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泺口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

更新时间:2023-11-18 浏览次数:17 类型:月考试卷
一、(16分)
  • 1. (2023七上·天桥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语文的天地是丰富多彩的。我们走进了朱自清的《春》,感受着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中的热闹场景,不觉神清气爽,精神抖;我们跟随老舍,在《济南的冬天》里观赏了 zhùxù了一年的碧绿水藻,领略那城河水的清;我们在刘湛秋的《雨的四季》中,发现 huà   zhuāng 后的雨变成美丽的雪花临人间,也重温了春雨的明媚,夏雨的粗 , 秋雨的 duān   zhuāng,冬雨的lìn  sè……通过学习,我们领略了语文世界广阔天地的无限风光。

    1. (1) 上面语段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sǒu chéng lì guǎng B . shǒu dèng lìn kuǎng C . sǒu dèng lì kuǎng D . shǒu chéng lìn guǎng
    2. (2) 根据上面语段中的拼音写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储蓄 化妆 端庄 吝墙 B . 贮蓄 化装 踹庄 吝墙 C . 贮蓄 化妆 端庄 吝啬 D . 储蓄 化装 踹庄 吝啬
  • 2. (2023七上·天桥月考)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 春日里的泉城公园弥漫着咄咄逼人的香气,令人陶醉。 B . 参加演出的男女同学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个个打扮得花枝招展 C . 电光闪闪,雷声轰鸣,淅淅沥沥的大雨下来了。 D . 小鸟在树枝上叫着,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 3. (2023七上·天桥月考)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我省要全面加强森林生态文明建设,提高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和范围。 B . 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C . 有大约800年左右历史的巴黎圣母院突发大火,尖塔倒塌,屋顶烧毁,损失惨重。 D . 通过师德师风主题教育学习,使老师们认识到不忘教育初心,牢记教育使命的重要意义。
  • 4. (2023七上·天桥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A)没有梦想的人生是不精彩的,以梦为马,不负韶华,(B)梦想就像一个指南针,指引你前行的方向;梦想就像一座灯塔,照亮你前进的道路:梦想就像____,____。愿你心中有梦想,珍惜今天,用今天的积淀成就明天的梦想!

    1. (1) 请将画线(A)句改成肯定句。(不改变句意)
    2. (2) 请参照画线(B)句,在横线上仿写一个句子。
二、(36分)
  • 5. (2023七上·天桥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 (1)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是( )
      A . 儿女讲论文义 儿女:儿子和女儿 B . 而去 委:舍弃 C . 未若柳絮风起 因:乘,趁 D . 元方入门不 顾:回头看
    2. (2)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正确的是( )
      A . 去后至 乃:副词,才 B . 下车引 之:代词,指元方 C . 相委去 而:连词,表转折 D . 是无信 则:副词,就
    3. (3) 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是( )
      A . 《咏雪》结尾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表明作者赞赏谢道韫的聪颖和才气。 B . 《陈太丘与友期行》中陈太丘是从无信,无礼这两方面反驳父亲的朋友的。 C . 《咏雪》中公大笑中的笑有讽刺兄子胡儿“撒盐空中差可拟”的意义。 D . 面对客人的怒骂,《陈太丘与友期行》中运用了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出元方的不卑不亢,有礼有节。
  • 6. (2023七上·天桥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蔡顺①少年孤,事母孝。岁荒,粮食不足,顺日拾桑椹,以异器盛之。赤眉贼④见而问之。顺曰:“黑者味甘以供母赤者味酸以自食。”贼悯其孝,以白米牛蹄赠之。

    【注释】①蔡顺:字君仲,东汉人。②岁荒:年岁不好。③异器:不同的碗。④赤眉贼:西汉末年樊崇等领导的农民起义军。

    1. (1) 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限一处)

      黑 者 味 甘 以 供 母 赤 者 味 酸 以 自 食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赋悯其孝,以白米牛蹄赠之。

