的划线句形成排比,让整段宣传语更具有鼓动性。 

    经典名著是一座灯塔,能指明我们黑暗的前程; 经典名著是一个火把,能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①  ,  。提起经典,我们想到的是百折不挠的鲁滨逊,是机智勇敢的汤姆•索亚,是意志顽强的保尔柯察金。在书籍的海洋里, 我曾为鲁滨逊是否能重获自由而担忧,为汤姆•索亚机智化解困难而惊喜 , ②  。精彩的情节使我放不下手中的书,各色的人物使我痴迷于书本,读经典名著,带给我无穷的快乐。

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25.0分)
  • 5. (2023八下·东莞期末)  阅读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准确地反映了自然节律变化。它不仅是指导农耕生产、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更是包含丰富民俗事象的民俗系统。从古至今,二十四节气在人们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实用价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中国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春分,古时候又称“日夜分”。春分这天南北半球昼夜平分,从春分开始白天会越来越长,而黑夜越来越短。春分时节,气候适宜,万物蓬勃生长。古代民间有簪花喝酒习俗,时至今天,踏青、放风筝、吃春菜、立蛋等风俗在很多地方一直延续并有新的发展。所以,二十四节气对当今社会的人来说,很重要的就是它具有增进文化认同的功能价值。值得注意的是, 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摘编自百度百科及中新网)

    【材料二】 

    雨生百谷,故曰谷雨。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转折点。此时的万物仿佛懂得人情事故,蓄满生意与春惜别。“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说的是谷雨节气的洛阳牡丹,用这样一个震撼的仪式与春天告别。这时候鲜河豚、嫩香椿、谷雨茶踊跃登场,让人强壮骨,慰藉肺腑。联合国将每年农历谷雨节作为“联合国中文日”,以此纪念中华文祖仓颉对人类文明作出的贡献。 

    二十四节气令我们惊叹和震撼的,除了与物候、时令的奇异吻合和准确对应,还有它的一个个具有田园风味和充满诗歌韵味的名称。比如“惊蛰”,两个汉字并列一起,即神奇地构成了生动的画面和无穷的故事。仿佛为了响应这一富于“革命”意味,天,豁然晴朗了。整面天空像一个隐匿林中的蓝色湖泊。 

    (选自苇岸《大地上的事情》,有删改)

    【材料三】 

    浙江卫视《“中国好时节”春分篇》在二十四节气之春分的基础上,用跨品类艺术形式来“着色”,历史与现代交织增加“饱和度”。《春茶意暖》中,舞蹈演员们被固定在 4.7米的杆子上,配合4米长的水袖舞动,宛若灵动的茶叶,在茶碗中律动。《剑器近》中,从龙泉宝剑起源铺陈开来,讲述到现代被授予荣誉的中国海军“深蓝之剑”。厚重的历史内涵在现代社会有了绵延。同样,让人印象深刻的《听见江南》,用巧思来串联宋代文化,古琴中描绘出江南韵味,展现出独具特色的地域特征,也凸显出传统文化在当地的浸润。节目始终与观众、时代同频共振,体现出中国人骨子里对传统文化的自信。 

    《“中国好时节”春分篇》以 CSM64城收视率1.629位列同时段收视第一,在全网7个社交平台获得热搜28个,全平台主话题阅读量近2亿,微博讨论次数超2.8万,抖音平台视频总播放量超812.7万等。“宋韵氛围感拉满”“春茶意暖舞蹈演员就是龙井茶本茶吧”等话题引发全网热议,登上社交平台热搜榜。 

    (选自《浙江卫视》)

    1. (1) 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二十四节气不仅有生活实用价值,还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能增进人们的社会文化认同感。 B . 联合国为了纪念中华文祖仓颉对人类文明作出的贡献,将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C . 二十四节气令我们惊叹和震撼的就只是与物候、时令的奇异吻合和准确的一一对应。 D . 《中国好时节》成功出圈,在全网所有社交平台共获得热搜28个,主话题阅读量近2亿。
    2. (2) 诗歌里也有节气。请结合上述材料和图,说出下面诗句和选项中的节气一一对应的是 ( )

