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哲学与人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②人们在生活中自发地形成哲学思想
③哲学以世界观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④哲学智慧能成为人们美好生活的向导
①意识本质上是人脑对事物加工改造的产物
②现实事物的内在属性是由人的意识赋予的
③客观实在性体现了物质世界的真正统一性
④意识内容的多样性根源于意识形式的变化
①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②要解放思想,突破规律对人们的束缚
③要用综合思维方式认识问题,统筹考虑各个要素
④要坚持辩证否定观,在实践中不断认识和发展规律
①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相互作用决定了认识不是一帆风顺的
②复杂变化着的认识客体暴露和展现其本质需要有一个过程
③认识受认识主体立场、观点、方法、知识结构等因素影响
④一个正确认识需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两次反复才能完成
①要全面看问题,防止“一点论”
②优点与缺点统一于任何事物之中
③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④要分清主流和支流,但不忽视支流
①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根基
②为我国航天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③激励年轻一代奋勇前行,无惧挑战和挫折,在攀登高峰的路上勇往直前
④为进行航天强国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①利益集团是透视美国政治结构的一扇窗户
②三权分立的原则在政治实践中不能得到贯彻
③总统是国家行政权力中心
④利益集团在“民意”的幌子下控制国家权力
①否认了国家的主权要素
②肯定了国家的领土要素
③否认了国家的阶级本质
④肯定了有超阶级的国家
①世界多极化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②国际关系的实质是一种利益关系
③国家间的合作和竞争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内容
④主权国家依据国际法享有独立权
①降低生产生活品关税→减少贸易逆差→国内市场竞争加剧→倒逼企业降价获得新优势
②降低医疗产品进口关税→医疗产品价格下降→患者经济负担减轻→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③降低鲑鱼等优质产品关税→扩大消费品市场→丰富国内消费选择→满足消费升级需要
④降低关键零部件进口关税→引进来规模扩大→满足企业生产需求-→助力制造业升级
①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让世界共享中国发展机遇
②更好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加快培育出口贸易竞争新优势
③联通内外,基本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④推动服务贸易的扩大开放,为全球合作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项目 | 进出口 | 出口 | 进口 | 高新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 |
同比增长(%) | 22.7 | 22.6 | 22.7 | 23.7 |
注:2022年1—9月,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达到19.5%
据此可知,我国( )
①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
②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③实行较高水平的投资自由化政策
④积极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
习近平经济思想创造性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社会再生产的理论。
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个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提出来的,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近年来,随着外部环境和我国发展所具有的要素禀赋的变化,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国际大循环动能明显减弱,而我国内需潜力不断释放,国内大循环活力日益强劲,客观上有着此消彼长的态势。
既要加强国内大循环在双循环中的主导作用,叉要重视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效率和水平,促进经济循环畅通无阻。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打造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进一步规范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提升传统消费,鼓励发展消费新模式新业态。畅通经济循环中的堵点、断点,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促进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有机衔接,实现经济在高水平上的动态平衡。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基本属性原理,分析如何正确看待内循环与外循环的关系。
2022年9月27日,中国联合国协会(联协)举办线上国际研讨会,主题为“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建设开放包容世界”。中国联合国协会会长王超在开幕词中指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相互交织,某些国家的个别政客从狭隘的选举政治和地缘政治需要出发,炮制和鼓吹“文明冲突”“种族较量”,给国际社会带来“负能量”,极具破坏性和危险性。
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不同文明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的今天,如何有效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是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时代课题。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在文化交流互鉴中维护文化安全。
2022年是中法建交58周年。58年前,中法两国突破意识形态的界限,强调不同国情、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可以相互谅解、消除分歧,建立外交关系。58年来,双方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深入交流。在今年的1月13日,法国总统外事顾问博纳还特意来华参加第二十二次中法战略对话——此次机制性会晤表现出中法两国希望进一步发挥元首外交的战略引领作用,突显了双方期望以中法关系引领中欧关系的共同意愿。
随着现代化国家的发展,随着中法两国深入交往,有人认为:“中法两国政体趋同。”
结合材料,运用“各具特色的国家”的有关知识,对该观点加以辨析。
中国智慧、中国实践为共建地球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劲动力。
材料一:2021年10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峰会上发表了题为《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主旨讲话,系统阐述了应该构建什么样的地球家园、如何构建、中国怎么做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为建设地球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劲动力。
材料二:在联合国首次以生态文明为主题召开的全球会议上,世界听到了“中国声音”: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以绿色转型为驱动,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以人民福祉为中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以国际法为基础,维护公平合理的国际治理体系。世界看到了“中国行动”;中国将率先出资15亿元人民币,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支持发展中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加快构建自然保护地体系;推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构建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分析为什么说中国智慧、中国行动为共建地球命运共同体注入了强劲动力。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中国能源资源分布广泛但不均衡。大规模、长距离的北煤南运、北油南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是中国能源流向的显著特征和能源运输的基本格局,破除能源跨省跨区交易壁垒,打通能源内部流通通道,是增强我国能源供应能力的必然选择。
伴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和多国防控政策放开,对能源的需求回温,加之俄乌冲突和北约对俄制裁导致能源国际供应体系受损,全球能源价格暴涨,这对于能源对外依存度较高的中国市场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为此,中国应多方面应对全球能源危机的冲击,包括促进能源贸易,加强能源储备工作,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支持本国化石能源供给,加强国际政策合作等。
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说明上述材料对我国化解能源危机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