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诗情常常由景触发。王绩远望“树树皆秋色,____”的萧瑟秋景流露出了郁闷孤独之情;崔颢登黄鹤楼则因“日暮乡关何处是?____”的凄清之景生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情;王维出使塞上被“____、____”的雄浑景象净化后,被排挤不得志的A____(愤懑 愤怒)变得慷慨悲壮;白居易更是陶醉在西湖“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的春色里,脸上洋溢着愉悦喜爱之情;陶弘景在《答谢中书书》中借富有生机的“____,____;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的朝暮之景表达对人间仙境的痴迷。而刘桢在《赠从弟》(其二)中用“____,终岁常端正。”借松柏的刚劲表明志向之坚贞;曹操在《龟虽寿》中借“____,志在千里;____,壮心不已”表明自己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意志。
古诗文名句,描写生动传神,往往能传达作者微妙的心绪变化,彰显他们的人格追求……那些B____(流芳千古 流传千古)的名句,不仅让我们品味到了千年文化的魅力 , 更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代诗人的美好情感 , 多读细读,古诗文名句必将铭刻在我们的脑海中,悄然润泽我们的心灵。
A B
国际在线 2014年12月13日电 今天是中国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以国家之名,举行公祭仪式,向77年前那场屠城中消逝的30万无辜生命致以最高祭奠。
上午十点零一分,南京城上空响起了尖利的防空警报声。此时,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国家公祭仪式现场,所有参加者都低头为死难者默哀,而行驶在南京大街小巷的机动车已纷纷停下,鸣笛致哀。之后,在安魂曲的乐曲声中,16名礼兵抬着8个巨大的花圈,缓步走上公祭台,将花圈安放在“灾难墙”前。
【甲】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与朱元思书》)
【乙】
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迂回曲折),而两岸高山重嶂,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①多所像类②。林木高茂,略尽冬春③。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
山松④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未尝有称山水之美也。及
余来践跻(登临)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其叠崿(山崖)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愈熟悉这风光愈感到美好),流连信宿(两晚上),不觉忘返,目所履历,未尝有也。
(《宜都记》节选)
[注释] ①形容:形体和状态。②多所像类:有很多类似某种什么东西的形状。③冬春:冬春之交。④山松:袁山松,西晋吴郡太守。
互相轩邈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而两岸高山重嶂 所谓三峡,此其一也
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①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②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
《藤野先生》(节选)
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可以抄一点。”
“拿来我看!”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学年试验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⑩。这回藤野先生所担任的功课,是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
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
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我想去学生物学,先生教给我的学问,也还有用的。”其实我并没有决意要学生物学,因为看得他有些凄然,便说了一个安慰他的谎话。
“为医学而教的解剖学之类,怕于生物学也没有什么大帮助。”他叹息说。
将走的前几天,他叫我到他家里去,交给我一张照相,后面写着两个字道:“惜别”,还说希望将我的也送他。但我这时适值没有照相了;他便叮嘱我将来照了寄给他,并且时时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
我离开仙台之后,就多年没有照过相,又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也怕敢写了。经过的年月一多,话更无从说起,所以虽然有时想写信,却又难以下笔,这样的一直到现在,竟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杳无消息了。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7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⑭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⑮的文字。