    3. (3) 结合原文内容,分析蔡顺是个什么样的人。
  • 7. (2023七上·天桥月考)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相关题目。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 (1)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是(   )
      A . 首联点题,“青山”当指北固山。“客路”“行舟”暗含旅途奔波之意。联写船上所见景色,把人带到一种大江直流、波平浪静、天宽地阔的境界。 B . “乡愁”,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这是全诗的主题。在“乡愁”这一主题的统领下,整首诗层层相因,浑然一体。 C . 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表明诗人到江南正是冬末。诗人感到江南不光太阳来得早,好像春天也来得早。尾联则表现了离家已久的诗人要学归雁回到家乡洛阳。 D . “乡书”“归雁”暗含着一个典故——鸿雁传书。过去我们书信交流就有“鸿雁传书”的情趣,但在短信、QQ、微信等盛行的今天,我们很多人就少了“鸿雁传书”特有的浪漫。这让人不免有些伤感和遗憾。
    2. (2) 运用联想和想象,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画面。
  • 8. (2023七上·天桥月考)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世说新语》是刘义庆组织编写的志人小说集,记述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B . “迁”是表示中国古代官吏调动的常用语。表示降职之意时,常用“左迁”一词。 C . 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元曲四大家”指的是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D . 古人称谓有尊称和谦称的区别,如:家君、高寿、劳驾、奉送都是敬辞,尊君、鄙人、愚见、拙作都是谦辞。
  • 9. (2023七上·天桥月考) 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
    1. (1) ,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 (2) 夜发清溪向三峡,。(李白《峨眉山月歌》)
    3. (3) 夕阳西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 (4) 水何澹澹,。(曹操《观沧海》)
    5. (5)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6. (6) 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明月寄托思念的句子是
    7. (7) 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既写出了时序交替的匆匆,又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三、名著阅读(7分)
  • 10. (2023七上·天桥月考) 阅读下面选段文字,回答问题。

          语段一: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逼他去寻找,他(远房的叔祖)是很疏懒的。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语段二:我志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心着,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一而且要背出来。

    1. (1)  语段二选自①(作者)所著的《②》中的《③》一文。
    2. (2)  童年小鲁迅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请结合语段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四、现代文阅读(31分)
  • 11. (2023七上·天桥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春天是一场狂欢

    ①一整个冬天,这个舞台都安静至极,除了偶尔飘落的雪花和偶尔闪过的鸟鸣,便再也没有光临者。

    ②事实上,在这个舞台下面正在酝酿着一场演出。小草、小鸟、树木、花朵、河流,都在悄悄地等待着春天的来临。

    ③在温暖的阳光下,空气变得湿润,大地变得松软。我们从阳光和微风中得到了信号。我们无法道出它们和冬天的不同,但我们能够感受到周遭的空气里潜伏着的暖流。空气不再那么干冷,它像一个江南女子,开始柔情似水。阳光不再那么无力,它像一个初出茅庐的小男孩,开始有了自己的力量。大地上虽然还没有绿色,但是我们能感受到脚底下的萌动。而这,是演出正式开始前,大自然传达出的一点点信号。

    ④接着,小草探出头了。我们不知道它到底什么时候破土而出。当我们发现的时候,它已经在微风中摇摆。它的绿色在阳光下显得那么耀眼,那么柔嫩,又那么亲切。小草应该是舞台上最早的演员,它那么纯粹的绿在春天里,既不像小鸟那样呼朋引伴,也不像花朵那样招蜂惹蝶,但如果没有它,春天就不像春天了,它的出现,是春天里的第一场表演,素雅、简单,却足以让我们兴奋。

