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为适应“高铁+互联网”模式,杭黄高铁沿途火车站售检票系统进行了升级,旅客可以持电子客票直接乘车。电子客票将原纸质车票承载的旅客运输合同、乘车、报销三个凭证功能分离,实现运输合同凭证电子化、乘车凭证无纸化,报销凭证按需提供,进一步提高旅客出行体验。市民们可以通过网上购票、自动售取票机或人工窗口购票。检票口闸机上分别有身份证识读区和人脸识别机,检票时持有效二代居民身份证的旅客,扫描一下身份证,脸对准摄像头拍个照,仅需几秒钟就可通过人脸识别自助进站,通行速度明显提升。
【材料二】
作业精灵、小猿搜题、作业通、快对作业、作业帮只要从手机应用商店搜索“作业”两个字,就能找到十几个解题的软件。只要拿起手机对着题目拍个照,上传上去,快的话几分钟内就可寻求到最佳的解题方案。
时间、地点 | 周五下午课余时间,校园内 |
采访目的 | ① |
采访对象 | 七到九年级学生 |
采访问题 | ② ③ |
中华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内涵,赓续绵延,代代流传。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蕴含着祈求平安的美好愿望;中秋节,,,;重阳节,赏菊花,登高处,寄寓着感恩敬老的传统美德。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阕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乙】
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下临峭岸,深昧险绝。于林薄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①涌而出,投空下数十尺。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
(节选自朱熹《百丈山记》)
【注】①瀵:水自地下喷涌而出。
⑴良多趣味( )
⑵哀转久绝( )
⑶不可正视( )
⑴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⑵其沫乃如散珠喷雾。
又见白杨
张伟忠
①这次到西北,看到冬天的白杨树,又一次想起了茅盾先生的《白杨礼赞》。
②第一次看见白杨是在2001年夏天去新疆的途中,在疾驰的火车上看到“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的”白杨树,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脑中一次次闪过《白杨礼赞》中的片段,心中一遍遍默诵其中的词句。同行的一位老教师说:“教了一辈子《白杨礼赞》,第一次知道新疆的白杨和平常所见的枝叶‘婆娑’的杨树不一样。”并即兴背出了《白杨礼赞》中描写白杨的句子:“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我也是在那一刻才真正理解了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和布局谋篇的精妙,脑海中的语言积累和眼中所见的现实景象一下子融合在一起,产生了心理和视觉上的双重冲击力,我被这种庄严的美深深地震撼了。
③再次见到白杨,则是在冬季的酒泉和嘉峪关,而且是近距离的。在酒泉中学、西汉酒泉胜迹公园和嘉峪关长城内,都有成片的白杨树,在冬日耀眼的阳光下,在积雪覆盖的黄土地上,在北国单调的景色中,它们虽然落尽了叶子,可淡青色的树干和挺拔的身姿仍然包蕴着勃勃生机,那些“紧紧靠拢”的“丫枝”直刺向蔚蓝的天空,成为冬日美丽的风景。我站在白杨树下,仰视着它们,又想起茅盾先生对它们的赞誉:“这是虽在北方的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
④《白杨礼赞》中的意象和现实所见的白杨树重叠在一起,让我感受到作为一个北方人乃至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也在一刹那间真正感受到白杨树所代表的那种“朴质、严肃、坚强不屈”的精神。这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种文化性格和精神象征,它激励人心的功能,半个多世纪后仍未减退。茅盾先生发现并发掘了白杨精神,白杨也因此具有了不朽的象征意义和激励功能。从此白杨树就不仅仅是一自然之物,而是和古诗中的月亮一样成为一种文学意象,反映了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伟大精神。这种精神和形象的契合,又是那么自然。
