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11所重点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9月联...

更新时间:2023-11-29 浏览次数:27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23高三上·陕西月考) 《周易·系辞》中记载神农氏“斲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神农本草经》称:“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这些记载可用来说明我国原始社会末期( ) 
    A . 生产技术实现突破 B . 农业生产得到一定发展 C . 重农思想已经萌生 D . 社会生产出现细致分工
  • 2. (2023高三上·陕西月考) 王国维认为,夏商“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而西周初期“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这一变化主要缘于 ( )
    A . 敬天保民观念的形成 B . 礼乐制度的逐渐废弛 C . 宗法分封制度的实施 D . 君主专制制度的确立
  • 3. (2024高三上·陕西月考) 秦国官府建立的商品交易市场有两种:一种是叫“市”的露天商业集市,主要用于日常商品贸易,多是行商(帮客、厢客、边客、摊贩、商行等)在经营;另一种是叫“旗亭”的建筑型商业集市,主要流通手工业产品和一些奢侈品,多是由坐商(在固定地点营业的商人)经营。由此可见,秦国( ) 
    A . 禁止私营商业活动 B . 注重规范商业秩序 C . 城乡商贸交流频繁 D . 专业性市场已形成
  • 4. (2023高二上·迁西月考) 公元188年,汉灵帝改刺史为州牧,并由中央的九卿出任这一职务。州牧不仅掌管监察,还集各州行政、军事、财政大权于一身,如并州牧董卓、荆州牧刘表等。由此可知,这一改制( ) 
    A . 助推地方割据势力的崛起 B . 增强了监察机构的独立性 C . 旨在消除中央和地方矛盾 D . 不利于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 5. (2024高三上·陕西月考) 南朝时期,被视为弥勒菩萨化身的傅大士(傅翕),见梁武帝时身着道冠、儒履、佛袈裟。相传,东晋高僧慧远送别来访的儒士陶渊明、道士陆修静,不觉破例过了所居庐山东林寺外的虎溪桥,相与大笑,留下“虎溪三笑”的佳话。材料可用于说明当时( ) 
    A . 儒家的正统地位已经丧失 B . 儒、佛、道的差别已消失 C . 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 D . 儒、佛、道三教交融发展
  • 6. (2023高三上·陕西月考) 公元675年,唐高宗李治在岭南、黔中及闽中等南方地区设置一种特殊的铨选制度-“南选”。“南选”的程序相对简便,没有如“北选”所谓的“三铨、三注、三唱而后拟官”的复杂过程。“南选”的设置意在(    )
    A . 简化官员选拔程序 B . 维护南方统治秩序 C . 加强南北人才流动 D . 促进社会公平公正
  • 7. (2023高三上·陕西月考) 下图所示是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出土于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的纸本《马与骆驼图》(9世纪)。该作品可用于研究,唐代后期( )

     

    A . 盛世局面衰败 B . 丝路贸易盛况 C . 朝贡贸易发达 D . 西域交通条件
  • 8. (2024高三上·陕西月考) 北宋天圣四年(1026年),监察御史曹修古“尝偕三院御史十二人晨朝,将至朝堂,黄门(太监)二人行马不避,呵者止之,反为所詈”。后经曹修古申诉,皇帝即刻下令杖责。这一事例可用来说明,北宋 ( )
    A . 宦官乱政现象较为突出 B . 崇文抑武理念得到发展 C . 君主对监察官员的维护 D . 监察体制的严密性加强
  • 9. (2024高二下·龙马潭期中) 1267年,以回族天文学家扎马鲁丁为首的中国天文学家在北京建立观象台,他们从西域带回大批“回回书籍”和阿拉伯天文仪器加以研究,制造出了方位仪、斜纬仪、平纬仪、天球仪、地球仪和观象仪等七种天文仪器,以测天象。这说明宋元时期 (  )
    A . 天文学发展具有吸纳性 B . 科技发展落后于西亚 C . 科技发展依赖民族交融 D . 科学研究侧重天文学
  • 10. (2023高三上·陕西月考) 明成祖时设立的内阁,仅备顾问兼协理奏章,不能管理六部。明世宗时,得到皇帝信赖的首辅严嵩,“赫然为真宰相,压制六卿”。这反映了 ( )
    A . 相权的上升使皇权削弱 B . 法定宰相机构裁而复设 C . 六部制衡内阁设想失败 D . 内阁的职权取决于皇帝
  • 11. (2024高三上·陕西月考) 《明会典》载: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规定凡户部官“不得用浙江、江西、苏、松之人”,又凡户部吏“不许用江、浙、苏、松人”。对此现象合理的解释是,这些地区 ( )
    A . 是赋税主要来源地 B . 对禁海令执行不力 C . 科举取士人数最多 D . 人户多从事工商业
  • 12. (2023高三上·陕西月考) 清代宫廷绘画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达到鼎盛。宫廷绘画创作机构发展完善,画家群体人数众多。一些欧洲画家的作品与中国艺术传统融汇,从而形成规整、细腻、华丽的艺术特色。清代宫廷绘画的发展 ( )
    A . 主要受到程朱理学影响 B . 是君主专制的必然产物 C . 体现了一定的盛世气象 D . 得益于文化氛围的宽松
  • 13. (2023高三上·陕西月考) 洋务运动时期,曾国藩提出“以商敌商”的对策。张之洞主张“商人破除旧习,具有世界之眼光,发挥商战能力,俾能挽回利权,地方益臻繁盛”。这反映出洋务派官员( ) 
    A . 极力维护中国商民权益 B . 商战思想承载民族主义 C . 主张抵制外国经济侵略 D . 商业营销蕴含民族情怀
  • 14. (2023高二上·阳江期中) 《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赔款4.5亿两白银,分39年还清,年息4%,以海关税、常关税、厘金和盐税作担保;同时,帝国主义各国均同意清政府把现行平均关税由实际的3.18%提高到5%,对原本免税的商品开始征税。帝国主义的这种主张旨在( )
    A . 彻底剥夺清朝的财税主权 B . 促进晚清的近代化进程 C . 维系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D . 掀起瓜分中国的新狂潮
  • 15. (2024高三上·陕西月考) 下表所示是1909年清朝各类专门学校数量及招生人数统计情况。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                                                                                                                                                                                                                          

