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信阳市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8月月考...

更新时间:2023-11-30 浏览次数:15 类型:月考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一分,共17分)
  • 1. (2023高一上·信阳月考) 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距今约200万年—1万年
    1. (1) 概念:以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2. (2) 文化遗存:距今约170万年的和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的
    3. (3) 社会生活: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生活。
  • 2. (2023高一上·信阳月考) 元谋人和北京人已经学会用距今约3万年的(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已学会人工取火 距今约1万年—公元前2070年

    1)概念:以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2)社会特征:大量使用陶器;原始农业,饲养家畜;生活逐渐稳定。

    3)分布特点:文化遗存1万多处,且分布广泛,奠定了的发展基础。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统一性、本土性

    4)文化遗存                                                                                

    距今时间

    代表

    特征

    约7000至5000年

    (黄河中游)

    彩绘陶器,粟

    大汶口文化(黄河下游)

     

    河姆渡文化(长江下游)

    ,养蚕缫丝

    约5000年

    龙山文化(黄河流域)

    黑陶

    红山文化(辽河上游)

    精美玉器,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

    (长江下游)

  • 3. (2023高一上·信阳月考) 原始社会组织
    1. (1) 原始社会组织:分为、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三个阶段。
    2. (2) 母系氏族社会晚期:生产力十分低下,氏族成员共同劳动,成果共享。
    3. (3) 父系氏族社会晚期: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开始出现,形成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联盟,已经产生,,中国即将迈入阶级社会。说明生产力水平提高,体现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二、单选题(每题1分,共18小题)
  • 4. (2023高一上·信阳月考) 以下能较典型地反映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

    ①北京人

    ②山顶洞人

    ③河姆渡原始居民

    ④半坡原始居民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5. (2023高一上·信阳月考) 下列生产工具发明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 ①②③④ B . ③①②④ C . ②①④③ D . ①④②③
  • 6. (2023高一上·信阳月考) 下表所示为原始社会的生产生活活动。这可用于说明原始社会( )                                                                                                                                                  

     