⑤《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1947年3月,叶圣陶等主编的《开明新编国文读本》(甲种)第三册就收录了这篇文章,题为《白杨树》。1949年,由叶圣陶校订、文化供应社出版的《新编初中精读文选·语体文选》第二册又选入了这篇文章,并改名为《白杨礼赞》。在该书前的“编辑例言”中,说明了这本教材选文的标准,如:“符合新民主主义的精神”,“切合现代学生的思想与生活”,“为初中学生所能理解和接受”,“注重国文的教学价值”等。显然,《白杨礼赞》是完全符合这几条标准的。即使以今天的眼光来看,《白杨礼赞》的文学价值、教学价值仍然不可低估。
⑥建国后,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初中语文教材一直选入这篇散文,并在教学参考书中把教学重点定为“散文的形散神不散”和象征手法。不过从2001年开始的语文教材中,《白杨礼赞》已被删去。
⑦站在嘉峪关长城遗址内的白杨林中,抚摸着白杨粗大而光滑的枝干,任由它们把我的目光引向碧空。四处远望,则见黄土垒就的高大城墙,远处是连绵起伏的山脉。在黄土、远山、碧空组成的背景下,白杨卓然挺立的身姿让我迷醉。我在想:一丛白杨,一篇文章,一个时代,它们之间建立起了一种多么奇妙的联系啊。西北有很多代表性树种,比如胡杨、红柳等,为什么茅盾先生单单选中了白杨来加以礼赞呢?原因似乎并不难找:挺拔的身躯、靠拢的树枝、哨兵似的姿态,以及朴质外表下的坚强个性。这使得从新疆到延安途中的茅盾先生发现了一种时代精神和民族性格的审美对应物,从而为白杨树写下了热情洋溢的赞歌。一种树成就了一篇文章,一篇文章又反映了一个时代。我相信,当茅盾在重庆发表这篇文章后,一定给当时的国统区乃至全国人民传达了一种积极、乐观、明朗的信号,使得在抗战最艰难时刻的中国人民获得极大鼓舞。
⑧在去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路上,当曙光初现,太阳从蜿蜒的长河东侧冉冉上升,大地呈现出一派庄严肃穆的景象,矗立于原野中的白杨林披上了一层动人的红光。我赶紧用力擦去汽车玻璃上的冰霜,有些贪婪地凝望着这美丽的景色。善解人意的司机停下了车,车上的游客全跑到了外面,凛冽而清新的空气一下子包围了我们。那些生长在岸边地头英姿飒爽的白杨,就像《风景谈》里面站在晨曦中吹号的号兵。当年教室里的琅琅读书声又一次回荡: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斜逸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⑨我希望教科书中再见《白杨礼赞》这样的红色经典。
【注】本文发表于《语文学习》2009年第4期。从2017年开始,在全国推行使用统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上册,重又收录了《白杨礼赞》。
第一次:;
第二次:
脑中一次次闪过《白杨礼赞》中的片段,心中一遍遍默诵其中的词句。(体会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艺术特色 | 内容举例 | 归纳小结 |
人物个性鲜明 | 但是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他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他走上前来,用温和文雅的口气向我招呼:“哈罗,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 | 作者大量采用白描、细节描写、对话、特写等表现方法,将人物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比如,表中这个清瘦的青年军官是①,人物形象特点是②。 |
擅长场景描摹 | 终于有一个红军战士爬上了桥板,拉开一个手榴弹,向敌人碉堡投去,一掷中的。军官这时急忙下令拆毁剩下的桥板,但是已经迟了。又有几个红军爬了过来,敌人把煤油倒在桥板上,开始烧了起来。但是这时已有二十个左右红军匍匐向前爬了过来,把手榴弹一个接着一个投到了敌军机枪阵地。 | 这个场景叙述的是长征中一次有名的战斗,此次战斗通常称之③,“桥板燃烧”“红军匍匐”等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具有④的精神。 |
掌声,生活中一个美丽而动听的名词。它可以表达肯定和赞美,也可以表达尊重和鼓励。
你在舞台上精彩的表演感染了我,我把掌声送给你!你在平凡岗位上的辛勤耕耘打动了我,我把掌声送给你!你在逆境中拼搏的精神震撼了我,我把掌声送给你!
你可以是个人或集体;可以是非凡人士或普通人物;还可以是身边的亲人或朋友……
请以“我把掌声送给你”为题目写一篇作文,可以讲述你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实感受。
要求:①自定角度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