    项目

    文科

    理科

    法科

    医科

    艺术

    工业

    农业

    学校/所

    18

    3

    47

    8

    7

    7

    5

    招生/人

    2206

    211

    12 282

    336

    485

    1336

    530

    A . 封建身份等级的崩溃 B . 向职业性社会的转型 C . 新式学校教育的普及 D . 法制现代化成效显著
  • 16. (2023高三上·陕西月考) 1917年,李大钊在《暴力与政治》一文中指出:“盖民意之受迫而求伸也,不能以径达,必求以曲达;不能以常达,必求以变达;不能以缓达,必求以激达;不能以理达,必求以力达。由是曲、变、激、力之道,小则出于暗杀,大则出于革命·······”李大钊的这一思想( ) 
    A . 表明新文化运动性质发生转变 B . 批判了国民党政府的专制独裁 C . 意在肯定儒家民本思想的价值 D . 体现了其激进民主主义的诉求
  • 17. (2024高三上·陕西月考) 下表所示是1901-1931年中国主要商品进口量(值)变化情况。由此可知,这一时期中国(    )

     

    1901-1903年

    1919-1911年

    1919-1921年

    1929-1931年

    棉布/千元

    92 945

    116 532

    221 208

    208 586

    棉纱/公担

    1 503 766

    1 320 197

    807 249

    89 611

    染料/千元

    6455

    15 789

    34 852

    51 102

    煤油/千升

    386 178

    685 173

    717 287

    752 055

    糖/公担

    2 064 549

    2 843 572

    3 606 169

    7 829 876

    面粉/公担

    463 465

    709 753

    309 455

    4 437 695

    钢铁/公担

    98 829

    2 264 257

    3 525 261

    5 817 537

    机器等/千元

    2271

    12 565

    53 734

    72 138

    A . 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加深 B . 产业结构趋于合理 C . 民族工业得到一定发展 D . 自然经济基本瓦解
  • 18. (2023高三上·陕西月考) 下图所示是《群众日报》刊登的中国共产党某次重要会议召开的新闻报道。这次“重要会议”召开的主要目的在于( )

    A . 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B . 实现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C . 争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 D . 开展解放军战略大反攻
  • 19. (2023高三上·陕西月考) 1941-1943年,侵华日军只对正面战场的中国军队进行了若干次战役进攻,而将主要力量用于巩固占领区的治安作战,在华北实行“治安强化运动”,在华中进行“清乡”。日军这一侵华政策调整的重要因素是( )
    A . 国民党的积极抗战 B . 平型关战役的打击 C .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D . 抗日根据地的壮大
  • 20. (2024高三上·陕西月考) 1952年2月,毛泽东指出,对没有问题的守法的工商户,应鼓励他们照常营业;对问题不大的半违法半守法的工商户,应于“五反”斗争开展后分作几批做出结论,安定他们。这一类工商户占全体工商户的绝大多数。毛泽东的上述主张意在( )
    A . 改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B . 促进国民经济恢复 C . 推动私营工商业的发展 D . 统一全国财政经济
  • 21. (2024高三上·陕西月考) 1953年,中国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坚决反对美国的干涉政策,也不赞成苏联的僵硬态度,并说服越南放弃不切实际的要求;1955年,中国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这些举动( ) 
    A . 是对“一边倒”外交方针的修正 B . 使中国进入国际舞台的中心 C . 展现了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 D . 赢得了经济建设的和平环境
  • 22. (2024·肇庆模拟) 下图所示为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拍摄的彩色动画片。这类作品反映了当时中国动画电影 ( )

