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

更新时间:2023-11-30 浏览次数:14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清朝文献通考》中记载乾隆八年规定:“嗣后凡遇外洋货船来闽、粤等省贸易,带米一万石以上者,免其船货税银十分之五。五千石以上者,免十分之三。其米听照市价公平发售,若民间米多,即著官为收买,以补常社等仓”。这反映了清政府(    )
    A . 农耕经济走到了尽头 B . 放宽民间海外贸易的限制 C . 面临巨大的人口压力 D . 用经济手段促进贸易平衡
  • 2. 读清代中期不同年份记载的垦荒耕地数额(单位:亩)表。对表中垦荒耕地数变化的原因,分析较为合理的是( )                                                                                                                          

    时间

    雍正十三年

    乾隆十八年

    乾隆二十三

    乾隆四十九年

    嘉庆十二年

    垦荒耕地数

    990585

    971054

    967140

    963540

    961049

    A . 社会垦荒能力下降 B . 人口数量不断减少 C . 重农政策有所改变 D . 高产农作物的引进
  • 3. 有学者认为“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下列符合“第二次商业革命”的是(   )
    A . 商业活动突破时空的限制 B . 出现最早的纸币 C . 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D . 近代工业的出现
  • 4. 下表是宋代至明代江苏地区粮食平均亩产量统计表(单位:市斤)。据此可以推知,明代江苏地区粮食亩产量的增加( )
    朝代宋代元代明代
    粮食平均亩产量326347450
    A . 得益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B . 促进了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C . 推动了美洲农作物的传播 D . 为经济结构调整奠定了基础
  • 5. 有学者认为明朝后期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因为这一时期在中国南方地区的一些行业中出现了雇用自由劳动力进行生产的现象;而有的学者则认为,尽管出现了这一现象,但却与资本主义萌芽有着本质的区别,故应否定这一论断。能得到两种观点共同认定的是明朝后期(   )
    A . 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B . 出现了雇佣关系 C . 南方经济更为发达 D . 出现了租佃关系
  • 6. 如表所示为明朝嘉靖年间阻回日本国贡使情况表。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

    时间

    概况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

    由于日本已在嘉靖十八年(1539年)人贡过,明朝依日本国贡期为十年之例,下令阻回日本国遣使,“方物仍令本夷带还”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

    日本国贡船四艘,总共六百人先期而至,破了“船不过三、人不过百”的规制,但“三司巡海等官不遵例阻回”,明朝处分相关官员

    A . 朝贡贸易有固定的程式 B . 朝贡贸易注重经济效益 C . 中国商品深受日本青睐 D . 朝廷针对特定国家闭关
  • 7. 清朝政府规定:“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有过则罚。”该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 . 清朝时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B . 重农抑商观念阻碍民间手工业发展 C . 清政府严格限制手工工场的规模 D . 封建制度阻碍新经济因素的成长
  • 8. 福建浦城仙霞古道号称“两浙之锁钥,人闽之咽喉”,是唐朝以来浙、闽间的商旅要道,宋元时期渐趋衰落,明清时期转为兴盛。“明清时期转为兴盛”是由于( )
    A . 闽浙赣三地商品经济发展畸形 B . 手工工场的出现推动南北交流 C . 明清时期沿海地区倭患的严重 D . 严格限制海外贸易措施的影响
  • 9. 明清时期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