【甲】他从前是一个国民党将领,他告诉我说,红军军士的极端年轻,就足以说明它所以能抵抗艰苦的原因。这是很可信的。这件事也使女性伴侣的问题,成为不十分迫切的需要。从一九二八年,当他领导国民党军“叛变”参加红军的时候以后,他自己就没有看见过他的妻子……他——红军的总指挥,为了他的头颅,南京曾经悬赏过一笔足以支持他的整个军队的款子。
在南方红军的长征中,他是红一军团前锋部队的总指挥。他冲破了好几万的敌人军队的防线,在前进的路上占取了重要的地点,替主力部队保证了交通路线,最后争取了到陕西的路径,而在西北的苏维埃根据地安下了身。在他的队伍里的士兵告诉我说,二万里长征的大部分,他都是用脚步行的,常常地把他的马给疲倦了的或者受了伤的同志去骑。
在体育上他是很活泼的,很好的骑手,他很能吃苦……有一天在红军第二师演习的时候,我和他在一块。我们必须要爬一座很高峻的山。“跑上山顶去!”他突然这样对我和他的气喘着的总部人员喊着。他像一个兔子一样地跑开了,到山顶的时候他远超了我们一行人。又有一次,当我们骑马行着的时候,他又叫出了同样的一种挑战。在这种情形以及一些别的情形之中,他表现出他还有很多没被用完的精力。
【乙】在南方的这些年月里,他指挥全军打了几百次小仗,几十次大仗,经历了敌人的五次大围剿,最后一次,他面对的敌人,重炮、飞机和机械化部队估计超过他八九倍,资源超过他许多倍。就战术的独创性、部队的机动性和作战的多样性而言,他再三证明自己胜过派来打他的任何一个将领,建立了不可轻侮的战斗力。
从军事战略和战术上处理一支大军撤退来说,中国没有见到过任何可与他统率长征的杰出领导相比的情况。他的军队在西藏的冰天雪地中,经受了整整一个严冬的围困和艰难,除了牦牛肉外没有别的吃的,仍能保持万众一心,这必须归因于领导人物的个人魅力,还有为事业英勇牺牲的忠贞不贰精神的罕见人品。
难怪中国民间流传他有各种神奇的本领:能够看到百里以外,能够上天飞行,精通道教法术,诸如在敌人面前呼风唤雨。迷信的人相信他刀枪不入——不是无数的枪炮弹药都没有能打死他吗?也有人说他有死而复活的能力——国民党不是一再宣布他已死亡,还详详细细地描述了他死去的情况吗?在中国,有的把他看成是危险的威胁,有的把他看成是希望的明星。
但是大家都告诉我,他貌不惊人——沉默谦虚、说话轻声、有点饱经沧桑,非常和蔼,身材不高,但很结实。
他爱护部下天下闻名的。自担任全军统帅以后,生活和穿着都跟普通士兵一样,同甘共苦,他早期常赤脚走路,整整一个冬天以南瓜充饥,另一个冬天则以牦牛肉当饭,从不叫苦,很少生病。他们说,他喜欢在营地里转,同弟兄们坐在一起,讲故事,一起打球。他乒乓球打得很好,篮球打个“不厌”。军队里任何一个战士都可以直接向他告状。他向弟兄们讲话往往脱下他的帽子。在长征途中,他把马让给走累了的同志骑,自己却步行,似乎不知疲倦。
锁不住的目光
①我锁着母亲,锁着她半年了。我把她的白发和叨唠锁在四楼。【A】她趴在阳台边,像一棵半枯的藤蔓,在阳光里呼吸,在风雨里憔悴。她,在淡然地承接着岁月的眷顾。
②最让母亲不堪的,这座灰旧的小楼还不是我的家。在这个陌生的地方,母亲常独自诉说。那时的母亲是孤独而忧郁的,她的叨唠里,最大的心结是走不回月下的故乡了。
③这是我工作的学校,现在也是母亲没有预计的旅店了。母亲常说,无事莫如三堂。三堂,就是学堂、庙堂、祠堂。年初,我连哄带骗、好说歹说,让母亲离开了她空巢的老家。短短几天,母亲便意兴萧索了。我知道,离巢的老人比老人空巢更加无助、冷清和落寞了。
④锁着母亲,其实是我最大的心殇。年前,要强的母亲、88岁的母亲,终于用一根拐杖走上了暮年。她是摔伤的,卧病一年后又奇迹般地站起来了。只是她迈上几步,两腿颤颤巍巍的,让一边看的人更加着急。刚开始,母亲在我房间里走走,坐坐。一次,母亲居然一个人走下了四楼。我看见她的时候,她坐在一丛石楠树下,她和一个老婆婆在大声地闲聊。两位耳背的老人,大多听不清对方讲的什么,但这不影响她们交谈,她们聊得那么的开心。
⑤可是有一回,我下班回家,母亲不见了。我找遍了整个校园,不见她的拐杖,也没听见那熟悉的叨唠声。我走出校门,看见母亲了。她坐在路边,正在揉着那条萎缩的腿。【B】我很生气,大声地凶她:“谁叫你出来的?再摔一次怎办?碰着车了怎么办?走丢了怎么办?”
⑥母亲怯怯地看着我,像个做错事的孩子:“唉,再不出来了。我就想看看这条路能走到哪里。”我没听她细说,我一把驮起母亲。我直起身的一瞬,心里微微一疼。母亲是那么轻,好像我背着的是一片叶子,又像是我背着的小时候的女儿。
⑦我背着她,轻轻地,走过一片艳阳,走过学生的目光。
⑧这以后,母亲不出去,而我上班时,我便锁着母亲。
⑨锁着母亲的日子,我回家更勤了。我怕她摔倒了,怕她烫着了,更怕年迈的她孤独了。有次,我出门,母亲明明是坐着的,可我走出楼道,偶一回头,母亲趴在阳台上了,她一动不动地看我。这种情形,小时候母亲送我上学、迎我回家是常见的,可这时候她的目光里多了一份依赖和不舍。
⑩母亲是听不见我的脚步声的,她一定在心里默数着我的步履,数着我走下四楼、三楼,再看我走出一楼的那一刻。我想母亲是老了,她能看见我一定是她最大的心安了。母亲眼睛不好,她的目光抵达不了远方,但她浑浊的目光总能锁住儿子的背影。即使人来人往,亲情这个坐标,母亲说什么也不会丢失的。
⑪阳光满天时,母亲喜欢看云,喜欢看落在阳台上的麻雀,喜欢看楼下忙碌的人影;下雨天,阳台上的母亲叨唠更多了,我想母亲此时更落寞,一定在回想着她青春的往事。
⑫每次上班,当我落锁的那一刻,母亲便走向了阳台,她会准时地守侯在阳台边。她目送着我的离去,搜寻着我渐行渐远的轨迹。
⑬我狠心地,有时是快速地逃离楼外那块平地。当我走入石楠树下时,我闭着眼,静静地站一会,我轻轻地说:“母亲,我会很快回来的。”
【A】她趴在阳台边,像一棵半枯的藤蔓,在阳光里呼吸,在风雨里憔悴。(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B】我很生气,大声地凶她:“谁叫你出来的?再摔一次怎么办?碰着车了怎么办?走丢了怎么办?”(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⑴请以“暖”为题写一篇作文。
⑵运动健儿在赛场上为班级荣誉拼尽全力的样子,真美;外卖小哥徒手接下高空坠落孩子的样子,真美;神十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给地面的学生空中授课的样子,真美……请你以《你的样子,真美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字数不少于600字;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