    A . 贯彻“双百”方针 B . 摆脱了意识形态的束缚 C . 坚持“二为”方向 D . 传承与发展了传统艺术
  • 23. (2024高三上·陕西月考) 从1984年下半年开始,重庆在全市34个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中试行工资总额与上交税利挂钩浮动的办法,并取消54个市属行政性公司和总厂的行政职能,分别调整为紧密联合的生产经营型公司、经营服务型公司、混合型(紧密与非紧密联合兼有)公司及生产经营一体化的总厂。这些举措( )
    A . 有利于增强企业活力 B . 改变了企业所有制结构 C . 旨在增加职工的收入 D . 适应了市场经济的需求
  • 24. (2023高三上·陕西月考) 下表所示为1997年、2021年香港部分经济指标情况。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 )                                                                                                                                                                                                                    

    经济指标

    1997年

    2021年

    GDP

    1.32万亿港元

    2.87万亿港元

    人均GDP

    19.2万港元

    38.6万港元

    外汇资产

    928亿港元

    4969亿港元

    进出口总额

    3.07万亿港元

    10.27万亿港元

    吸引内地投资

    519亿港元

    7529亿港元

    A . 内地投资是香港发展的根本保障 B . 香港回归提升了中国综合国力 C . 改革开放深化香港与内地的关系 D . “一国两制”助推香港经济发展
二、非选择题:
  • 25. (2023高三上·陕西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以来,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基本上解决了地方割据的问题,但也陷入了一定的历史困局之中。政治上,“百年之忧,一朝之患,皆上所独当,而群臣不与也”。地方长官以事上为能,“而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弱?”君主对于地方“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而又设之监司,设之督抚”。由于任期有限和回避制度,地方长官对地方事务往往疏离,不得不任用当地的胥吏。胥吏们父子相传,谋取私利,造成了“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的局面,无异于“养百万虎狼于民间”。

    材料二

    南宋时期,叶适注意到了中央过度集权的弊端,指出“纪纲以专为累,则莫若分之”“法度以密为累,则莫若疏之”,主张把部分兵、民、财赋之权,分给将帅和地方守臣,使州县“兵、民、财赋皆得自用”。清初,顾炎武主张将生财、治人、辟属之权全部归县令,县令可长期任职甚至传之子孙,并主张在县以上只设郡,其权力仅限于监察。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吕冰洋《央地关系的历史困局与顾炎武的思考》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一度建立起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20世纪80年代开始,央地关系进入一个调整期。20世纪80年代,财政上的包税制改革使地方收入大增。1994年又实行分税制,将主要税种划分给中央,但同时又规定了中央对地方税收的返还制度。同时,地方获得了一定的制定地方法规的权力。20世纪80年代,中央还向地方下放了一批国有企业的管理权、投资审批权等经济管理权。1992年,中共中央提出实行市场经济和“政企分开”的目标,中央政府主要负责宏观调控,地方政府也退出了企业的经营管理。同时,中共中央在文化教育等方面也采取了许多权力下放和市场化的措施。

    ——摘编自顾煜《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以来央地关系困局的具体表现。
    2. (2) 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叶适和顾炎武解决央地关系困局的思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综合评价。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改革开放后我国央地关系调整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 26. (2023高三上·陕西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图所示是1952-2012年我国三大产业从业人员的分布结构,其分布呈现较强的规律性。

     

    ——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部分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 27. (2023高三上·陕西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正式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口号,并明确提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学习马克思主义要从自身传统文化申吸取营养,重新塑造自己的结构与形式,达到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界融合”。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要靠传单布告、戏剧电影学校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文化形式、要组织补习学校、识字运动、体育运动、创办地方性通俗报纸来提高人民的民族文化觉悟,强调文化必须为工农群众服务。毛泽东有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化路径的论述,既有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探索与深刻思考,也有与近代以来中国各种文化思潮、文化运动,以及国共双方在对抗中对文化领导权的争夺等历史背景相关联的内容。

    ——摘编自李清扬、欧阳光明《论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路径》

    材料二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中共为反对国民党的文化专制主义,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并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在党的号召下,自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开始,来自全国各地的许多知识分子奔赴延安,形成了抗战时期特有的延安知识分子群体。1938年5月,中共中央设立了马列学院翻译部,负责马列主义著作的编辑和翻译工作。据统计,从1937年到1945年,翻译出版的马恩等人的著作共192种。同时,延安知识分子还利用报刊、出版社,发表或出版翻译马列主义文章,举行纪念经典作家的活动,创办中央党校等文化教育机构来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除此之外,知识分子还依托各种学术研究团体深入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抗战时期,广大知识分子还通过秧歌剧、皮黄、诗歌、文学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种艺术形式普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

    ——摘编自王海军《延安时期知识分子群体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基本路径探析-以陕甘宁边区为中心》

    1.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重视马克思主义文化宣传的
    2. (2)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共产党进行马克思主义文化宣传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