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和约一经议定,两国各宜遵守,不得轻有更改;至各口情形不一,所有贸易及海面各款恐不无稍有变通之处,应俟十二年后,两国派员公平酌办。又和约既经批准后,两国官民人等均应恪遵,至合众国中各国均不得遣员到来,另有异议。
——中美《五口贸易章程:海关税则》,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
材料二:外国舆论已经认为不能从太平军的胜利中捞到什么油水。英、法、美三强企图通过修改条约来增进他们在中国的利益。结果三国公使于1854年5月到11月之间纷纷在福州、上海,最后在天津,从多方面提出申诉或建议,却遭到北京朝廷的拒绝。
——摘编自费正清、刘广京《剑桥中国晚清史》
材料:道光时期是中国经济史的一个转折点。对道光时期中国经济的情况进行深入研究,是认识19世纪中国危机的一个起点。
何为“道光萧条” | 中国在19世纪上半叶出现了严重经济衰退,因为此衰退始于道光时期,学者吴承明称之为“道光萧条” |
“道光萧条”与19世纪中国经济衰退 | 美国学者麦迪森研究发现,在1820年以后的一个多世纪中,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份额一直在下降。而1820年代正是道光朝前期 |
“道光萧条”在江南 | “道光萧条”清楚地表现在江南:首先,田价大幅下落;其次,农业产量降低而成本居高不下。....它的直接后果之一是引发太平天国运动 |
“癸未大水” | 导致“道光萧条”原因很复杂,其中之一是19世纪初期的气候剧变 |
——摘编自李伯重《“道光萧条”与“癸未大水”—经济衰退、气候剧变及19世纪的危机在松江》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的“道光萧条”现象(部分或整体)。(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