    ⑤紧接着,树木也出场了。它伸了个懒腰,让自己的肢体尽情地舒展在春天里,然后,它往自己的身上不停地添加绿意,春愈深,绿意就愈浓。它的表演最为漫长,最为缓慢,往往不知不觉就会表演到夏天。但是它无疑是舞台上的中坚力量,谁也没有办法代替它。纵然花儿如此娇艳,却也只能让春天一时生辉,只有树木,才能担负起整个季节的责任。

    ⑥舞台上的主角当然是花。它们让春天愈演愈烈,同时也把春天推向高潮。金色的迎春花出现的时候,春天才刚刚开始。那时别的花还没有出现,是人们一窝蜂地去欣赏它。它不太常见,往往一小片一小片地躲在山林里。它让春天有了一种神秘的味道。它退场之后,其他花便蜂拥而上了。雪白的梨花、红的桃花、金黄的油莱花、火红的杜鹃花……它们是春天的衣服,春天是通过不停地更衣,不停地梳妆,才显得那么娇媚诱人的,它们带给观众一阵又一阵的惊喜,又牵引无数的孩子去追逐,去奔跑,它们把身上的花片撒落在河流里,让河水把更多春天的信息传达给观众,于是世间有了“梦里花落知多少”的诗句。

    ⑦小鸟是最尽职的伴奏者,小草间、花丛中、河流边,都散落着它的歌声。春天的歌谣,或许是它传唱给人们的。

    ⑧春天是一场狂欢,支撑起它的,就是那些春天里的表演者。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是() 
      A . 第段划线句运用对比的手法,将小草纯粹的绿与小鸟和花朵进行对此,突出表现小草的绿具有独特性。 B . 题目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富有诗意,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C . 第段划线句用了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变幻多姿与美丽。 D . “春天是一场狂欢”形象的写出了春天万物复苏、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 (2) 作者调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淋漓尽致地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请就其中的一点,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感受。
  • 12. (2023七上·天桥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捧在碗里的故乡

    ①母亲自从搬进城里与我们一起生活后,每次回故乡,总是会带回一些故乡的土特产,吃饭的时候,一端起碗,闻到母亲带回来的新鲜蔬菜香甜的味道,妻子和孩子都会高兴地说,是故乡的味道。一家人,就常常把故乡捧在碗里。

    ②母亲入城来跟我们一起生活,是因为原本离城很遥远的故乡村庄被征占拆迁了。但失地的乡亲们,长期难以适应,难以适从。每一个播种的节气来临,勤俭的乡亲们,还会按节气在路边河畔,播种上几窝几簇辣椒茄子、葵花苞谷、芜荽香葱,播撒下一眼小白菜什么的,每一个节气来临,关节和骨头里,还会像惊蛰春风来临,庄稼发芽一样,嘎啸嘎哺作响。闲不住的乡亲们总想拿起镰刀,扛起锄头,下地播种,总想扛起犁耙下地耕耘。

    ③记得,以前老家的村子瓦房院落还没有拆除的时候,父母总要在山地里播种许多苞谷,栽种许多红薯,每年养几头土猪。等到红薯藤蔓长长、爬满一垄垄的时候,每天傍晚他们就会背着大花篮,拿上一把镰刀,到山地里去割一大花篮红薯藤背回来,第二天一早砍细了煮一大锅,分早晚两顿喂那些土猪,到了腊月,杀年猪,腌腊肉,好不热闹。等到腌制的腊肉晾晒干后,父母就会陆陆续续背进城里来给我。吃着红薯藤、南瓜叶、苞谷面喂大的土猪腌制的腊肉,家里就溢满了故乡的味道,一家人,就这样常常把故乡捧在碗里。

    ④离开故乡,进城工作以来,二十多年了,老家每有收获,每有新鲜吃食,母亲总不忘给我送些来。母亲一生勤俭惯了,舍不得花钱坐班车。坐一次车,上吐下泻,晕得就像大病一场,几天都难以恢复。秋天收获,每一次给我送大米来,母亲都是趁天晴,一路坑坑凹凹、艰难颠簸、烘烤辣日、汗流浃背而来。每一次独自给我送红薯苞谷、南瓜洋瓜、辣椒茄子、青菜白菜来,母亲都是用竹篾背箩或者花篮背,沉重而来,蹒跚而回。让她坐公交车到城郊,她往往舍不得花那五角钱或者一元钱。再说,母亲严重晕车,也不愿遭那个罪。

