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思想政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邯郸市涉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思想政治10...

更新时间:2023-11-24 浏览次数:36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 
  • 1. (2023高一上·涉县月考) 人类社会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铁制农具得到广泛的使用和 推广,耕作技术有了显著进步,商业和城市也逐渐发展起来。出 现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 ( )
    A . 封建社会的农业生产力得到较大发展 B . 奴隶社会后期,生产力出现了倒退现象 C . 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能够适应当时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D . 封建社会的农民成为自由的劳动者,有了生产积极性
  • 2. (2023高一上·涉县月考) 今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5周年,《共产党宣言》作为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历久弥新,闪烁着真理的光辉。下列关于《共产党宣言》的内容表述正确的是(  )

    ①科学阐述了实现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

    ②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不存在对人的剥削和压迫

    ③共产主义的实现需要把个人财产变为社会财产

    ④共产主义革命就是要同所有制关系做彻底决裂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3. (2023高一上·合川月考) 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一年后,就有人断定金融危机已经过去了,甚 至有人提出 “后危机时代”概念.事实却是,从美国次贷危机到 世界金融危机,再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暴露出的资本主义制度的 全面危机,资本主义世界仍然笼罩在各种危机的阴影之中。各种 危机周期性爆发的原因是 ( )

    ①劳动人民对消费品的需求不断下降 

    ②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无政府状态 

    ③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④社会生产结构失调造成生产过剩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4. (2023高一上·涉县月考) 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中国式现代化开辟了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奠定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实基础,展现出人类文明发展的光明前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取得的成就表明。(   )

    ①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和活力

    ②应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制度、理论、文化的自信

    ③中国式现代化深刻改变了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和国际政治格局

    ④中国式现代化能减少绝对贫困人口,在共建共享中让世界人民受益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5. (2023高一上·任丘期末)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上写道:“30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该碑文中的“人民革命”是指新民主主义革命,据此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民主革命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以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为斗争目标的革命

    ③新民主主义革命目的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④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③④ D . ②④
  • 6. (2023高一上·涉县月考)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了党的 纲领,确定党的名称为 “中国共产党”,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 生.从此,中国诞生了完全新式的、以共产主义为目的、以马列 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 “中国产生了共产党, 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

    ①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②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使人民有了主心骨 

    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④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②④
  • 7. (2023高一上·桥西期中) 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事业,是 “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 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下列关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表述错误的是 ( )
    A . 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B . 彻底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C . 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D . 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 8. (2024高二下·黑龙江期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在中国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 义,没有先例,犹如攀登一座人迹未至的高山,一切攀登者都要 披荆斩棘、开通道路。”下列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理解正确的是(    )

    ①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没有矛盾 

    ②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严重的曲折,是因为没有借鉴苏联经 验 

    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有利于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④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必须根据自身国情选择合适道路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9. (2023高一上·涉县月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会议,在拨乱反正、推动改革开放方面起了伟大的历史作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

    ①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②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③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④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0. (2023高一上·涉县月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打开国 门搞建设,以开放促改革,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 史性转变,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创造了举世瞩目的 中国奇迹.下列能够正确体现我国对外开放进程的是 ( )

    ①党和国家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 
    ②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③开放大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④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A . ①—②—③—④ B . ④—②—③—① C . ①—③—②—④ D . ③—①—②—④
  • 11. (2023高一上·涉县月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这一论断是基于改革开放( )

    ①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②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推动了生产力发展

    ③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有利于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④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2. (2023高一上·涉县月考) 只有深化改革开放,才能进一步发挥改革的强大动力,破解发展 中存在的难题;只有深化改革开放,才能进一步推动中国与国际 接轨,更好地融入国际社会,在国际上发挥更大作用;只有深化 改革开放,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 兴.这启示我们 ( )