      ①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暮江吟》白居易) 

      ②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翁卷) 

      ③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 

      ④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春晴泛舟》白居易) 

      ⑤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春日》朱熹) 

                                                                                                                                                                                                                

      A.谷雨

      白露

      惊蛰

      夏至

      春分

      B.谷雨

      白露

      春分

      惊蛰

      夏至

      C.白露

      谷雨

      夏至

      惊蛰

      春分

      D.白露

      惊蛰

      谷雨

      春分

      夏至

    3. (3)  作为《中国好时节》的主创人员,请你结合材料中对二十四节气的介绍和链接资料,写一段推荐词,向广大观众朋友推荐这个节目。 

      【链接资料】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王羽说:“艺术 +视听”“国粹+科技”正式成为“国潮”节目创新的突破点,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关键点、发力点。“国潮”节目多元融合的思路,多技术形态的应用,打开优秀传统文化的层层密码,通过 VR、AR、MR、自由视角、跨越时空转换、二次元衔接等新科技创意,让体验感、代入感更强,使厚重、古朴、有距离的传统文化、历史形象变得更生动有趣,使传统经典变得“潮”起来。

  • 6. (2023八下·东莞期末)  阅读回答问题。 

    三月三,荠菜胜灵丹

    舒飞廉

    ①大年初二,我姐姐、我、我妹妹,三家人乘坐火车,由武汉到南宁探望住在我弟弟家的父母。我父母如腾云驾雾的齐天大圣,又忙碌又兴奋。母亲跳五行健身操给我们看,父亲钻研二胡,已经拉得有模有样了。晚上吃饭的时候,姐姐在表扬了我弟媳妇做的柠檬鸭之后,说:“要是有一盘麻油炒地菜多好。”我妈跟着说:“在南宁过年,也没什么不好,就是吃不到地菜包饺子。” 

    ②是啊,过去几十年,我们都是在湖北的故乡过年。正月,吃过了大鱼大肉之后,大家的兴趣转向了田埂上的野菜,地菜当然是首当其冲。有时候,大年初一的午后,姐姐和妹妹都会不顾初一不能动刀剪的规矩,穿着过年的新衣服,去野外挖地菜。田园里,去年的积雪还未消融,在麦苗与油菜的缝隙里找到一棵一棵的地菜,将一点一点的喜悦汇聚起来,达到“乃盈顷筐”,总得花小半天的工夫。 

    ③我们所说的“地菜”,其实就是荠菜。王磬编《野菜谱》,提到荠菜有好几种,他的介绍是:“春月采之,生熟皆可食。”地菜大概就是在腊月的霜雪里出土眼的,十来片嫩嫩的叶子披成两三层,在寒风里簇拥在一起,与菠菜和白菜比起来,它就是一个愧对白富美的灰姑娘。为将这些藏在作物与荒草间的灰姑娘们请出来穿水晶鞋(包成饺子,做春卷与春盘),大锄、小锄、长镰刀都派不上用场,只能用打猪草的小镰刀,姐姐她们称作“挖”地菜、“花”地菜、“挑”地菜,而不说“割”与“采”,也是因采集它们的不容易。 

    ④立春雨水之后,田野很快就会变得百草丰茂、千花万卉,如此繁多的植物,为什么单单将“地”这样皇天后土般朴实而有力量的名字赋予地菜呢?以我的猜想,大概是因为它是冬去春回、岁月更新之后,除越冬作物之外,田园里出现的第一种菜蔬,所谓一阳来复 , 这生命的“阳气”就包含在它纤弱的外形与清韧的滋味里。乡下人将之加入到饺子、春卷、春盘这些春天的食物里,恐怕也是为此。等到“花开三月三”,寒食节来到,抽出细墨、开出细密白花的老地菜已不堪食用 , 但还是会被母亲们由田头地脑里扯一把回来,煮毛壳子鸡蛋给孩子们吃,更讲究一些的祖母与外婆,还要在地菜煮鸡蛋的沸水里加入一杯童子尿。地菜也好,鸡蛋也好,童子尿也好,都在象征着生命的“阳气”与“热力”。 