    约300万年前-约1万年前

    约1万年前-约公元前8500年

    获取食物的主要方式

    采集、渔猎

    农业、资牧业

    主要食物种类

    植物果实、茎叶、鱼虾、动物

    小麦、大麦、水稻、粟、玉米、甘薯;绵羊、山羊、猪、狗、驼马

    主要生产工具

    打制石器

    磨制石器

    A . 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落后 B . 工具进步促进农业产生 C . 人类完全依赖自然资源 D . 各地区食物生产多元化
  • 7. (2023高一上·信阳月考) 考古学证明,大约相当于五帝后期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中有宫殿建筑、天文建筑以及各种礼器,不同墓葬的随葬品差别明显。据此可知陶寺遗址( )
    A . 已处于旧石器时期 B . 开始产生成熟文字 C . 具备国家初始形态 D . 文明分布多元一体
  • 8. (2023高一上·信阳月考) 关于中华文明的起源,有学者用“重瓣花朵”加以形容,他认为中华文明的起源是以中原为核心的,其外围分布着众多文明。这一说法( )
    A . 旨在强调中原文明的优越性 B . 是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形象解读 C . 主要基于原始部落分布格局 D . 开拓了古代早期国家政治形态研究视野
  • 9. (2023高一上·信阳月考) 从历史、考古学的角度说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以文字的发明,单偶制家庭的确立和阶级的产生为标志的,是人类或达到智慧水平之形式的存在形式和存在状态,是指一切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存在形式。下列对文明产生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原始采集和渔猎——私有制产生——社会分工发展——阶级出现——国家产生 B . 社会分工的发展——原始农业畜牧业——阶级出现——私有制产生——文字出现 C . 原始采集和渔猎——早期城市出现——私有制出现——阶级出现——国家产生 D . 原始农业畜牧业——社会分工发展—-私有制出现——阶级出现——国家产生
  • 10. (2023高一上·信阳月考) 《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据此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
    A . 农具 B . 货币 C . 食具 D . 礼器
  • 11. (2023高一上·信阳月考) 据说尧舜禹时代,“选贤与能,天下为公”。但是,从夏朝开始,最高统治者以“天下为家”。这是因为夏朝实行( )
    A . 禅让制 B . 王位世袭制 C . 嫡长子继承制 D . 分封制
  • 12. (2023高一上·信阳月考) 在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三期文化层出土的诸多青铜器中,镶嵌着绿松石的铜牌饰品制作得尤为精美。这不仅需要熟练的铸造技术,而且需要熟练的镶嵌技术与之相结合。这反映出当时( )
    A . 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 B . 手工技术体系完备 C . 青铜冶炼技术的萌芽 D . 手工作坊规模较大
  • 13. (2023高一上·信阳月考) "夏王朝的存在与否?"这个问题一直是考古学界讨论的热点。随着中华文明的探源工程不断推进,夏王朝的面貌渐渐以考古进址与实物的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下列各项中,目前最能佐证夏文化的历史遗存是( )
    A . 良渚文化遗址 B . 牛河粱遗址 C . 殷墟遗址 D . 二里头遗址
  • 14. (2023高一上·信阳月考) 夏朝有浓厚的敬天思想,他们认为自己执行的统治权力,是实施上天和神灵的意志。这反映了夏朝( )
    A . 政权与神权相结合 B . 依靠血缘维护统治 C . 国家治理的理性化 D . 社会矛盾极其尖锐
  • 15. (2023高二上·迁西月考) 西周改变了臣服部族的领导,建立了新的地方政权组织形式,形成以周王室为中心的、统一的地方分权制度。该“地方分权制度”是( )
    A . 王位世袭制 B . 宗法制 C . 分封制 D . 三公九卿制
  • 16. (2023高一上·信阳月考) 祠堂主要供奉祖先的神主牌位,对祖先的祟拜,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的一个重要特征,祭祀祖先是最重要、最严肃的礼制,“礼有五论,莫重于祭”。这一现象主要源于( )
    A . 禅让制 B . 宗法制 C . 王位世袭制 D . 分封制
  • 17. (2023高一上·信阳月考) 该图片是西周早期的青铜器何尊,1963年出土于陕西宝鸡贾村。何尊的出土为研究西周早期的历史提供了( )
    A . 实物史料 B . 口述史料 C . 图像史料 D . 二手史料
  • 18. (2023高一上·信阳月考) 为鼓励大家积极参与甲骨文研究,2022年12月27日,河南省安阳市举行甲骨文研究与传承工作新闻发布会,宣布对于积极参与破译未释读的甲骨文,并经专家委员会鉴定通过的研究成果,单字最高可奖励10万元。这一举措十分有益于我们研究( ) 
    A . 旧石器时代文明 B . 新石器时代文明 C . 商周时代文明史 D . 秦汉时代文明史
  • 19. (2023高一上·信阳月考) 成语“武王伐纣”这个典故发生于( ) 
    A . 商朝 B . 汉朝 C . 宋朝 D . 西周
  • 20. (2023高一上·信阳月考) 在史学界,通常用“汤武革命”来泛指后来比较频繁的改朝换代、王朝更迭。根据20世纪90年代我国“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成果,认定武王伐纣牧野之战的时间发生在公元前1046年。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事件发生在公元前11世纪初期 B . 该事件发生在公元前11世纪中期前后 C . 该事件发生在公元前11世纪后期 D . 该事件发生在公元前11世纪前期
  • 21. (2023高一上·信阳月考) 井田制是我国奴隶制社会的一种土地制度。下列关于井田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实质是一种土地私有制,土地归全体国人所有 B . 主要采用奴隶个体耕作的方式 C . 受封奴隶主拥有使用权,不得转让与买卖 D . 农业生产中主要使用青铜农具
三、材料分析题(共25分)
  • 22. (2023高一上·信阳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来、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在郭家庄发掘的160号商代墓,出土青铜礼器40件……器表均有精美的纹饰和族徽文字,还有28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220件青铜兵器和900多枚铜镁……墓主人可能是地位较高的武将。

    ——摘编自文物出版社《新中国考古五十年》

    材料三:《吕氏春秋》指出:“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所谓“公作”,就是指奴隶在井田上的集体耕作,“分地”则是指封建制度下的租佃制,反映了没落的奴隶制与新发展起来的封建制之间的鲜明对比。

    ——摘编自张仁忠《中国古代史》

    1. (1) 根据材料一,简述七八千年前的社会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这一时期的原始人类代表。
    2. (2) 根据材料二,从商代墓出土文物中可以归纳出当时的哪些历史信息?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春秋时期耕作方式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根源及其历史作用。
    4. (4)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以上材料反映的社会形态的演进过程。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