    ①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②开放必然带来进步,封闭必然导致落后 

    ③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④要解放思想,敢闯敢干,勇于和过去划清界限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3. (2023高一上·深圳月考) 伟大的时代产生伟大的理论。中国共产党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围绕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在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回答时代之问、实践之问、人民之问的过程中,开创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列时代课题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②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③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④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A . ③—①—④—② B . ③—④—②—① C . ④—③—②—① D . ①—④—②—③
  • 14. (2023高一上·涉县月考)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辛亥革命110年来的历史启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是最根 本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 确道路.这条道路符合中国实际、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时代 发展要求,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也一定能够走得稳、走得 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创造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必由之路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 力的集中体现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的正确理论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 大制度保障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5. (2023高一上·涉县月考) 新时代孕育新思想,新思想指导新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 国家事业之所以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发生了深层 次、根本性历史变革,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 坚强领导,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 指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

    ①是推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科学指南,是经过 实践检验、富有实践伟力的强大思想武器 

    ②是最先进的理论,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最有效的模式 

    ③体现了中国的制度自信,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奠定制度基础 

    ④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是中国社会发展和 变革的先导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16. (2023高一上·涉县月考) 《大江大河》讲述了从1978年到1992年间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 以宋运辉、雷东宝、杨巡为代表的先行者们在变革浪潮中不断探 索和突围的浮沉故事.下列关于这一时期改革开放的进程,表述 正确的是 ( )

    ①小岗村实行包产到户,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得以推行 

    ②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 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③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的设立,标志着对外开 放格局基本形成 

    ④党的十五大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标志着改革开 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52分) 
  • 17. (2023高一上·涉县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诗人李绅曾用诗作描绘了当时老百姓生活困苦的景 象,即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材料二 马克思指出: “资本家经常力图把工资降低到生理上所 能容许的最高限度.”资本家还通过大量使用女工和童工,进行更残 酷的剥削.女工同样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而她们的工资只能是一般 工人的三分之二或者一半。童工工资则更低,往往只是女工工资的一 半.有的资本家只给童工一点粗劣的伙食,根本就不付工资。

    1. (1) 结合材料一,分析造成当时百姓生活困苦的根源。
    2. (2) 结合材料二,有人说: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与封建社会相比 有过之而无不及,资本主义的建立是一种历史倒退.请你评析这一观 点。
  • 18. (2023高一上·涉县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鸦片战争以后,无数仁人志士苦苦追寻救国救民的真理.五四运 动后,在诸多学说流派风云激荡、各显身手的形势下,马克思主义以 其高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先进分子所接受和崇奉. 

    1920年8月,多方求索,远赴法国勤工俭学的蔡和森就曾致信挚友毛 泽东提出:“我近对各种主义综合审谛,觉社会主义真为改造现世界 对症之方,中国也不能外此”。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国情不断 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不懈奋斗,先后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 会主义革命,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社 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胜利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 伟大飞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 “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 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只有社会 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理。

  • 19. (2023高一上·涉县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的问题。

    2022年3月11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胜利闭幕。随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了中外记者提问。会上李克强指出:“中国经济已深度融入世界。

    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三分之一,现在进口对工业的综合影响度超过70%,我们连续十年稳居全球第二大进口市场,而且连续五年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的第一大国。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都会坚定不移地扩大开放。长江、黄河不会倒流。中国这40多年,从来都是在改革中前进、开放中发展。中国对外开放40多年了,发展了自己,造福了人民,也有利于世界。这是个机遇的大门,我们决不会也决不能把它关上。”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说明“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都会坚定不移地扩大开放,中国决不会也决不能关上对外开放的大门”的理由。

  • 20. (2023高一上·涉县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九天之际,安放安属?”诗人屈原发出 《天问》时,可能想不到2000多年以后,在同样一片土地上,他的子孙后代得益于制度优势,正实现着千年梦想:从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到北斗导航卫星全 球组网基本系统完成部署;从长征一号火箭首飞,到长征系列火箭实 现300多次发射;从第一艘神舟飞船升空,到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飞 船成功往返,再到8次载人飞行把12名航天员送入太空……中国航天人一次次踏入太空,正试着回答千百年前诗人的天问,成功地探寻 宇宙与深空的奥秘。

    结合材料,从制度优势的角度,谈谈对中国能成功探寻宇宙与深空奥秘的认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