    ⑤地菜的这种“神话学意义”,不仅为它换来了“地”这个厚重的名字,也让“挑地菜”这种活动,由乡下人的农家乐变为节日,村里的灰姑娘们喜欢,词客骚人,也愿意为它写诗。“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在城市之外,习习春风里,文人们描述的“挑菜节”的情形是:“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煮山羹”(苏轼),“和暖又逢挑菜日,寂寥未是探花人”(郑谷),“想见故园蔬甲好,一畦春水辘轳声”(张耒),“草色拖裙,烟光惹鬓,常记故园挑菜”(史达祖)。地菜也因此与故园,与游子们的舌尖联系在一起。 

    ⑥晚上酒席间,我对父亲讲,他与母亲大半辈子都生活在故乡的村庄,我们兄弟姐妹,辗转到这个国家的东西南北,等到他的孙子一辈,恐怕就会在世界的角角落落了。 到时候,不知道他们能否遇到拉二胡、跳五行健身操的人,是否也会想念麻油炒地菜和地菜煮饺子。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1. (1)  荠菜,不过是路边的野菜。但作者为什么把标题拟为“三月三,荠菜胜灵丹”呢?请结合选文说说你的理解。
    2. (2)  文章的“气质”不同,所呈现出来的韵味也不同,给读者留下的感受也自当不同。你觉得这篇文章具有怎样的“气质”?请结合文章语言风格和第四段加点词作答。
    3. (3)  文章结尾意蕴丰富,请联系全文写出你的理解。 

      到时候,不知道他们能否遇到拉二胡、跳五行健身操的人,是否也会想念麻油炒地菜和地菜煮饺子。

    4. (4)  有同学建议把本文作为初中语文教科书的拓展阅读篇目,你觉得放在八下第一单元还是八下第四单元合适?请根据单元导语内容和单元部分课文名称的提示,结合本文说说理由。                                                                                                                  

      教材单元

      单元导语摘录

      单元部分课文

      八下第一单元

      本单元的课文或表现各地风土人情,或展示传统文化习俗。我们能从中感受到多样的生活方式和多彩的地域文化,更好地理解民俗的价值与意义。

      社戏/鲁迅

      安塞腰鼓/刘成章

      灯笼/吴伯箫……

      八下第四单元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本单元的课文都是通过记述游览见闻,描摹山水风光,吟咏人文胜迹,抒发作者的情思。

      壶口瀑布/梁衡

      一滴水经过丽江/阿来……

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5.0分)
  • 7. (2023八下·东莞期末)  阅读回答问题。 

    【甲】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为外人道也。” 

    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之。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乙】温州人李庭等,大历六年,入山斫树,迷不知路,逢见漈( jì)水。漈水者,东越方言以挂泉为漈。中有人烟鸡犬之候,寻声渡水,忽到一处,约在瓯闽之间,云古莽然之墟。 有好田泉竹果药连栋架险三百馀家。四面高山,回环深映。有象耕鸟耘 , 人甚知礼。野鸟名鸲(qú),飞行似鹤,人舍中唯祭得杀,无故不得杀之,杀则地震。有一老人,为众所服,容貌甚和,岁收数百匹布,以备寒暑。乍见外人,亦甚惊异,问所从来,袁晁贼平未 , 时政何若,具以实告。因曰:“愿来就居,得否?”云:“此间地窄,不足以容。”为置饮食,申以主敬。既而辞行,斫树记道。还家,及复前踪,群山万首,不可寻省。 

    (节选自顾况《仙游记》)

    【注释】①象耕鸟耘:耕者以象行为法,耘者如鸟之啄食,早期吴越之地的耕作方式。后用以形容民俗古朴,有舜禹时代的遗风。②袁晁贼平未:袁晁农民起义发生在公元762年,次年被平定,至这位老者问话的时候已经过去8年。
     