    ①重农抑商

    ②海禁政策

    ③闭关锁国

    ④重商主义

    ⑤井田制.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③④⑤ D . ①③④
  • 10. 下表所示为明代部分年份福建地区耕地面积和人口统计。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福建地区( )
    时间耕地(亩)人口(万人)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14 625 969372.32
    弘治十五年(1502年)13 516 618516.08
    万历六年(1578年)13 422 501642.22
    A . 农业生产陷入了停滞状态 B . 土地兼并达到严重的程度 C . 民间贸易活跃是形势使然 D . 民众遵守朝廷的基本国策
  • 11. 明清时期,许多出版商除原有业务外,也大量刊印童蒙识字教材、生活实用手册、通俗文学读物等类书籍,销售的对象以略通文字的平民百姓为主。明清时期出版商业务和销售对象的这种变化反映了( )
    A .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 文学世俗化的趋势 C . 专制统治的加强 D . 思想控制的松弛
  • 12. 明末清初思想家陈确断言,“饮食男女皆义理所从出,功名高贵即道德之所归…确曾谓人心本无天理,天理正从人欲中见”。王夫之认为,“礼虽纯为天理之节文,而必寓于人欲以见…故终不离人而別有天,终不离欲而別有理也”。据此可知,明清之际的思想价值趋向是( )
    A . 存理灭欲 B . 理欲并存 C . 格物致知 D . 以民为本
  • 13. 明末清初思想家唐甄指出“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对于“贤君”、“明君”及其仁政予以充分肯定;王夫之主张天子、宰相、谏官“环相为治”的权力“制衡"机制,天子受谏官监督并接受其批评。这反映了(   )
    A . 君主权威的下降 B . 儒学力图突破传统束缚 C . 近代意义的民主意识 D . 监察体系的不断完善
  • 14. 明清之际的一些进步思想家,把学术研究范围从儒家经典扩大到自然、社会和思想文化领域,或以复兴古学(经学)为己任;或独辟蹊径,开诸子学研究新风气;或探究“切用于世”的学问;或会通西学,倾心于“质测之学”的研究。他们的研究( )
    A . 批判和否定了孔孟儒学 B . 促使正统思想发生改变 C . 推动了民主思想的传播 D . 抨击了理学的空疏之弊
  • 15. 王阳明认为,人子有父母之改,哭与不哭,完全决定于个人”由衷”的情感,而不是“循守格套",情不由衷,在吊客面前“作伪”。椐此可知,王阳明( )
    A . 摆脱了儒学思想束缚 B . 否定纲常伦理道德 C . 突出个体的自我意识 D . 倡导知行合一思想
  • 16. 黄宗羲曾言:“明初以来,宗风(指佛教禅宗各派)寥落。万历间,儒者讲席遍天下,释氏亦遂有紫柏、憨山(禅宗高僧),因缘而起……而儒、释几如肉受串,处处同其义味矣。”这反映了明朝(    )
    A . 灭亡原因在于学风空疏 B . 儒学地位受到佛教冲击 C . 经世致用成为主流思想 D . 儒学的禅学化趋势加强
  • 17. 王守仁心学理论的核心是( )
    A . “三教合归儒” B . “存天理,灭人欲” C . “格物致知” D . “致良知”
  • 18. (2024高一上·秦皇岛月考) 一位理学家提出“心即理也”的核心命题,主张“切己自反,改过迁善”,认为“物欲”和“意见”是人心之弊,所以要将其剥落、扫除。该理学家(    )
    A . 被朱熹批评其理学过于“支离” B . 推动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 C . 主张于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理 D . 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
  • 19. 张岱年在《中国文化概论》中指出:“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这说明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   )
    A . 根植于高度繁荣的农耕经济 B . 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C . 本质上是传统思想的继承发展 D . 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 20. 18世纪,在西学东渐的同时,也存在着东学西传。通过来华耶稣会士的传播,法国的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等将中国的无神论和唯物论、“仁政”“仁君”思想、“有教无类”的教育原则、民本限君的政治理论等文化资源加以理想化的描绘。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 . 伏尔泰等人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理解准确 B . 中国文化促进了他国文明的发展 C . 中国传统文化与欧洲启蒙思想一脉相承 D . 中国的文明发展领先于欧洲各国
二、非选择题
  • 21. 明清时期中国国内贸易和海外贸易出现了新变化。

    材料一:明清时期“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商品种类琳琅满目,数不胜数。随着商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走上了经商的道路,形成了一个为数庞大的商人阶层,其中如徽商、晋商、粤商、闽商、浙商、江苏商、江西商、陕西商、山东商、京师商等,都是闻名全国的大商人集团。

    ——张民服《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材料二:中国的封建专制皇权则恰恰相反,实行的是“重农抑商”政策,统治者对世界形势懵然不知,当葡萄牙人进入澳门时,他们仍处之泰然,丝毫没有感到这是处于重大转折中的西方殖民力量伸入东方繁荣第一个触角。中国的私人海外贸易既然得不到政府的保护而未能充分发展,也就不能通过海外贸易而积累足够的货币资本,促进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1. (1) 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清商业的发展表现。
    2.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私人海外贸易得不到充分发展的原因及影响。
  • 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极为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已、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材料二  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已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教之。

    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1. (1) 材料一中,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的政治抱负。

    2. (2) 材料二中,顾炎武提倡的治学目的是什么?他的学术实践在当时有何意义?

    3. (3) 上述两位思想家的主张有何共同点?结合当今时代,谈谈你的认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