    ⑤搬进城里来与我们一起生活以后,母亲又开始经营起菜地,在我们家阳台里、楼下的花圃里播种各种蔬菜,从老家拔来茄子秧、辣子秧,栽在阳台里。装水果的泡沫箱,母亲把它们直接变废为宝,盛装上泥土,放进阳台:装香油的塑料瓶、塑料桶,母亲把它们划掉上半截,盛装上泥土,放在阳台,它们马上都变成了阳台上的微型菜地。栽种一两棵茄子、番茄,或者栽种上一丛辣椒、香葱、荽。楼下的花圃,废弃多年了,无人管理,母亲翻挖出来一溜,晾晒几天,捡拾干净杂草,就开始播种小白菜,并像在老家故乡一样在菜地边栽种上一簇簇茄子、辣椒、青葱。

    ⑥狭窄拥挤的小屋,就又溢满了故乡的味道,一回到家,就看见阳台上摇曳着的辣椒茄子、芫小葱,就闻到了故乡的味道。母亲的微型菜园,总让我觉得好像又回到了故乡老家,晚上睡觉,也好像还睡在故乡村子里、庄稼地、菜地边,一身的疲惫、满心的烦恼沮丧,马上能够洗掉,云开雾散。

    ⑦儿子上初三时,我们三口搬离了杂拥挤的教育小区,母亲仍然住在教育小区的老房子。她还是像我以前回到故乡老家一样,总是不忘在我离开时候,顺手塞给我从花圃菜地里采摘的一把绿油油的小葱,一抱水灵灵的小白菜,几枚嫩生生的青椒。吃着这些鲜美的蔬菜,就如同把故乡捧在碗里,满碗都是新鲜香甜,满碗都是恩情和感动。

    ⑧如今,一端起碗,就如同把故乡捧在碗里。那种亲切,几乎让我流泪。有时甚至不舍得吃,不舍得咀嚼下咽,怕故乡没了,怕把故乡嚼化了。

    1. (1)  通读全文,根据提示,概括文章围绕“捧在碗里的故乡”写了哪几件事。

      村庄拆迁后,乡亲们在路边河畔种庄稼;;进城工作后,母亲徒步给我送家乡物产;

    2. (2) 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

      ①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的画线句。

      每一个节气来临,关节和骨头里,还会像惊蛰春风来临,庄稼发芽一样,嘎蹦嘎哺作响。

      ②结合语境,赏析第⑥段的加点词语。

      一回到家,就看见阳台上摇曳着的辣椒茄子、芫荽小葱,就闻到了故乡的味道。

    3. (3)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段画线句“吃着这些鲜美的蔬菜,就如同把故乡捧在碗里,满碗都是新鲜香甜,满碗都是恩情和感动”的理解。
    4. (4) 文中故乡的物产在作者心中刻下了深深的烙印,请结合生活实际,介绍一下记忆深处最打动你的一个人、一处景或一道美食。(要求:具体描写并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不少于 40 字)
五、作文。(60分)
  • 13. (2023七上·天桥月考) 按要求写作。

    成长,是每个人必须经历的。成长之路并不都是阳光大道,迎接我们的也不都是鲜花和笑脸;相反,这条路可能是崎岖的小道,甚至会有曲折迂回、荆棘阻遏。但不管怎样,这条路要靠我们自己走,趁着青春年少,背囊里装上梦想、自信、坚强、勇气等一切给予我们力量的东西,抛开一切的烦忧,勇往直前。请以“自信给予我力量”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否则扣分;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5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