    1. (1)  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文言词语

      理解词义的方法提示

      解释

      如外人

      查阅词典法:①详尽、详细;②尽;③全、都

       (填序号)

      处处

      词类活用法:一狼其中

       

      郡下,诣太守

      课内迁移法:鲁肃过寻阳

       

    2. (2)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成现代汉语。 

      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 (3)  下列各项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____ 
      A . 便船/人中唯祭得杀 B . 此人——具言所闻/众所服 C . 答之/以实告 D . 为外人道也/不以容
    4. (4)  请用两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有好田泉竹果药连栋架险三百馀家。

    5. (5)  比较【甲】【乙】两文,从内容与形式上说说它们的相同之处。
六、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50.0分)
  • 8. (2023八下·东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写作。 

    打开语文课本,阅读一篇篇课文,一个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小人物从文中走来。女中豪杰花木兰、民间高手卖油翁、聪明伶俐的双喜、善良真诚的老王……他们的身上闪现着优秀品格的光辉,引导我们向善、务实、求美。在生活中,类似这样普通平凡的,令人产生崇敬、向往,给人温暖的人也比比皆是。 

    请以“平凡的光辉”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500字的写人的文章或演讲稿。 

    要求:①选材新颖,内容具体。②主题深刻,有真情实感。③可选用记叙、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④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七、其他(本大题共2小题,共12.0分)
  • 9. (2023八下·东莞期末)  经典古诗传唱。弘毅同学为这次活动写了一个开场白,但有些错漏之处,请你根据要求回答问题,帮助他完善这份开场白。 

    “诗言志,歌永言。”【 A】 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经典咏流传,我们的文化①zhuī sù (    )从未断流。诵读经典,我们因(A)文采斐然的千古佳句而击节赞叹;唱响经典,我们因永世相传的思想价值而感受烛照。【B】 和诗以歌,让千年经典化作新时代的歌声,让世界听见文明古国的崭新歌唱。 

    【 C】 央视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一经播出就好评如潮,是因为其节目形式新颖、文化内涵丰富的缘故。坐在电视机前,听着梁俊生老师和学生一起吟唱诗词的声音,我心潮澎湃,(B)目眩神迷。当他们的演唱②jiá rán ér zhǐ( )时,我的耳中还回响着那美妙的乐声。是的,不论是天下之至柔,③ chí chěng( )天下之至坚的气魄;还是楼高百五十尺,微风所触,(C)锵然成韵的潇洒;亦或是百年古寺,青山掩映,薄雾(D)缭绕 , 美同画卷的意境,和诗以唱都能实现。

    【 D】 三千年前,咏之于江边白露,舞之于月下乔木的《诗经》,开启了我们对于诗歌之美的想象。三千年后,我们以声之色,塑诗歌之形;以音律之美,向经典致敬。 

    现在让我们共同开启今天的经典传唱活动。希望大家④ yǒng yuè( )参加,更希望接下来的展示能看到你!下面,我宣布知行中学八(9)班“经典咏流传——传唱经典古诗”主题活动正式开始。

    1. (1)  请你根据拼音补写文段中的词语。
    2. (2) 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文采斐然 B . 目眩神迷 C . 锵然 D . 缭绕
    3. (3) 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 10. (2023八下·东莞期末)  “调查名著阅读情况”是本次主题活动的内容之一,下面表格是对知行中学八(9)班40名同学名著阅读情况的调查结果。关于班级名著阅读情况,你从表中得出了什么结论。( 20字以内) 

    知行中学八(9)班名著阅读情况调查表 

                                                                                                                                                                                                         

    阅读名著

    基本没读

    只读了序言

    读了很少一部分

    精读与跳读

    批注式阅读

    专题探究式阅读

    《经典常谈》

    10

    12

    5

    5

    2

    6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3

    10

    14

    8

    2

    3

    你的结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